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100046)

作品数:7 被引量:49H指数:5
相关作者:杨镇洲糜漫天周永朱俊东陈幸华更多>>
相关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第三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三羟异黄酮
  • 5篇小鼠
  • 4篇造血
  • 4篇细胞
  • 3篇骨髓
  • 2篇造血系统
  • 2篇损伤小鼠
  • 2篇骨髓造血
  • 2篇辐射损伤小鼠
  • 1篇雄性
  • 1篇雄性小鼠
  • 1篇血清
  • 1篇血细胞
  • 1篇药物
  • 1篇造血系统损伤
  • 1篇造血细胞
  • 1篇粘附
  • 1篇粘附分子
  • 1篇染料木素
  • 1篇周期

机构

  • 5篇第三军医大学
  • 5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6篇杨镇洲
  • 5篇周永
  • 5篇糜漫天
  • 3篇朱俊东
  • 2篇陈幸华
  • 1篇郎海滨
  • 1篇陈卡
  • 1篇王吉刚
  • 1篇刘红
  • 1篇李忠俊
  • 1篇许红霞
  • 1篇刘林

传媒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中华放射医学...
  • 2篇重庆医学

年份

  • 1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染料木素对小鼠辐射造血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4
2006年
目的探讨染料木素(genistein,GEN)对小鼠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6.0Gyγ射线全身照射前24h,GEN以160mg/kg剂量给小鼠灌胃,通过对辐射后小鼠30d存活率、外周血象、骨髓有核细胞(bonemarrownucleatedcells,BMNCs)计数、内源性脾集落生成单位(endogenouscolonyformingunitofspleen,endoCFUs)和粒细胞-单核细胞集落生成单位(granulocyte-macrophagecolonyformingunit,CFU-GM)形成等观察,研究GEN对小鼠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并与已烯雌酚(diethylstilbestrol,DES)的防护作用相比较。结果辐射前给予GEN可显著提高辐射损伤小鼠30d生存率,endoCFUs生成数较辐射对照组提高3.47倍,BMNCs和CFU-GM生成数也明显较对照组增多,并可促进外周血中白细胞、红细胞、淋巴细胞及血小板等恢复,且GEN在提高辐射后小鼠的30d存活率和促进BMNCs、白细胞及淋巴细胞恢复的作用强于DES。结论GEN具有明显的辐射防护作用,可提高照射小鼠的存活率。该作用可能与其降低骨髓造血细胞的辐射敏感性、减少射线对造血细胞的直接或间接损伤、提高残留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能力、促进受损造血系统恢复和重建有关。
周永糜漫天杨镇洲朱俊东陈卡
关键词:染料木素辐射防护骨髓造血系统
三羟异黄酮对辐射损伤小鼠骨髓基质细胞的保护作用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 探讨三羟异黄酮(genistein,GEN)对辐射损伤小鼠骨髓基质细胞(bonemarrowstromalcells,BMSCs)的保 护作用。方法 成年雄性小鼠辐射前24h给予GEN,6.0Gyγ射线辐射后观察BMSCs的形态变化、成纤维细胞集落 (CFU -F)形成数量、BMSCs层对正常小鼠骨髓细胞(BMCs)的粘附能力以及血管细胞粘附分子(VCAM- 1)、纤维连接素(Fn) 和层粘素(Ln)等细胞粘附分子的变化。结果 GEN处理组辐射后BMSCs虽然形态上与单纯辐射损伤组在光镜下无差异, 但其CFU -F形成数量、对正常BMCs的粘附能力以及VCAM -1、Fn和Ln等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均较单纯辐射损伤组高而且 恢复较快。结论 GEN可减小辐射对小鼠BMSCs的损伤,促进受损BMSCs增殖、粘附功能恢复,改善骨髓造血微环境,有 利于辐射损伤小鼠造血重建,具有辐射防护作用。
周永糜漫天杨镇洲
关键词:三羟异黄酮骨髓基质细胞细胞粘附分子
三羟异黄酮对小鼠辐射损伤后造血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三羟异黄酮(genistein,GEN)对辐射损伤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6.0Gyγ射线一次全身照射BALB/c雄性小鼠复制出造血损伤模型。照射前24h给予GEN灌胃(160mg/kg体质量),分别观察照射后1、3、7、14、21、30d不同时相点小鼠血清对粒单系集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granulocyte/macrophage,CFU-GM)和红系集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erythroid,CFU-E)的支持或抑制活性。结果辐射前24h给予GEN,辐射后该组小鼠血清造血刺激活性显著增加,使正常小鼠骨髓有核细胞CFU-GM、CFU-E形成数量明显增多,而且对CFU-GM的刺激活性较CFU-E强。同时,该组小鼠照后血清对CFU-GM、CFU-E的抑制活性明显降低,但对CFU-E和CFU-GM的抑制活性差异不明显。结论提高辐射损伤后小鼠血清刺激活性可能是GEN防护放射性造血损伤、促进受损造血系统重建的分子机制之一。
周永糜漫天朱俊东郎海滨
关键词:三羟异黄酮血清
抗辐射药物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04年
杨镇洲陈幸华
关键词:抗辐射药物细胞因子含硫化合物
EphB4在三羟异黄酮抑制红系祖细胞分化中的作用研究
2003年
目的 探讨三羟异黄酮抑制红系祖细胞分化的机制。方法 选择三羟异黄酮处理脐血CD34+ 细胞 ,采用红系爆式集落计数、免疫表型分析等实验方法 ,观察三羟异黄酮对红系祖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 ,同时用Westernblot分析检测EphB4酪氨酸磷酸化变化。结果  1 0~ 90 μmol/L三羟异黄酮作用 7~ 1 4d可抑制红系爆式集落形成和 glycophorinA蛋白表达 ,同时红系祖细胞EphB4酪氨酸磷酸化水平降低 ,并且三羟异黄酮抑制红系祖细胞分化与剂量呈正相关。
杨镇洲刘林陈幸华刘红李忠俊王吉刚
关键词:三羟异黄酮红系祖细胞EPHB4细胞分化
三羟异黄酮对正常和辐射损伤小鼠骨髓造血细胞周期的影响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三羟异黄酮(genistein,GEN)对正常和辐射损伤小鼠骨髓造血细胞(bonemarrowhematopoieticcell,BMHC)的细胞周期、增殖能力及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期阐明其防护放射性造血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照射前24h,GEN以160mg/kg体重剂量给予小鼠灌胃,流式细胞仪观察BMHCs细胞周期及增殖能力变化,RT-PCR及Westernblot方法分析BMHCsbcl-2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①GEN可诱导正常小鼠BMHCs细胞周期一过性改变,即给药后1d,BMHCs增殖抑制,大量细胞阻滞于G0/G1期;给药后2d,GEN诱导BMHCs由G0/G1期向S期转换,S期细胞明显增多;4d后逐渐恢复正常。②照射前24h给药,GEN可减少射线导致的BMHCs增殖抑制,使照后阻滞于G0/G1期细胞减少;S期和G2/M期细胞增多,细胞增殖能力较强。同时,GEN预处理组bcl-2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较高。结论改变BMHCs细胞周期、降低BMHCs的辐射敏感性、抑制BMHCs凋亡和提高残留BMHCs的增殖分化能力可能是GEN防护放射线造血损伤的分子机制之一。
周永糜漫天杨镇洲朱俊东许红霞
关键词:三羟异黄酮骨髓造血细胞细胞周期BCL-2
三羟异黄酮对照射小鼠造血系统损伤的防护作用被引量:13
2005年
目的 探讨三羟异黄酮 (Genistein)对辐射损伤小鼠造血系统的防护作用。方法  6 0Gyγ射线全身照射BALB c雄性小鼠 ,分 4组 ,照射前 2 4h给予genistein灌胃 ,观察小鼠照射后 30d存活情况及不同时相点有关造血指标的变化 ,同时HE染色观察骨髓病理学改变。结果 Genistein处理组小鼠骨髓照后损伤较R组轻 ,外周血WBC、骨髓有核细胞数和CFU S下降幅度小且恢复较快(P <0 .0 5 ) ,同时genistein能明显延长辐射损伤小鼠的平均存活天数、提高小鼠 30d存活率 (P <0 0 5 ) ,以上结果均与已烯雌酚处理组相似 ,而且genistein对小鼠脾重系数的恢复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P <0 0 5 )。结论 Genistein能降低辐射对小鼠造血系统的损伤 ,具有一定的辐射保护作用。
周永糜漫天杨镇洲
关键词:雄性小鼠造血系统三羟异黄酮存活BALB/C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