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376027)

作品数:5 被引量:108H指数:5
相关作者:朱建荣吴辉张衡肖成猷沈焕庭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数值模拟
  • 2篇值模拟
  • 1篇盐水
  • 1篇盐水入侵
  • 1篇上升流
  • 1篇径流
  • 1篇开边界条件
  • 1篇环流
  • 1篇环流模式
  • 1篇海洋环流
  • 1篇海洋模式
  • 1篇分潮
  • 1篇SUBMER...
  • 1篇CHANGJ...
  • 1篇长江
  • 1篇长江口
  • 1篇潮位
  • 1篇潮汐
  • 1篇SUMMER...
  • 1篇UPWELL...

机构

  • 4篇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朱建荣
  • 3篇吴辉
  • 2篇肖成猷
  • 2篇张衡
  • 1篇沈焕庭

传媒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海洋学报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Scienc...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Dynamic mechanism of the upwelling on the west side of the submerged river valley off the Changjiang mouth in summertime被引量:11
2003年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field observation data off the Changjiang mouth in August 2000 and satellite image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in summer of 1997, it indicates that there exists the upwelling event on the west side of the submerged river valley (SRV) off the Changjiang mouth. The calculated results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nu-merical model show that this upwelling is induced by the barotropic effect, baroclinic effect, bottom Ekman effect and their interaction with the slope bottom topography. The baroclinic effect is the main cause producing the upwelling at the northern SRV (on the east side of the South Passage of the Changjiang estuary), while the barotropic effect is the main cause at the southern SRV (on the east side of the cen-ter of the Hangzhou Bay mouth). The dynamic mechanism producing the upwelling off the Changjiang mouth is differ-ent with the general one along coast and on the continental shelf.
ZHU Jianrong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stuarine and Coastal Research,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China Correspondence should be addressed to Zhu Jianrong (e-mail: jrzhu@ sklec.ecnu.edu.cn)
关键词:上升流
东海黄海渤海8个主要分潮的数值模拟被引量:32
2005年
应用球面坐标系下ECOM数值模式,数值模拟了东海黄海渤海的8个主要分潮M2、S2、N2、K2、K1、O1、P1和Q1.采用高分辨率网格,计算区域包括东海黄海渤海、东海陆架坡和琉球以东西北太平洋,考虑实际水深和岸线.开边界条件由全球大洋潮汐模式计算的调和常数给出.较成功地模拟出了8个分潮的传播特征,再现了计算区域内半日分潮的5个无潮点和2个蜕化的半个无潮点、全日分潮的3个无潮点.与65个潮位站的观测资料比较,模式计算的M2、S2、K1和O1分潮振幅和位相的均方差分别为7.85cm和6.81°,5.04cm和8.14°,3.82cm和13.04°,4.34cm和9.33°.与17个潮位站的观测资料比较,N2、K2、P1和Q1分潮振幅和位相的均方差分别为3.64cm和7.89°,8.47cm和10.51°,1.76cm和7.56°,1.50cm和26.34°.模式模拟的结果可为河口海岸小区域模式提供较为可靠的外海开边界潮汐调和常数资料.
张衡朱建荣吴辉
关键词:潮汐数值模拟
长江河口北支倒灌盐水输送机制分析被引量:52
2007年
基于三维数值模式ECOM-si,采用通量机制分析的方法,对长江河口北支倒灌盐水的输送机制进行了定量研究.模式计算了南北支分叉口和南支河段的潮平均单宽盐通量、各叉道上10个断面的潮平均盐通量和上述两者的机制分解项.基于计算结果讨论了北支倒灌盐水输送的动力机制,发现Lagrange余流输送和潮泵输送在倒灌盐水的输送中起主导作用.讨论了南支各叉道输送倒灌盐水的数量关系,给出了北支盐水倒灌输送的主要路径.
吴辉朱建荣
关键词:数值模拟长江口
包括潮流作用的黄东海环流模式的开边界条件研究被引量:14
2004年
海洋模式开边界条件在以余水位给出的情况下 ,难于保证整个计算区域内水量进出的平衡 ,而以流速 (通量 )给出的情况下 ,能严格保证计算区域内水量进出的平衡 .要体现潮流在浅海陆架环流中的作用 ,海洋模式开边界条件需要以余流和潮流合成的形式给出 .计算结果表明 ,开边界条件分别以潮流和潮位给出的情况下 ,计算域内的潮汐潮流是一致的 ,表明计算潮汐潮流模式开边界条件可以用潮流的形式替代一般的潮位形式 .模式开边界条件可以同时给出潮流和余流来模拟计算域内的总流场 .潮流对环流的作用主要在浅海 ,对深海区的作用不大 .文中以长江口外海区为例 ,考虑潮流后作潮周期平均的环流与不考虑潮流情况下的环流存在明显差异 ,温度和盐度的垂向结构更符合实测资料 .潮流对环流的作用体现在潮混合和潮致余流上 ,潮混合包括对环流的混合 ,也包括对温盐的混合 ,而温盐场的改变也引起流场的改变 .
朱建荣吴辉张衡肖成猷
关键词:开边界条件海洋模式潮位海洋环流
1996年3月长江河口水文观测和分析被引量:11
2003年
基于长江河口1996年3月现场水文观测资料分析,得出:北支涨潮流速明显大于落潮流速,余流指向上游,存在着严重的外海盐水入侵。在南支中上游,盐度的变化受外海盐水的入侵和北支盐水的倒灌的共同影响,盐度变化与一般河口的变化规律不同;在大潮和中潮前期,盐度主要受下游外海盐水入侵的影响,在中潮后期和小潮期间,盐度主要受大潮期间上游北支倒灌盐水下移的影响。在南支下游,落潮流大于涨潮流,落潮历时大于涨潮历时;盐度最大值发生在涨憩,最小值发生在落憩,盐度变化受外海盐水入侵的影响,水文状况遵循一般河口变化规律。
朱建荣刘新成沈焕庭肖成猷
关键词:径流盐水入侵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