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毕节地区科技局资助项目(2008)

作品数:8 被引量:28H指数:4
相关作者:赵海涛陈永祥胡思玉王俊张时龙更多>>
相关机构:毕节学院贵州省毕节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毕节地区科技局资助项目贵州省高层次人才科研条件特助经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裂腹鱼
  • 2篇酶同工酶
  • 2篇粳稻
  • 2篇昆明裂腹鱼
  • 2篇高产
  • 1篇定植
  • 1篇定植方式
  • 1篇多年生
  • 1篇多年生黑麦草
  • 1篇鸭茅
  • 1篇羊茅
  • 1篇优质粳稻
  • 1篇杂交
  • 1篇杂交粳稻
  • 1篇制种
  • 1篇制种技术
  • 1篇乳酸脱氢酶同...
  • 1篇施肥
  • 1篇施肥技术
  • 1篇特异

机构

  • 2篇毕节学院
  • 1篇贵州省毕节地...

作者

  • 2篇王俊
  • 2篇胡思玉
  • 2篇陈永祥
  • 2篇赵海涛
  • 1篇何友勋
  • 1篇余本勋
  • 1篇张时龙

传媒

  • 3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种子
  • 1篇杂交水稻
  • 1篇辣椒杂志
  • 1篇中国畜禽种业
  • 1篇毕节学院学报...

年份

  • 2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毕节地区地方名优线椒施肥技术研究初报
2010年
为优化毕节地方线椒施肥技术、提高线椒生产经济效益,采用了"3414"完全实施方案对毕节线椒、大方皱椒、黔西线椒的施肥技术进行研究。试验表明:毕节地方线椒的最优施肥方案为N16.41kg/667m2、P2O59.30kg/667m2、K2O18.96kg/667m2,N∶P∶K为1∶0.57∶1.15,干椒产量可达208.57kg/667m2;N、P、K平均肥料利用率分别为29.88%、26.97%、32.20%;土壤的肥力性状供N水平中下等、供P水平中上、供K水平中等;平均每667m2纯收入达1823.61元,投产比为1∶3.46,经济效益显著。
郑元红肖莉李从信马西艳李启印王慧
关键词:线椒施肥技术
贵州省籼型杂稻区试组合在毕节的耐冷性鉴定被引量:1
2011年
为全面充分认识参加贵州省杂交水稻区域试验新组合的耐冷特性和生态适应性,以2010年度参加贵州省杂交水稻区域试验6个组别共69个籼型杂稻组合为耐冷性鉴定材料,在毕节特殊的生态气候条件下,鉴定出耐冷性表现强和较强的组合分别有10个和11个,中等的有10个,较弱的有13个,弱的有25个。
何友勋张时龙余本勋阮仁超
关键词:耐冷性
不同定植方式和密度对辣椒产量及效益的影响被引量:9
2011年
为进一步提高贵州省辣椒产量及经济效益,以大方皱椒和毕节线椒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定植方式和密度对辣椒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单株定植移栽方式,大方皱椒和毕节线椒分别在密度为9 391~11 139株/667m2和7 977~9 831株/667m2时辣椒产量分别可达194.4~233.37 kg/667m2和198.76~259.04 kg/667m2,经济效益最好。
郑元红肖莉牟东岭李从信吴文庆王慧王阳
关键词:辣椒定植方式
昆明裂腹鱼不同组织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采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昆明裂腹鱼的眼球、心脏、肾脏、性腺、脾脏、肝胰脏、脑、鳃和肌肉等9种组织的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昆明裂腹鱼LDH共有15条酶带表现出特异性,在不同组织中检出的LDH酶带数量不同,以肝胰脏中最多,共检出9条;在酶活性方面,LDH在脑、鳃、肌肉和肾脏等组织中活性最强,而在眼球组织中最弱。
胡思玉陈永祥赵海涛王俊
关键词:昆明裂腹鱼乳酸脱氢酶同工酶
杂交粳稻新组合毕粳杂2035高产制种技术
2012年
毕粳杂2035(BJ-1A/ZC2035)是贵州省毕节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中熟杂交中粳新组合。介绍了毕粳杂2035父母本的生物学特性,并依据其特征特性初步提出了相应的高产制种技术。
何友勋王相张时龙余本勋叶永印余莉
关键词:杂交粳稻制种技术
昆明裂腹鱼同工酶组织特异性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采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昆明裂腹鱼的眼球、心脏、肾脏、性腺、脾脏、肝胰脏、脑、鳃和肌肉等9种组织的4种同工酶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昆明裂腹鱼9种组织4种同工酶系统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
胡思玉陈永祥赵海涛王俊
关键词:昆明裂腹鱼酯酶同工酶
优质粳稻不育系BJ-1 A高产繁殖技术被引量:2
2011年
BJ-1 A是贵州省毕节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优质粳稻三系不育系,是贵州省自主选育的第一个粳稻不育系。本文根据BJ-1 A的特征特性,从合理安排播期、培育带蘖壮秧、合理密植、科学肥水管理、适量喷施磷酸二氢钾和"920"、防杂保纯等方面总结了BJ-1 A的高产繁殖技术。
何友勋潘正康张时龙余本勋叶永印
关键词:粳稻不育系繁殖技术
多年生牧草混播试验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本文利用卓越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安巴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l.cv.Amba)、法恩苇状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Fawn)、海法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cvHaifa)、苜蓿(Medicago sativa)等五个常用品种在毕节地区进行混播草地建植试验。测定和观察各组合的产草量、青干比、茎叶比及利用年限和适宜性。表现突出的组合有:多年生黑麦草+鸭茅+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鸭茅+苇状羊茅+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鸭茅+苜蓿、多年生黑麦草+苇状羊茅+苜蓿、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结果表明:在毕节地区建立人工草地,采取禾本科和豆科牧草混播,可明显提高草地产草量和牧草品质,还可抑制杂草的生长。本试验为毕节地区天然草场改良和人工草地的建植提供依据。
吴萍彭华宋德荣周大荣田松吴瑛吴蕊汝
关键词:牧草多年生黑麦草鸭茅苇状羊茅草场改良混播试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