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631002)

作品数:77 被引量:830H指数:16
相关作者:杨晓光刘好德窦慧丽云美萍李克平更多>>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苏州大学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4篇交通运输工程
  • 9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6篇交通工程
  • 15篇交叉口
  • 14篇公交
  • 11篇仿真
  • 9篇信号控制
  • 7篇交通仿真
  • 7篇交通流
  • 5篇信号交叉口
  • 5篇信号控制交叉...
  • 5篇停车
  • 5篇公共交通
  • 5篇车道
  • 5篇城市道路
  • 4篇信号优先
  • 4篇运输系统
  • 4篇网络
  • 4篇路网
  • 4篇交通控制
  • 4篇公交信号
  • 4篇公交信号优先

机构

  • 77篇同济大学
  • 4篇苏州大学
  • 4篇浙江交通职业...
  • 3篇长沙理工大学
  • 3篇深圳大学
  • 3篇中国城市规划...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北京市城市规...
  • 2篇苏州市市政工...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华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上海市政工程...
  • 1篇浙江林学院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济南市规划设...
  • 1篇上海同济城市...

作者

  • 51篇杨晓光
  • 11篇刘好德
  • 8篇马万经
  • 6篇李克平
  • 6篇白玉
  • 6篇时柏营
  • 6篇窦慧丽
  • 6篇云美萍
  • 5篇朱彤
  • 4篇滕靖
  • 4篇吴志周
  • 4篇孙剑
  • 4篇刘斌
  • 4篇张勇
  • 3篇安健
  • 3篇徐辉
  • 3篇龙科军
  • 3篇马莹莹
  • 3篇许建
  • 3篇熊萍

传媒

  • 18篇同济大学学报...
  • 7篇公路交通科技
  • 7篇交通信息与安...
  • 6篇中国公路学报
  • 4篇系统仿真学报
  • 4篇城市交通
  • 3篇交通与计算机
  • 3篇交通运输系统...
  • 2篇计算机工程
  • 2篇计算机工程与...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城市轨道交通...
  • 1篇交通科技与经...
  • 1篇系统工程
  • 1篇自动化学报
  • 1篇系统工程理论...
  • 1篇土木工程学报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计算机应用与...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年份

  • 1篇2012
  • 11篇2011
  • 20篇2010
  • 23篇2009
  • 15篇2008
  • 11篇2007
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城市道路连接交通安全分析与仿真评价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连接交通是城市交通的重要节点,也往往是交通事故频发和造成延误的道路瓶颈。优化连接交通组织模式是改善城市交通,特别是提高道路安全水平的一条切实有效的途径。文中结合国外一般分类与我国实际情况,总结了5种基本连接交通组织模式,并对其安全与冲突特征进行分析。基于交通冲突技术,使用冲突数作为安全评价标准;采用Vissim仿真与SSAM软件结合,并用实际录像观测数据标定仿真模型的方法预测冲突数。对5种连接组织模式在流量变化时的安全性进行对比,给出了不同模式的适用性。
安琨杨晓光白玉朱彤
关键词:交通安全交通冲突技术仿真
基于遗传算法的干线协调控制参数共同优化被引量:10
2008年
将干线延误分为内部进口道和外部进口道两部分进行计算,建立了干线协调控制的离散的计算模型.由于解耦思路的参数优化方法在协调控制中很难得到真正的最优解,因此根据各控制参数的特征选用各自的优化算法,通过尝试以遗传算法为基础的组合算法,得到干线协调控制参数的共同优化流程.通过实例对提出的方法进行验证,与传统的数解法相比,系统延误减低了12.8%.结果表明,基于遗传算法的参数共同优化方法可以提高干线协调控制的效果.
吴恩杨晓光吴震常云涛
关键词:交通干线协调控制遗传算法
平面式快速路出入口最小间距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平面式快速路是快速路的一种重要形式,其出入口最小间距影响因素复杂,科学确定其值对提高快速路的安全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已有快速路出入口最小间距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平面式快速路出入口特征,对四类出入口组合的出入口间距组成要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到了平面式快速路出入口最小间距的计算方法。该计算方法以快速路主线车道数、主线流量、出入口流量、辅道流量为输入条件,计算满足一定服务水平下的出入口最小间距值。结果表明,该方法能综合反映各类影响因素,可针对具体条件得到更为科学的平面式快速路出入口最小间距值。
王进杨晓光
关键词:交通工程出入口
城市公交监管信息系统需求分析与功能设计被引量:7
2010年
为促进城市公交行业的良性发展,政府需要对公交企业加强营运质量监管并采取有效、透明的财政补贴策略,由此提出了信息化背景下公交监管信息系统的研发设计。首先,分析了公交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基于可比性条件重构公交营运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然后,解析公交企业收支平衡关系,研究成本规制的决策内容和方法。在上述基础上,设计面向政府行业管理的公交监管信息系统功能架构。最后,给出监管系统在公交信息化平台体系中的接入位置及与其他信息平台之间的互联关系。
滕靖杨晓光
关键词:公共交通成本规制决策支持
多模式公交信息服务条件下的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研究被引量:38
2009年
为了科学评价多模式公交信息服务对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影响,基于超级交通网络理论,从出行链的角度分析了多模式公交信息服务对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机理,并在构建巢式Logit出行方式划分模型的基础上引入行程时间可靠度因子改进效用函数;根据上海市某郊区得到的显性偏好调查数据,利用极大似然法对巢式Logit模型进行参数标定后,对有无多模式公交信息服务条件下的出行方式分担率进行了计算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多模式公交信息服务能够有效引导轿车及其他个体机动化出行方式向多模式公交系统转移,提高了公交出行比例。研究结果可为大城市公共交通信息系统的改善和建设提供决策支持。
胡华滕靖高云峰周雪梅
关键词:交通工程
城市主干道瓶颈段交通组织优化设计方法及仿真被引量:4
2009年
道路交通拥堵已成为我国城市的主要难题,仅依靠单一的交通控制或者交通管理已解决不了车流量的增加对道路的影响,应从系统优化的角度进行综合整治。对主干道瓶颈区段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基本对策;分别从路段资源整合、主辅路结合及禁左与单行线设置等交通组织优化设计方法来缓解主干道瓶颈区段的交通压力,通过具体实例对交通组织优化设计方法进行多方案论证。结果表明,主干道瓶颈区段的交通组织优化设计须借用系统优化原理的思想。
徐辉谭振霞龙科军钟章建
关键词:交通组织整合资源交通仿真
面向诱导的交通状态概率预报技术
2011年
为了获取准确客观的交通流运行状态信息,满足交通诱导的需求,综合考虑城市道路中交通流演变的随机性和复杂性,以及实时交通状态判别本身具有的不确定性,通过分析交通状态和影响因素之间的映射关系,提出了一种交通状态概率预报的Lo-gistic回归模型.该模型借助Logistic回归方法探讨交通状态和交通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并对下一时段交通状态及其发生的概率进行预报.最后结合实际数据,进行了不同预报时长的分级交通状态的概率预报实验,独立样本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报准确率高,稳定性好.
窦慧丽王国华郭敏
关键词:智能交通LOGISTIC回归交通状态交通诱导
基于网格技术的交通信息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被引量:10
2007年
介绍了网格技术在交通信息服务平台中的应用策略,给出了一个基于网格技术的交通信息服务平台(SHGTISP)的服务部署和信息流程及其主要模块的主要工作流程。阐述了网格中间件在SHGTISP中的应用和SHGTISP中的并行算法设计要点,以及实现SHGTISP的开发环境和系统运行环境。实践表明,网格技术能为交通信息服务平台提供高性能的计算和开放的资源共享能力。
童梅吴志周杨晓光
关键词:网格交通信息服务并行计算
基于动态百分位行程时间的公交到站时间预测模型被引量:11
2009年
解析了公交运行服务过程,将公交车辆的到站时间划分为路段区间与路段区段行程时间,并研究了路段行程时间的百分位值统计特征规律,提出了在偏差率低于50%的条件下,以样本频率最大为目标的路段行程时间预测模型。基于开发的到站时间预测实验平台,结合实际线路公交车辆的实时运行数据,分别针对基于动态百分位行程时间、均值行程时间及50分位值行程时间的3种到站时间预测方法进行了试验验证,并进行了三者的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动态百分位行程时间及50分位值行程时间的预测方法较基于均值行程时间的预测方法更接近现实,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精度。
陈国俊杨晓光刘好德安健
关键词:智能运输系统公共交通
基于HCM2000延误模型的最佳周期时长估算公式被引量:12
2009年
提出了一套新的、基于美国道路通行能力手册2000版(HCM2000)延误模型的信号控制交叉口最佳周期时长估算公式.首先探讨信号交叉口最佳周期时长的理论计算方法,然后选取代表不同交通状况的典型交叉口,计算其最佳信号周期时长,以此作为样本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两个分别适用于两相位和多相位信号控制交叉口的最佳周期时长估算公式.该公式克服了久用的Webster最佳周期时长估算公式不适用于高饱和度交叉口的问题.
蒋金勇云美萍杨佩昆
关键词:交通控制周期时长交叉口信号配时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