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2011-2-19)

作品数:9 被引量:57H指数:5
相关作者:丁惠国董培玲范春蕾张鑫刘晖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宏微特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佑安肝病/艾滋病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2篇蛋白
  • 2篇药物性
  • 2篇细胞癌
  • 2篇聚糖
  • 2篇肝病
  • 2篇肝损伤
  • 2篇肝细胞
  • 2篇肝细胞癌
  • 2篇病毒
  • 1篇蛋白聚糖
  • 1篇蛋白浓度
  • 1篇毒性肝炎
  • 1篇断层扫描
  • 1篇性药
  • 1篇血红
  • 1篇血红蛋白
  • 1篇血红蛋白浓度
  • 1篇血细胞
  • 1篇药物

机构

  • 9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北京宏微特斯...

作者

  • 9篇丁惠国
  • 3篇董培玲
  • 3篇李磊
  • 3篇张鑫
  • 3篇范春蕾
  • 3篇刘晖
  • 2篇吕福东
  • 2篇李冰
  • 2篇张月宁
  • 2篇李鹏
  • 1篇单晶
  • 1篇郑加生
  • 1篇武永乐
  • 1篇段瑾
  • 1篇钱智玲
  • 1篇张世斌
  • 1篇王泰龄
  • 1篇祖可佳
  • 1篇吴燕京
  • 1篇张剑

传媒

  • 5篇北京医学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药物不良反应...
  • 1篇中国急救复苏...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急性药物性肝炎与急性乙型肝炎临床病理特征的比较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总结急性药物性肝炎(acute drug-induced hepatitis,ADIH)与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acute hepatitis B,AHB)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选取临床确诊并经肝穿刺病理证实的ADIH患者128例、AHB患者51例,所有切片均行HE染色、D-PAS染色及CK7免疫组化染色。镜下观察各种染色结果,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ADIH女性多见(71.9%),AHB男性多见(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ADIH组年龄明显大于AHB组[(42.85±13.07)岁vs.(35.12±9.96)岁,P=0.000]。AHB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为(1 287.56±1 072.00)U/L,白蛋白(ALB)为(42.23±4.14)g/L,均明显高于ADIH组[(798.60±777.20)U/L和(38.78±5.19)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0),其余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组织病理,ADIH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3.85±4.11)个/HPF,凋亡小体计数(2.52±3.26)个,均显著高于AHB(P=0.000,P=0.010);ADIH的肝细胞坏死程度、汇管区炎症程度及细胆管反应增生均较AHB为重(P=0.000),AHB比ADIH更易发生脂肪变性(39.2%vs.21.1%,P=0.013)。结论 ADIH女性更多见,发病年龄偏大;组织学表现为肝实质坏死明显、汇管区炎症较重、细胆管增生显著、凋亡小体多见、组织内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多等特点,可作为与AHB的鉴别要点。
刘晖王泰龄祖可佳吕福东孙琳丁惠国
关键词:急性药物性肝炎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病理学
19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被引量:17
2015年
目的 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 收集2006年1月至2014年4月就诊的19例肝脏FNH患者.检测患者血AFP、ALT、AST、TBil水平.肝组织经常规HE染色后行病理检查,并行肝组织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CD34、细胞角蛋白19(CK19)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分析患者超声、CT、MRI检查的结果.结果 19例肝脏FNH患者中,男11例,女8例,中位年龄为32岁;2例有乙型肝炎肝硬化,2例有脂肪肝,1例有慢性乙型肝炎,其余14例无慢性肝病史.3例有腹痛症状,有腹泻或腹胀症状者各1例,其余14例无症状.结节由增生的肝细胞组成,病灶中央有星形瘢痕伴放射状纤维分隔,CK19阳性,CD34阳性,Gpc3阴性.患者血清AFP水平均正常,3例ALT和AST均升高,5例TBil升高.10例接受超声检查的患者中,发现低回声结节5例,高回声结节2例,多发低至高回声结节2例,未发现占位1例,均未被诊断为肝脏FNH.12例接受CT检查的患者中,发现低密度结节10例,等密度结节2例;增强扫描动脉期强化11例,其中静脉期或延迟期呈高密度5例,静脉期或延迟期呈等密度3例,静脉期或延迟期呈低密度3例;增强扫描动脉期无强化,静脉期或延迟期呈等密度1例;仅2例被诊断为肝脏FNH.9例接受MRI检查的患者中,平扫病灶表现为等T1信号1例,低信号6例,高信号2例;长T2信号8例,等T2信号1例,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8例,门静脉期持续强化,平衡期、延迟期强化减弱6例,环状强化2例,1例动脉期可见条状信号影无强化,平衡期见条状信号强化;增强扫描动脉期无强化1例,静脉期低信号,但中心呈点状强化;仅1例被诊断为肝脏FNH.肝穿刺活组织检查明确诊断后未接受治疗者9例,接受手术切除者7例,取活组织检查术中接受射频治疗者2例,肝活组织检查后接受经导管肝动脉化学治疗栓塞术(TACE)者1例.7例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个月~3年,6例未复发或出
吴燕京张月宁李鹏赵大伟张世斌翟云董培玲李宏军丁惠国
关键词: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肿瘤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
脉搏碳氧-血氧仪无创监测肝硬化急性出血者血红蛋白浓度的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对于消化道出血患者血红蛋白的监测非常重要,但必须通过采血化验,有创、耗时、且非连续性监测。新型MasimoRadical-7脉搏碳氧-血氧仪可以无创连续监测正常人的血红蛋白浓度,本研究旨在评价在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中该仪器对血红蛋白浓度的判断的价值。方法47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住院患者被纳入研究,间断采集其静脉血进行血红蛋白(HGB)浓度的检测,同时用MasimoRadical-7脉搏碳氧-血氧仪连续无创检测血红蛋白(SpHb)的浓度。结果分别用两种方法检测47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血红蛋白浓度,得到83组配对的检测数据,HGB为(6.76+1.93)g/dL,SpHb为(8.80+2.50)g/dL,差值为1.92s/d](95%CI:-0.43~4.27g/dL),有统计学意义(P=0.000)。对于其中HGB〈4g/dL的6组检测数据,HGB值为(3.22±0.73)g/dL,SpHb的值为(3.67±1.12)g/dL,二者的差值缩小为0.45±0.67g/dL,P=-0.159,提示此时两种检测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检测方法具有很好的相关性(r=0.896,r^2=0.803,P=-0.000),呈直线正相关,直线方程为y=1.18x+0.712。利用Bland—Altman法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两方法的偏倚为1.92g/dL,两方法差值占均值比为25.1%。用无创法检测血红蛋白,会将37.1%需要输血的患者错误判断为无需输血(输血的界值为7g/dL)。结论MasimoRadical-7脉搏碳氧一血氧仪可以实时无创监测血红蛋白浓度的变化趋势,与传统方法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对于极重度贫血患者检测的准确性相对较高。但该方法对于急性失血及中重度贫血患者,精密度较高而精确性不够,存在系统偏倚,可能会误导输血管理。
范春蕾单晶张剑丁惠国张月宁李国英魏光华刘静李宁
关键词:血红蛋白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GPC3对AFP阴性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评价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在血清甲胎蛋白(AFP)阴性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linoma,HC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426例手术及179例肝穿刺活检的HBV相关HCC患者肝组织GPC3(GPC3L)的表达,并检测其血清AFP及血清GPC3(GPC3S)水平。结果 GPC3L可特异地表达于HCC细胞,而癌旁组织及肝硬化结节中无表达。手术切除的HCC组织中80.0%(341/426)为GPC3L阳性,且不同HCC分化程度之间GPC3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活检的HCC组织中74.9%(134/179)为GPC3L阳性。AFP≥400μg/L对诊断HCC的敏感度为25.4%。AFP阴性和AFP≥400μg/L的HCC患者GPC3L阳性率分别为77.4%(328/424)和81.2%(147/181)。GPC3L和AFP无相关性。在AFP<400μg/L组GPC3S为(12.63±1.63)μg/L,在AFP≥400μg/L组为(20.20±2.11)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92±0.32)μg/L,P<0.01。以GPC3Scut-off值为3.5μg/L,其在全部患者、AFP≥400μg/L和AFP阴性的HCC患者中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54.6%和75.0%、54.6%和80.0%、80.0%和76.0%。结论 GPC3L可作为鉴别诊断AFP阴性HCC与肝硬化良性结节标志物,血清AFP与GPC3S的联合检测可提高HCC的早期诊断率。
武永乐李冰刘晖李鹏吕福东丁惠国
关键词:肝细胞癌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甲胎蛋白
噬血细胞综合征19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总结噬血细胞综合征(HPS)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HPS合并肝损伤患者的病因、临床特点及转归。结果本组患者主要表现为持续高热(100.0%)、黄疸(73.7%)、胸腹腔积液(73.7%)、脾肿大(68.4%)、肝肿大(63.2%)、淋巴结肿大(57.9%),伴中枢神经系统症状(31.6%)及消化道出血(21.1%)。全部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明显升高[ALT202.6(9.9~1072.3)U/L,AST316.5(11.0~3578.1)U/L],以AST升高更为显著,伴乳酸脱氢酶升高;89.5%的患者总胆红素(TBil)明显升高。骨髓细胞学检查均发现有噬血现象。全部患者血清铁蛋白明显升高。89.5%的患者出现两系以上血细胞减少。HPS的原发病以感染性疾病为主(57.9%),原因不明者6例(31.6%)。病死率为57.9%。早期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或丙种球蛋白可改善预后。结论 HPS可由多种病因所致,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发热和肝功能损伤是最突出的临床表现,预后不良。
段瑾范春蕾丁惠国李磊董培玲
关键词:噬血细胞综合征肝损伤预后
肝细胞癌PTEN外显子5和8基因突变检测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PTEN外显子5、8基因突变与肝细胞癌(HCC)的关系。方法 44例HCC患者收集39份石蜡组织标本和7份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标本。标本提取DNA,进行巢式PCR扩增,扩增产物纯化后分别测序,结果采用SeqMan软件分析。结果 45份标本PTEN外显子5、8未发现基因突变。1份HCC病理标本在PTEN外显子8第922位出现CGT-TGT点突变(c922C>T),引起编码蛋白308位Arg308Cys突变。PTEN基因突变率为2.17%。结论 PTEN在HCC中突变频率不高。PTEN基因正常并不意味着蛋白正常表达,PTEN基因突变可能是PTEN蛋白表达缺失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惟一原因。
崔石昌姜君郑加生张世杰钱智玲丁惠国
关键词:肝细胞癌PTEN基因突变
获得性肝脑变性:一种少见的肝病相关神经系统病变被引量:6
2015年
严重慢性肝脏疾病可并发神经系统病变,包括肝性脑病、获得性肝脑变性(acquied hepatocerebral degeneration,AHCD)和肝性脊髓病。AHCD是一类少见的而且不可逆性神经功能损害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是由于反复发生肝性脑病,或长期多次代谢紊乱所引起[1-2]。AHCD起病一般隐匿,多以精神异常、认知能力下降、帕金森病样症候群为主要表现,极易误诊为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张鑫丁惠国
关键词:神经系统
氟康唑治疗终末期肝病继发真菌感染患者的安全性评价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 评价氟康唑应用于终末期肝病继发真菌感染患者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64例终末期肝病继发真菌感染患者(失代偿期肝硬化27例、原发性肝癌21例、肝衰竭16例)的临床资料。氟康唑首剂0.4 g/d静脉滴注,之后0.2 g/d静脉滴注。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用药前及用药后每周的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等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 氟康唑疗程4~62 d,中位时间为15 d,应用氟康唑第1、2、5、6周后患者血清(1,3)-β-D葡聚糖指标明显下降(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固醇(TC)、胆碱酯酶(CHE)用药前后无明显变化。肾功能指标尿素氮(BUN)、肌酐(Cr)及肾小球滤过率(e GFR)在用药前后无明显变化。血红蛋白在用药第3周后较用药前明显下降(P〈0.05);血小板在用药8~14 d明显下降,其对数值为1.84±0.37,较用药前及其他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凝血功能无明显变化。4例(6.25%)患者出现与氟康唑密切相关的不良反应,3例表现为恶心、呕吐,1例为腹泻,停药后恢复。结论 终末期肝病继发真菌感染患者应用氟康唑安全,不良反应发生少,未明显加重肝损伤,无明显肾毒性。应用超过1周需监测血象。
范春蕾张飞飞李磊陈阳琴张鑫董培玲丁惠国
关键词:氟康唑终末期肝病真菌感染
儿童与成年患者药物性肝损伤临床特征比较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分析比较儿童与成年患者药物性肝损伤( DILI)的临床特征方法以“药物性肝损伤”为检索词,检索2002年2月至2011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病案管理中心的全部病历,将患者中≤14岁者纳入儿童组,≥15岁者纳入成年组。收集2组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分析指标为用药情况、临床表现以及DILI的临床和病理分型。结果导致儿童组DILI的主要药物为抗菌药(13例,42%)、中药(9例,29%)和解热镇痛药(6例,19%)。导致成年组DILI的主要药物为中药(79例,69%)、解热镇痛药(12例,11%)和抗菌药(8例,7%)。儿童组26例(84%)、成年组114例(100%)分别在用药3-90 d[平均(18±15)d]和5-90 d[平均(30±20)d]后出现乏力、食欲减退、厌油、恶心、呕吐和尿液变黄,部分患者出现发热、皮疹及嗜酸粒细胞计数升高。实验室检查显示,2组患者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ALT)、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及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儿童组碱性磷酸酶(ALP)水平明显高于高于成年组(P〈0.05)。儿童组31例患者中混合型肝损伤15例(48.4%),肝细胞型和胆汁淤积型各8例(各25.8%);成年组114例患者中肝细胞型肝损伤69例(60.5%),混合型26例(22.8%),胆汁淤积型19例(16.7%)。儿童组混合型肝损伤占比明显高于而肝细胞型肝损伤占比明显低于成年组(均 P 〈0.01)。出现DILI症状后,2组患者均立即停用有关药物,并给予保肝降酶及对症治疗。成年组所有患者与儿童组27例患儿好转出院,儿童组原发疾病恶化2例,因肝功能衰竭自行出院和死亡各1例。结论儿童和成人DILI的主要致病药物不同,前者以抗菌药为主,后者以中药为主。儿童DILI分型以混合型为主,成人则以肝细胞型为主。儿童使用抗菌药、成人使用中药时�
王淑珍刘晖郑俊福张鑫李冰李磊丁惠国
关键词:药物性肝损伤儿童成年人疾病特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