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7JA720007) 作品数:7 被引量:26 H指数:3 相关作者: 尹铁超 邹莹 张广林 马亮 陆杨 更多>> 相关机构: 黑龙江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吉林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语言文字 哲学宗教 文化科学 更多>>
谎言构成机理研究 被引量:1 2021年 谎言是人类语言意义表达中的突出特征之一。谎言的构成是思维和语言的基本属性的表现形式,与语言的内部自足性逻辑系统和语言的内部逻辑系统对存在的描述的投射直接相关。语言的内部系统为语言的自足提供了完整的逻辑推导体系,而语言对存在的投射则将语言与世界产生了关联,并产生语言的意义系统。语言自身特性、语言通过投射于存在而产生的意义,投射过程中出现的所指层级性特征构成了语言表达的难以证伪现象。这就是谎言构成的机理。 尹铁超 田鑫关键词:语言 自足 层级 可表达的思维维度形式研究 被引量:8 2008年 "可说"是语言表达思维的一个维度,而"不可说"表达"可说"思维之外的其他维度。"可说"是相对封闭性的系统,"不可说"是相对开放性的系统。"可说"与"不可说"表现维特根斯坦对表达思维维度的困惑和不解。不同的表达思维维度可以借助语言符号来部分表达,也可以借助非语言符号直接表达。"可说"是语言维度的表达,"不可说"是非语言维度的表达。语言的非工具性质表现思维维度的差异以及表达的概括和非细微特征。 邹莹 尹铁超关键词:可说 不可说 “可说”、“不可说”与语言非工具性 被引量:4 2009年 思维的维度分为两种:语言维度和非语言维度。这两个维度都可以通过表达方式在人际间进行沟通。语言维度通过语言符号来表达,非语言维度通过非语言符号来表达。语言符号的表达称为"可说",非语言符号的表达称为"不可说"。"可说"和"不可说"都是人类思维的重要表达方式,两者相互补充共同完成人类思维的表达。同时,"可说"和"不可说"具有共同的性质。"可说"和"不可说"是人类的共性表达。语言表达与非语言表达的统一性及其互补性所表现出的递归和自返特征体现了语言的非工具性质。 尹铁超 马亮关键词:可说 不可说 语言非工具论 2010年 语言是否具有工具性质,这是一个多年来没有人进行实际探讨的问题。虽然"语言是工具"的观点在很多语言学教材、专论中都有类似的表述,但是关于"语言是工具"的定义目前还没有呈现出明了的趋势。很多学者仅仅在字面上、语言功能或者比喻层次上理解工具,而没有从语言本体、语言理论和实践方面对此进行论述。从语言自身的性质看,可以通过不同的语言事实看到语言的非工具性质,因此通过论证语言的这种本质,人们会对语言产生新的认识。从工具与语言本质的差异、功能对比上,说明语言并非工具而是人类表达的本能,同时讨论语言工具论观点的起源和弊端。 尹铁超 邹莹关键词:语言工具论 语言表达 走出误区:对于工具性翻译观的反思 被引量:2 2010年 工具性翻译观将翻译固化为静止的、被动的传输工具。随着当代哲学、诠释学由工具性语言观向本体性语言观转变,翻译行为与翻译成品作用日益普遍,重新审视工具性翻译观的定势对于推动翻译实践与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这一问题至今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本文从翻译本体论的角度剖析工具性翻译观论断的性质、成因及弊端,认为翻译不是工具,而是具有鲜明语言文化个性的交往主体,呼吁研究者进行必要的甄别和考察,从另外一个角度研究翻译的本质与功能。 葛林 尹铁超关键词:翻译 语言工具论 主体性 译者 神:语言构筑的世界——再论语言非工具论 被引量:3 2009年 语言是人类文化传统和认知方式的最典型表征。从语言的本质特征和人类认知思维的特点出发,可以把"成人讲故事,儿童听故事"的信息交流过程形象地称为Fairy Tale Model(童话模式),将其作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类语言信息交换模式和认知方式确立下来。本文探讨人类通过童话模式对神的世界的描述,说明建构语言的世界在人类认知的趋同特征,同时也说明这个世界存在于语言中,是语言非工具性特征的代表性表征。 尹铁超 陆杨关键词:语言 论语言的缠绕特征及其非工具现象 被引量:9 2009年 语言中有很多人们没有意识到的自我缠绕现象,但在自然语言中多重自我缠绕现象中并不存在实际的问题,其原因就在于缠绕是人类思维和语言自然的属性,人类思维赖以存在的语言具有自然越层的关系和能力,所以,思维与语言之间的镜像关系和语用逻辑能够自然破解缠绕的层次跳跃。然而,人类创造的工具却不具有自我破解缠绕的特性。语言不是工具,而是思维的自然镜像表达方式之一。 张广林 尹铁超关键词:自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