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60558)

作品数:16 被引量:51H指数:5
相关作者:郝小波林柳燕赵建英陈媛龚辉珍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葡萄膜
  • 10篇葡萄膜炎
  • 10篇膜炎
  • 4篇中医
  • 3篇穴位
  • 3篇穴位埋线
  • 3篇综合征
  • 3篇埋线
  • 3篇免疫
  • 2篇血性
  • 2篇神经病
  • 2篇视神经
  • 2篇视神经病
  • 2篇视神经病变
  • 2篇前部缺血性
  • 2篇前部缺血性视...
  • 2篇缺血
  • 2篇缺血性视神经...
  • 2篇缺血性视神经...
  • 2篇中西医

机构

  • 14篇广西中医药大...
  • 2篇山东中医药大...
  • 2篇广西中医药大...
  • 1篇广西中医学院...
  • 1篇绍兴市上虞中...
  • 1篇广西国际壮医...

作者

  • 15篇郝小波
  • 10篇林柳燕
  • 10篇赵建英
  • 7篇陈媛
  • 5篇龚辉珍
  • 3篇杨毅
  • 2篇容华
  • 2篇郭大东
  • 2篇陈英雄
  • 1篇陈斐斐
  • 1篇王敏玲
  • 1篇黎海平
  • 1篇胡秋明
  • 1篇张莲
  • 1篇郑凤鸣

传媒

  • 9篇中国中医眼科...
  • 5篇中医眼耳鼻喉...
  • 1篇广西中医药
  • 1篇中华眼底病杂...

年份

  • 1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浅谈应用中医“五行学说”理论治疗葡萄膜炎的教学体会
2019年
目的对于中医院校的师生,随着现代科学对疾病及治疗的冲击,如何让我们重新拾起中医中药在治疗疾病的信心。方法举例引出眼科葡萄膜炎疾病中肝胆湿热型及阴虚火旺型进行辨证论证,同时融入中医"五行学说"进一步对疾病及治疗进行阐述。结果临床上我们常规使用的方剂本就是在调节和维系人体五脏的生克运动,以达到尽快恢复机体功能的平衡。结论运用中医理论体系辨证施治,尽快恢复机体功能的平衡是我们的责任,找到影响机体功能平衡的因素才是中医的"精准治疗"靶点,祖国医学内涵丰富,我们需要传承和发扬。
赵建英郝小波林柳燕杨毅陈媛
关键词:中医五行学说葡萄膜炎教学
以黄斑囊样水肿首诊的Usher综合征一例被引量:1
2017年
患儿 女,5岁。因左眼视物不清2年于2016年11月来我院就诊。患儿足月顺产,无吸氧史或窒息史;
林柳燕郝小波
关键词:病例报告
郝小波醒脑开窍法在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9年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AION)是50岁以上人群急性视神经病变最常见的病因。多由于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及巨细胞动脉炎等全身性血管病变致睫状血管的分支发生小动脉硬化、痉挛、小动脉炎,导致小动脉管壁增厚、腔隙变窄、血流缓慢、逐渐腔闭、血流停止。
林柳燕郝小波
关键词: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中药针法
探讨运用穴位埋线对实验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大鼠外周血IFN-γmRNA/IL-4 mRNA表达变化的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疗法在纠正EAU大鼠免疫Thl/Th2失衡方面的实验研究。方法Lewis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3只、EAU组24只和穴位埋线(ACE)组24只。除对照组外,均使用免疫造模形成EAU组,ACE组为造模成功后次日进行穴位埋线,按照观察时间段分别观察眼前段炎症变化及大鼠心脏血中IFN-γ、IL-4mRNA的表达量。结果造模后13d是炎症的高峰期,这个时间模型鼠眼睛前部炎症情况达到最高点,IFN-γ量EAU组6.75±2.75,埋线组为3.49±0.91;同一时段IL-4量两组趋势则不同,EAU组1.32±0.51,埋线组为7.83±1.75。两个指标该在免疫后13天ACE组与EAU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能减轻EAU大鼠眼前段炎症反应,还可以在炎症期提升IL-4、并抑制IFN-γ,在纠正免疫Thl/Th2失衡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
赵建英黎海平郝小波杨毅郑凤鸣吴含青黄素珍郭大东
关键词:穴位埋线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IL-4MRNA
白塞综合征葡萄膜炎从络病论治探析被引量:1
2016年
白塞综合征葡萄膜炎是一种反复发作的、难治性的致盲眼病,本文从理论和临床上对白塞综合征葡萄膜炎与络病的相关性进行阐述,提出络脉瘀阻是本病的主要病变机制,治疗本病应采用"通络"法。
林柳燕郝小波赵建英
关键词:络病白塞综合征葡萄膜炎虹睫炎
六经辨证与葡萄膜炎的治疗被引量:7
2014年
六经辨证,始创于后汉张仲景,我国著名的中医眼科专家陈达夫教授首次将六经辨证引入眼科疾病的诊治中。目乃五脏六腑之精华,经络实为五脏六腑之道路,没有经络交通,则五脏六腑之精华不能到达于眼,而眼目一但患病,则相应经络亦会有不同的反应点。因此,眼病按六经辨证,是有理论根据的。眼睛中的葡萄膜泛指葡萄膜、视网膜、视网膜血管及玻璃体组织。葡萄膜炎为眼科常见的疑难眼病之一,在该病的中医诊疗中以六经辨证体系为统领,以脏腑辨证为基础,确定病位,结合八纲辨证以辨病性,对全面调整患者的体质,阻断或减轻疾病的复发,提高临床疗效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郝小波
关键词:六经辨证葡萄膜炎视网膜
穴位埋线对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治疗作用的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对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Liwes大鼠4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穴位埋线组,每组16只。将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结核杆菌(TB)和完全弗氏佐剂(CFA)磷酸缓冲盐溶液(PBS)制成乳糜液后,在双足后垫及背部两侧皮下注射。穴位埋线组于造模后第二天进行穴位埋线;模型组、穴位埋线组于造模后第9、13、18、23 d采集心脏血液并分离淋巴结中T淋巴细胞,进行流式细胞仪分析,同时对眼球进行组织病理切片。结果造模后第6至7 d大鼠眼部开始出现炎症反应,第13 d炎症达高峰(模型组临床评分为:3.42±0.58;穴位埋线组为:2.17±0.68,P=0.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之后逐渐开始消退。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模型组在第9、13、18、23 d时虹膜,睫状体及视网膜炎症均比穴位埋线组严重,而空白对照组眼部结构完整,未见明显炎症表现;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第13 d CD4+T占细胞比例最高值:模型组为85.97±1.03,穴位埋线组为:79.51±0.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第13 d时CD8+T最低:模型组为:14.03±1.03,组为:20.49±0.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眼形态学、组织病理、细胞水平等结果显示,穴位埋线可有效减轻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大鼠炎症水平,对大鼠的葡萄膜炎具有治疗作用。
郑凤鸣郝小波赵建英张莲郭大东
关键词:穴位埋线自身免疫葡萄膜炎流式细胞术组织病理学
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法配合西药治疗Behcet病性葡萄膜炎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观察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法配合西药治疗Behcet病性葡萄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Behcet病性葡萄膜炎湿热瘀毒型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观察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法治疗,通过视力、裂隙灯、眼底检查等眼部检查观察2组患者葡萄膜炎症状体征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浆黏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葡萄膜炎症状体征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血浆黏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法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治疗Behcet病性葡萄膜炎的疗法,简便易行,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郝小波林柳燕赵建英陈媛龚辉珍吴含青
关键词:壮医
针灸治疗葡萄膜炎疗效的Meta分析
2015年
目的系统评价葡萄膜炎患者行针灸疗法的疗效。方法检索针灸治疗葡萄膜炎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筛选合格研究,应用Jadad评分法进行质量评价,运用异质性检验、Meta-分析、漏斗图分析、敏感性分析等方法统计相关数据。结果5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共369例患者的Meta分析显示,针灸治疗葡萄膜炎与其他方法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本次系统评价结果显示针灸疗法对于葡萄膜炎具有治疗作用,但仍需更多的大样本RCT进行验证。
吴含青郝小波
关键词:葡萄膜炎针灸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
突出中医特色,彰显眼病中医外治的优势被引量:4
2018年
中医眼科外治法是中医治疗学的特色之一。本文主要概述中医眼科外治法在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及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的指导思想下对眼部疾患进行诊断、治疗、预后、转归等。并对临床中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病例1例加以说明。
郝小波
关键词:中医特色外治法眼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