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 作品数:8,107 被引量:40,131H指数:41
- 相关作者:康殿民毕宏生刘振东徐爱强王国永更多>>
-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潍坊医学院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理学更多>>
- 乙型肝炎疫苗初次免疫成年无应答者再次免疫后4年抗体持久性观察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评价乙型肝炎疫苗(HepB)初次免疫成年无应答者再次免疫后4年的免疫持久性。方法于2009年9月,以山东省章丘市3个乡镇共79个村为研究现场,选取既往无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史和/或HepB免疫史、居住6个月以上、健康状况良好的18~49岁居民,共24237名。采集其血标本,采用ELISA方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c)和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经检测以上3项指标均为阴性者11590名,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将其分为4组,按照0-1-6免疫程序分别接种3剂次20μg重组酵母HepB(HepB-SC)、20μg重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HepB-CHO)、10μg HepB-SC和10μg重组汉逊酵母HepB(HepB-HP)进行初次免疫后,对其中的无应答者进行随访(调查基本情况、HBV感染史、HepB免疫史、吸烟史、饮酒史、慢性病史等)并按照相同程序再次免疫,于再次免疫后1个月(T1)和4年(再免后4年),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检测抗-HBs、HBsAg和抗-HBc。再免后4年,645名初次免疫无应答者中,共随访了356名对象,随访率为55.2%,分别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和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抗-HBs阳性和抗体GMC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356名随访对象中,男性占48.3%(172名),女性占51.7%(184名)。T1时抗-HBs阳性率为90.4%(322例),再免后4年为55.9%(199例);T1时抗-HBs的GMC为240.5(95%CI:186.4~310.4)mU/ml,再免后4年为15.0(95%CI:12.2~18.5)mU/ml。与T1时抗-HBs的GMC为0~99 mU/ml者相比,GMC为100~999或≥1000 mU/ml者的抗-HBs阳性率均较高,其OR(95%CI)值分别为7.14(3.90~13.05)和28.40(13.16~61.30);与T1时抗-HBs的GMC为0~99 mU/ml者相比,GMC为100~999或≥1000 mU/ml者抗-HBs的GMC亦均较高,其b(95%CI)值分别为1.66(1.26~2.05)和3.16(2.72~3.60)。再免后4年HBsAg阳转率为0,抗-HBc阳转
- 张丽颜丙玉吕静静刘甲野冯艺吴文龙曹传昭陈士玉周立波梁晓峰崔富强王富珍张国民徐爱强
- 关键词:免疫抗体持久性
- 紫杉醇和顺铂对KYSE150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紫杉醇和顺铂对KYSE150细胞增殖与凋亡。方法用划痕实验检测紫杉醇和顺铂对KYSE150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MTT法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紫杉醇和顺铂对KYSE150细胞中Bax、Bcl-2和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紫杉醇和顺铂明显抑制KYSE150细胞的增殖,降低其迁移能力(P<0.05),且两药有协同抑制作用。紫杉醇和顺铂降低KYSE150细胞中Bcl-2蛋白的表达,增强Bax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紫杉醇和顺铂对KYSE150细胞增殖和凋亡影响与Bax、Bcl-2和Caspase-3基因表达异常相关。
- 马永臻
- 关键词:紫杉醇BAXBCL-2CASPASE-3
- 基于健康管理队列的心血管事件风险预测模型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基于健康管理队列构建心血管事件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数据来源于山东多中心健康管理纵向观察队列,共72 843人纳入队列。随机抽取70%队列人群作为训练组,其余30%作为校验组,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影响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因素进行变量筛选,利用部分分布竞争风险模型建立心血管事件预测模型,并使用十折交叉验证法检验模型稳定性。结果队列随访期间共发生心血管事件2 463例,发病密度为88.79/1 000人年,死于非心血管事件164例。最终纳入模型的变量包括年龄、吸烟、体质量指数、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ST-T改变、T波改变、异常Q波、心律失常及肾脏疾病。训练组ROC曲线下面积男性为0.837(95%CI:0.821~0.853),女性为0.897(95%CI:0.880~0.913);校验组ROC曲线下面积男性为0.838(95%CI:0.813~0.862),女性为0.893(95%CI:0.872~0.914)。结论构建的心脑血管事件预测模型在健康管理人群中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 李吉庆赵焕宗宋炳红张理纯李向一陈亚飞王萍薛付忠
- 关键词:心血管事件健康管理
- 改良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建立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通过研究其出血后认知、行为学改变,基底动脉变化探讨枕大池穿刺二次注入自体动脉血溶血物法建立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的实际可行性。方法:将72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体重300~350 g)随机分成对照组(n=12只)、实验组(n=60只)。实验组又分别划分为出血后12 h、24 h、48 h、3 d、5 d 5个时相组,每个时相组各12只大鼠。造模后,通过水迷宫试验观察各时相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认知、行为学改变,评价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结果:水迷宫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跨越平台次数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体标本观察,对照组脑蛛网膜下腔未见出血,实验组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明显,可见有大量血液或血凝块弥漫分布于蛛网膜下腔。结论:枕大池穿刺二次注入自体动脉血溶血物法建立模型操作简便易行,可重复性强,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改变明显。大鼠基底动脉痉挛明显,模型复制成功。
- 单宏宽刘刚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动物模型水迷宫
-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一般临床资料、血管危险因素、药物使用情况、卒中病因学分型、卒中严重程度和基线生化指标等。根据是否发生AKI分为并发AKI组和对照组。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214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32例(14.95%)发生AKI,182例(85.05%)未发生AKI。AKI组心力衰竭(62.50%对41.21%;χ2=4.998,P=0.025)、应用甘露醇(87.50%对43.96%;χ2=20.643,P〈0.001)和呋塞米(87.50%对43.96%;χ2=20.643,P〈0.001)、应用对比剂(37.50%对19.23%;χ2=5.300,P=0.021)和对比剂用量〉200 ml(28.13%对9.89%;χ2=6.637,P=0.010)患者构成比以及NIHSS评分[(18.0±4.5)分对(8.0±3.2)分;t=15.249,P〈0.001]、舒张压[(89.98±9.12)mmHg对(80.56±8.19)mmHg,1 mmHg=0.133 kPa;t=5.898,P〈0.001]、空腹血糖[(10.54±4.31)mmol/L对(6.32±1.32)mmol/L;t=5.898,P〈0.001]、血尿素氮水平[(11.21±2.13)mmol/L对(7.98±2.34)mmol/L;t=7.293,P〈0.001]、动脉血乳酸浓度[(3.98±0.12)mmol/L对(0.91±0.25)mmol/L;t=68.003,P〈0.001]均显著高于非AKI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示,在校正各种混杂因素后,NIHSS评分较高[优势比(odds ratio, OR) 1.910,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 1.517~6.012;P=0.024]、舒张压较高(OR 1.816,95% CI 1.652~3.876;P=0.018)、动脉血乳酸浓度(OR 1.553,95% CI 1.256~1.763;P=0.019)、应用脱水剂(甘露醇:OR 3.765,95% CI 2.081~9.658,P=0.017;呋塞米:OR 5.329,95% CI 3.085~8.763,P=0.010)、应用对比剂(OR 2.097,95% CI 1.364~2.456;P=0.031)以及对比剂〉200 ml(OR 3.294,95% CI 1.464~2.786;P=0.021)是缺血性卒中患者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
- 翟文豪王炎强李香玲牟青杰
- 关键词:卒中脑缺血急性肾损伤
- 滨州市二级以上医院门诊业务情况调查
- 2017年
- 目的通过调查滨州市主要二级以上医院门诊量年度变化及主要就诊原因,针对薄弱环节加强门诊质量管理。方法采用调查研究法,以发放调查表的形式收集有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7家医院门急诊就诊情况年度变化不大,总体呈上升趋势(同比增长率为8.04%);同时期同级别不同医院之间门诊量差异较大。2015年主要就诊原因涉及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妇产科疾病以及慢性病和查体项目。结论不同级别不同性质的医院之间要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推动门诊学科精细化管理和信息化建设,构建更加适宜的就诊环境。
- 苏婷婷孙长华任瑞纪象芹吕增华张志龙
- 关键词:门诊量就诊原因
- DDX3和酪蛋白激酶1ε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转基因鼠脑干中的表达变化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检测DDX3和酪蛋白激酶1ε(CK1ε)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转基因鼠脑干中的表达变化,探讨DDX3和CK1ε在ALS脑干运动神经元变性中的作用。方法选取ALS转基因鼠33只,分别于发病早期(95 d)、中期(108 d)和晚期(122 d)3个时间点剥离脑干,应用RT-PCR、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分别检测ALS转基因鼠脑干组织中DDX3和CK1ε的表达规律,在脑干运动核团舌下神经(12 N)和面神经(7 N)中阳性细胞的分布特点及细胞定位,每组均选择相同数量的同窝野生型鼠作为对照。结果 RT-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同窝野生型鼠相比,ALS转基因鼠脑干组织中DDX3和CK1εmRNA于95 d、108 d、122 d表达均无明显变化,DDX3和CK1ε蛋白在95 d和108 d表达上调,122 d表达下调(P<0.01,P<0.001)。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在ALS鼠和野生型鼠脑干的12 N和7N区域均可检测到DDX3和CK1ε阳性细胞,DDX3和CK1ε表达在神经元,在星形胶质细胞不表达。ALS鼠和野生型鼠DDX3和CK1ε免疫反应性具有差异。结论 DDX3和CK1ε在脑干中的表达异常与ALS发病密切相关。
- 张雅雯王箐原萌刘焕彩王巧真丁昊宇周风华陈燕春
- 关键词: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脑干免疫印迹法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 Padua风险评估模型在预防内科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中的应用被引量:11
- 2018年
- 目的探讨Padua风险评估模型在预防内科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6—8月住院的内科患者3990例,应用Padua风险评估模型筛查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高危患者。结果3990例被调查的内科住院患者中,血栓高危患者为757例,发生率为18.97%。呼吸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肾内科、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血液内科、肿瘤化疗科血栓栓塞高危患者例数分别为158例占32.18%,48例占7.00%,91例占20.31%,102例占18.58%,41例占8.63%,139例占29.45%,69例占17.12%,109例占23.40%。11项高危因素中血栓高危发生率分别为246例占32.5%,58例占7.66%,531例占70.15%,4例占0.53%,92例占12.15%,493例占64.99%,74例占9.78%,89例占11.76%,131例占17.31%,25例占3.30%,72例占9.51%。年龄≥70岁与〈70岁高危患者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2.20,P=0.oo),活动降低与未降低2组高危患者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1832.28,P=-0.00)。结论内科住院患者VTE发生率高,不同科室高危VTE发生率不同,Padua风险评估模型简单易用,且明确了应特殊关注的VTE患者人群,对内科住院患者的早起筛查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 陶俊荣宋红霞
- 关键词:风险评估静脉血栓栓塞症
- 干细胞源外泌体应用于再生医学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8年
- 背景:干细胞疗法作为新兴的细胞治疗手段,逐渐受到医学领域研究者的关注。干细胞治疗的机制主要包括分化和旁分泌机制。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把视线逐渐转向了其旁分泌机制,尤其是发现干细胞衍生的外泌体在机体损伤修复保护方面的巨大潜能,可以为再生医学"无细胞"治疗提供一种强有力的修复工具。目的:综述干细胞源外泌体对多种疾病损伤模型的修复、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生物学机制。方法:在Pub Med、CNKI和万方数据库中进行相关文献检索,关键词为"Stem cell-derived exosomes,exosome,regenerative medicine"及"外泌体,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再生医学"。纳入41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众多疾病都表现出强大的修复、保护能力,例如心血管系统、外伤性脑损伤、肌肉骨骼系统、肝损伤、肾损伤等。大部分研究尚未报道其详细的分子作用机制,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有望成为一种新兴的"无细胞"治疗方法用于机体损伤的修复及保护,打破不可逆损伤这一修复障碍,使再生成为可能。
- 张恩国陈尚雅杨叶杜忠君邵华
- 关键词:干细胞外泌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不同浓度对比剂不同千伏对动脉血管密度影响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腹部血管在双源CT双能量扫描模式下,应用低千伏、高浓度扫描方案对相应血管节段增强效果与常规扫描方案是否存在差异。方法纳入行双源CT腹部增强扫描患者48例。随机分为A组(17例)、B组(16例)、C组(15例)。对患者动脉期横轴位图像的腹主动脉、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血管的CT值进行测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对在不同k V条件及不同对比剂浓度条件下动脉血管图像的CT值差异进行比较。结果在120kV和80kV两种扫描条件下,A组患者在以上血管节段CT值均高于B组与C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0. 05)。在120kV扫描条件下,B组与C组患者间以上血管节段增强CT值大致相近,未见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0. 05);在80kV扫描条件下,在腹主动脉、腹腔干血管节段,B组CT值显著高于C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0. 05)。结论腹部血管在双源CT双能量扫描模式中,在相同碘含量、相同注射速率前提下,应用低千伏扫描时,与低浓度对比剂比较,高浓度对比剂扫描方案可以使腹部血管在动脉期获得更佳的增强效果。
- 郭凌飞魏新红梁长虎孙丛柳澄
- 关键词:腹部血管对比剂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