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06033)

作品数:3 被引量:22H指数:3
相关作者:陈斌刘健张勇张勇徐刚更多>>
相关机构:国土资源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海洋沉积与环境地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海洋沉积与环境地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沙量
  • 2篇含沙
  • 2篇含沙量
  • 1篇地形
  • 1篇地形学
  • 1篇地震
  • 1篇悬浮泥沙
  • 1篇输运
  • 1篇泥沙
  • 1篇泥沙输运
  • 1篇粒度特征
  • 1篇南黄海
  • 1篇南黄海西部
  • 1篇古环境
  • 1篇海平
  • 1篇海平面
  • 1篇海平面变化
  • 1篇海域
  • 1篇浮泥
  • 1篇长江口

机构

  • 3篇国土资源部
  • 3篇青岛海洋地质...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海洋沉积与环...

作者

  • 3篇陈斌
  • 2篇刘健
  • 1篇黄海军
  • 1篇孔祥淮
  • 1篇徐刚
  • 1篇张勇
  • 1篇白大鹏
  • 1篇张勇

传媒

  • 1篇海洋通报
  • 1篇海洋科学进展
  • 1篇海洋地质前沿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莱州湾西南岸海域悬浮泥沙与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被引量:7
2014年
根据2007年冬季莱州湾西南岸海域沉积物和悬浮泥沙的调查数据,分析了海底表层沉积物与悬浮泥沙的关系,并结合表层沉积物的粒度特征,探讨了该海域泥沙的输运及沉积特征,对海域的泥沙来源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含沙量总体表现出近岸含沙量低,远岸含沙量高,底层含沙量高于表层含沙量,且北部含沙量高于南部的分布特点;底床沉积物呈现带状分布特征,在水动力条件的作用下,粒径由岸向海逐渐变细。结合已有研究资料综合分析认为,淄脉沟以北海域泥沙主要来自于黄河入海泥沙,淄脉沟以南海域受黄河入海泥沙影响较小,主要源于近岸浅滩和海底表层沉积物的再悬浮和搬运。
陈斌黄海军
关键词:泥沙输运含沙量粒度特征
南黄海西部滨浅海区埋藏古河道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利用高分辨率浅层地震剖面对南黄海西部陆架浅海区埋藏古河道形态进行定量分析,估算其形成时期水动力环境的古水文参数,进而评价古环境。结果表明,被埋藏的下切古河道形成于距今大约4.4万a前,那时,南黄海西部陆架区出露地表。后来,随着全新世海侵时期海平面不断上升,河谷被淹没填埋。研究区经历了从陆地河流到河口和全部被海水淹没的过程。
孔祥淮刘健张勇张勇陈斌
关键词:南黄海西部古环境海平面变化
长江口外海域含沙量的变化特征被引量:7
2011年
根据2007—2009年的水文泥沙资料,对长江口外海域的潮流及含沙量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研究表明:长江口外海域的含沙量在冬季要显著高于夏季;潮流在大潮期均出现逐年递增之趋势,在小潮期则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态势,而含沙量在近岸海域的大潮期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特征,在小潮期出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远岸海域的含沙量则在大潮期和小潮期都为逐年增大之趋势;在大小潮不同的潮汐作用下,整个长江口外海域含沙量出现周期性的变化,大潮含沙量远高于小潮含沙量;含沙量的峰值基本都滞后于流速峰值。
陈斌刘健白大鹏
关键词:长江口含沙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