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省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项目(07NG001-020)

作品数:18 被引量:170H指数:8
相关作者:杨文钰王小春樊高琼雍太文任万军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射洪县农业局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6篇经济管理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套作
  • 4篇农业
  • 3篇循环经济
  • 3篇沼渣
  • 2篇循环农业
  • 2篇影响因素
  • 2篇玉米
  • 2篇沼气
  • 2篇施用
  • 2篇剖面分布
  • 2篇微生物
  • 2篇现代农业
  • 2篇小麦
  • 2篇连续施用
  • 2篇秸秆
  • 2篇菌剂
  • 2篇复合菌
  • 2篇复合菌剂
  • 2篇DEA
  • 1篇带宽

机构

  • 16篇四川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成...
  • 2篇射洪县农业局
  • 1篇双流县科技局

作者

  • 5篇杨文钰
  • 4篇王小春
  • 3篇雍太文
  • 3篇任万军
  • 3篇樊高琼
  • 2篇刘晓风
  • 2篇谢勇
  • 2篇闫志英
  • 2篇贺蓉娜
  • 2篇袁大刚
  • 2篇郑亭
  • 2篇廖银章
  • 2篇王昌全
  • 2篇袁月祥
  • 2篇蒋远胜
  • 1篇赵碧刚
  • 1篇邓良基
  • 1篇程元帅
  • 1篇周伟娜
  • 1篇李冰

传媒

  • 16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农业技术经济
  • 1篇四川环境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1
  • 16篇2009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带宽对套作小麦产量及边际效应的影响被引量:21
2009年
以"内麦8号"为材料,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双六零"(带宽4 m)、"双三零"(带宽2 m)、"三五二五"(带宽2 m)、"三零二零"(带宽1.67 m)、"一二二二"(带宽1.13 m)5种不同带宽对小麦产量及边际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套作小麦有效穗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效穗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有效穗与小麦播幅呈极显著正相关,同时还受边际效应的影响,边行经济性状在不同带宽间的变异小,而非边行的经济性状较边行显著变劣,中厢带植模式能兼顾穗数和边际效应的发挥而增产,是四川丘陵旱地套作小麦高产高效的适宜种植模式。
樊高琼杨文钰任万军郑亭雍太文王小春陈明祥白文进
关键词:小麦套作带宽
不同前作对套作小麦花后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以"川麦44"为材料,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3种前茬(大豆茬、玉米茬、红苕茬)对套作小麦花后物质积累、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前作为玉米和大豆时,开花时旗叶净光合速率高,叶片厚且叶色深;花后绿色叶面积大,持续时间长,叶绿素下降缓慢,叶片衰老延缓;玉米茬和大豆茬的小麦单茎干物质积累量大,成熟期干物重在穗中的分配比例大,表现为穗粒数多,千粒重大,单穗重高,最终产量豆茬和玉米茬小麦显著高于苕茬小麦。
樊高琼杨文钰雍太文郑亭任万军王小春龚德洪董云章陈敏
关键词:小麦前作光合特性
川中丘区套作条件下不同株型玉米高产优质群体构建被引量:5
2009年
以“正红6号”、“隆单8号”、“川单428”3个不同株型的玉米品种为材料,通过大田试验在川中丘区套作条件下开展密度对不同株型玉米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川中丘区耐密型玉米品种“正红6号”高产高淀粉含量所对应的密度水平为67500~75000株/hm2,最大叶面指数为4.20~4.33;中间型品种“隆单8号”适宜密度水平是60000-67500株/hm2,最大叶面积指数为4.13~4.37;稀植型品种“川单428”在密度为60000株/hm2,最大叶面积指数达4.47时可获取较高的产量和淀粉含量。按照套作原埋,耐密型品种“正红6号”更具有套作优势。
王小春杨文钰张超程元帅
关键词:川中丘区套作玉米株型
1990~2005年中国玉米产出增长的主要影响要素分析被引量:6
2009年
以1990到2005年中国玉米产业为实证材料,排除气候因子的影响后,运用因子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考察了其他影响玉米产量增长的因素。结果表明,除气候因素外,玉米产量的增长主要得益于资本和土地要素的投入,其次是农田灌溉水平的提高。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周伟娜蒋远胜
关键词:玉米影响因素
氮肥运筹对免耕高留茬抛秧稻干物质积累、运转和分配的影响被引量:8
2009年
以"富优1号"为材料,通过大田试验设置不同施氮量和氮肥配比研究了氮肥运筹对免耕高留茬抛秧稻干物质积累、运转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日产干物重和各生育时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增大;干物质在叶片中的分配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在茎鞘和穗中的分配率则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干物质在叶片中的分配率以10∶0∶0和7∶3∶0的氮肥配比处理较7∶0∶3和4∶3∶3处理高,在穗中的分配率则是后两者较前两者高。
任万军伍菊仙卢庭启吴锦秀杨文钰彭虎
关键词:氮肥运筹干物质免耕抛秧
两种三熟套作体系中的氮素吸收利用及种间相互作用被引量:23
2009年
通过根系分隔盆栽试验,研究小麦/玉米/大豆与小麦/玉米/甘薯两种三熟套作体系的氮素吸收利用及种间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小麦表现为套作优势,两种体系下不分隔的生物产量与吸氮量均高于完全分隔。玉米在"麦/玉/薯"中表现出竞争劣势(Awc>0,NCRwc>0),不分隔的生物产量与吸氮量显著低于完全分隔;在"麦/玉/豆"中表现出竞争优势(Awc<0,NCRwc<0),不分隔的籽粒产量、籽粒吸氮量和总生物产量、总吸氮量均高于完全分隔,且比"麦/玉/薯"高5.62%、59.09%、5.97%、41.18%。大豆虽表现出竞争劣势,但生物产量与吸氮量降低不明显;甘薯具有微弱的竞争优势,但生物产量与吸氮量显著降低,总吸氮量比大豆低53.11%。不分隔时,"麦/玉/薯"中的玉米与甘薯土壤总氮含量比"麦/玉/豆"中的玉米与大豆低3.95%和8.57%。
雍太文杨文钰王小春樊高琼
关键词:套作氮素吸收利用营养竞争
复合菌剂预处理秸秆产沼气被引量:28
2009年
研究了以秸秆为沼气发酵原料不同条件下的产沼气效果。实验室干发酵结果表明,玉米秆经复合菌剂预处理后的产气量比未加复合菌剂预处理的对照组提高29.54%,TOC降解率提高136.32%,纤维素降解率提高47.68%。经复合菌剂预处理后再添加促进剂的产气量、TOC降解率和纤维素降解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35.28%、169.58%和49.62%,比经复合菌剂预处理的分别提高4.43%、14.07%和3.36%。户用试验结果表明,麦秆经复合菌剂预处理后和麦秆与猪粪混合后的产沼气量比未加复合菌剂的对照组分别提高33.65%、39.31%。麦秆加复合菌剂预处理后与麦秆和猪粪混合后的沼气甲烷含量基本无差别,但比对照组提高5.05%。
闫志英袁月祥刘晓风廖银章贺蓉娜
关键词:秸秆干发酵复合菌剂沼气
复合菌剂强化秸秆堆肥试验被引量:4
2009年
通过在堆肥时添加复合菌剂来强化秸秆降解。结果表明:添加复合菌剂可以加快秸秆分解。在第10 d时,实验组的秸秆失重率、半纤维素分解率、纤维素分解率、木质素分解率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5.7%、6.5%、5.1%、0.6%,到第60 d时分别提高了3.5%、0.2%、3.5%和3.7%。
袁月祥刘晓风廖银章闫志英贺蓉娜
关键词:复合菌剂秸秆堆肥
黄孢原毛平革菌降解白酒糟中木质素的影响因素被引量:4
2009年
考察不同温度(37℃、38℃、39℃)、时间(8 d、9 d、10 d)、含水量(55%、60%、65%)和接种量(按V/W的10%、20%、30%)组合对黄孢原毛平革菌降解白酒糟中木质素的影响。研究表明:当接种量为10%、含水量为60%,在39℃下发酵10 d,可使白酒糟中木质素降解率达到5.93%;4个因素对黄孢原毛平革菌降解白酒糟中木质素影响的主次顺序为:时间,含水量,温度,接种量;本实验条件下最优发酵组合为:时间为10 d,接种量为10%,温度为38℃,含水量为65%。
王立志赵碧刚王之盛
关键词:黄孢原毛平革菌木质素白酒糟
沼渣连续施用对土壤有机碳组成及剖面分布的影响被引量:11
2009年
通过“棉花-小麦”轮作田沼渣施用试验,研究沼渣连续施用对土壤有机碳组成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沼渣施用使土壤中总有机碳、微生物碳、易氧化有机碳和难氧化有机碳含量均随施用沼渣年限‘的延长而增加;对于不同的沼渣施用年限,其各层的增幅变化趋势不一致,沼渣连续施用3年使0~30cm土壤中总有机碳、微生物碳、易氧化有机碳和难氧化有机碳含量均极显著增加,而沼渣连续施用5年对40-50cm土层微生物碳亦无显著影响。这对维持土壤养分供应与土壤结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谢勇王昌全李冰袁大刚
关键词:沼渣总有机碳微生物碳易氧化有机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