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0634505)

作品数:10 被引量:115H指数:6
相关作者:周锴锷龚建师李亮张昕王俊杰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11篇地下水
  • 2篇水化学
  • 2篇水力联系
  • 2篇同位素
  • 2篇浅层
  • 2篇浅层地下
  • 2篇浅层地下水
  • 2篇污染
  • 2篇空间分布特征
  • 2篇淮河流域
  • 2篇
  • 1篇地下水环境
  • 1篇地下水污染
  • 1篇地下水污染源
  • 1篇地下水资源
  • 1篇多环芳烃
  • 1篇岩溶
  • 1篇岩溶地下
  • 1篇岩溶地下水
  • 1篇液相

机构

  • 3篇南京地质矿产...
  • 3篇中国地质调查...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江苏省地质勘...
  • 1篇天津市地质调...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南京市测绘勘...

作者

  • 3篇龚建师
  • 3篇何江涛
  • 3篇李亮
  • 3篇周锴锷
  • 3篇王俊杰
  • 3篇张昕
  • 2篇刘丽雅
  • 2篇朱春芳
  • 2篇沈加林
  • 2篇邢怀学
  • 2篇王赫生
  • 2篇葛伟亚
  • 2篇李鹏
  • 1篇马健生
  • 1篇沈小明
  • 1篇叶念军
  • 1篇贾军元
  • 1篇吕爱娟
  • 1篇胡璟珂
  • 1篇侯莉莉

传媒

  • 2篇现代地质
  • 1篇地球学报
  • 1篇人民长江
  • 1篇理化检验(化...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岩溶
  • 1篇地下水
  • 1篇中国环境监测
  • 1篇资源调查与环...

年份

  • 2篇2020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淮北市岩溶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被引量:3
2010年
为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岩溶地下水资源,在深入了解评价区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采用PI(保护层和渗透条件)方法,对淮北市岩溶地下水防污性能开展评价。其结果表明,地下水防污性能π值小于2的区域分布在低山丘陵区,该地区基岩埋深〈50m,属于裸渗区;π值2~3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区、残山和山前区,基岩埋深在50~200m,属于覆盖区;平原区的π值多大于4,基岩埋深〉200m,属于埋藏区。无论是PI评价结果还是评价对象的地质条件均表明,岩溶地下水的防污性能在低山丘陵区为弱和较弱,随着远离山区,防污性能有所提高,平原区的防污性能最佳。
张昕何江涛王俊杰李鹏
关键词:岩溶地下水保护层防污性能评价
涡河流域同位素分析识别地下水补给源和地下水污染源
1研究区概况涡河是淮河的第二大支流,发源于河南省开封市黄河南岸,经开封、通许、杞县、柘城、毫州、涡阳、蒙城、至淮远城东入淮河,河道全长396km,流域总面积15900km,主要为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多年平均年降水量7...
葛伟亚龚建师叶念军周洁
文献传递
淮河流域平原区浅层地下水铁锰分布特征及成因浅析被引量:18
2014年
结合淮河流域平原区水文地质条件,阐述了淮河流域平原区铁锰元素在浅层地下水(埋深0~50m)中的赋存特征和分布规律。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并总结现有水质资料,认为淮河流域地下水中铁锰的形成和分布特征除了受含水介质成分、上覆土层性质、酸碱条件等影响外,主要受氧化还原环境控制。建议通过适当除铁锰工艺或改变地下水循环条件等方式来改变研究区浅层水地下水水质状况。
周锴锷王赫生龚建师侯莉莉朱春芳
关键词:淮河流域浅层地下水铁锰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物被引量:50
2009年
应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地下水中54种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含量。选定在40℃条件下吹扫捕集11min,取样品溶液10mL于吹扫瓶中,利用PTA3000型吹扫捕集器直接进样,经DB-5MS毛细管色谱柱分离,电子轰击电离(EI)全扫描检测,选用特征离子,以内标法进行定量测定;54种VOC’S样品加标回收率在83.2%-115.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0.85%-3.88%之间,方法的检出限范围在0.03-0.12μg·L-1之间。
胡璟珂沈加林马健生
关键词:吹扫捕集挥发性有机物地下水
淮河流域平原区高氟地下水与水化学类型的关系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自然状态下,高氟地下水的形成与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密切相关。利用淮河流域平原区775组地下水水化学数据,对地下水的氟含量和水化学类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TDS小于1.5g/L时,HCO3-Na·Mg型地下水F^-≥1 mg/L的比例达94.03%,HCO3-Na·Ca·Mg型地下水F^-≥1 mg/L的比例达67.68%。随着阳离子中Mg^2+和Na^+相对含量上升且Ca^2+相对含量下降,阴离子中SO4^2-和Cl^-相对含量下降且HCO3-相对含量升高,高氟地下水占比上升。
叶永红龚建师王赫生周锴锷李亮
关键词:淮河流域高氟地下水水化学类型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地下水中多环芳烃的技术研究被引量:9
2009年
建立了固相萃取结合高效液相法测定地下水中的15种多环芳烃。采用CLEAN—UP C18固相萃取小柱富集水样,系统考察了样品的流速和洗脱剂的强度、用量、有机改性剂加入的量以及氮气浓缩条件对测定的影响。15种多环芳烃的方法检出限为1~146g/L,加标回收率在73.4%~105%之间。本实验方法简便快速、稳定可靠,适用于地下水中15种多环芳烃的测定。
吕爱娟沈加林沈小明
关键词: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多环芳烃
安徽省濉溪县浅层地下高氟水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通过水文地质调查、现场采样、室内测试分析等方法,对安徽省濉溪县浅层地下水中氟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濉溪县浅层地下水样品超标率达35.3%,氟的质量浓度ρ(F-)最高达4.63 mg/L,主要分布于濉溪县中部平原地区;ρ(F-)与ρ(HCO-3)、(ρ(Na+)+ρ(K+))/ρ(Ca2+),ρ(Cl-)和p H值呈正相关关系,而与温度、ρ(SO2-4)和ρ(Ca2+)呈负相关关系;Ca2+与F-生成的Ca F2沉淀是地下水中抑制F-浓度的主要物质,ρ(F-)与ρ(Cl-)的相关关系也表明浅层地下水中的氟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同时ρ(F-)与p H的关系表明氟在碱性、偏碱性水中易于富集.
李亮叶念军邢怀学朱春芳龚建师
关键词:高氟水浅层地下水影响因素
安徽省淮北市地下水中氟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成因被引量:17
2014年
在水文地质调查、取样测试的基础上,以安徽省淮北市地下水中的氟为研究对象,对338个地下水样品的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淮北市地下水中氟的含量在空间分布上总体呈从北向南逐渐降低趋势,北部氟含量均值在2.0 mg/L以上;氟的超标率35.5%,高于淮河流域地下水氟的超标率20.14%(淮河流域地下水污染项目数据统计结果);浅层地下水(≤50 m)氟超标率40.45%,深层地下水(>50 m)氟的超标率16.9%;地下水中氟超标与地质背景、人类活动以及环境条件有关。
邢怀学李亮葛伟亚叶念军龚建师周锴锷朱春芳
关键词:地下水空间分布特征
太湖北部地区地下水环境同位素组成及其演化分析
2020年
太湖北部地区是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其地下水资源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通过地表水、潜水、承压水水样的采集、测试和分析,结合研究区水文地质资料,识别各水体环境同位素(D,18 O,3H,14 C)的组成特征,以揭示研究区地下水的形成和演化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潜水主要来源于现代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大气降水补给潜水的过程中经历了明显的强烈蒸发;Ⅰ承压水为无氚水,14 C年龄变化范围为7~9 ka,降水补给时温度范围为12.2℃~13.5℃,主要形成于地质历史时期;Ⅱ承压水为无氚水,年龄变化范围为16.27~27.37 ka,降水补给时温度范围为3.5℃~3.8℃,比现代温度(14.8℃)低约11℃,推断其形成于末次冰期的盛冰期降水入渗补给。潜水、Ⅰ承压水、Ⅱ承压水的D,18 O值在垂向上表现为明显的成层性,且地下各水体之间水力联系较弱。潜水具有一定的更新能力,Ⅰ承压水和Ⅱ承压水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具有不可再生资源属性。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正在开展的区域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李亮王敏邢怀学葛伟亚李灵恩余成贾军元
关键词:环境同位素地下水资源承压水太湖
某傍河污染场地排污河与地下水水力联系模拟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为研究常见地表排污河对地下水造成的影响,选择安徽省淮北市濉河某傍河区域进行研究。在对研究场地开展野外调查、抽水试验、微水试验等工作的基础上,从水动力学角度对研究场地地下水进行系统研究。应用Processing Modflow建立了该研究场地的水文地质模型,根据各均衡区间水量交换情况揭示了排污河、深浅含水层间的水力联系状况。模拟结果表明,排污河与浅层含水层之间没有明显的水力联系;深、浅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微弱。
刘丽雅何江涛王俊杰张昕
关键词:PROCESSINGMODFLOW水力联系水动力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