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200463)

作品数:51 被引量:579H指数:15
相关作者:王秋菊兰兰韩东一赵亚丽王大勇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国家人类基因组北方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8篇基因
  • 24篇突变
  • 12篇基因突变
  • 12篇耳聋
  • 10篇家系
  • 9篇前庭
  • 9篇综合征
  • 9篇GJB2
  • 8篇线粒体
  • 8篇流行病
  • 8篇流行病学
  • 7篇新生儿
  • 7篇前庭水管
  • 7篇线粒体DNA
  • 6篇遗传性
  • 6篇神经病
  • 6篇听神经
  • 6篇听神经病
  • 6篇突变分析
  • 6篇克隆

机构

  • 65篇中国人民解放...
  • 24篇兰州大学第二...
  • 19篇国家人类基因...
  • 7篇复旦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2篇河北省人民医...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甘肃省人民医...
  • 1篇北京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甘肃省卫生厅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60篇王秋菊
  • 39篇兰兰
  • 31篇韩东一
  • 24篇赵亚丽
  • 23篇王大勇
  • 19篇韩明鲲
  • 17篇郭玉芬
  • 17篇赵翠
  • 14篇纵亮
  • 12篇丁海娜
  • 12篇刘晓雯
  • 11篇李庆忠
  • 11篇史伟
  • 11篇袁虎
  • 10篇刘穹
  • 10篇关静
  • 10篇徐百成
  • 8篇陈之慧
  • 7篇纪育斌
  • 7篇鲍晓林

传媒

  • 24篇听力学及言语...
  • 8篇中华耳科学杂...
  • 8篇中国耳鼻咽喉...
  • 5篇国际耳鼻咽喉...
  • 5篇中华医学会第...
  • 4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年份

  • 7篇2010
  • 7篇2009
  • 17篇2008
  • 19篇2007
  • 14篇2006
  • 1篇2005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先天性内耳畸形家系致病基因的定位克隆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应用分子遗传学的方法揭示一个X-连锁遗传先天性内耳畸形家系的分子病理机制。方法利用X染色体上的微卫星标记进行基因组扫描,通过连锁分析的方法进行致病基因的定位;在定位区域内选取候选基因进行突变筛查。结果①家系所有患者成员均为男性,表型特征为先天性极重度耳聋,颞骨CT扫描发现内耳道扩大,其基底部骨质缺损,蜗轴发育不全,遗传特点符合X-连锁遗传模式;②通过连锁分析在DXS990处得出的最大LOD值为3.27(θ=0.0),将该家系定位在Xq13.1-23之间的区域内;③对定位区域内的基因进行分析后将POU3F4基因作为候选基因对家系成员进行突变检测,发现了与家系中患者成员内耳畸形表型共分离的POU3F4基因新的突变形式(925T→C),该突变位于POU同源结构域中的保守位点,导致编码蛋白氨基酸第309位的丝氨酸突变成脯氨酸(Ser309Pro),110例正常对照者中没有发现同样的突变。结论POU3F4基因一种新的突变形式是导致中国先天性内耳畸形家系中患者的分子病理机制。
李庆忠王秋菊赵亚丽袁虎李丽娜韩东一
关键词:迷路疾病畸形基因突变定位克隆
350例婴幼儿多种客观听力测试方法联合诊断听力损失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探讨婴幼儿听力评估中多种客观听力测试方法联合应用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进行听力学诊断的350例婴幼儿病历资料,其诊断年龄为46天~3岁.平均为1岁7个月。350例患儿进行了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40Hz听觉相关电位(40 Hz auditory event related potential,40Hz—AERP)、听性稳态反应(auditory steady--state response,ASSR)、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及鼓室导抗图测试(tympanometry)。结果350例(700耳)婴幼儿中听力损失总耳数为648耳(92.57%).其中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600耳(85.71%),传导性听力损失或混合性听力损失18耳(6.86%)。听力损失的648耳中.各项检查的检出耳数分别为:ABR 605耳(93.36%),40 Hz—AERP 596耳(91.98%).ASSR622耳(95.99%).DPOAE 601耳(92.75%),226Hz鼓室导抗图268耳(41.36%)。DPOAE固定正常的99耳中.ABR各波消失或严重异常22耳。ABR测试中记录到声诱发短潜伏期负反应53例(93耳)。完成1000Hz鼓窄导抗图测试的103耳中存在异常的耳数为40耳。经检查诊断小儿听神经病22耳(12例).辅助诊断大前庭水管综合征53例.初步诊断婴幼儿中耳炎40耳。350例患儿的ABR的波V反应阈为:≤30dB nHL占13.57%.31~50 dB nHL占7.43%,51~70dBnHL占8.57%.71~90dBnHL占13.14%,≥91 dB nHL。占57.29%。结论婴幼儿听力评估中,联合应用多种客观听力测试方法可以提高检出率。结合应用DPOAE和ABR对早期诊断听神经病有重要意义,观察ABR声诱发短潜伏期负反应有助于临床诊断大前庭水管综合征.1000Hz鼓室导抗图有助于婴幼儿中耳病变的诊断。
史伟兰兰韩明鲲丁海娜王大勇王秋菊
关键词:听力损失婴幼儿
先天性中耳畸形及其基因学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先天性中耳畸形是导致耳聋的原因之一,目前报道可分为四类:①先天性镫骨固定;②先天性镫骨固定伴听骨链畸形;③先天性听骨链畸形,但镫骨骨板活动;④先天性蜗窗或前庭窗发育不全或重度发育异常。先天性中耳畸形的发生与鳃器的发育障碍有关,挖掘先天性中耳畸形的致病基因主要是通过对传导性耳聋的综合征家系进行分析和研究。先天性中耳畸形的表型多样,但在根本上都与中耳的发生和发育过程中相关因素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且通过不同途径参与中耳的发生和发育过程。本文就先天性中耳畸形的胚胎病理学、组织发生学、临床分类及相关基因研究进展进行了概括性综述。
袁虎王秋菊韩东一
MARK4基因在小鼠不同组织及不同发育期的表达研究及其在DFNA4基因搜寻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微管亲和力调节激酶基因 MARK4基因在小鼠不同组织(尤其耳蜗)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在不同发育期耳蜗中的表达变化,研究该基因与听觉系统功能的关系,为 DFNA4型耳聋基因的定位克隆提供有意义的线索。方法分别取成年(...
纵亮王秋菊郭维维韩明鲲兰兰赵翠韩东一
文献传递
中国西北地区部分语前聋患者GJB2基因突变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20
2006年
目的在中国西北地区部分语前聋患者中进行GJB2基因突变检测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以初步掌握GJB2基因在该地区语前聋患者中的分布。方法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对274例聋哑学生进行临床资料的采集,抽取外周静脉血,血样经基因组DNA提取,进行GJB2基因的PCR扩增,PCR产物行双向直接测序,检测GJB2基因突变。结果274例聋哑学生均为非综合征型耳聋,语前聋。GJB2基因检测发现了10种序列改变方式,包括2种多态性改变(79G→A、341A→G)、7种文献中已有报道的致病突变(30delG、94C→T、109G→A、139G→A、176→191del16、235delC、299-300delAT)和一种新的序列改变方式(257C→G)。结论GJB2基因突变在中国西北部语前聋人中的比例很高,占10·95%,开展GJB2基因筛查工作对该地区聋病的早期诊断、遗传咨询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静郭玉芬徐百成赵亚丽李庆忠王秋菊
关键词:基因语前聋遗传筛查
新生儿聋病基因筛查实施方案与策略研究被引量:135
2007年
目的探讨在广泛开展的新生儿听力筛查中进行聋病基因同步筛查的可行性和实施方案与策略,以弥补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不足和局限,并倡导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注入基因筛查的理念。方法2006年12月至2007年4月出生的46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新生儿听力和基因的同步筛查。听力初步筛查采用筛查型耳声发射(otoacoustic emission,OAE),复筛采用筛查型 OAE结合自动判别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uto-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ABR)。在新生儿出生时或出生后3d 内采用自行设计的含有听力筛查信息和血样信息的新生儿遗传疾病筛查采样卡采集新生儿脐带血或足跟血。遗传疾病筛查采样卡可以直接用于线粒体12SrRNA、GJB2基因、SLC26A4基因聚合酶链扩增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Alw26I 限制性内切酶筛查线粒体12SrRNA A1555G点突变,对酶切阳性病例进行 PCR 产物测序验证。对 GJB2基因编码区和 SLC26A4基因 IVS7-2A>G突变位点所在区域进行 PCR 产物的直接测序。DNAStar 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460例新生儿听力初步筛查结果显示左耳未通过者9例,右耳未通过者3例,双耳均未通过者7例。经42d复筛后,初筛未通过19例中16例 OAE 和 AABR 均通过;1例右耳 OAE 未通过而 AABR 通过,左耳通过。2例患儿家长诉孩子听力正常而未来复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460例新生儿中线粒体12SrRNAA1555G 酶切阳性者5例,经测序验证1例为12SrRNA A1555G 突变,3例为 C1556T 突变,1例测序结果显示正常序列;SLC26A4基因筛查 IVS7-2A>G 突变位点所在区域,发现5例 IVS7-2A>G 杂合携带者和1例 IVS7-18T>G 携带以及1例 IVS6-62_63insGT 携带者;GJB2基因筛查,发现8例235delC杂合携带者,4例 G109A 杂合携带者。共发现23例新生儿存在基因改变,其中1例为线粒体 A1555G致病突变,13例为致病基因突变的携带者,9例为基因多态改变。1例 A1555G 突变的新生儿及
王秋菊赵亚丽兰兰赵翠韩明鲲韩东一
关键词:新生儿筛查听力基因突变
前庭水管扩大患儿纯音听力特征性表现——低频骨气导差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分析前庭水管扩大(EVA)患儿行纯音测听检查时出现低频骨气导差的比例,探讨纯音测听检查辅助临床诊断EVA的意义。方法:所有患儿均经小儿行为测听或纯音测听、声导抗检查,并行颞骨CT扫描或耳蜗磁共振水成像检查了解中耳及内耳的发育情况。结果:声导抗检查:78例(154耳)中耳鼓室声导抗曲线均为A型,其中单纯A型126耳,As型25耳,Ad型3耳;15耳引出声反射。纯音测听检查:在250Hz处,126耳(81.8oA)存在骨气导差,按听力损失程度分类:轻度1耳,中度12耳,中重度18耳,重度38耳,极重度57耳;在500Hz处,102耳(66.2%)存在骨气导差,按听力损失程度分类:轻度0耳,中度9耳,中重度17耳.重度35耳,极重度41耳。结论:进行纯音测听检查时,在中耳功能正常(中耳声导抗鼓室图为A型)情况下,若发现明显的低频骨气导差,可有66.2%~81.8%的概率提示患儿存在EVA。
兰兰王秋菊陈之慧丁海娜赵建东郭明丽于黎明
关键词:前庭水管扩大测听法纯音声导抗检查
散发感音神经性聋患者中GJB2基因突变检测的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探讨感音神经性聋患者中 GJB2基因突变检测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解放军总医院听力诊断中心收集的242例感音神经性聋患者(107例语后聋患者、135例语前聋患者),提取耳聋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 DNA,运...
韩明鲲韩东一兰兰王大勇赵翠刘晓雯王秋菊
文献传递
中国西北地区耳聋家系中GJB2基因突变频率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分析在中国西北地区耳聋家系人群与散发人群之间GJB2基因突变频率的差异性,探讨GJB2基因突变在西北地区耳聋家系人群中的发生频率及其特点。方法收集中国西北地区29个家系的87例耳聋患者、散发非综合征型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169例及听力正常人117例血样,提取外周血DNA后,进行聚合酶链反应扩增GJB2基因编码区,将扩增产物进行直接测序。运用DNAStar5.0软件进行测序结果分析,对各组GJB2基因突变频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7例家系耳聋患者中存在GJB2致病突变28例,占32.18%;169例散发耳聋患者中GJB2基因致病突变24例,占14.20%;117例正常对照人群发现GJB2基因突变携带者5例,占4.27%。结论GJB2基因突变在中国西北地区家系耳聋患者与散发耳聋人群的发生频率存在统计学差异(χ2=11.474,P<0.05),对存在GJB2基因突变的耳聋患者进一步对其家系成员重点进行该基因的突变筛查具有重要意义。
惠培林郭玉芬鲍晓林刘晓雯王大勇王秋菊
关键词:GJB2基因突变耳聋家系
国人前庭水管扩大患者SLC26A4基因的特异性突变被引量:52
2006年
目的探讨SLC26A4基因与前庭水管扩大(enlarged vestibular aqueduct,EVA)的关系及其在中国人群EVA患者中突变的频率及分布情况,为相关基因的筛查及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采集中国人群中的38例EVA核心家系,提取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扩增SLC26A4基因的21个外显子,纯化PCR产物后直接测序,使用DNAStar及Bioedit序列比对软件分析SLC26A4基因的突变位点。结果35例EVA核心家系的SLC26A4基因发生了突变,所占比例约为92.1%(35/38)。在发现的12种突变类型中,6种为新的突变类型(待发表),其余类型国际上已见报道:分别为IVS7-2A>G、L676Q、H723R、IVS15+5G>A、R409H和M147V。在所有的突变中,IVS7-2A>G突变的发生率最高,约为81.6%(31/38)。结论中国人群的EVA患者中存在SLC26A4基因的多种突变类型,其中IVS7-2A>G突变的发生率最高(81.6%),应视为特异性热点突变,建议在中国人群进行SLC26A4基因的突变热点的普遍筛查,降低EVA患儿的出生率。
赵亚丽李庆忠翟所强兰兰袁虎王秋菊
关键词:前庭水管扩大SLC26A4基因突变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