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中医药局建设中医药强省科研课题(20131058)

作品数:4 被引量:99H指数:4
相关作者:马明远黄国敏徐杰于娜江皓波更多>>
相关机构:佛山市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医药局建设中医药强省科研课题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广东省佛山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重症
  • 3篇重症监护
  • 3篇重症监护病房
  • 3篇监护
  • 3篇监护病房
  • 3篇病房
  • 2篇耐药
  • 2篇杆菌
  • 2篇鲍曼不动杆菌
  • 2篇不动杆菌
  • 1篇蛋白尿
  • 1篇导管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外肺水
  • 1篇血管外肺水指...
  • 1篇氧合
  • 1篇氧合指数
  • 1篇舒巴坦
  • 1篇替加环素
  • 1篇头孢

机构

  • 4篇佛山市中医院

作者

  • 4篇马明远
  • 3篇黄国敏
  • 2篇于娜
  • 2篇徐杰
  • 2篇江皓波
  • 1篇劳美铃
  • 1篇彭健泓
  • 1篇陈巧

传媒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危重病急...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替加环素治疗肺部感染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患者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0
2013年
目的:探讨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替加环素对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内肺部感染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ICU收治的肺部感染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脓毒症患者的治疗情况,其中82例使用了抗菌药物,其余6例因家属不同意或者放弃治疗而未使用抗菌药物。在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中,27例选用头孢哌酮舒巴坦(为A组);30例选用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为B组);25例选用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替加环素(为C组),抗菌药物使用7~15 d。观察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变化,记录各组患者细菌学有效率、脱机成功率、28 d病死率及临床疗效。结果 A、B、C组治疗前WBC、CRP、PC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各指标均较治疗前呈降低趋势(均P<0.05),且以C组PCT降低更显著〔WBC(×109/L):17.01±5.35比20.40±6.54、18.28±6.41;CRP(mg/L):64.6±8.4比68.3±12.7、70.0±13.4;PCT(μg/L):20.84±7.26比36.14±10.12、52.66±13.47,P<0.05〕。C组细菌学有效率、脱机成功率均较A组和B组明显升高(细菌学有效率:76.00%比44.44%、46.67%,χ2=9.750,P=0.006;脱机成功率:72.00%比40.74%、43.33%,χ2=12.083,P=0.009),28 d病死率较A组、B组明显降低(24.00%比48.15%、36.67%,χ2=11.510, P=0.030)。C组临床总有效率较A组和B组明显升高(76.00%比44.44%、46.67%,均P<0.05)。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替加环素可以降低ICU内肺部感染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患者的炎症反应,提高脱机成功率和生存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马明远徐杰于娜黄国敏
关键词:头孢哌酮舒巴坦替加环素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重症监护病房
综合ICU内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和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72
2013年
目的 探讨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内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相关危险因素,为院内多重耐药、泛耐药及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统计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入住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ICU 1050例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筛选出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再将P<0.05的危险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出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院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其相关因素.结果 1050例ICU患者中有113例发生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0.76%;其中96例为多重耐药、泛耐药及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占84.96%.鲍曼不动杆菌在痰液中的检出率为79.65%,尿液中为10.62%,伤口分泌物中为4.42%,血液中为3.54%,其他引流液中为1.77%.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机械通气、住ICU时间≥7 d、昏迷[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是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机械通气[相对比值比(OF)=2.957,95%可信区间(95% CI) 1.106~6.253,P=0.023]、住ICU时间≥7 d(OR=2.991, 95%CI 1.135 ~ 6.544,P=0.022)、昏迷(GCS<8分,OR=2.894,95% CI 1.803~ 7.462,P=0.010)、使用广谱抗菌药物(OR=3.054,95%CI 1.009~ 6.550,P=0.004).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B耐药率最低,为6.19%;其次为妥布霉素和替加环素,分别为11.50%和28.32%.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是ICU内检出率很高的条件致病菌,检出部位主要在下呼吸道,与机械通气、住ICU时间、昏迷状态、使用广谱抗菌药物等因素相关,它对抗菌药物耐药率极高.应针对各种危险因素,采取综合措施包括环境隔离及严格床单位消毒,加强手卫生宣教和执行监督,尽量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加强痰�
马明远徐杰于娜黄国敏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
自制气道转换导管在重症监护病房困难气管插管患者拔管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自制气道转换导管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困难气管插管患者拔管中的应用。方法将62例困难气管插管拔管试验失败的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传统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传统组进行常规拔管,观察组置入自制气道转化导管辅助拔管。比较两组患者拔管12 h后心率、血压、呼吸频率(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以及拔管后的重新置管率、一次置管成功率和置管时间,并观察两组拔管后耐受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传统组患者拔管后心率、血压和RR较拔管前显著增加(均P<0.05),SpO2显著下降(P<0.05),而观察组拔管后上述指标变化不明显,基本波动在正常范围。拔管12 h后传统组重新置管率较观察组明显增加(25.81%比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重新置管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组(s:27±14比49±28,P<0.01),一次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传统组(90.32%比54.84%,P<0.01)。观察组患者的耐受率显著优于传统组(77.4%比61.3%,P<0.05),传统组患者出现声门水肿,行环甲膜紧急穿刺1例,气道黏膜出血2例,呛咳2例,而观察组所有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和传统拔管方法比较,自制气道转换导管可增加拔管成功率,降低重新置管率,缩短置管时间,且患者耐受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是ICU困难气管插管患者安全、有效的拔管策略之一。
黄国敏彭健泓江皓波马明远陈巧严洪运梁奕好
关键词:困难气管插管重症监护病房拔管
脓毒症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肺损伤的关系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与脓毒症所致肺损伤的关系。方法:共98例脓毒症患者纳入研究,收治后6 h内检测并计算UACR、氧合指数(OI);通过Pi CCO系统监测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比较EVLWI正常组与增高组PVPI、OI、UACR的差异,是否需机械通气患者EVLWI、PVPI、UACR的差异。分析UACR与EVLWI、PVPI、OI的相关性。结果:EVLWI增高组PVPI、UACR高于正常组,OI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ACR与EVLWI、PVPI正相关,与OI负相关(P<0.05)。需机械通气患者的EVLWI、PVPI、UACR高于非机械通气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部分脓毒症患者,UACR可预测脓毒症所致肺水肿的形成,可尝试用于评估肺损伤的严重程度。
江皓波劳美铃马明远
关键词:脓毒症血管外肺水指数氧合指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