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60229)

作品数:8 被引量:30H指数:4
相关作者:唐湘华李俊俊黄遵锡宋拓张学林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师范大学教育部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农业科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生物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糊精
  • 2篇脂肪酶
  • 2篇生产工艺
  • 2篇生物柴油
  • 2篇响应面
  • 2篇酶学
  • 2篇酶学特性
  • 2篇环糊精
  • 2篇Β-环糊精
  • 2篇柴油
  • 1篇地沟油
  • 1篇芽孢杆菌
  • 1篇异源
  • 1篇异源表达
  • 1篇脂肪酶催化
  • 1篇脂环酸芽孢杆...
  • 1篇植物
  • 1篇制备生物
  • 1篇溶剂法
  • 1篇乳糖

机构

  • 8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6篇黄遵锡
  • 6篇李俊俊
  • 6篇唐湘华
  • 5篇张学林
  • 5篇宋拓
  • 4篇慕跃林
  • 4篇许波
  • 3篇杨云娟
  • 3篇谢振荣
  • 2篇周峻沛
  • 1篇丁俊美
  • 1篇张建文
  • 1篇李志敏
  • 1篇于婷婷
  • 1篇董明杰
  • 1篇王超凡
  • 1篇陈光富
  • 1篇孙文光
  • 1篇巴罗菊
  • 1篇娄笑

传媒

  • 3篇中国酿造
  • 2篇微生物学报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可再生能源
  • 1篇植物分类与资...

年份

  • 1篇2016
  • 5篇2013
  • 2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大肠杆菌BL21(DE3)生产β-环状糊精转移酶发酵条件的优化被引量:1
2013年
采用正交试验确定大肠杆菌BL21(DE3)产β-环糊精转移酶的发酵条件。结果表明,生产β-环状糊精转移酶的最适条件为:接种量1%,100mL三角瓶装液量15mL,初始pH值为7.0,Ca2+浓度为1.25mmol/L,Mg2+浓度为2.50mmol/L,温度控制在37℃,转速控制为150r/min。当OD600达到1.4时,加入终浓度5.0g/L的α-乳糖,转速提高至170r/min,37℃诱导12h后过滤,β-CGTase酶活最高可达16.3μ/mL。
宋拓李俊俊唐湘华谢振荣张学林王秋云许波周峻沛慕跃林黄遵锡
关键词:发酵条件重组大肠杆菌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β-环糊精的制备工艺被引量:7
2013年
该文对β-环糊精制备工艺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产β-环糊精的最佳条件是选取木薯淀粉作为底物,不经过预处理,环状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添加量是7U/g,环己烷的添加量0.5mL/g,体系CaCl2的浓度是50mmol/L,pH值8.25,温度63.72℃,反应时间9.04h,产率可达51.98%。优化后的生产工艺和传统工艺相比,反应时间缩短了5h,并且产率增高了1.13倍。
宋拓李俊俊唐湘华唐湘华谢振荣张学林许波周峻沛许波黄遵锡
关键词:响应面分析法Β-环糊精生产工艺
脂肪酶催化地沟油生产生物柴油的新工艺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试验研究了以地沟油为原料,在脂肪酶作用下与甲醇发生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该工艺的操作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佳的工艺条件为醇油摩尔比为2∶1,脂肪酶催化剂用量按每克油脂90 U添加,正己烷和水添加量均为油重的10%,反应温度为20℃,反应时间为28 h,甲酯得率为97.12%。该新工艺与传统工艺相比,具有操作简单,转化率高,成本低,可重复性好等优点,有利于为酶法制备生物柴油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张学林唐湘华李俊俊宋拓慕跃林许波杨云娟黄遵锡
关键词:生物柴油地沟油脂肪酶酯交换
黑颈鹤粪便分离菌Arthrobacter sp. GN14的α-半乳糖苷酶基因克隆、表达与酶学特性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克隆高原唯一珍惜鹤类——黑颈鹤粪便分离菌Arthrobacter sp.GN14的α-半乳糖苷酶基因agaAGN14,并对该酶进行序列分析、系统发育分析和重组酶的酶学特性分析。【方法】利用简并PCR和GCTAIL-PCR方法获得agaAGN14全长,并对其氨基酸序列(AgaAGN14)进行比对和neighbor-joining系统发育树的构建。将agaAGN14重组到载体pET-28a(+)中并转化到Escherichia coli BL21(DE3)中异源表达。利用组氨酸标签纯化重组α-半乳糖苷酶rAgaAGN14并进行酶学性质分析。【结果】agaAGN14全长2109 bp,GC含量66.8%,编码702个氨基酸(77.5 kDa)。AgaAGN14与数据库中序列的最高一致性为53.7%,与其余胃肠道环境α-半乳糖苷酶的一致性<43%。系统发育分析将AgaAGN14聚于具有催化域KWD和SDXXDXXXR的α-半乳糖苷酶分支,与土壤微生物来源α-半乳糖苷酶距离相对较近,而与其余胃肠道环境α-半乳糖苷酶距离相对较远。rAgaAGN14可水解pNPG、棉籽糖、密二糖、水苏糖、菜粕和棉籽粕,表观最适pH为6.5,在pH 6.0-pH 9.0的范围内稳定并维持50%以上的酶活性。rAgaAGN14的表观最适温度为45℃,在10℃、20℃和37℃内稳定并分别具有约28%、30%和80%的酶活。在45℃pH 6.5条件下,rAgaAGN14对pNPG的Km、Vmax和kcat分别为0.41 mmol/L、18.28μmol/min/mg和25.36 s-1。rAgaAGN14受Ag+、Hg2+及SDS抑制,受K+、Ca2+、Mn2+、Fe3+、Ni2+、Cu2+和β-mercaptoethanol部分抑制,受Co2+、Pb2+、Zn2+、Mg2+、Na+和EDTA的影响较小。【结论】首次报道从黑颈鹤粪便中分离到Arthrobacter菌,并对该属细菌α-半乳糖苷酶进行序列分析、系统发育分析、异源表达和重组酶的酶学特性分析。rAgaAGN14序列较新颖,其酶学特性可能是同时适应黑颈鹤肠道环境和高原淡水湿地环境的结果。
周峻沛潘璐李俊俊唐湘华黄遵锡
关键词:黑颈鹤粪便ARTHROBACTER酶学特性
响应面法优化小桐子油制备生物柴油工艺的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小桐子油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进行了优化。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选取试验因素和水平,首先应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筛选影响脂肪酶催化小桐子油制备生物柴油的重要参数,采用最陡爬坡试验逼近最大甲酯转化率区域后,利用Box-Behnken设计确定重要因素的最佳水平。预测值和试验值吻合良好(R2为0.999;R2的调整值为0.998),表明利用BBD试验设计对该工艺的优化是成功的,模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优化结果表明影响甲酯得率的重要参数是:醇油摩尔比、脂肪酶量和正己烷量,最佳的酯化条件是醇油摩尔比1.72∶1,脂肪酶量为每克油脂添加112.5 U的量,正己烷添加量为油重的11.96%,水添加量为油重的20%,反应温度为25℃,反应时间为24 h。优化条件与初始条件相比较,甲酯得率提高了2%-3%。
张学林唐湘华李俊俊宋拓慕跃林许波杨云娟黄遵锡
关键词:脂肪酶生物柴油
无机溶剂法制备β-环糊精的工艺研究
2013年
对一种无机溶剂酶催化生产β-环糊精的工艺进行研究,并采用响应面实验法确定了生产β-环糊精的适宜工艺条件,为其开发研究应用提供参考。实验结果表明,生产β-环糊精的最佳条件是选取木薯淀粉作为底物,不经过预处理,环状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添加量是4U/g,CaCl2的浓度为30mmol/L,pH7.88,温度63.67℃,反应时间17.24 h,产率可达24.02%。生产工艺和传统工艺相比,产率明显增高,提高了生产效率。
王超凡宋拓丁俊美丁俊美李俊俊于婷婷谢振荣李俊俊唐湘华黄遵锡
关键词:Β-环糊精生产工艺
脂环酸芽孢杆菌D-1的耐盐内切葡聚糖酶基因克隆、表达与酶学性质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克隆温泉中嗜热嗜酸的脂环酸芽孢杆菌D-1(Alicyclobacillus tengchongensis CGMCC1504)的内切葡聚糖酶基因gluE1,并对该酶进行序列分析和重组酶的酶学特性分析。【方法】通过全基因组测序获得gluE1全长,并对其氨基酸序列(GluE1)进行分析。将gluE1重组到载体p EASY-E2中并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中异源表达,利用组氨酸标签纯化GluE1并进行酶学性质分析。【结果】gluE1与NCBI数据库中GH5的内切葡聚糖酶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全长1020 bp,GC含量50.5%,编码339个氨基酸(40.45 k Da)。GluE1与数据库中序列的最高一致性为97%,与其余纤维素酶的一致性<60%。GluE1可水解CMC-Na、可溶性淀粉和大麦β-葡聚糖,表观最适pH为6.5,pH 5.0–10.0稳定并维持60%以上的酶活性。GluE1的表观最适温度为55℃,在37℃下稳定。在55℃ pH 6.5条件下,GluE1对大麦β-葡聚糖的K_m、V_(max)和k_(cat)分别为8.58 mg/mL、416.67 U/mg和280.90 s^(–1)。GluE1受Ag^+、Hg^(2+)及SDS抑制,β-巯基乙醇、Pb^(2+)、Mg^(2+)、Ca^(2+)和Na^+对GluE1有微弱的促进作用,NaCl对GluE1的影响不大,加入30%的NaCl,仍有64%以上的酶活性;经30%的NaCl在37℃下处理60 min,仍能保持93%以上的活性。【结论】首次报道从Alicyclobacillus属的细菌中克隆得到内切葡聚糖酶基因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研究,GluE1具有良好的pH稳定性和有较强的耐盐性,可能具有更大应用潜力。
董明杰杨云娟唐湘华李俊俊黄遵锡
关键词:内切葡聚糖酶异源表达酶学特性
横断山及邻近地区八种菊科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被引量:5
2013年
对横断山及邻近地区风毛菊属(Saussurea)、帚菊属(Pertya)和针苞菊属(Tricholepis)的8种菊科植物进行细胞学研究,其中异叶帚菊(Pertya berberidoides)(2n=2x=32=28m+4sm)、针苞菊(Tricholepis furcata)(2n=2x=32=16m+16sm)、中甸风毛菊(Saussurea dschungdienensis)(2n=2x=30=30m+Bs)、丽江风毛菊(S.likiangensis)(2n=2x=32=26m+6sm)、倒齿风毛菊(S.retroserrata)(2n=2x=32=14m+18sm)和显梗风毛菊(S.peduncularis)(2n=2x=36=26m+10sm)为首次报道染色体数目和核型,长毛风毛菊(S.hieracioides)和三角叶风毛菊(S.deltoidea)的核型公式分别为:2n=4x=64=30m+34sm和2n=2x=34=22m+12sm,与前人报道的一致。8种植物中,除中甸风毛菊和异叶帚菊的核型不对称性为1B型外,其余6种的核型不对称性均属于2B型;在中甸风毛菊中首次发现B染色体。结合现有的细胞学资料分析表明,风毛菊属和帚菊木族的染色体数目存在变异,并且存在明显的非整倍性;此外,分布于横断山区的风毛菊属植物仅有两种倍性(二倍体和四倍体),而且多倍化并不占主导地位。
陈光富巴罗菊孙文光娄笑张建文李志敏
关键词:风毛菊属核型染色体数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