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BKS005)

作品数:16 被引量:65H指数:4
相关作者:张晓东渠彦超姜强强方圆许至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南京体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哲学宗教
  • 6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4篇道德
  • 3篇主义
  • 3篇价值观
  • 3篇和谐价值观
  • 2篇政治
  • 2篇治生
  • 2篇中国共产党
  • 2篇人民
  • 2篇社会
  • 2篇市民
  • 2篇市民道德
  • 2篇公民
  • 2篇公民道德
  • 2篇共产党
  • 2篇国共
  • 1篇党内
  • 1篇党内政治生活
  • 1篇道德发展
  • 1篇道德进步
  • 1篇道德修养论

机构

  • 16篇南京大学
  • 2篇南京体育学院

作者

  • 12篇张晓东
  • 3篇渠彦超
  • 1篇许至
  • 1篇姜强强
  • 1篇方圆

传媒

  • 3篇学海
  • 2篇南京社会科学
  • 2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共中央党校...
  • 1篇东南学术
  • 1篇南京师大学报...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青海社会科学
  • 1篇燕山大学学报...
  • 1篇江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共南京市委...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党德建设:党内政治生活规范化的价值之维被引量:7
2017年
党德建设是从严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价值诉求。党德立足历史发展和现实需要两个维度,内设了党内政治生活的价值指向。在新时期,党德由"理想信念"的价值灵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价值宗旨,"群众路线"的价值路线,"改善民生、共同富裕"的价值基础,"严守党纪、清正廉洁"的价值底线等五部分有机构成。推动党德发展,提升党内政治生活境界,必须将党德建设深入持久地融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渗透党的"五大建设"工作格局,落实为党执政文明的改革发展实践。
姜强强张晓东
关键词:党内政治生活思想建党
集体主义的实现是个历史过程
2016年
集体主义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概念。集体主义的实现是个历史过程。构成这一过程的肯定性前提,是血缘共同体意义上的原始集体主义,否定性中介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社会独立的个人和个人主义,否定之否定是社会化生产力与公有制基础上走向个人与社会全面统一的社会共同体主义。
张晓东
关键词:集体主义个人主义
唯物史观视野中的道德进步被引量:4
2012年
道德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道德进步经历了一个从臣民道德到市民道德再到新公民道德之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历程。资本主义社会的"公民"在本质上是"市民"的政治法律形式,社会主义社会从根本上破除了人的解放的制度障碍,迥异于旧市(公)民道德的新型"公民道德"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才能真正实现。
张晓东
关键词:道德进步市民道德
和谐价值观的三重内涵被引量:3
2015年
和谐价值观不同于以往狭隘主体的片面价值观,而是致力于实现"自然——人——社会"整体和谐的整体主义价值观。其基本内涵包括三方面:一曰价值标准;二曰价值目标;三曰价值规范。三者有机统一于人们实践——精神地把握世界的现实历程。
张晓东刘江船
关键词:和谐价值观
马克思“自由人的联合体”思想的两次转变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从人们之间的社会联系和个性发展出发,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将是"自由人的联合体"。从理性主义国家观层面的"自由人的联合体"最初显现、到人的类本质全面复归的"自由人的联合体"、再到社会实践基础上的"自由人的联合体",马克思这一思想本身也经历了从抽象到科学的两次转变过程。这两次转变与马克思世界观的转变是一致的,这样的转变也凸显了马克思哲学内含的伦理意蕴。
方圆张晓东
人民主体论:从群众史观到群众路线被引量:14
2013年
人民主体论是马克思主义贯穿始终的思想"红线",也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根本立场。人民主体论在理论形态上主要包括群众史观和群众路线,它是历史观、价值观与认识论的统一,因而也是立场、观点与方法的统一。人民主体论的群众史观和群众路线,统一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实践。
张晓东
关键词:人民主体论群众史观群众路线中国共产党
绿色发展理念的伦理内涵与实现路径被引量:13
2016年
绿色发展以可持续性为价值核心,集中表现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所应遵循的价值标准、价值目标和价值规范的有机统一。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绿色发展,是对长期以来我国不合理发展方式的反思,具有深刻的现实背景。实现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德化互动道路;建构"善"的生存方式,转变发展模式,推崇绿色消费;逐步完善政府主导、各方参与的环境保护机制,推进制度化建设,构建起整体善的生态发展体系。
渠彦超张晓东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
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核心被引量:17
2018年
"以人民为中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了谁""依靠谁"等根本问题作出的明确回答。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坚守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真理性的价值向度,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价值本色与追求。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表现为一个以人民根本利益为中心,以人民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人民需求和期待、人民立场等为要素的动态立体价值体系。这一价值体系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各个方面,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核心。在新时代,我们党要依靠人民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把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核心贯彻落实到改革发展的方方面面。
姜强强张晓东
从规律高度把握好“兴国之魂”
2014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成功推进这一"灵魂工程",需要遵循五大规律:思想"灵魂"建设与现实经济运动相适应规律;整体与要素相统一的系统规律;主旋律与多样化相统一规律;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统一规律;党的领导与群众路线相统一规律。
张晓东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和谐价值观的理论特质被引量:2
2015年
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是以实现自然—人—社会的整体和谐为价值标准、目标和基本实践方式的新型整体主义价值观。其实践理性特质集中体现在三大方面:(1)以和为贵;(2)依道而和;(3)和而不同。
张晓东
关键词:和谐价值观以和为贵和而不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