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2011-2-13)

作品数:46 被引量:629H指数:16
相关作者:张声生汪正芳吴震宇李晓玲卢小芳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军事医学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北京市科委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7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功能性消化不...
  • 10篇中医
  • 9篇脂肪
  • 9篇酒精
  • 9篇酒精性
  • 9篇非酒精性
  • 9篇非酒精性脂肪
  • 8篇调肝
  • 8篇理脾
  • 7篇调肝理脾
  • 6篇易激综合征
  • 6篇脂肪肝
  • 6篇脾胃
  • 6篇综合征
  • 6篇理脾法
  • 6篇腹泻型
  • 6篇腹泻型肠易激...
  • 5篇调肝理脾法
  • 5篇脾胃病
  • 5篇胃病

机构

  • 46篇首都医科大学...
  • 15篇北京中医药大...
  • 5篇军事医学科学...
  • 3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广州中医药大...
  • 2篇辽宁中医药大...
  • 2篇江苏省中医院
  • 2篇解放军第25...
  • 2篇天津中医药大...
  • 2篇南京海思创新...
  • 2篇解放军251...
  • 1篇天津市南开医...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市宣武中...

作者

  • 44篇张声生
  • 17篇汪正芳
  • 15篇吴震宇
  • 12篇李晓玲
  • 9篇赵鲁卿
  • 9篇杨成
  • 9篇卢小芳
  • 8篇王佳佳
  • 7篇李培彩
  • 6篇周强
  • 6篇陈剑明
  • 5篇马增春
  • 5篇张恒钰
  • 4篇郭前坤
  • 4篇高月
  • 3篇常雄飞
  • 3篇张旭
  • 2篇王垂杰
  • 2篇沈洪
  • 2篇熊鹰

传媒

  • 10篇中国中西医结...
  • 9篇世界中医药
  • 8篇北京中医药
  • 4篇天津中医药
  • 4篇中华中医药杂...
  • 3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医杂志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世界中西医结...
  • 1篇环球中医药

年份

  • 2篇2018
  • 6篇2017
  • 13篇2016
  • 18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枳实总黄酮苷提取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近端胃适应性的影响被引量:20
2016年
[目的]探讨枳实总黄酮苷提取物(aurantii fructus immaturus flavonoid,AFIF)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模型大鼠胃适应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途径。[方法]10日龄雄性SD大鼠86只,随机分为正常组22只及造模组64只,造模组采用碘乙酰胺(iodoacetamide,IA)灌胃法联合夹尾应激法诱导大鼠FD模型;至大鼠8周龄时将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枳实总黄酮苷提取物大、中、小剂量组及模型组,分别予大、中、小剂量的枳实总黄酮苷提取物或生理盐水干预14d,给药结束后,各组大鼠经食道置入胃内气囊,应用电子恒压器对胃内气囊分阶段加压,检测大鼠胃适应性,加压程序为:以1mmHg为起始压力,维持10min后,每分钟压力升高1mmHg直至10mmHg(斜坡期),在10mmHg压力下维持10min(平台期)。应用离体平滑肌张力测定技术检测不同浓度的枳实总黄酮苷提取物对大鼠近端胃体离体纵行平滑肌张力的影响。[结果]近端胃适应性检测结果显示:在斜坡期及平台期,模型组大鼠胃适应性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5);枳实总黄酮苷提取物大剂量组(大剂量组)大鼠胃适应性在斜坡期及平台期均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枳实总黄酮苷提取物中剂量组(中剂量组)大鼠胃适应性在平台期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枳实总黄酮苷提取物小剂量组(小剂量组)大鼠胃适应性较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近端胃体离体平滑肌张力测定结果显示:近端胃体纵行平滑肌张力随枳实总黄酮苷提取物浓度升高而降低,当枳实总黄酮苷提取物浓度达到6 000μg/ml及10 000μg/ml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枳实总黄酮苷提取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近端胃适应性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其作用途径可能与降低近端胃体平滑肌张力有关。
吴震宇张声生卢小芳李培彩王佳佳张恒钰杨雪罗冰汪正芳李晓玲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
仁术健脾理气颗粒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排空及胃肠激素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观察仁术健脾理气颗粒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脾虚气滞证大鼠胃排空及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 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20只和造模组60只。造模组采用大承气汤灌胃+饮食失调法+郭氏夹尾应激法,诱导FD脾虚气滞证大鼠模型。造模第10天,分别从正常组和造模组各随机抽取10只大鼠进行造模成功评定。将造模组剩余的5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仁术健脾理气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吗丁啉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或药物干预3周后,检测各组大鼠体重变化、易激怒程度评分、3 h进食量及胃排空率,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大鼠血清生长抑素(SS)、胆囊收缩素(CCK)及胃泌素(GAS)水平。结果仁术健脾理气颗粒各剂量组大鼠胃排空率均高于模型组(P<0.05,P<0.01),血清SS、CCK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01,P<0.05),血清GAS水平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仁术健脾理气颗粒可促进FD脾虚气滞证大鼠胃排空功能,调节胃肠激素水平。
王佳佳吴震宇卢小芳赵鲁卿常雄飞张声生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胃排空胆囊收缩素胃泌素
虎杖苷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胰岛素抵抗及氧化应激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研究虎杖苷治疗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胰岛素抵抗(IR)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7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10只)、模型组(10只)、虎杖苷大剂量组(9只)、虎杖苷小剂量组(9只)和双环醇组(9只)。正常组予标准饲料,其他4组给予高脂饲料造模;5组共喂养10周后,从正常组与模型组中各随机挑选1只大鼠,取肝脏做病理切片,证实大鼠NAFLD模型的形成。正常组与模型组予以0.9%氯化钠灌胃,5ml/次;虎杖苷大、小剂量组分别以200mg/(kg·d)、100mg/(kg·d)的虎杖苷混悬液灌胃;双环醇组以100mg/(kg·d)的双环醇混悬液灌胃。给药4周,期间各组大鼠统一用标准饲料饲养。次日大鼠禁食12h后,腹腔麻醉,抽取腹主动脉血5ml,分离血清,检测大鼠血清中氧化应激因子丙二醛(MDA)、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羟自由基(-OH)、谷胱甘肽一孓转移酶(GST)水平及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试剂盒检测空腹血糖、胰岛素水平,计算IR指数(IRI)和胰岛素敏感指数;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高脂饮食饲养10周后,模型组大鼠血清-OH、MDA、TNF-α较正常组均显著增高(P〈0.05~〈0.01),GST、T-SOD、T-AOC活性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虎杖苷治疗后,-OH、MDA、TNF-α浓度降低(P〈0.05〈0.01),而T-SOD及T-AOC的活性恢复(P〈0.05~〈0.01),IR明显改善(P〈0.05~〈0.01)。[结论]IR和氧化应激关系密切,氧化应激是发生IR的重要原因之一,虎杖苷的抗氧化应激效应是改善IR的部分机制。
陈剑明张声生郭前坤吴震宇高月马增春
关键词:虎杖苷脂肪肝非酒精性氧化应激胰岛素抵抗
仁术健脾理气颗粒对阿托品致胃肠动力障碍大鼠胃肠运动的影响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观察仁术健脾理气颗粒对阿托品致胃肠动力障碍大鼠胃肠运动的影响。[方法]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仁术健脾理气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吗丁啉组,每组各12只。各组大鼠予生理盐水或相应剂量药物10 m L/kg灌胃,持续5 d。末次给药20 min后正常组大鼠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均予腹腔注射硫酸阿托品注射液(2 mg/kg),20 min后以半固体营养糊灌胃法检测各组大鼠胃残留率和小肠推进率。[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仁术健脾理气颗粒各剂量组和吗丁啉组胃残留率均显著降低(P<0.05,P<0.01),小肠推进率显著升高(P<0.01)。[结论]仁术健脾理气颗粒可改善胃肠动力障碍大鼠胃肠运动功能。
王佳佳吴震宇张声生卢小芳赵鲁卿常雄飞
关键词:胃肠动力障碍小肠推进率
虎杖苷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肝脏病理评价及对脂质代谢酶SERSP-1c和PPAR-a的调节作用被引量:22
2015年
目的:探讨虎杖苷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脏病理的改善及保护机制。方法:1造模:健康雄性SD大鼠47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10只)、模型组(10只)、虎杖苷大剂量组(9只)、虎杖苷小剂量组(9只)和双环醇组(9只)。正常组予标准饲料,其它4组给予高脂饲料,4组共喂养10周后,从正常组与模型组中各随机挑选1只,取肝脏做病理切片,正常组大鼠肝脏切片作对照,证实模型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形成。2治疗:正常组与模型组予以生理盐水灌胃,5 m L/次;虎杖苷大、小组分别以200 mg·kg-1·d-1和100 mg·kg-1·d-1的虎杖苷混悬液灌胃,双环醇组以100 mg·kg-1·d-1的双环醇混悬液灌胃。以上4组皆观察4周,期间各组大鼠统一用标准饲料饲养。3检测指标:在大鼠肝脏的同一部位取3块黄豆大小肝组织:一块投多聚甲醛浸泡,用于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学改变,并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SH临床研究网病理工作组指南》内容对肝组织切片在病理学和形态学上进行评价。另2块装Ep管,速投液氮。一份观察油红O染色观察肝细胞内脂质沉积状况;一份用于RT-PCR法检测肝脏脂质代谢关键酶:过氧化物酶之增殖活化受体a(PPAR-α),和脂质合成关键酶:固醇调控元件结合蛋白-1c(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binding Protein-1c,SREBP-1c)的mRNA基因表达变化。结果:1肝脏病理的变化:治疗4周后,与模型组相比,肝细胞脂肪变、气球样变、小叶炎症和门脉炎症在虎杖苷大、小剂量组、双环醇组中均得到明显改善,且NAS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2RT-PCR法检测肝组织中脂质代谢关键酶mRNA表达量的变化:治疗4周后,与模型组相比,脂质代谢关键酶PPAR-α的基因表达经虎杖治疗后明显增高(P<0.05,0.01)。脂质合成关键酶的SREBP-1c在白藜芦醇、双环醇组中均得到明显降低(P<0.05,0.01)。结论:虎杖苷可以改善脂肪肝病理学改变和肝细胞脂质沉积,起到�
陈剑明张声生李琳郭前坤高月马增春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
母婴分离联合束缚应激幼鼠IBS-D模型的建立及评价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采用母婴分离联合束缚应激法建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并对其进行初步评价。[方法]刚出生1d的SD幼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NH),母婴分离组(NMS),束缚应激组(RS),母婴分离联合束缚应激组(NMS+RS)。造模结束后,分别观察其体重变化、排便情况及腹壁回撤反射(AWR)。[结果]模型组大鼠体重均较NH组低(P<0.01),且二因素组(NMS+RS组)较单因素组(NMS组,RS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粪便Bristol分级评分及粪便含水量,模型组均较NH组高,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因素组较单因素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10mmHg及20mmHg时,4组之间腹壁回撤反射(AWR)评分结果近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80mmHg时,NMS组,NMS+RS组AWR评分均较NH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mmHg及80mmHg时,NMS+RS组AWR评分较RS组高,二者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婴分离法、束缚应激法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模拟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及(或)内脏高敏感性,采用二者相结合(母婴分离联合束缚应激)的方法建立的大鼠模型与任何单一方法比较,更加符合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及内脏高敏感性的特征。
杨成张声生李晓玲汪正芳
关键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母婴分离束缚应激内脏敏感性
仁术健脾理气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平滑肌收缩反应及GHSR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研究仁术健脾理气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的治疗作用机制。方法:雄性10日龄SD幼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和模型组(20只)。采用0.1%碘乙酰胺(IA)灌胃诱导大鼠FD模型。大鼠8周龄时进行模型评定,将造模成功的2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0只)和中药组(10只)。正常组与模型组予以0.9%氯化钠溶液灌胃,中药组给予仁术健脾理气方灌胃。采用Power lab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记录离体大鼠胃体纵行平滑肌的收缩活动,采用蛋白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IHC)技术检测生长激素促释放激素受体(GHSR)在FD大鼠胃体的表达。结果:离体胃纵行平滑肌条收缩记录结果显示中药组大鼠胃肌条的收缩平均频率和振幅变化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Western Blot和IHC结果均显示中药组大鼠胃体GHSR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仁术健脾理气方对IA诱导的FD大鼠具有促进胃动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GHSR蛋白表达有关。
李晓玲张声生杨成汪正芳吴震宇储益平张恒钰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胃动力
论调肝十五法被引量:10
2015年
提出肝脏为"气血之脏""气机之脏",提倡从气、血、阴、阳四端以调肝,总结出调肝十五法,即疏肝法、镇肝法、泻肝法、化肝法、清肝法、平肝法、凉肝法、养肝法、散肝法、破肝法、软肝法、滋肝法、柔肝法、敛肝法、温肝法。调肝十五法是从肝论治病证的概要,充分体现了肝的生理、病理特点。并提出调理气血、调畅气机为调肝治法的核心。
周强张声生
关键词:调肝法治则治法病机
张声生教授从内痈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经验被引量:16
2016年
张声生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认为本病与内痈发病十分相似,治疗上可汲取中医外科治痈的宝贵经验,从"内痈"入手,分期论治,宏微相参,病证结合,配合中药局部灌肠,收效颇丰,并附病案举隅。
朱春洋周强赵鲁卿张声生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内痈名医经验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治疗策略和思考被引量:31
2016年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疑难疾病。近年来该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临床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病程多在4-6周以上。可有皮肤、黏膜、关节、眼、肝胆等肠外表现。
张声生赵鲁卿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中医治疗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