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0CGWW17YBX)
- 作品数:8 被引量:31H指数:2
- 相关作者:申连云张霞辉高春天康玲瑜更多>>
- 相关机构:浙江外国语学院长沙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 求同与求异——论杨必《名利场》译本中的“文化传真”
- 2011年
- 杨必的译作《名利场》被盛赞为我国译苑中的一株奇葩,其成功之处在于译者如何"忠实"地再现原文的风格和内容。从"求异"和"求同"的角度分析杨必《名利场》译本中的"文化传真"度;指出译者在某些方面过于追求"求同"而忽略了"求异"的重要性,有失"文化传真",其所谓的"忠实"不过是对译者自身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等目的语文化的忠实;强调"求异"在文学翻译中对"文化传真"的重要性。
- 康玲瑜申连云
- 关键词:求同求异文化传真
- 翻译伦理模式研究中的操控论与投降论被引量:8
- 2016年
- 自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有关"怎么译"的翻译伦理模式的构建众声喧哗,异彩纷呈,其中有两个声音是清晰可辨的,那就是主张从目的语语境出发,用自我的意图、目的、用途、计划或期待等对原文进行改写和取舍的操控论和主张放弃自我走向他人、让原文原原本本呈现的投降论。在这两种论调中,前者是倡导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为尺度的利己主义,后者则是一种放弃当前目的、关怀原文本真状态和原文自身价值的利他主义。
- 申连云
- 关键词:翻译伦理操控论
- 翻译研究中的“真”、“善”、“美”被引量:21
- 2011年
- 我国从古至今的翻译实践可以概括为"求美"、"求真"和"求善"三种模式,分别体现在"文"与"质"、"直译"与"意译"和"归化"与"异化"的论争中。三种模式的兴替与一定的政治、美学和文化力量紧密相关。我国的翻译研究在跨越了从"求美"到"求真"到"求善"的历程后,变得全面和丰富起来。
- 申连云
- 关键词:真善美翻译伦理
- “语言相对论”:对待文化他者的正确伦理态度
- 2011年
- 每一种语言都蕴涵着一种对世界的看法,即世界观。各种世界观没有高下之分,人人平等。力图了解、尊重并敬畏他人眼中的世界,这是一种对待文化他者的正确伦理态度。只有更好、更多地了解他人的语言和文化,只有在与他人的平等对视或对话中,我们才能认识并克服自身的局限和相对性。世界的和平、民主、进步有赖于多姿多彩的不同语言文化系统的共存与融合。以往对萨丕尔-沃尔夫语言相对论的讨论局限在理论理性范围内,忽视了它的实践理性,即它的伦理维度和人文价值。
- 申连云
- 关键词:语言相对论
- 晚清翻译小说兴起的内因与外因被引量:2
- 2013年
- 晚清时期,中国翻译小说空前繁荣。翻译小说之所以能在晚清时期有如此超越性的发展,有其深厚的原因。分析晚清翻译小说兴起的原因对于理解中国文学翻译的发展轨迹以及翻译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不无裨益。本文借助多元系统理论这一译介学理论,对中国晚清翻译小说兴起的内因和外因进行探讨。
- 张霞辉申连云
- 关键词:晚清翻译小说
-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下《觉醒》两个中译本对比
- 2014年
- 透过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视角审视《觉醒》男女译者的不同译本,发现不同性别的译者在文学翻译中的差异,揭示女译者的译本更能体现女性主义意识。
- 张霞辉申连云
- 关键词: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觉醒》性别
- 翻译目的论批判
- 2016年
- 翻译目的论主张用自己当前的目的、意图、计划、需要、用途等来对原文进行取舍和利用,这是对原文的简化、遮蔽和限制。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自以为是的、傲慢的唯我论缺乏对原文整全性的认识和对原文自身价值的尊重。翻译目的论所秉持的是一种典型的精英主义立场,它不相信读者能够与原文直接对话,而必须由它来对原文进行加工处理之后,原文方可为读者所接受。
- 申连云
- 关键词:翻译目的论操控投降
- 翻译伦理批评的理论审视
- 2010年
- 翻译不是对固定意义的发现,也不是语言之间按照客观规律的机械转换。既然原文和译文之间不是一种因果决定关系,那么译者就是自由的:在各种可能性中做出选择和决策。既然译者享有自由,那么翻译研究中就存在一个伦理层面,就需要从伦理道德角度对译者的自由意志做出评价,开展批评。从否认译文是原文的镜像反映,到讨论译者的道德责任,这是解构主义翻译研究的自然延伸和应有之义。在解构主义者看来,当代译者的道德责任就是解构中心,拆解同一性,维持差异性。
- 申连云高春天
- 关键词:翻译伦理翻译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