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0143)

作品数:6 被引量:8H指数:2
相关作者:兰利琼卿人韦邓禹周旭丹傅华龙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轮藻
  • 2篇钝节拟丽藻
  • 2篇荧光
  • 2篇荧光染色
  • 2篇染色
  • 2篇无丝分裂
  • 2篇系统发育
  • 2篇细胞
  • 2篇细胞核
  • 2篇基因
  • 2篇RBCL
  • 1篇蛋白
  • 1篇动蛋白
  • 1篇叶绿
  • 1篇叶绿体
  • 1篇叶绿体基因
  • 1篇叶绿体基因组
  • 1篇球状
  • 1篇染色观察
  • 1篇系统发育研究

机构

  • 6篇四川大学
  • 1篇国网四川省电...

作者

  • 6篇兰利琼
  • 5篇卿人韦
  • 2篇傅华龙
  • 2篇周旭丹
  • 2篇邓禹
  • 1篇李锐
  • 1篇刘萍
  • 1篇常红叶
  • 1篇耿晓娟
  • 1篇邓丽娟
  • 1篇黎晓红
  • 1篇张志霞

传媒

  • 6篇四川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08
  • 1篇200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布氏轮藻肌动蛋白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分析
2022年
为了解肌动蛋白actin在轮藻植物生长发育中的潜在功能,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布氏轮藻肌动蛋白基因家族进行了鉴定及表达分析.在布氏轮藻中共鉴定出16个肌动蛋白基因,将其重命名为CbACT1~CbACT16,其氨基酸长度为361~1182 AA,相对分子质量为39 886.71~117 256.72 Da,等电点介于4.68~8.93;亚细胞定位预测显示15个肌动蛋白基因位于细胞质中,1个位于叶绿体中;二级结构结果表明肌动蛋白基因主要以无规则卷曲和α螺旋为主;共线性分析中仅发现一对源自片段重复的旁系同源基因;系统发育结果表明轮藻肌动蛋白基因可以分为两个亚家族,结合基因结构及保守基序分析,同一亚家族倾向于具有相似的外显子分布,较多的共有基序;基于启动子顺势作用元件分析表明,16个肌动蛋白基因参与了许多与生物和非生物胁迫、激素调节和光反应有关的生命活动.组织表达分析显示,16个基因在四种不同组织中存在差异性表达,表明它们在不同组织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不同的功能.因此,轮藻肌动蛋白基因家族可能参与了轮藻植物不同组织的发育过程及响应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等的过程.
胡莎莎张冬群张苡芃韩鹏举兰利琼卿人韦
关键词:系统进化分析
一株轮藻新特征及其分类地位被引量:1
2017年
本研究基于在四川雅安采集到的一株特殊轮藻,形态学观察显示其茎与小枝无皮层,小枝分叉,冠细胞两层——这些是丽藻族种类所具有的特征.然而,其节部小枝基部具有乳突状托叶——这是丽藻族种类所不具备的特征.本研究显示,乳突状托叶无论在野外采集植株的直接观察中,还是在实验室稳定培养、继代培养植株的观察中均能稳定表达.18SrDNA与rbcL基因联合分子系统发育分析显示:新特征轮藻与丽藻属其它种类聚在一起且成为单独的一支.形态学与分子系统发育学研究结果均说明新特征轮藻与丽藻族有密切的亲缘关系,可以归入丽藻属,但托叶不再仅仅是轮藻族独有的特征,部分丽藻族的种类也拥有这一特征.
陈孔翔兰利琼柳科欢张志霞曹素娟卿人韦
关键词:轮藻RBCL
球状轮藻叶绿体全基因组的组装与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为揭示球状轮藻叶绿体全基因组的特征以及探究其在轮藻科内的系统发育关系,本研究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叶绿体全基因组进行组装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球状轮藻叶绿体基因组全长180652 bp,GC含量26.6%,具有典型的四分体环状结构,与普生轮藻十分类似;球状轮藻叶绿体基因组共注释出137个基因,其中包括94个蛋白质编码基因、37个tRNA基因和6个rRNA基因,比无色丽藻多2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和3个tRNA基因,与高等植物相比具有rpl12、trnL(gag)、rpl19、ycf20四个特殊基因;球状轮藻叶绿体全基因组共检测出87个SSR位点且绝大部分由A和T构成;此外,球状轮藻共包含24989个密码子且密码子使用更偏好A和T,亮氨酸(Leu)是编码氨基酸最多的密码子;通过邻近法(NJ)对包括球状轮藻在内的5个种的叶绿体全基因组构建系统发育树显示,球状轮藻的亲缘关系与普生轮藻更为接近.本研究对球状轮藻叶绿体全基因组进行了解析,利用现有数据确立其系统发育学地位.
方琰胡莎莎张冬群吕婕李锐卿人韦兰利琼
关键词:叶绿体基因组简单重复序列密码子偏好性系统发育
轮藻科(Characeae)三个属无丝分裂的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用Giemsa常规染色法和DAPI(4′,6-diamidino-2-′phenylindole)荧光染色法对轮藻科(Characeae)3个属:乳突丽藻(Nitella papillata)、钝节拟丽藻(Nitellopsis obtusa)和弧枝轮藻(Chara connivens)进行了细胞核无丝分裂研究.结果发现无丝分裂是这几种藻体的主要分裂方式;同种藻不同部位,不同种藻之间,无丝分裂形态有所不同.
周旭丹傅华龙邓禹刘萍耿晓娟兰利琼
关键词:无丝分裂钝节拟丽藻荧光染色细胞核
荧光染色观察钝节拟丽藻中无丝分裂的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用DAPI荧光染色法对处于不同生长时期钝节拟丽藻(Nitellopsis obtuse)的节间,小枝,苞片,节部及假根中细胞的细胞核的分裂方式进行了研究,发现无丝分裂是钝节拟丽藻藻体细胞核的唯一分裂方式.在细胞核无丝分裂过程中,染色质不发生浓缩,不形成染色体,核膜不解体,核的分裂部位不定,产生的子核大小,形状各异.
邓禹傅华龙卿人韦常红叶周旭丹邓丽娟黎晓红兰利琼
关键词:无丝分裂钝节拟丽藻细胞核荧光染色
基于18S rDNA、rbcL和atpB序列的轮藻科植物的系统发育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为找到适宜用于轮藻科植物系统发育研究的分子片段,对本研究所选轮藻进行18S rDNA、rbcL、atpB及18S rDNA-rbcL-atpB三基因联合序列的多样性分析,并通过构建系统进化树的方法,开展系统发育研究.结果表明,18S rDNA序列较适宜用于研究轮藻科下两个族和各属间的分类问题,但进一步对属内轮藻进行分类需要借助变异程度更高的序列;rbcL、atpB序列变异程度高于18S rDNA序列,但两者不适宜单独用于轮藻科植物的系统发育研究;三基因联合序列的种间、种内遗传距离有一定差异,种间遗传距离(0.002~0.097)大于种内遗传距离(0~0.001),且所得进化树的拓扑结构与传统形态学分类结构一致,属内轮藻分类不再混乱,进化树呈现良好的拓扑结构.综上所述,18S rDNA-rbcL-atpB三基因联合分析后可将形态近似的轮藻分开,解决本研究选取的轮藻科植物的分类问题.
任玲萱方琰孙双白欢卿人韦兰利琼
关键词:系统发育RDNARBCLATPB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