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70925)

作品数:8 被引量:38H指数:4
相关作者:董健李熙雷王会仁林红马易群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胸腰段
  • 3篇腰段
  • 2篇椎间盘
  • 2篇脊柱
  • 2篇干细胞
  • 1篇型胶原
  • 1篇胸腰段脊柱
  • 1篇胸腰段脊柱骨...
  • 1篇胸腰段椎间盘...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化
  • 1篇血管束
  • 1篇血管束植入
  • 1篇腰段脊柱
  • 1篇腰椎
  • 1篇腰椎融合
  • 1篇荧光
  • 1篇硬脊膜
  • 1篇硬膜
  • 1篇硬膜外

机构

  • 8篇复旦大学

作者

  • 8篇董健
  • 6篇李熙雷
  • 3篇林红
  • 3篇王会仁
  • 2篇马易群
  • 2篇姜允琦
  • 2篇赵明东
  • 2篇曹露
  • 1篇熊敏
  • 1篇蒋继乐
  • 1篇段平国
  • 1篇袁凤来
  • 1篇尹望平
  • 1篇周晓岗
  • 1篇曹盛生
  • 1篇江立波
  • 1篇潘志宏

传媒

  • 2篇中华骨科杂志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手外科杂...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3
  • 6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腰椎融合术后邻椎病发生的危险因素被引量:6
2012年
邻近节段病(adjacent segment disease,ASD)是融合手术后的一种远期并发症,由融合部位相邻的可动脊椎节段退变所致的新发临床症状。ASD一般被称作“邻椎病”,主要发生在相邻于融合部位上方的第一个节段,有时也可以在相邻上方的第二个节段或者相邻下方的节段。
姜允琦李熙雷董健
关键词:腰椎融合远期并发症临床症状ASD
稳定过表达生长分化因子5基因大鼠脂肪干细胞系的建立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慢病毒介导的稳定过表达生长分化因子5(GDF-5)基因大鼠脂肪干细胞(ASCs)的构建条件和方法。方法:取大鼠腹股沟脂肪垫组织,采用Ⅰ型胶原酶消化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ASCs。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CCK-8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表型。制备带GDF-5/GFP融合基因的慢病毒载体系统,探索不同感染复数(MOI=1、5、10、20、40、60、80、100)的转染效率,选择最佳MOI,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效率。对转染细胞行流式细胞筛选,测定筛选后转染细胞的阳性率。筛选出的细胞行细胞爬片,DAPI染色,形态学上进一步验证细胞阳性率;并采用CCK-8法检测转染后细胞活力。结果:成功培养大鼠ASCs,流式细胞免疫表型鉴定: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CD90、CD29、CD44、CD105)表达阳性,造血细胞表面抗原(CD45、CD34)和骨髓干细胞表面抗原(CD106)表达阴性。成功构建GDF-5过表达慢病毒载体系统,慢病毒转染大鼠ASCs最佳MOI为40,转染率为65%。采用GFP荧光流式细胞筛选技术筛选后阳性率可提高至96%。CCK-8法显示,转染后细胞活力、生长曲线与未转染细胞无明显差异。结论:胶原酶消化法可成功培养大鼠ASCs,流式细胞筛选技术可显著提高转染细胞阳性率,且对细胞系活力无显著影响。
王会仁曹露江立波林红李熙雷董健
关键词:脂肪干细胞慢病毒生长分化因子5转染
骨髓基质干细胞联合血管束植入构筑血管化组织工程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研究兔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marrowstromalcells,BMSCs)联合动静脉血管束植入异种脱蛋白松质骨(xenogeneicdeproteinisedcancellousbone,XDCB)构筑血管化组织工程骨,为构建组织工程化骨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从兔髂嵴抽骨髓培养制备兔BMSCs,将第3代BMSCs种植于多孔XDCB并进行成骨诱导2周。手术中分离兔隐动、静脉血管束(vascularbundle,VB),以备穿过有孔的XDCB中。取24只新西兰大白兔,其中12只游离双侧兔隐动静脉血管束,共24侧;另外12只兔仅切开股骨外皮肤植入异种骨,共24侧。实验分4组(n=12),A组为单纯材料植入皮下组(XDCB组),B组为干细胞植入材料组(XDCB+BMSCs组),C组为血管束植入材料组(XDCB+VB组),D组为干细胞+血管束植入材料组(Ⅺ)CB+BMSCs+VB组),各组交叉配对。分别于术后2、4、8周行大体解剖、碱性磷酸酶(J岫)活性检测、茜素红(ARS)染色、组织切片等检查,观察各组移植物血管化情况。结果D组血管化组织工程骨组可见到血管新生、部分新生骨情况优于B组,也优于C组,而A组的异种骨中未测及相应血管化及成骨效能。结论BMSCs联合动静脉血管束植入XDCB构筑的血管化组织工程骨有一定的成骨效能,并且可见到材料内部血管化,为构建组织工程化骨提供了新的思路。
赵明东林红蒋继乐潘志宏熊敏尹望平董健
关键词:骨髓基质干细胞血管束血管化
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特点及手术选择被引量:3
2013年
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thoracolumbar disc herniation,TLDH)临床少见,由于胸腰段椎管内的神经解剖结构复杂,因此TLDH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TLDH发病率报道不一,国内外文献报告其发生率占同期胸椎、
姜允琦李熙雷董健
关键词: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手术选择DISC椎管内
酶预消化组织块贴壁法培养人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采用胶原酶预消化组织块贴壁法培养人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与单纯Ⅱ型胶原酶消化法比较培养效果。方法收集腰椎间盘退变患者的髓核组织分为A、B两组进行培养。A组:体积分数0.025%Ⅱ型胶原酶预消化30rain后组织块接种;B组:体积分数0.025%Ⅱ型胶原酶消化5h后过滤、离心、接种培养。比较两种方法培养成功率和原代细胞融合时间。HE、甲苯胺蓝、免疫细胞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及Sox-9、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的表达。结果A、B两组培养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时间A组显著短于B组(P〈0.01)。A组培养的髓核细胞可被甲苯胺蓝染成天蓝色,免疫细胞荧光检测Sox-9、Ⅱ型胶原、蛋白聚糖呈阳性表达。结论与单纯Ⅱ形胶原酶消化法比较,Ⅱ型胶原酶预消化后贴壁培养法培养人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成功率高,短时间内可获大量细胞,且强表达Sox-9、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
王会仁袁凤来段平国曹露李熙雷董健
关键词:椎间盘髓核细胞免疫荧光技术
经椎弓根精确截骨治疗脊柱胸腰段后凸畸形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精确截骨治疗脊柱胸腰段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6月至2010年10月,脊柱胸腰段后凸畸形18例,男13例,女5例;年龄32~67岁,平均(48.6~15.4)岁。后凸顶椎T12:5例,L19例,L24例。陈旧性骨折11例、陈旧性结核4例、半椎体畸形3例。均采用“C”型臂X线透视引导下经椎弓根精确截骨。比较手术前后矢状面Cobb角、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腰痛视觉模拟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结果手术时间(247.0±29-3)min,出血量(708.5±34.5)ml。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4.5年,平均2.8年。截骨面均获得骨性融合;矢状面Cobb角由42.3°±5.7°矫正至术后3个月2.2°±1.9°,末次随访2.7°±2.1°;腰痛视觉模拟评分由(8.5±1.0)分降低至术后3个月(2.1±0.7)分,末次随访(1.9±0.6)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由72.8%±8.3%降至术后3个月21.6%±9.2%,末次随访19.3%±8.6%;术后3个月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改善1级7例、2级2例,末次随访改善1级5例、2级4例。2例术后出现一过性神经症状,其余病例均无明显神经损害、椎弓根钉松动、断裂及假关节形成。结论经椎弓根精确截骨治疗胸腰段后凸畸形矫形准确,截骨面融合率高,并发症少。
王会仁周晓岗董健李熙雷马易群
关键词:脊柱后凸X线透视检查
应用明胶海绵“三明治”法在硬脊膜缝合后预防脑脊液漏的作用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明胶海绵“三明治”法(医用胶+明胶海绵+医用胶)在加强硬脊膜后方裂口缝合预防脑脊液漏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54例椎管内硬脊膜下肿瘤患者资料,根据修复硬脊膜的方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常规修复组23例,男16例,女7例;年龄24-69岁,平均(45.2±7.2)岁;“三明治”组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22-67岁,平均(44.2±6.4)岁。患者在切除椎管内硬脊膜下的肿瘤后,常规修复组采用连续锁边缝合硬脊膜后覆盖大小合适的明胶海绵;“三明治”组在连续锁边缝合硬脊膜后,加用医用胶喷涂缝合口及周缘硬脊膜,而后覆盖大小合适的明胶海绵,最后再次在明胶海绵表面及周缘喷涂医用胶。结果与常规修复组比较,“三明治”组术后当天、第1天、第2天、第3天引流量均明显下降。常规修复组在引流管拔除后7-10d仍有3例出现切口积液,经穿刺抽液、沙袋加压、俯卧体位等治疗后切口愈合。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63个月,平均26.5个月。常规组3个月后有5例伤口发生深部积液;“三明治”组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应用“三明治”法修复硬脊膜背部损伤裂口可明显提高缝合修复效果,有效减少术后引流量,降低脑脊液漏发生率。
赵明东傅云根林红曹盛生李熙雷李俊宁董健
关键词:硬膜下积液硬膜外肿瘤明胶海绵吸收性
胸腰段脊柱骨折分型指导下的植骨方式选择被引量:8
2012年
尽管胸腰段脊柱骨折的外科治疗已历经近半个世纪,但即使对于同一骨折类型的手术治疗方式仍不能统一。植骨方式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仍存在很多争议。如何将植骨适应证和方式标准化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胸腰椎骨折分型及植骨技术研究的逐步深入,对植骨的必要性、植骨类型及存在问题也有了更深的认识。现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董健马易群
关键词:胸腰段脊柱骨折植骨方式骨折分型骨折类型植骨技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