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省财政支持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课题

作品数:30 被引量:531H指数:14
相关作者:董树亭刘鹏张吉旺赵斌李耕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农业大学威海市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农业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6篇玉米
  • 8篇夏玉米
  • 5篇马铃薯
  • 4篇冬小麦
  • 4篇种植密度
  • 4篇小麦
  • 4篇根系
  • 3篇氮素
  • 3篇叶片
  • 3篇籽粒
  • 3篇籽粒产量
  • 3篇干物质
  • 3篇高产
  • 2篇行距
  • 2篇行距配置
  • 2篇叶绿
  • 2篇叶绿素
  • 2篇叶绿素荧光
  • 2篇有机无机
  • 2篇有机无机肥

机构

  • 21篇山东农业大学
  • 4篇威海市农业科...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山东省农业科...
  • 2篇山东省花生研...
  • 2篇上海海洋大学
  • 2篇山东省海洋水...
  • 2篇威海市土壤肥...
  • 2篇威海市农业局
  • 1篇青岛农业大学
  • 1篇枣庄职业学院
  • 1篇金正大生态工...

作者

  • 19篇刘鹏
  • 19篇董树亭
  • 17篇赵斌
  • 17篇张吉旺
  • 8篇李耕
  • 5篇张善平
  • 5篇马存金
  • 3篇冯海娟
  • 3篇刘惠惠
  • 3篇郑凤霞
  • 3篇王磊
  • 2篇姚利
  • 2篇张昌爱
  • 2篇张利民
  • 2篇袁长波
  • 2篇赵秉强
  • 2篇陈晓璐
  • 2篇王艳芹
  • 2篇王际英
  • 2篇杨吉顺

传媒

  • 7篇山东农业科学
  • 4篇植物营养与肥...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作物学报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吉林农业科学
  • 1篇中国马铃薯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动物营养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渔业科学进展
  • 1篇中国作物学会...

年份

  • 4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6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冬小麦耗水特性和干物质生产的影响被引量:15
2017年
为探讨黄淮海地区冬小麦水肥高效利用的合理施肥方式,于2013—2015年冬小麦生长季进行田间试验,以石麦15(SM15)为试验材料,以长期定位试验的大型水肥渗漏研究设施为平台,设计单施尿素(U)、单施有机肥(M)、尿素和有机肥(腐熟的牛粪)1∶1配施(U+M)3个施肥处理,以不施氮肥(CK)为对照,研究了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冬小麦耗水特性和干物质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U+M处理下冬小麦总耗水量最高,达548.46~556.72 mm,各生育阶段中,开花至成熟期的耗水量最高,该阶段耗水模系数达33.55%~42.38%,有利于满足小麦灌浆期对水分的需求;U+M处理能够增强土壤的持水能力,增加冬小麦对土壤贮水特别是深层贮水的消耗,降低了淋洗损失,整个生育期内U+M处理的水分淋洗体积最低,比CK、U和M处理分别降低66.79%,52.45%和37.61%,土壤贮水向灌浆阶段分配较多,增加了土壤贮水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U+M处理在两个生长季均获得最高干物质积累量,较U和M处理分别提高11.93%和23.33%,并且其籽粒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在植株干物质中的分配比例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籽粒产量以U+M处理最高,U+M、U和M处理的籽粒产量分别较CK处理增产65.96%,49.44%和46.59%,U+M处理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干物质水分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其他施肥处理。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化肥和有机肥(牛粪)1∶1配施能显著提高冬小麦籽粒产量和干物质积累量,改善冬小麦耗水特性,增加作物耗水量,且显著降低水分淋洗损失,增加灌浆阶段的水分供应,提高冬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是黄淮海地区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下较为合理的施肥方式。
郑凤霞董树亭刘鹏张吉旺赵斌王磊
关键词:冬小麦有机无机肥配施耗水特性籽粒产量
6-苄氨基嘌呤(6-BA)对不同氮素水平下玉米叶片衰老过程中光系统II性能的调控效应被引量:17
2013年
以玉米自交系齐319(Qi319)为试材,利用叶绿素荧光快速诱导动力学曲线,研究了喷施外源激素6-苄氨基嘌呤(6-BA)对不同氮素水平下玉米花后叶片光系统II(PSII)性能的调控效应。两年研究结果表明,花后穗位叶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Pn)均呈降低趋势。在不施氮条件下,外源喷施6-BA,可提高叶绿素含量及后期Pn,但对PSII反应中心的活性无显著改善。施氮可显著提高Pn和PSII的性能,6-BA可显著增强其效果。二者互作条件下,叶绿素含量显著提高,Pn显著增加(P<0.05),PSII供体侧和受体侧的活性得到有效改善,其中对PSII供体侧性能的改善幅度大于对受体侧,花后10dPSII反应中心的活性提高最显著。光合性能的提高使单株生物量和籽粒产量显著增加(P<0.05)。因此,在适量施用氮肥的条件下结合喷施6-BA可以显著改善叶片光合性能。
陈晓璐李耕刘鹏高辉远董树亭王振林张吉旺赵斌
关键词:玉米叶片氮素
夏玉米不同土层根系对花后植株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被引量:23
2013年
【目的】探明夏玉米不同土层根系对花后植株生长及产量形成的调控作用,为生产中塑造高产高效根群结构,提高籽粒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高产夏玉米品种郑单958和登海661为材料,采用土柱栽培方式,设置3个处理(不断根处理:CK,地下40 cm处断根:T-40,地下80 cm处断根:T-80),于开花期进行断根,研究不同土层根系对地上部生长及产量形成的调控作用。【结果】0—40 cm土层根系对花后氮素积累和转运量影响最大,切断40 cm以下土层根系后植株吸收氮素能力显著降低,植株营养器官氮素向籽粒库的转运量增加。花后40 cm以下土层根系对叶片保绿性和光合性能影响显著,切断深层根系后玉米单株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 n)和SOD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升高,光合高值持续期缩短,单株生物量和籽粒产量显著下降;0—40 cm根系对产量影响最大,40—80 cm根系对穗粒数和千粒重有显著影响,80 cm以下土层根系对千粒重影响较为显著。【结论】高产栽培中促进根系下扎,保持深层根系活力可以防止玉米早衰,提高叶片光合能力和对氮素的吸收能力,有助于提高玉米单产。
王飞飞张善平邵立杰李耕陈晓璐刘鹏赵秉强董树亭张吉旺赵斌
关键词:夏玉米根系
水氮互作对冬小麦光合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38
2018年
针对黄淮海地区农业生产中存在的水资源供应短缺,肥料利用率低等问题,设计试验研究水氮互作对冬小麦光合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为黄淮海地区高效利用水氮资源提供理论依据。2015-2017年以石麦15(SM15)为材料,利用水肥渗漏研究池,设计2个供水量水平(500,250 mm);2个施氮量水平(90,180kg/hm^2);2个氮肥类型(无机肥尿素,有机肥牛粪)。结果表明:2年试验内冬小麦旗叶光合生理特性变化规律相似,各处理的冬小麦旗叶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单叶水分利用效率在生育期内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水氮互作对小麦旗叶光合速率影响显著,W1(供水量500mm)处理的旗叶光合速率明显高于W2(供水量250mm)处理,施氮肥180kg/hm^2处理的旗叶光合速率明显高于施氮肥90kg/hm^2的处理,与施用无机肥相比,施用有机肥可保证冬小麦生育后期维持较高的旗叶光合速率。2年试验干物质积累量最多、产量最高的处理为W1M1(供水量500mm,施有机氮肥180kg/hm^2)。综合冬小麦光合生理特性,籽粒产量,本试验条件下有机肥增产效果优于无机肥,冬小麦生育期供水量500mm,施有机氮肥180kg/hm^2时冬小麦旗叶光合生理特性较优,获得较高产量。
王磊董树亭刘鹏张吉旺赵斌
关键词:水氮互作冬小麦光合生理特性干物质籽粒产量
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及氨挥发损失的影响被引量:40
2017年
【目的】黄淮海地区作为华北平原重要的农业生产区,氮肥投入量大、利用率低的现象较为普遍,氮肥损失和农业面源污染严重。本研究在长期肥料定位试验基础上,连续多年监测不同施肥处理下冬小麦田氮素挥发损失量及其规律,探讨减少黄淮海地区麦田氨挥发的有效施肥方式,为提高冬小麦产量及肥料利用效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2015年利用水肥渗漏研究池进行试验,以石麦15(SM15)为材料,以不施氮肥(CK)为对照处理,在同等施氮量下设置单施尿素(U)、单施牛粪(M)和尿素牛粪1∶1配施(U+M)3种氮肥配比处理,随机区组设计。采用通气法连续4年原位监测不同施肥处理下小麦氨挥发损失量、小麦籽粒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结果】2011~2015年氨挥发损失量年际间变化较大,最大变幅可达19.69 kg/hm^2,年际间施肥后氨挥发速率变化规律趋势相似。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氨挥发有显著影响,冬小麦季氨挥发主要发生在施肥后15 d内,拔节期追肥的氨挥发速率显著高于播种期施用基肥。四年间氨挥发损失量平均达7.26~42.40 kg/hm^2,与不施氮肥相比,施氮处理的氨挥发损失量升高1.40~4.84倍,表明施用氮肥显著促进土壤氨挥发;施氮处理的氮肥损失率以U处理最高,达到19.5%,M处理最低,为5.7%,U+M处理为12.3%,介于两处理之间,U+M处理和M处理的氮肥损失率较U处理四年平均分别降低了37.0%和71.1%,表明单施有机肥或有机无机肥配施可显著抑制氨挥发损失。2011~2015年各施肥处理冬小麦产量均以U+M处理最高,达9461.5 kg/hm^2,较U和M处理分别增产6.8%和9.1%。各处理的冬小麦籽粒吸氮量、地上部吸氮量同样以U+M处理最大,较U和M处理分别提高7.1%、12.6%和5.4%、12.9%。U+M处理的氮肥利用率在四年均最高,达41.96%,较U和M处理分别提高16.5%~19.6%和38.6%~58.7%。【结论】综合籽粒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有机无机肥配施
郑凤霞董树亭刘鹏张吉旺赵斌
关键词:有机无机配施冬小麦氨挥发籽粒产量
镉对玉米叶片光系统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9
2011年
【目的】研究Cd对玉米叶片光系统活性的影响及其抑制光合性能的作用位点与方式,为进一步解释Cd对玉米叶片光合机构伤害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郑单958和登海661为供试材料,3叶期开始以Hoagland营养液为养分来源,设置4个不同浓度Cd处理连续培养40 d,选择第8片展开叶测定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及820 nm光吸收曲线,分析Cd抑制玉米叶片光合机构性能的主要原因。【结果】Cd胁迫下,PSⅡ电子供体侧K点荧光(Wk)和受体侧J点荧光(Vj)明显增加,与受体侧相比,供体侧性能下降导致PSⅡ性能(Ψo)降低。Cd胁迫使RuBP羧化酶活性和光能产物(NADPH)利用率显著降低,PSI电子积累量上升,RuBP羧化酶活性的下降使PSI 820 nm光吸收量(ΔIR/Io)快速降低,PSⅡ与PSI性能下降比率不同,造成两光系统协调性(Φ(PSI/PSⅡ))降低。【结论】Cd抑制叶片Pn由非气孔因素引起。Cd降低羧化系统活性,导致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过程受阻,使过剩电子大量积累于PSI处;随Cd浓度增加,PSI性能降幅显著高于PSⅡ,二者协调性降低,导致Pn降低。
李耕张善平刘鹏高辉远王敬锋刘晨旭董树亭张吉旺
关键词:玉米CD叶绿素荧光
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对玉米穗位叶光合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2
2012年
玉米穗位叶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均随密度增大而呈降低趋势,且均在生育后期差异较显著。光合作用关键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ase)和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RuBPCase)活性亦呈降低趋势。叶绿素含量、Pn、Fv/Fm、ΦPSⅡ、PEPCase和RuBPCase活性在低密度下各行距配置间均无显著差异,但在中高密度下,"80+40"配置均高于其他配置,尤其是在生育后期差异显著,适宜的行距配置可提高穗位叶光合能力。
刘惠惠杨吉顺李耕刘鹏董树亭杨今胜柳京国
关键词:玉米种植密度行距配置穗位叶光合特性
不同密度混播对玉米植株^(13)C同化物分配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8
2018年
为了探讨不同密度混播对玉米植株^(13)C同化物分配和产量的影响,选用‘郑单958’(ZD)和‘登海605’(DH)为试验材料,在不同密度下(LD,67500株·hm^(-2); HD,97500株·hm^(-2))设置单播(SZD、SDH)与混播(M、1∶1、2∶2)处理,研究玉米品种不同密度混播对植株光合特性、^(13)C同化物分配、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密度增加,籽粒产量、^(13)C同化物在籽粒中的分配、干物质积累量和叶面积指数均提高;而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则降低.在67500株·hm^(-2)下,混播较单播处理无显著优势,但在97500株·hm^(-2)下,两品种混播提高了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和穂位叶净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量增加.混播促进茎等营养器官的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提高了1 3C同化物在籽粒中的分配比例.混播处理较单播产量增加,主要因为千粒重显著增加.在高密度种植条件下,混播有助于扩大光合面积,维持较高的净光合速率,提高群体干物质积累量,改善干物质的分配状况,增加同化物向籽粒的分配,最终提高夏玉米产量.可见,混播栽培可显著增加黄淮海区密植夏玉米产量.
胡旦旦张吉旺刘鹏赵斌董树亭
关键词:夏玉米混播
春季马铃薯不同种植密度对薯块大小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以马铃薯鲁引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春季马铃薯不同种植密度对薯块大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商品薯种植以每666.7m2种植4 000~6 000株为宜,从繁殖秋季种薯来看,以每666.7m2种植10 000~14 000株为宜。
叶巍鲁文娟刘连成陈世军
关键词:春季马铃薯不同密度
超高产夏玉米干物质与氮、磷、钾养分积累与分配特点被引量:97
2013年
探讨超高产夏玉米品种整株干物质与氮、磷、钾养分积累分配特点,为制定高产栽培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本文在大田条件下,以登海661(DH661)和郑单958(ZD958)为试验材料,比较研究了超高产夏玉米干物质与氮、磷、钾养分积累分配特点。结果表明,超高产夏玉米DH661在成熟期内整株干物质及氮、磷、钾积累量分别为33475.53 kg/hm2、369.76 kg/hm2、117.85 kg/hm2、285.78 kg/hm2,均显著高于ZD958,较ZD958分别高15.82%、23.72%、32.17%、21.89%。超高产夏玉米DH661的干物质和氮、磷、钾养分在叶片和茎秆中的分配比例均低于ZD958,而籽粒和根系中的分配比例高于ZD958,因而具有较高的养分收获指数与偏生产力。整个生育期内,DH661各器官的养分吸收速率均显著高于ZD958,具有较高的养分吸收效率;茎、叶及根系的氮、磷、钾养分吸收速率在灌浆期前保持较高水平,之后下降较快,而籽粒的氮、磷、钾养分吸收速率于灌浆期后增加较快。吐丝期后,DH661仍能吸收积累较多的养分,因此吐丝后适当追肥对于超高产夏玉米灌浆期养分充足供应至关重要。
齐文增陈晓璐刘鹏刘惠惠李耕邵立杰王飞飞董树亭张吉旺赵斌
关键词:超高产夏玉米干物质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