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01162)

作品数:7 被引量:459H指数:4
相关作者:刘彦随郭丽英杨忍刘玉陈印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经济管理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耕地
  • 3篇农村
  • 3篇城镇化
  • 2篇农村空心化
  • 2篇农业
  • 2篇乡村
  • 2篇空心化
  • 2篇耕地面积
  • 2篇城镇化进程
  • 1篇演进
  • 1篇演进特征
  • 1篇样带
  • 1篇英文
  • 1篇整治
  • 1篇中国县域
  • 1篇神经网
  • 1篇神经网络
  • 1篇生态
  • 1篇生态经济
  • 1篇生态经济战略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
  • 7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国家农业信息...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7篇郭丽英
  • 5篇刘彦随
  • 4篇杨忍
  • 3篇刘玉
  • 1篇陈京香
  • 1篇罗其友
  • 1篇朱琳
  • 1篇陈印军
  • 1篇王道龙
  • 1篇谢红霞
  • 1篇朱琳

传媒

  • 2篇中国农业资源...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Agricu...
  • 1篇Journa...
  • 1篇2013全国...

年份

  • 1篇2014
  • 6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环渤海地区地域多功能空间分异与演化特征研究(英文)被引量:4
2012年
通过构建多功能性评价指标体系和指数分析模型,开展了环渤海地区1990年和2008年的经济发展、粮食生产、社会保障、生态保育及综合功能的分级评判。结果表明:2008年,经济发展功能一级区主要分布在京津唐地区、沈阳都市区、胶东半岛、鲁中地区、城市辖区及周边县域;粮食生产功能一级区主要分布在辽宁中部平原、鲁西平原、太行山山前平原和海河冲积平原;社会保障功能与经济发展功能指数的空间分布基本一致;生态保育功能强势区集中分布在辽东山地区、辽西北低山丘陵区、冀东北山地丘陵区。与1990年相比,环渤海地区县域多功能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经济发展功能和社会保障功能迅速提升;粮食生产功能提升幅度较小,粮食生产重心进一步向平原农区集中;生态保育功能变化不显著,北部山地丘陵区的生态保育功能进一步凸显。
刘玉刘彦随郭丽英
关键词:空间分异演进特征
劳动力非农就业对粮食生产影响分析——以山东省、河南省为例(英文)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劳动力非农就业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方法]对劳动力非农就业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方式进行剖析,并采用路径分析方法对山东省和河南省200个县市数据进行检验计算。[结果]劳动力非农就业通过农地利用方式影响粮食生产,与其他因素共同作用于粮食生产的变化;劳动力非农就业通过复种指数变化对粮食生产产生负向影响,通过粮食播种面积比例变化对粮食生产产生正向影响,近期以正向影响为主。[结论]劳动力非农就业对粮食生产正向影响的前提是平原农区机械化发展和粮食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对劳动力减少替代作用的结果,应促进农地有序流转和规模经营,防止劳动力就业过度非农化带来的农地利用主体缺失。
朱琳朱琳
关键词:EMPLOYMENTLABORPROVINCEHENANPROVINCE
新时期中国农村发展动态与区域差异格局被引量:29
2011年
本文以2000、2004、2008中国31个省际农村发展指标面板数据,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的方法,对新时期中国农村发展状态的区域差异进行综合分析。从空间格局来看,东、中、西三大地带的农村发展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农村发展的差异格局并未发生明显变化,东部>中部>东北>西部的格局依旧存在,农村的发展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致性,自然资源禀赋与历史经济发展水平是中国农村发展区域差异基础,农村主体特征与区域发展阶段是导致农村发展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偏向性的政府政策与全球性因素是强化区域差异的重要动力,而各地差异性的农村产业转型过程,是助推中国农村发展区域差异的核心机制。2000、2004和2008年中国农村发展差异度分别为0.356、0.413、0.386,这表明,自2000年以来区域农村发展差异先拉大后缩小,总体上呈现扩大趋势,这是长期以来区域发展外部环境与农村自我发展能力综合作用的结果。从2000-2008年中国农村发展"重心"移动的轨迹可以看出,中国农村发展的重心落在安徽省内,农村发展水平东西差异明显,2000-2004年,中国农村发展水平的重心向北移动,北方地区的农村发展速度较快;2004-2008年,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稳步推进,中国农村发展水平的东西差异有了一定缓和,重心向西南方向移动。
杨忍刘彦随刘玉
环渤海地区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转换态势研究
以环渤海地区为例,基于分县土地利用详查变更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采用数学模型定量分析土地利用转换态势。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和林地为主,牧草地、交通用地和园地所占比例较小;1996008年,区域土地利用综合动...
刘玉郭丽英
关键词:土地利用类型耕地
文献传递
浅谈美国现代农业的几个特点被引量:6
2013年
基于赴美实地调研与考察,应用文献综述、案例分析与比较方法,对美国农业政策、农业区域布局、农田管理技术、农业经营方式等方面的特点进行了简要梳理。得出如下主要观点:(1)农情监测及防灾减灾是规避风险和统筹管理的重要保障;2)农业补贴及农技推广是保障美国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3)节水高效农业是美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4)农业区域布局及机械化管理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基本前提;(5)劳动力短缺是美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障碍。
郭丽英陈印军罗其友陈京香
关键词:现代农业农业政策
我国农村土地整治与乡村生态发展探讨
期中国乡村生态发展与土地整治有关必然的联系.当前创建新型美丽乡村、乡村生态文明已成为国内社会各界热议的焦点,农村土地整治作为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日益受到政府和学术界的普遍关注.中国快速城镇化进程...
郭丽英
关键词:土地整治农村空心化生态经济战略
环渤海地区城镇化进程中耕地面积及其重心转移格局分析
基于环渤海地区1985年和2008年的1:10万土地利用现状矢量图库,在GIS技术与模型方法支持下,定量分析了环渤海地区耕地变化的动态特征。进一步利用重心模型法,计算了研究期内耕地面积重心及其变化。结果表明:1985-2...
郭丽英王道龙
关键词:耕地面积
文献传递
经验水蚀预报模型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2年
土壤侵蚀预报模型是土壤侵蚀科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其中,水蚀模型又是土壤侵蚀定量研究的重要方法。国内外对水蚀预报模型已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和成果,经验水蚀预报模型受到众多学者的普遍关注,推动了该模型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对于水蚀预报、水土保持和水土资源持续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论文在梳理大量文献基础上,对国内外水蚀预报模型发展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期为经验水蚀预报模型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谢红霞郭丽英
我国环渤海地区耕地面积变化及其重心转移分析
基于环渤海地区1985年和2008年的1:10万土地利用现状矢量图库,在GIS技术与模型方法支持下,定量分析了环渤海地区耕地变化的动态特征。进一步利用重心模型法,计算了研究期内耕地面积重心及其变化。结果表明:198500...
郭丽英杨忍王道龙
关键词:耕地面积
文献传递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tructure Optimization: A Case Study of Major Grain Producing Areas, China被引量:2
2013年
A large number of mathematical models were developed for supporting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tructure optimization decisions; however, few of them can address various uncertainties existing in many factors (e.g., eco-social benefit maximization, food security, employment stability and ecosystem balance). In this study, an interval-probabilistic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tructure optimization model (IPAPSOM) is formulated for tackling uncertainty presented as discrete intervals and/or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The developed model improves upon the existing probabilistic programming and inexact optimization approaches. The IPAPSOM considers not only food security policy constraints, but also involves rural households'income increase and eco-environmental conversation, which can effectively reflect various interrelations among different aspects in a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tructure optimization system. Moreover, it can also help examine the reliability of satisfying (or risk of violating) system constraints under uncertainty. The model is applied to a real case of long-term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tructure optimization in Dancheng County, which is located in Henan Province of Central China as one of the major grain producing areas. Interval solution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risk levels of constraint violation are obtained. The results are useful for generating a range of decision alternatives under various system benefit conditions, and thus helping decision makers to identify the desire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tructure optimization strategy under uncertainty.
LU Sha-shaLIU Yan-suiLONG Hua-louGUAN Xing-liang
关键词:农业生产结构粮食主产区不确定性生态系统概率分布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