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省气象局重点科研课题

作品数:233 被引量:2,008H指数:24
相关作者:龚佃利杨成芳盛春岩尹承美刁秀广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省气象局山东省人民政府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济南市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33篇期刊文章
  • 5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2篇天文地球
  • 37篇农业科学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9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经济管理
  • 3篇机械工程
  • 2篇电气工程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44篇暴雨
  • 41篇降水
  • 30篇雷达
  • 26篇值模拟
  • 25篇数值模拟
  • 24篇气象
  • 20篇气候
  • 18篇中尺度
  • 18篇大暴雨
  • 15篇水汽
  • 15篇气旋
  • 14篇多普勒
  • 14篇强对流
  • 13篇环流
  • 13篇暴雪
  • 12篇地形
  • 12篇气候特征
  • 11篇多普勒雷达
  • 11篇热带
  • 10篇强降水

机构

  • 142篇山东省气象局
  • 26篇山东省人民政...
  • 16篇中国海洋大学
  • 14篇济南市气象局
  • 12篇南京信息工程...
  • 12篇中国气象科学...
  • 12篇山东省气象信...
  • 10篇威海市气象局
  • 6篇南京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上海市气象局
  • 4篇泰安市气象局
  • 4篇山东省气象科...
  • 4篇南京市气象局
  • 3篇中国气象局
  • 2篇北京大学
  • 2篇济南大学
  • 2篇兰州大学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

  • 25篇龚佃利
  • 21篇杨成芳
  • 17篇盛春岩
  • 14篇高留喜
  • 13篇王俊
  • 13篇刁秀广
  • 13篇李静
  • 12篇孙兴池
  • 12篇尹承美
  • 11篇王庆
  • 11篇张佃国
  • 11篇樊明月
  • 10篇盛日锋
  • 10篇万明波
  • 10篇刘畅
  • 9篇刘诗军
  • 8篇韩永清
  • 8篇杨晓霞
  • 8篇周雪松
  • 8篇张少林

传媒

  • 29篇山东气象
  • 23篇气象科技
  • 19篇高原气象
  • 17篇气象科学
  • 17篇气象
  • 10篇安徽农业科学
  • 9篇中国海洋大学...
  • 8篇热带气象学报
  • 8篇干旱气象
  • 7篇大气科学学报
  • 6篇第33届中国...
  • 5篇中国农学通报
  • 5篇气象学报
  • 5篇现代农业科技
  • 5篇气象与环境学...
  • 4篇中国人口·资...
  • 4篇中国农业气象
  • 4篇气象水文海洋...
  • 3篇陕西气象
  • 3篇暴雨灾害

年份

  • 5篇2023
  • 8篇2022
  • 6篇2021
  • 14篇2020
  • 6篇2019
  • 6篇2018
  • 9篇2017
  • 19篇2016
  • 21篇2015
  • 21篇2014
  • 12篇2013
  • 14篇2012
  • 20篇2011
  • 45篇2010
  • 29篇2009
  • 14篇2008
  • 13篇2007
  • 12篇2006
  • 9篇2005
  • 2篇2004
2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工催化防雹技术的数值模拟研究
利用大气所开发的三维全弹性冰雹云模式,选取2006年7月5日山东的一次冰雹过程作为试验个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模拟云与实际观测基本一致,模式对该过程具有可靠的模拟能力;文中分别就不同催化时间、催化方式、催化区域、催化高度...
樊明月张佃国华杰王永政张洪生
关键词:冰雹云AGI数值模拟
文献传递
850 hPa夏季西太平洋副高的年际变化及其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的关系
2013年
首先对850 hPa夏季西太平洋副高位置和面积指数进行了定义,分析了副高位置和面积的年际变化规律以及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的关系.研究表明,近代西太平洋副高面积和位置指数的年际变化周期为3-5年,冬、春两季海温与夏季副高的脊线位置、西脊点位置关系密切,赤道东太平洋海温持续偏高有利于夏季副高偏西、偏南,反之偏东、偏北.冬、春季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对西太平洋副高季节变化有明显影响,冬、春两季海温偏暖年副高偏南、偏西,偏冷年副高则偏北、偏东,五月和九月除外.冷年7月副高北跳较暖年显著,进入秋季后南撤较缓慢.
葛翔韩永清
关键词:西太平洋副高年际变化SSTA
山东地区秋季飞机观测气溶胶特征的初步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综合分析了2006年秋季在山东省进行的0.5—8.0μm范围内的大气气溶胶飞机观测的0—4500m气溶胶数浓度垂直分布,初步讨论了气溶胶与温度的关系,并分析了对气溶胶粒子谱的垂直分布情况。结果显示,气溶胶数浓度随高度呈递减趋势,在逆温层附近气溶胶有累计现象;受城市环境的影响,同一区域城市上空或者城市的下风方气溶胶粒子平均浓度都大于上风方;气溶胶粒子谱受不同天气背景的影响,出现不同类型的谱型,随高度的变化,谱型也有很大的变化。
张佃国樊明月肖稳安
关键词:飞机探测气溶胶谱分布
海气热通量和垂直风切变对强热带风暴“温比亚”(2018)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利用地面加密自动气象站观测的1h降水、NCEP提供的海温、海气界面热通量以及风场等资料,分析了海温、海气界面热量交换以及环境垂直风切变对强热带风暴"温比亚"(2018)强度和降水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比亚"生命史过程中,垂直风切变对其强度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垂直风切变不是影响其强度变化的唯一因素,"温比亚"登陆前27~29℃的高海温海域为其强度的增强提供了大量潜热。"温比亚"深入内陆期间,其降水分布具有显著的非对称结构。在环境垂直风切变的作用下,"温比亚"强降水位于顺切变方向及其左侧。
李瑞尹承美胡鹏孙长征
关键词:降水结构
增雨飞机空中积冰观测记录规范探讨
本文从积冰类型、积冰形成的物理条件、积冰强度等级划分等方面对增雨飞机空中积冰现象进行了总结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飞机积冰识别和观测需考虑的主要因素及注意事项,初步提出了增雨飞机积冰观测记录的规范要求。
樊明月龚佃利刘文李连银张佃国
关键词:飞机积冰
文献传递
边界层辐合线在局地强风暴临近预警中的应用被引量:23
2009年
利用济南CINRAD/SA雷达探测到的边界层辐合信息,结合地面实况和探空资料及NCEP资料,对近年发生在山东中部的典型局地强风暴的生成及对流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时空分辨率的雷达能获得近地层辐合线信息,对流风暴强的出流和近地层环境风的辐合在一定条件下可产生窄带回波;远离风暴主体的出流边界和顺地面风移动的风速辐合线在热力条件较弱的情况下一般不会产生对流天气;出流边界的叠加或出流边界与环境风辐合线的叠加在有利的环境条件下可产生局地强风暴,单纯的近地层辐合线在有利的环境条件下可产生较为孤立的局地风暴,可作为强对流天气临近预警的关键参考依据;风暴初始位置、初始时间和风暴类型具有不确定性,是强对流天气临近预警的难点。
刁秀广车军辉李静朱君鉴
关键词:强风暴
一次山东春季大暴雨中螺旋度的应用被引量:13
2006年
2003年4月17~18日山东春季大暴雨过程与暖切变、850 hPa中尺度低涡的发生发展、高温和丰沛的水汽密切相关.利用中尺度有限区域模式MM5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在数值模拟比较准确的基础上,利用模式输出的细网格资料,根据螺旋度(Helicity)理论结合稳定度条件,对这次暴雨演变过程中的螺旋度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强对流和暴雨发生在不稳定大气中,正螺旋度大值中心出现的高度与对流发展强弱有关;500 hPa螺旋度正值区长轴与造成强对流的暖区弱切变和雷达带状回波走向一致;大暴雨产生在850 hPa螺旋度中心附近,螺旋度的强度变化对强对流系统的移动、发展及暴雨的发生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迟竹萍李昌义刘诗军
关键词:MM5模式螺旋度强对流大暴雨
山东一次飑线过程的中尺度分析被引量:15
2009年
2005年7月12日山东中西部地区发生了一次飑线天气过程。利用自动气象站、多普勒雷达及NCEP 1°×1°的逐6小时资料,从天气形势、垂直结构、地面中尺度场等角度分析了该飑线过程。结果表明:低涡后部的横槽转竖是这次飑线发生的大尺度环流背景,横槽转竖过程中引导高空冷空气下泻,形成上干下暖的不稳定层结,不稳定层结主要是通过高低空的温度差动效应来实现。与飑线相对应的是一支强盛的上升气流,飑线后部是下沉气流,具有较高动量的高空气流下沉至地面向外辐散,使得飑线后部地面辐散区中的风场大大加强。地面辐合带的走向和摆动对飑线移动有明显影响,辐合强度不断增强和范围不断扩大之后,天气也就愈激烈。地面低压区的移近、合并,有利于形成强对流发展的环境场。
盛日锋王俊龚佃利王庆朱君鉴
关键词:飑线中尺度分析辐合带
识别区域站风传感器现场核查时机的方法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文章利用国家级自动气象站数据统计了山东省每月发生的静风持续时间,然后根据静风按月分布特点基于小时数据设计了识别区域站风传感器轴承卡滞故障的算法,并讨论了联合气温、湿度、风速识别传感器冻住的算法,最后基于综合气象观测运行监控系统,设计了个性化监控算法实现系统;算法运行结果显示,软件运行可靠,算法识别准确,为区域站风传感器现场核查时机提供了一种参考的判断依据,也为保障人员及时处理风传感器故障提供了有力支持,实现了从设备前端控制数据质量。
吴举秀吴举秀边文超黄磊
影响山东区域切变线天气特征及大气垂直结构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统计分析了2001—2010年影响山东的切变线的天气气候、环流形势、降水分布的特征和各类典型切变线的空间结构。结果表明:影响山东的切变线天气系统按其热力性质可分为冷切变线和暖切变线,冷切变线按其风场结构可分为经向切变线和纬向切变线。一年当中7、8月是切变线高发期。山东雨季典型切变线的发生与副高关系密切,经、纬向切变线分别发生在副高强大呈块状、带状分布时,西风槽东移受阻,蜕变为切变线。经向(纬向、暖)切变线在空间剖面图上与向西(北)倾斜的正涡度柱配合,且切变线上正涡度最大;切变线均上有θse能量锋区配合,冷切变线位置偏向于相对暖的气团一侧,暖切变线位置位于锋区中间;切变线的上升运动区主要位于切变线上和暖气团一侧;构成切变线的相对暖气团均具有对流不稳定性;冷切变线的水汽辐合区主要位于切变线上和切变线附近的冷气团一侧,而暖切变线的水汽辐合区则主要位于切变线上。500hPa槽是切变线降水区的后边界,冷切变线降水区出现在地面静止锋后部的偏北风里,暖切变线降水落区位于地面准东西向倒槽的偏东风里;相对较大的降水出现在700hPa和850hPa切变线在地面的投影之间的区域;切变线暖气团或相对暖气团中在合适的触发条件下还可能出现分散性的短历时强降水。
刘畅张少林杨成芳张洪生
关键词:环流形势
共2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