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0CB951704)

作品数:61 被引量:1,248H指数:16
相关作者:张镱锂杨永平刘林山王兆锋摆万奇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生物学
  • 17篇农业科学
  • 13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经济管理
  • 7篇天文地球
  • 4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社会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6篇青藏高原
  • 25篇青藏
  • 8篇植物
  • 6篇湿地
  • 6篇草地
  • 6篇草甸
  • 5篇气候
  • 5篇气候变化
  • 5篇放牧
  • 4篇高山植物
  • 4篇脆弱性
  • 3篇学成
  • 3篇生态
  • 3篇生态安全
  • 3篇生态系统
  • 3篇染色体
  • 3篇牧民
  • 3篇拉萨河流域
  • 3篇化学成分
  • 3篇基于GIS

机构

  • 49篇中国科学院
  • 18篇中国科学院大...
  • 7篇中国科学院研...
  • 6篇江西师范大学
  • 4篇西安建筑科技...
  • 4篇西南大学
  • 3篇云南农业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山东省科学院
  • 2篇青海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云南大学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住房和城乡建...
  • 1篇中国电建集团...
  • 1篇济南市园林管...

作者

  • 24篇张镱锂
  • 15篇杨永平
  • 11篇刘林山
  • 9篇王兆锋
  • 8篇摆万奇
  • 6篇丁明军
  • 5篇于海彬
  • 5篇尚二萍
  • 4篇阎建忠
  • 4篇杨大松
  • 4篇石培礼
  • 4篇祁威
  • 4篇李晓莉
  • 4篇王丽
  • 3篇周才平
  • 3篇宋明华
  • 3篇李雄
  • 3篇张婵
  • 3篇郑度
  • 3篇张宪洲

传媒

  • 6篇植物分类与资...
  • 5篇Journa...
  • 4篇资源科学
  • 4篇中草药
  • 3篇Journa...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地理学报
  • 2篇广西植物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山地学报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2篇湿地科学
  • 2篇气候变化研究...
  • 2篇植物科学学报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植物资源与环...

年份

  • 3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11篇2014
  • 20篇2013
  • 10篇2012
  • 11篇2011
  • 2篇2010
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藏大戟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对青藏大戟Euphorbia altotibetica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青藏大戟90%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分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青藏大戟素E(1)、脯氨酸(2)、corchoionoside C(3)、icariside B,(4)、1-O-(9Z,12Z,15Z-十八烷三烯酰基)-2-O-十六烷酰基-3-O-α-(6-磺基吡喃奎诺糖基)甘油酯(5)、(2S)-2,3-O-双十八烷-9Z,12Z,15Z-三烯酰基甘油酯-6'-0-(α-D-吡喃半乳糖基)-β-D-吡喃半乳糖苷(6)。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西松烷型二萜,命名为青藏大戟素E;化合物2、5和6为首次从大戟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余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杨大松李资磊杨永平李晓莉
关键词:二萜脯氨酸
近10年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物候时空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71
2012年
植物物候是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最佳指示器,其变化研究对于深入地理解和预测陆地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SPOTVGT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对青藏高原1999~2009年间高寒草地物候的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结论如下:①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物候多年均值的空间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密切.由东南向西北,随着水热条件的恶化,生长季始期(SOG)逐渐推迟,生长季末期(EOG)逐渐提前,生长季长度(LOG)逐渐缩短.海拔在物候的地域分异中扮演着重要作用,但存在3500m分界线.其下,物候随海拔变化波动较大,其上物候与海拔关系密切;②1999~2009年间,青藏高原高寒草地SOG整体上呈提前趋势,变化幅度为6d/10a(R2=0.281,P=0.093);EOG呈推迟趋势,变化幅度为2d/10a(R2=0.031,P=0.605);LOG呈延长趋势,变化幅度为8d/10a(R2=0.479,P=0.018).SOG提前、EOG推迟和LOG增长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高原的东部.SOG推迟、EOG提前和LOG缩短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高原的中、西部,其中高原绝大部分区域的SOG呈显著提前趋势,尤其是高原的东部地区;③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物候年际变化在不同的海拔和自然带上分异显著.高海拔地区的年际变化趋势要比低海拔复杂;青东祁连山地草原带的变化幅度和显著水平最高,而藏南山地灌丛草原带最低.
丁明军张镱锂孙晓敏刘林山王兆锋
关键词: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物候
黄河源地区藏族游牧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被引量:7
2012年
以黄河源地区达日县为案例,在牧户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气象资料、遥感和地面调查,分析了气候变暖背景下的草地退化过程和藏族游牧民的响应与适应行为。结果显示,研究地区1956—2009年期间年平均温度每10 a增加0.29℃,比青藏高原和全国增温作用更加明显;在气候变暖和放牧活动的共同影响下,1970年代—2000年期间,29.39%的草地出现退化;为应对草地退化后果,牧民通过提前转场放牧、建造围栏、调整畜群数量与结构等生产措施加以缓解,同时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也发生了相应变化。这表明,藏族游牧本质上具有适应气候变化的内在机制和属性,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主动或被动地调整生产生活方式,经过适应性改造的藏族游牧业能够成为黄河源地区重要的气候变化适应模式。
摆万奇张镱锂刘林山张琴琴杜长江
关键词:气候变化适应性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in alpine grassland phenology in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from 1999 to 2009被引量:44
2013年
Plant phenology is the most salient and sensitive indicator of terrestrial ecosystem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Studying its change is significantly important in understanding and predicting impressively changes in terrestrial ecosystem.Based on NDVI from SPOT VGT,this paper analyzed the spatiotemporal changes in alpine grassland phenology in Qinghai-Tibetan Plateau from 1999 to 2009.The results are enumerated as follows:(1)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average alpine grassland phenology from 1999 to 2009 is closely related to water and heat conditions.Accompanying the deterioration in heat and water conditions from southeast to northwest,the start of growth season(SOG) was delayed gradually,the end of growth season(EOG) advanced slowly,and the length of growth season(LOG) shortened gradually.Elevation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gional differentiation of phenology,but a dividing line of approximately 3500 m existed.Below this line,the phenology fluctuated irregularly with altitude change,whereas above the line,the phenology is closely related to altitude change.(2) From 1999 to 2009,SOG of the alpine grassland came earlier by six days per decade(R2=0.281,P=0.093),EOG was late by two days per decade(R2=0.031,P=0.605),and LOG lengthened by eight days per decade(R2=0.479,P=0.018).The early SOG,the late EOG,and the extended LOG mainly occurred at the center and east of the Plateau.SOG in most of the Plateau advanced significantly,especially in the eastern Plateau.(3) The inter-annual phenology changes of the alpine grassland in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exhibited significant differentiation at different elevation and natural zones.The inter-annual changes at high altitude were more complicated than that at low altitude.The most significant phenology changes were found in the eastern Qinghai-Qilian montane steppe zone,and non-significant changes occurred in the Southern Tibet montane shrub-steppe zone.
DING MingJunZHANG YiLiSUN XiaoMinLIU LinShanWANG ZhaoFengBAI WanQi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部植物物候高寒草地陆地生态系统高山草原
放牧及水文扰动对拉萨地区湿草甸湿地土壤特征的影响被引量:8
2013年
通过定位观测和模拟试验,对不同放牧及水文扰动下湿草甸群落土壤表层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全量及速效氮、磷、钾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放牧调节与水文扰动对土壤特征的交叉影响复杂。禁牧加水提高土壤pH值、全氮含量,放牧加水则降低土壤有机质、全量氮磷钾及速效钾的含量;放牧干扰提高土壤速效氮含量及其占全氮的比例,且在放牧加水条件下最高,禁牧加水条件下最低;但放牧干扰降低土壤速效磷含量及其占全磷的比例,而不同放牧条件下,水文条件改善均提高土壤速效磷含量及其占全磷的比例。
王丽张镱锂王兆锋土艳丽尚二萍
关键词:土壤养分湿地
近35a西藏拉萨河流域耕地时空变化趋势被引量:23
2014年
利用4期卫星遥感资料,分析了1976—2011年西藏拉萨河流域耕地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①近35 a拉萨河流域耕地从5.63×104hm2增加到6.56×104hm2,占流域总面积比例从1.71%上升到2.00%。其中,1976—1988年为缓慢增长期,年增长率为0.09%,1988—2006年为快速增长期,年增长率为0.59%,2006—2011年为急速增长期,年增长率达0.86%。耕地增加主要来自草地,耕地减少则主要源于建设用地扩张。②耕地聚集度从下游到上游不断减少,其中拉萨市耕地聚集度最高但下降最快。耕地空间变化表现为中游以耕地增加为主,下游以耕地减少为主。中游的墨竹工卡县具有最高的耕地相对变化率,因而区域差异度最大。③耕地扩张不断向更高海拔和更大坡度的范围推进,其中4 000~4 200 m海拔高度和5°~10°坡度范围的耕地净增加量最多。
摆万奇姚丽娜张镱锂王春连
关键词:耕地地形因子拉萨河流域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and grazing intensity on soil organic carbon in alpine meadow
In this paper,soil organic carbon was simulated in the next 50 years with CENTURY model in different climate s...
Xiaojia Li 1
牧草种类与耕作时间对拉萨牧草种植地土壤不同组分有机碳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以中国科学院拉萨高原生态试验站附近天然灌丛草原与站内的牧草种植地为研究对象,分析牧草种类与耕作时间对牧草种植地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种植地的5种牧草种类为:耕作10a的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L.)、耕作4a与10a的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 Griseb.)、耕作3a与10a的苜蓿(Medicago sativa Linn.),同时以该区域原生植被天然灌丛草原生长地作为对照。结果表明:与天然灌丛土壤全土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含量相比,耕作10a的鸭茅增加了土层0—5 cm与10—30 cm TOC含量、耕作10a的苜蓿与垂穗披碱草分别显著增加与降低了土层0—5 cm TOC含量。主要因为耕作不同牧草使种植地土壤不同组分有机碳含量发生变化,耕作10a的鸭茅和苜蓿分别使土层0—5 cm与10—30 cm、土层0—5 cm与10—20 cm的砂粒级(50—2000μm)颗粒有机碳(POC)含量降低,粉粒与黏粒级(<50μm)矿物结合态有机碳(MOC)含量升高;耕作10a的垂穗披碱草则使土壤表层0—5 cm砂粒级POC含量显著降低,MOC无显著变化。与耕作4a的垂穗披碱草相比,耕作10a显著降低了土层10—20 cm TOC含量,主要体现在粗砂粒(250—2000μm)POC含量与粉粒(2—50μm)MOC含量的降低;与耕作3a的苜蓿相比,耕作10a的苜蓿显著降低了土层5—30 cm TOC含量,主要因为各土层砂粒级POC含量、粉粒与细黏粒MOC含量均有所降低。说明短期耕作更有利于牧草种植地土壤有机碳库的累积。
蒋婧王沫竹宋明华石培礼宗宁
关键词:牧草种类土壤有机碳
生物避难所及其识别方法评述被引量:11
2013年
生物避难所作为生物地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近年来吸引越来越多生物地理学者的关注,研究数量呈现加速增长态势,给生物地理学的研究注入新的活力。当全球经受第四纪冰期的漫长考验时,众多物种由于冰期避难所的保护而得以幸存,并在冰期结束后扩展其分布范围,逐渐形成目前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分布现状。在应对当前及未来气候变化时,生物避难所会持续扮演保护濒危物种、生物种群及物种多样性的角色,因此有必要了解避难所的生物地理特征、形成原因和过程;理解避难所的概念及其研究意义;探讨避难所的各种识别方法。当前对生物避难所的认识主要是根据欧洲和北美洲第四纪气候明显波动期间生物体亲缘地理学的研究,其他地区(包括中国)的相关研究还处于很低水平,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生物避难所增强了生物群在数百万年多变的环境条件下的生存本领,因此识别和保护生物避难所在生态保护中处于优先地位。为寻找生物避难所发展出来的各类方法提高了生物避难所的识别能力,各类方法手段不断整合,有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生物避难所本身以及气候变化下其作为生物体及生物多样性安全天堂的能力。
胡忠俊张镱锂刘林山于海彬
关键词:栖息地古生物学收缩性亲缘地理学识别方法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净初级生产力(NPP)时空分异被引量:99
2013年
基于1982.2009年间的遥感数据和野外台站生态实测数据,利用遥感生产力模型(CASA模型)估算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分别从地带属性(自然地带、海拔高程、经纬度)、流域、行政区域(县级)等方面对其时空变化过程进行分析,阐述了1982年以来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被NPP的时空格局与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青藏高原高寒草地NPP多年均值的空间分布表现为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1982—2009年间,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年均总NPP为177.2×10^12gC·yr^-1,单位面积年均植被NPP为120.8gC·m^-2yr^-1;②研究时段内,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年均NPP在112.6~129.9gC·m^-2yr^-1间,呈波动上升的趋势,增幅为13.3%;NPP增加的草地占草地总面积的32.56%、减少的占5.55%;③青藏高原多数自然地带内的NPP呈增加趋势,仅阿里山地半荒漠、荒漠地带NPP呈轻微减低趋势,其中高寒灌丛草甸地带和草原地带的NPP增长幅度明显大于高寒荒漠地带;年均NPP增加面积比随着海拔升高呈现“升高-稳定-降低”的特点,而降低面积比则呈现“降低-稳定-升高”的特征;④各主要流域草地年均植被NPP均呈现增长趋势,其中黄河流域增长趋势显著且增幅最大。植被NPP和盖度及生长季时空变化显示,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总体改善局部恶化。
张镱锂祁威周才平丁明军刘林山高俊刚摆万奇王兆锋郑度
关键词:青藏高原CASA模型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