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CJL065)

作品数:58 被引量:792H指数:16
相关作者:刘军程中华李廉水段会娟郑义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东南大学泰山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语言文字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5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3篇经济管理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语言文字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20篇制造业
  • 14篇产业集聚
  • 11篇中国制造业
  • 11篇国制
  • 9篇实证
  • 7篇面板数据
  • 6篇城市
  • 5篇影响因素
  • 5篇实证分析
  • 5篇碳排放
  • 5篇空间计量模型
  • 4篇省级面板数据
  • 4篇实证研究
  • 4篇能源
  • 4篇外部性
  • 4篇空间计量分析
  • 4篇技术创新
  • 3篇要素生产率
  • 3篇收入差距
  • 3篇全要素生产率

机构

  • 43篇南京信息工程...
  • 33篇东南大学
  • 9篇泰山学院
  • 4篇南京工业大学
  • 3篇江苏省交通科...
  • 2篇上海立信会计...
  • 2篇淮北师范大学
  • 2篇安徽工程大学
  • 1篇对外经济贸易...
  • 1篇江苏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南京审计大学

作者

  • 28篇刘军
  • 17篇程中华
  • 16篇李廉水
  • 8篇段会娟
  • 5篇余菜花
  • 5篇郑义
  • 4篇吴俊
  • 4篇王佳玮
  • 3篇徐康宁
  • 3篇凌晨
  • 3篇张芊芊
  • 2篇庄道元
  • 2篇张三峰
  • 2篇季良玉
  • 2篇于斌斌
  • 2篇廉同辉
  • 1篇卓翔之
  • 1篇孟源
  • 1篇高凤莲
  • 1篇黄海平

传媒

  • 6篇经济问题探索
  • 5篇中国科技论坛
  • 4篇科技管理研究
  • 3篇统计与决策
  • 3篇山西财经大学...
  • 2篇软科学
  • 2篇华东经济管理
  • 2篇中国软科学
  • 2篇江苏商论
  • 2篇阅江学刊
  • 1篇商业时代
  • 1篇资源科学
  • 1篇现代经济探讨
  • 1篇改革与开放
  • 1篇世界经济与政...
  • 1篇系统工程
  • 1篇湖南大学学报...
  • 1篇财经论丛
  • 1篇南京社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年份

  • 4篇2017
  • 7篇2016
  • 21篇2015
  • 6篇2014
  • 8篇2013
  • 7篇2012
  • 6篇2011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区域收入差距变化新趋势及原因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1985~2013年我国的区域收入差距先逐渐扩大2006年后开始缩小。分解分析发现,东部地区内部的省际差异对全国的地区差异贡献份额很大但2005年之后开始缩小,西部地区内部省际差异2002年之后出现了明显扩大的趋势,四大区域之间的差异对全国地区差异的贡献份额最大但2002年后轻微下降。除了发展战略、要素投入等各种传统因素外,产业集聚效应也是导致区域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
段会娟刘军
关键词:收入差距泰尔指数产业集群
中国制造业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3
2016年
以2003—2013年中国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为样本,研究环境约束下的制造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行业内竞争、技术进步对制造业能源效率有正的影响,能源消费结构、对外开放以及环境规制对制造业能源效率有负的影响;同时,以上影响因素存在行业异质性。基于上述结论,提出改善制造业能源效率的相关政策建议。
曲晨瑶李廉水程中华
关键词:中国制造业影响因素能源效率
我国区域制造业综合发展能力评价研究——基于东、中、西部制造业的实证分析被引量:52
2014年
运用基于FAHP-熵权组合赋权的灰色关联投影法综合评价模型,对2003-2011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制造业综合发展能力进行纵向和横向评价。结果显示,我国区域制造业综合发展能力总体呈上升的发展趋势,但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中西部地区制造业综合发展能力明显低于东部地区。基于上述结论,提出区域制造业综合发展的政策建议: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实施产业错位发展战略;制定合理的产业转移政策,促进区域间制造业协调发展;统筹兼顾,全面提升制造业综合发展能力。
李廉水杨浩昌刘军
关键词:区域制造业FAHP熵权综合评价
中国制造业资源环境保护能力驱动因素研究被引量:10
2015年
资源环境约束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愈发凸显的问题。本文以中国制造业作为研究对象,以2001—2011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建立中国制造业资源环境保护能力驱动因素的面板数据模型。结果显示: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投入、FDI都与中国制造业资源环境保护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据此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张芊芊余菜花李廉水
关键词:制造业
市场潜力与要素区位选择:理论和实证被引量:2
2011年
通过把FE模型的假设修改为普通工人既可跨行业又可跨区域就业,理论上分析了企业家和普通工人的区位选择。研究发现,两者都倾向于选择市场潜力更高的地区就业。然后,以四川盆地这块理想的空间经济学试验田为例,基于区县级数据检验市场潜力对投资和就业区位的影响。结果表明,市场潜力和产业集聚对投资区位和就业区位的相对重要性是不同的,产业投资对市场潜力的弹性更大,而就业区位对本地集聚水平弹性更大。
段会娟吴俊
关键词:产业集聚要素报酬四川盆地
我国产业集聚新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5
2015年
基于1999-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我国制造业集聚变动的新趋势和影响因素。运用制造业总产值计算表明,2005年制造业集聚的拐点已经开始显现;但运用就业指标计算时发现,东部地区的就业密度一直是增加的,制造业总体上还是向东部沿海地区集中的。这种不一致性可以通过各地区乡镇企业和城市非国有单位在经济中比重的差异进行解释。产业集聚影响因素的面板回归表明:市场规模和人力资本水平促进了产业集聚,工资成本与运输成本阻碍了产业集聚,环境规制增强长期内有利于产业集聚但统计上不够显著,沿海的地理区位也是有利的,经济开放度则呈现反向作用。
刘军段会娟
关键词:产业集聚就业密度
我国产业集聚特征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SGMM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笔者从集聚程度和集聚类型两方面描述制造业在我国各区域的分布特征后,基于2000年~2008年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SGMM)检验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集聚程度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作用;与多元化相比,专业化的集聚更有利于经济增长;企业规模过小引起的激烈竞争已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分行业研究时发现,不同技术含量的行业集聚效应是不同的,目前高技术行业集聚在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尚没有充分发挥。
段会娟
关键词:经济增长系统广义矩估计
城市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关联与协同定位被引量:7
2016年
本文利用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统计数据,运用空间关联分析和空间联立方程研究了城市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空间关联与协同定位,结果表明:1城市制造业集聚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之间存在显著的全局空间正相关性和局部空间集聚效应,这意味着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在区位选择上存在正向空间关联。2二者之间存在双向作用机制,这意味着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存在协同定位关系。3二者与周围城市密切相关,周围城市的制造业集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会通过空间外溢作用于本城市的制造业集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程中华
关键词: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
中国制造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及其行业差异——基于熵权的灰色关联投影法综合评价研究被引量:21
2014年
本文运用基于熵权的灰色关联投影法综合评价模型,对2003—2011年中国制造业总体,以及2006—2011年制造业分行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制造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的发展趋势,其中2003—2006年上升较缓慢,2006—2011年上升较快;分行业比较分析表明,中国制造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行业差异,不仅机械电子制造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部分轻纺制造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也较高,这为各地区根据自身的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实施合理的低碳发展策略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多数资源加工工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其背后原因在于资源加工工业碳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推进低碳技术进步,对于提升制造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积极意义。
杨浩昌李廉水刘军
关键词:制造业低碳经济
中国制造业“新型化”及其评价研究被引量:103
2015年
环境约束和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已成为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瓶颈,未来中国制造业必须走"新型化"发展道路。本文首次从经济创造能力、科技创新能力、能源节约能力、环境保护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五个方面阐述制造业"新型化"内涵,并在五维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包含经济指标、科技指标、能源指标、环境指标和社会服务指标在内的制造业"新型化"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对中国制造业"新型化"程度进行了评价,整体评价结果表明:2003—2012年,中国制造业"新型化"程度不断提高,制造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区域评价结果显示:2012年,区域制造业"新型化"程度呈明显的阶梯化分布格局,东部地区的制造业"新型化"程度综合能力最高、东北和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省域评价结果表明:2012年,各地区制造业"新型化"程度综合能力存在显著差异,东部地区江苏、广东、山东、浙江和上海的综合能力强,天津、北京和福建较强,海南和河北较弱:中部地区安徽、河南、湖南和湖北较强,江西较弱,山西弱;西部地区重庆和四川较强,陕西、广西和内蒙古较弱,甘肃、宁夏、青海、贵州、云南、新疆和西藏弱;东北地区辽宁和吉林较强,黑龙江较弱。
李廉水程中华刘军
关键词:制造业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