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毕节地区科技局资助项目(2003)

作品数:5 被引量:6H指数:2
相关作者:余娟赵维夏燕赵彬唐映军更多>>
相关机构:贵州省毕节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毕节地区科技局资助项目贵州省“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小麦
  • 2篇选育
  • 1篇道地
  • 1篇道地药材
  • 1篇新害虫
  • 1篇药材
  • 1篇玉米
  • 1篇生活史
  • 1篇生态区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特性
  • 1篇特殊生态区
  • 1篇品种(系)
  • 1篇黔西北
  • 1篇龙胆
  • 1篇坚龙胆
  • 1篇海拔
  • 1篇害虫
  • 1篇HPLC
  • 1篇HPLC特征...

机构

  • 3篇贵州省毕节地...

作者

  • 3篇余娟
  • 2篇唐映军
  • 2篇赵彬
  • 2篇夏燕
  • 2篇赵维

传媒

  • 1篇甘肃农业科技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河北农业科学
  • 1篇山地农业生物...
  • 1篇中药材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09
  • 1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贵州省黔西北高海拔特殊生态区小麦联合区试简报
2009年
2007-2008年度贵州省黔西北高海拔特殊生态区小麦联合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在参试的7个小麦新品种(系)中,毕试22和毕2003-1的丰产性、抗病性、商品性等综合性状好,折合产量较高,分别为6 217.2 kg/hm2、5910.1 kg/hm2,分别较对照品种毕麦17号增产10.37%、4.92%,在黔西北高海拔特殊生态区有推广价值,其它参试品种可在适种区进一步试验。
余娟
关键词:黔西北小麦品种(系)
小麦新品种毕麦18的选育被引量:4
2009年
毕麦18是贵州省毕节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采用杂交育种方法育成的小麦新品种,2007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毕麦18具有产量高、抗性好和品质优等特性,适合在黔西北地区推广。
唐映军赵彬夏燕余娟赵维
关键词:小麦选育
贵州道地药材坚龙胆HPLC特征图谱研究
2011年
目的:建立贵州道地药材坚龙胆HPLC特征图谱分析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A)-1%冰醋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50 min:A为5%→20%,B为95%→8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为30℃。以中药色谱特征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的操作规范(2004 A版)软件计算。结果:不同产地的21批坚龙胆样品的相似度在0.95以上,确定了7个共有峰。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好,为坚龙胆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李莎海市薛朝金汪勋陈昆先王义飞游黔平
关键词:坚龙胆HPLC
贵州玉米新害虫——直刺细铁甲的生物学特性被引量:2
2006年
直刺细铁甲Rhadinosa fleuaauxi(Baly)是近年来在玉米上新发现的害虫,为了制定科学的防治对策,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外养虫笼接虫饲养的办法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克。结果表明,该虫在毕节地区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土埂子边、沟边及荒地的杂草丛中越冬,越冬寄主有茅草、马耳朵草等。卵、幼虫和蛹的历期在不同温度下存在差异,温度越高历期越短。卵历期为8.90-11.98d,死亡率为30.18%~44.74%;幼虫历期为18.82—23.85d,死亡率为19.61%~37.04%;蛹历期为12.26—12.43d,未发现死亡现象。成虫产卵方式为散产,调查发现92.61%的卵粒产在寄主植物叶片边缘或叶尖,幼虫只在一个虫道里取食,不会转移危害;成虫具有群居性和假死性,耐饥饿能力较强,在不供给食物取食的情况下可存活(9.30±2.29)d。
龙玲刘红梅莫纯碧
关键词:玉米生物学特性生活史
小麦新品种毕麦19的选育
2009年
毕麦19是以贵农19为母本,陕西超大穗84+79-3-1为父本,通过杂交育种育成的小麦新品种,在2004—2005年度贵州省区试中平均产量为247.631 kg/667m2,较对照增产16.3%;2005—2006年度省区试平均产量为290.9 kg/667m2,较对照增产15.6%;抗病性好,抗逆性强。2007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于贵州省西北部与玉米、烤烟进行分带种植。
唐映军赵彬夏燕余娟赵维
关键词:小麦选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