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2146D0208)

作品数:7 被引量:49H指数:5
相关作者:唐跃刚李薇薇魏强赵正福王绍清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安全环保分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4篇化学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5篇有机硫
  • 2篇桑树
  • 2篇分子
  • 2篇高硫
  • 2篇高硫煤
  • 2篇抽提物
  • 2篇
  • 1篇低煤阶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悬浮床
  • 1篇悬浮床加氢
  • 1篇研究方法
  • 1篇生焦
  • 1篇全硫
  • 1篇重组分
  • 1篇子结构
  • 1篇脱灰
  • 1篇微量元素
  • 1篇微量元素特征

机构

  • 9篇中国矿业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海油能源发...

作者

  • 7篇唐跃刚
  • 4篇李薇薇
  • 3篇魏强
  • 3篇赵正福
  • 2篇王绍清
  • 1篇邓文安
  • 1篇李传
  • 1篇吴乐乐
  • 1篇李龙
  • 1篇贺鑫
  • 1篇赵巧静
  • 1篇江生
  • 1篇李金璐
  • 1篇张英红
  • 1篇邓秀杰
  • 1篇姜迪
  • 1篇于小磊
  • 1篇胡耀峰
  • 1篇黄帆

传媒

  • 3篇燃料化学学报
  • 2篇煤炭学报
  • 1篇煤田地质与勘...
  • 1篇中国煤炭地质
  • 1篇中国矿物岩石...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煤焦油重组分甲苯不溶物结构组成及对悬浮床加氢裂化生焦的影响被引量:14
2015年
以煤焦油常压渣油(CTAR)为原料在3 000 m L环流反应器悬浮床加氢装置上进行了中试实验,并分别从CTAR和加氢产物中提取了甲苯不溶物(TI)及焦炭,通过元素分析、SEM、XRD、FT-IR、XPS等手段对TI及焦炭进行对比分析,明确了TI的结构组成并将其与加氢裂化生焦情况进行了关联。结果表明,CTAR悬浮床加氢工艺具有轻油收率高、生焦总量小、没有壁相焦的特点。TI由煤焦油生产过程中带入的碳质、矿物质颗粒及稠环芳烃有机物构成,O是其中含量最高的杂原子,Ca、Si、Al、Na来源于煤焦油中矿物质,C和O主要存在于C-C、C-H、C-O-C、C-OH结构中,N主要以吡咯和胺的形式存在,S主要以脂肪类S存在。TI具有明显的片层堆积结构,在作用力下容易破碎为具有较大比表面积及吸附能力的微米级微晶及碳质颗粒,和硫化后的催化剂颗粒一起为加氢反应提供载焦中心,优先吸附大分子自由基从而明显减少壁相焦的生成。
吴乐乐李金璐邓文安张英红李传
关键词:悬浮床加氢甲苯不溶物生焦
桑树坪煤抽提物中有机硫的分子组成与结构
<正>本次研究采用桑树坪11号煤和3号煤,11号煤以近海相沉积为主,属石炭系上统太原组;3号煤为陆相沉积,属二叠系下统山西组。通过甲基化使弱极性的含硫化合物在FT-ICR MS上得到很好的电离,通过分步脱甲基化方法成功将...
庞学平唐跃刚孙晔伟严露露史权陈丛
关键词:抽提物有机硫化学组成分子结构
文献传递
汾西矿区10号煤层硫分布特征
2016年
采用工业分析和形态硫分析的方法,定量研究了汾西矿区10号煤层的43个高有机硫煤样。结果表明,受潟湖泥炭沼泽沉积环境和海侵转换面影响,全硫在平面上以中高-高硫煤为主,并以位于汾西盆状复向斜轴部的河东井田为中心,呈环带状向外递减,推测与向斜受白壁关-偏店、汾河、孝义三条正断层控制,造成深水还原环境有关。煤层海相顶板或近距离上覆层在沉积过程中带入丰富的海水硫酸盐,全硫含量高但有机硫占比低,下渗时被厌氧细菌还原成的S0易与有机质结合生成有机硫,但受下渗深度限制,垂向上有机硫占比呈现往底部先升后降的规律。
赵正福唐跃刚贺成成胡耀峰
关键词:汾西矿区全硫有机硫
中低煤阶高有机硫煤含硫结构演化特征被引量:4
2015年
采用计算机曲线拟合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峰处理,定量分析了9个中低煤阶高有机硫煤样的红外光谱(FT-IR)数据特征。研究表明,二硫醚与碳碳双键吸收峰面积比值(X1)、硫醇与碳碳双键吸收峰面积比值(X2)分别与Rmax以及有机硫含量(So,d)呈显著的正相关性。煤质参数相近,有机硫含量及其占全硫比例受微环境的影响。同一煤样中,二硫醚、硫醇、二硫化铁三种含硫结构红外参数均依次递减。低煤阶及低-中阶烟煤阶段,以二硫醚、硫醇为代表的有机硫与含氧官能团的红外参数呈现此消彼长关系,且在第二次煤化跃变点附近,参数急剧增大。高有机硫煤样随煤阶升高,脂肪链支链化程度下降,芳构化程度加大,与一般低硫煤结构演化特征相符。
赵正福唐跃刚魏强王绍清姜迪
关键词:FT-IR
煤中有机硫结构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15年
简述了煤中有机硫结构的基本概念及对其研究的重要意义,总结煤中有机硫结构的类型主要有硫醇、硫化物和二硫化物、噻吩、亚砜和砜等,并归纳了常用的研究方法。详细阐述了煤抽提物及全煤中有机硫结构的研究现状,叙述了显微组分和超高有机硫煤中有机硫的分布。讨论了煤中有机硫结构的形成和演化,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今后一段时间关于煤中有机硫结构的研究趋势。
魏强唐跃刚李薇薇赵巧静贺鑫李龙赵正福
关键词:研究方法
湖南辰溪特高有机硫煤地球化学及成煤环境特征
<正>湖南辰溪晚二叠世高有机硫煤形成于海陆过渡环境,有机硫含量高达9.5%(So,daf)。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X射线衍射(XRD)等技术分析了辰溪高有机硫煤的微量元素和矿物特征,并结合其煤岩煤质性质...
李薇薇唐跃刚
文献传递
湖南辰溪特高有机硫煤的稀土元素特征及其成因被引量:6
2013年
采用高分辨率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HR-ICP-MS)技术测定辰溪晚二叠世高有机硫(7.75%)煤中的稀土元素(REEs)。辰溪煤中∑REE变化较大,从38.84μg/g至305.85μg/g,加权平均值为104.57μg/g,高于世界煤均值,与中国煤相近。辰溪煤中有明显的Ce负异常(δCe=0.74~0.84)和Eu的负异常(δEu=0.55~0.69)。煤层剖面上稀土元素含量和分布模式的变化反映了成煤环境的波动,从底板到顶板陆源物质的影响减弱,而海水的影响增强。沉积环境的阶段性变化是导致剖面上下有机硫与黄铁矿硫比值相差悬殊的原因。辰溪煤中稀土元素与铁呈现了显著的正相关性(n=11,r=0.95),说明其物质来源和富集条件有一定相似性,即陆源物质和海水共同影响的结果。稀土元素的分布模式以及∑REE与灰分、Si、Al的相关性说明了其主要来源于陆源物质;辰溪煤中δCe与δEu在剖面上变化很小,说明海水对煤中的稀土元素存在重新改造的作用。
李薇薇唐跃刚
关键词:高硫煤稀土元素赋存形态
桑树坪煤抽提物中有机硫的分子组成与结构
<正>本次研究采用桑树坪11号煤和3号煤,11号煤以近海相沉积为主,属石炭系上统太原组;3号煤为陆相沉积,属二叠系下统山西组。通过甲基化使弱极性的含硫化合物在FT-ICR MS上得到很好的电离,通过分步脱甲基化方法成功将...
庞学平唐跃刚孙晔伟严露露史权陈丛
湖南辰溪高有机硫煤的微量元素特征被引量:8
2013年
采用高分辨率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X射线荧光光谱(XRF)以及X射线衍射(XRD)等技术分析煤中微量元素、常量元素含量以及矿物成分。结果表明:辰溪晚二叠世高有机硫煤高度富集铀(75.20μg/g)、铬(407.75μg/g)、镉(5.01μg/g)、钒(296.30μg/g)和钼(23.19μg/g)等微量元素,分别是世界煤均值的31.3,25.5,22.8,11.9,10.5倍。高硫、多铁、多黏土矿物的海陆过渡环境是造成辰溪等地高有机硫煤中高度富集U,V,Cr,Mo等元素的原因。U,Mo的富集与有机质、硫、铁和微生物有关,V,Cr的富集与黏土矿物相关;微量元素与有机质、硫以及与分散矿物之间的耦合作用,涉及多种复杂地球化学过程,是导致煤中这几种元素赋存状态复杂的根本原因,也是硫在煤中富集的重要原因。
李薇薇唐跃刚邓秀杰于小磊江生
关键词:高硫煤有机硫微量元素
^(13)C-NMR分析混合酸处理脱灰对永兴褐煤结构的影响被引量:7
2015年
运用煤的结构化学理论和固态13C-NMR的研究方法,对比分析了永兴褐煤在混合酸处理脱灰前后碳组成的变化。研究表明,混合酸处理脱灰对永兴褐煤中脂肪碳和芳香碳两者比例分配的影响并不大,但对季碳、环内氧接脂碳、芳香桥碳和羧基碳的破坏作用比较明显;在芳香桥碳锐减的同时,芳甲基的比例非但没有减少反而略有增加,表明永兴褐煤中的双环及多环结构被破坏为单环结构,芳香簇的尺寸变小了,这是混合酸处理脱灰对永兴褐煤结构最重要的影响。
魏强唐跃刚王绍清黄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