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75412)
- 作品数:8 被引量:9H指数:2
- 相关作者:于霖冲林幸燕林志树更多>>
- 相关机构:厦门理工学院华侨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理学航空宇航科学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 平行机构的失谐动态响应分析
- 2016年
- 研究目的是建立失谐平行机构虚拟样机模型,并进行失谐动态响应的仿真分析。根据多体系统动力学原理和方法,建立了机构虚拟样机模型,提出了失谐机构建模方法。以平行机构为例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得到平行机构的动力学参数;并进行机构失谐动态响应分析及其随机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平行机构存在失谐动态响应现象,并且失谐动态响应为随机分布。提出的方法计算成本低、精度较高,为失谐机构设计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法。
- 于霖冲林志树林幸燕
- 谐调柔性机构的失谐动态响应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谐调机构在构件柔性大速度快的情况下,出现失谐动态响应。为了揭示这种现象,建立了谐调机构虚拟样机模型并进行运动仿真,得到了谐调机构的受力失谐和质量失谐的动态响应。利用蒙特卡洛方法得到随机失谐量引起的动态响应分布。计算结果表明,周期柔性机构存在失谐动态响应,并且在机构中以振动形式传播,为进一步研究失谐机构振动局部化特性研究打下了基础。
- 于霖冲
- 关键词:失谐
- 多线往复式线锯切割中单位长度材料去除量的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被引量:6
- 2018年
- 线锯切割被广泛地应用于光伏和微电子行业及其他硬脆材料的切割加工,所切晶片的质量影响后续研抛等工序的加工。建立了多线线锯往复运动与进给运动的理论模型,提出单位长度材料去除量的概念,推导出多线往复线锯切割中,单位长度材料去除量随加工位置变化的理论模型。理论分析了单片用线量及进给速比对单位长度材料去除量的影响规律。以蓝宝石晶棒为锯切研究对象,进行了不同的锯丝单片用线量以及不同进给速比条件下的锯切试验,测量了切割片的加工质量。研究结果表明,多线往复式切割过程中,单位长度材料去除量随加工过程有明显的变化,单片用线量及进给速比对单位长度材料去除量有明显的影响,单位长度材料去除量对线锯切割质量有着显著的影响。
- 林志树黄辉郑生龙
- 并联柔性机构失谐动态响应分析方法
- 2016年
- 为了探索周期机构在失谐时的非线性动态响应,尤其是柔性机构在失谐情况下高度非线性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动态响应,提出了基于Monte Carlo方法的柔性周期机构失谐动态响应分析方法,以并联机构为例对多种失谐情况进行了动态响应对比分析,初步探讨了失谐量与失谐动态响应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周期机构普遍存在失谐现象,失谐动态响应与失谐量之间为非线性关系,存在动态响应局部化现象。
- 于霖冲林志树林幸燕
- 关键词:并联机构失谐
- 柔性机构耦合振动的谐振可靠性分析方法
- 2013年
- 提出了柔性机构耦合振动的谐振可靠性分析方法,给出了柔性机构谐振可靠性分析的广义模型。通过柔性机构的虚拟样机仿真实验确定机构运动规律和耦合振动频率分布特性,利用蒙特卡罗方法求解柔性构件的固有频率以及分布特性,进而通过干涉方法求出柔性机构的谐振可靠度。以空间站柔性展开机构为例进行谐振可靠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求解柔性机构谐振可靠性问题十分有效。
- 于霖冲
- 关键词:振动谐振可靠性
- 谐调双滑轨机构的摩擦失谐动态响应分析
- 2015年
- 建立谐调机构的虚拟样机模型并进行摩擦失谐仿真分析。根据多体系统动力学原理和方法,在PRO/E和ADAMS软件平台上建立双滑轨机构虚拟样机模型,进行双滑轨机构动力学仿真,得到双滑轨机构的动力学参数,并进行谐调机构摩擦失谐动态响应分析。分析结果精度高,计算成本低,表明利用多体系统动力学原理和方法建立的双滑轨机构模型,可以方便地进行动力学仿真,得到动力学参数,为机构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法。
- 于霖冲林志树林幸燕
- 串联机构的失谐动态响应分析
- 2016年
- 串联周期机构存在失谐动态响应并具有独特性,基于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和方法,提出了失谐机构建模方法并建立串联机构动力学模型。建立了太阳能帆板展开机构模型,仿真了随机失谐量下的失谐动态响应。结果表明,串联周期机构广泛存在失谐动态响应现象,失谐动态响应在机构系统局部存在。
- 于霖冲林志树林幸燕
- 关键词:失谐
- 空间站展开机构的失谐动态响应分析
- 2016年
- 考虑了动力失谐、质量失谐和摩擦失谐三种常见失谐现象,研究了空间站展开机构的失谐动态响应。利用多柔体系统动力学方法,在机械系统动力学自动分析(ADAMS)仿真平台下建立了空间站柔性展开机构的失谐模型,并用重要度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失谐量,然后进行机构动学仿真,得到机构的失谐动态响应并进行统计。仿真研究证明,该方法可用较少的计算时间得到柔性展开机构的失谐动态响应随机分布特性。
- 于霖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