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作品数:29 被引量:184H指数:8
相关作者:孙敏孙一铭雷桅汤绍虎饶灿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教育部安顺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武汉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农业科学
  • 12篇生物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6篇植物
  • 4篇生物信息
  • 4篇生物信息学
  • 3篇生物信息学分...
  • 3篇毛状根
  • 3篇HPLC
  • 2篇大眼鳜
  • 2篇凋亡
  • 2篇血细胞
  • 2篇特异性表达
  • 2篇铜绿微囊藻
  • 2篇去除率
  • 2篇组织特异性
  • 2篇组织特异性表...
  • 2篇微囊藻
  • 2篇尾巨桉
  • 2篇污水
  • 2篇细胞
  • 2篇细胞凋亡
  • 2篇胁迫

机构

  • 24篇西南大学
  • 4篇教育部
  • 3篇安顺学院
  • 3篇武汉理工大学
  • 2篇四川理工学院
  • 2篇重庆大学
  • 1篇贵州警官职业...
  • 1篇井冈山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西南科技大学
  • 1篇重庆科技学院

作者

  • 13篇孙敏
  • 6篇孙一铭
  • 5篇雷桅
  • 5篇李鹏
  • 5篇汤绍虎
  • 5篇饶灿
  • 4篇张来
  • 4篇蒲德永
  • 4篇张显强
  • 4篇李想韵
  • 4篇宋锋
  • 4篇彭江
  • 3篇章文琴
  • 3篇李晔
  • 3篇李柏林
  • 2篇周传江
  • 2篇朱鸿
  • 2篇张艳玲
  • 2篇罗正伟
  • 2篇张智

传媒

  • 3篇中国中药杂志
  • 3篇西南大学学报...
  • 2篇安徽农学通报
  • 2篇北方园艺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蚕业科学
  • 1篇工业安全与环...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林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淡水渔业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广西植物
  • 1篇中国给水排水
  • 1篇四川动物
  • 1篇中药材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水生态学杂志
  • 1篇基因组学与应...
  • 1篇植物生理学报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8篇2010
  • 4篇2009
  • 5篇2008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竹节参毛状根培养体系的建立及人参皂苷Re的合成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建立竹节参毛状根的诱导方法和培养体系,并对其生长特性和所合成的人参皂苷Re的含量进行分析。方法:用卸甲型根癌农杆菌C58C1菌株感染竹节参预培养的地上茎,诱导毛状根产生,在1/2MS培养基上扩大培养并测定其生长特性;用PCR检测竹节参转化毛状根的T-DNA及HPLC测定人参皂苷Re含量。结果:C58C1菌株能诱导竹节参地上茎产生毛状根,在浸染25min时,诱导率最高,为90%;经PCR检测,C58C1菌株Ri质粒上的rolB基因已经整合到竹节参毛状根基因组中;HPLC检测发现,竹节参毛状根均能合成人参皂苷Re,其中含量最大的是1/2MS液体培养的单克隆PJ8,其值高达60.26 mg.g-1。结论:初步建立了竹节参毛状根的诱导和培养方法,为大规模培养竹节参毛状根以生产高含量的人参皂苷Re奠定了实验基础。
张来张显强罗正伟孙敏
关键词:竹节参毛状根人参皂苷REHPLC
大眼鳜和斑鳜消化道组织结构的比较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大眼鳜(Siniperca kneri)和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的标本于2010年3-6月采集于嘉陵江合川段,用组织学方法和H.E染技术比较研究了大眼鳜和斑鳜消化道的组织结构。结果表明:消化道由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组织所构成,食道上皮主要为复层扁平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和少量杯状细胞组成。大眼鳜的消化道较斑鳜的发达,如食道的黏膜下层及杯状细胞、胃黏膜下层的厚度、幽门盲囊绒毛密集程度。两种鱼消化道变化的基本规律为从食道到胃黏膜层和黏膜下层逐渐增厚,从胃到前肠厚度减少。大眼鳜肠前段、中段和后段的杯状细胞密度、肠绒毛上皮的杯状细胞的大小及形态的发达程度都大于斑鳜。同时由于大眼鳜的肠道形态结构较斑鳜发达,以至在物理消化上也较斑鳜强。该研究为大眼鳜和斑鳜的保护和养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蒲德永黄小琪魏刚
关键词:消化道组织学
喀斯特石漠结皮细尖鳞叶藓的吸水机制及耐旱适应性被引量:20
2010年
生物结皮是由隐花植物和相关土壤微小生物与表层土壤颗粒胶结而形成的复合体,与维管束植物覆盖一样,它是干旱区地表的重要覆盖类型。苔藓是荒漠植被演替过程中常见的一类先锋植物,同时也是生物结皮中生物量最大的2个类群之一。研究了结皮细尖鳞叶藓的吸水机制和耐旱适应性。结果表明:细尖鳞叶藓最大吸水量和持水率分别达到干重的9.74倍和700%以上,动力学总吸水过程的表观Km值和Vmax值分别为21.67g、10.42g·g-·1DW·min-1,外吸水过程为28.91g和8.56g·g-·1DW·min-1,内吸水过程为43.18g和1.76g·g-·1DW·min-1。可溶性糖含量从142.6mg·g-·1DW(CK)上升到344.3mg·g-·1DW,增长近2.4倍,而游离脯氨酸积累微弱。抗氧化酶SOD活性变化不明显,在0.04U·g-·1FW上下浮动;POD活性在PEG6000胁迫浓度在20%之前呈大幅度上升状态,以后趋于缓和,30%时达最高的131U·g-·1min-·1FW,增加近2倍;CAT活性的变化情况与POD变化趋势相同,但变化量较小。膜脂过氧化指标MDA先略有升高又逐步回落,说明细尖鳞叶藓抗氧化酶系统利用提高POD和CAT活性清除SOD在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过程中产生的H2O2。因此,在喀斯特石漠化缺少土壤、极度干旱且保水能力弱的环境区域,结皮藓类植物以其特有的吸水特征、持水功能和抗旱机制等生态功能在石漠化治理、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张显强张来何跃军冯晓英孙敏
关键词:喀斯特石漠化结皮
铜绿微囊藻对水中铜离子的吸附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为有效去除水中铜离子,利用铜绿微囊藻对水中铜离子进行生物吸附。采用均匀实验法研究溶液的pH值、初始铜离子浓度、吸附温度及吸附时间等因素对铜离子吸附特性的影响。实验表明:当初始铜离子溶液为21mg/L,温度为31℃,pH值为4及吸附时间为2h时,铜绿微囊藻对水中铜离子的去除率最高,达到87.13%。表明铜绿微囊藻能有效去除水中铜离子。
袁敏黄小钟王崇光张雯宇周和平曾国明
关键词:铜绿微囊藻铜离子去除率
植物黄烷酮3-羟化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6
2010年
研究黄烷酮3-羟化酶家族的酶学特性,为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的分子机理提供理论依据。对NCBI已注册的12个植物F3H的核酸和氨基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对其组成成分、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跨膜结构、分子进化、蛋白质二级结构和结构域进行预测和推断。结果得出,F3H蛋白是定位于细胞基质,无信号肽的非分泌型蛋白,α-螺旋和不规则卷曲是蛋白质二级结构中量最多的结构元件,伸展片段散布于整个蛋白质中。
李鹏饶灿彭江李想韵宋锋孙一铭孙敏
关键词:生物信息学
植物查尔酮异构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10
2008年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和工具对GenBank中的洋葱、豌豆、番茄和茶等植物的黄酮类化合物合成关键酶查尔酮异构酶(CHI)的核酸和氨基酸序列进行了比对、分析和建模,进而对其分子结构、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蛋白转运肽、跨膜结构域、疏水性、分子系统进化、蛋白质二级和三级结构等重要参数进行了预测和推理。结果表明:该类酶基因的全长包括5′、3′非翻译区和一个开放阅读框,无蛋白转运肽,且定位于细胞质基质,是一个疏水性蛋白,二级结构均以随机卷曲和α-螺旋为主要构件,洋葱和豌豆的CHI三维建模成功。
雷桅邹祥向阳汤绍虎孙敏
关键词:查尔酮异构酶生物信息学黄酮类化合物
发根农杆菌Ri质粒的特征及其应用被引量:7
2010年
发根农杆菌(Agmbacterium rhizogenes)的Ri质粒能够诱导植物产生毛状根。就发根农杆菌Ri质粒的发现、类型、结构、遗传转化等基本特征以及诱导植物产生毛状根的方法、鉴定技术和形成机制进行阐述;同时对诱导植物毛状根产生次生代谢物质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张来罗正伟张显强孙敏
非洲菊f3h基因的克隆及反义表达载体的构建被引量:4
2010年
黄烷酮3-羟化酶(F3H)是植物花青素合成代谢中早期重要关键酶之一,对花色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根据其它物种的f3h基因设计简并引物,通过RT-PCR技术,从非洲菊中克隆到500bp的片段,经BlastN比对,证实该片段为非洲菊f3h基因保守片段.将其反向插入到高效表达载体pCAMBIA1304+CaMV35S启动子下游,通过PCR鉴定和双酶切鉴定表明成功构建高效反义表达载体pCAMBIA1304+-antif3h,并转化到根癌农杆菌LBA4404形成工程菌株,作为今后研究非洲菊花色调控机制以及培育新品种的有力工具.
彭江李鹏宋锋饶灿李想韵张继栋孙敏
关键词:非洲菊基因克隆反义表达载体
矿渣制备的无机复合絮凝剂在城市污水深度除磷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4年
以制铝矿渣及铝土矿制备的无机复合絮凝剂进行污水深度除磷研究。在模拟废水条件下,确定了自制絮凝剂除磷的最佳pH为8、最佳投加量0.08 g/L及最佳水力条件(快速搅拌30 s、转速200 r/min;慢速搅拌15 min、转速20 r/min);然后将其用于处理生活污水站二级出水,TP、TN、COD、NH3-N和浊度去除率分别为94.69%、62.78%、78.93%、47.94%和89.30%,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B标准,自制絮凝剂除磷效果优于常用市售絮凝剂PAC(TP去除率91.73%);自制絮凝剂的除磷机理主要以沉淀和电性中和作用为主,以吸附架桥和网捕卷扫作用为辅。
章文琴李晔李柏林赵建博宋梦婷
关键词:矿渣酸改性絮凝剂污水除磷
珍稀植物北碚榕的种子萌发及繁殖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以北碚榕种子为材料,研究酸蚀与浸种时间、萌发基质与温度、光照条件和赤霉素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通过育苗将幼苗移栽到田间.结果表明,北碚榕种子经酸蚀处理后可以萌发.适宜的酸蚀时间为3~5min,浸种时间为4~8h(30℃),萌发基质为河沙,萌发温度为(25±1)℃(3 000lx每天光照12h).在此条件下,15d发芽率可达90%以上.每天光照24h和300~400mg/L赤霉素(GA3)浸种能显著提高发芽率.幼苗在培养皿蛭石中成苗率达85%以上,在穴盆营养土中和营养钵沙壤土中成活率均达95%以上,田间移栽成活率达100%,生长正常.解决了北碚榕的种子萌发问题,初步获得了育苗技术,为北碚榕的种子繁殖奠定了基础.
唐澄莹张艳玲汪云叶黄媛党培黄毓如汤绍虎
关键词:珍稀植物种子萌发种子繁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