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970582)
- 作品数:13 被引量:61H指数:4
- 相关作者:潘连德牟群陈晨林启存徐培培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杭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 中华鳖小肠出血病的组织病理学诊断被引量:3
- 2013年
- 通过组织病理观察对具有明显白底板症状的病鳖进行了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表明,病鳖胃壁结构较完整,胃腺腺细胞稍肿大,首次在胃贲门和幽门黏膜层发现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肠出血严重,前、中肠段均有出血,肠黏膜上皮脱落、坏死;前肠壁各层可见大量含铁血黄素沉着;中肠黏膜层可见大量红细胞渗出,固有膜和黏膜下层血管肿胀,淤积大量血细胞,并可见大量白细胞浸润,严重者结构消失;后肠黏膜层萎缩,肠绒毛缩短,肠壁变薄,其他组织器官未见明显出血。肾小球严重萎缩、坏死,肾小管上皮细胞肿大、变性,并向管腔靠近,甚至与基膜剥离,严重者结构消失。肝细胞肿胀,窦状隙扩张、淤血;脾脏被膜增厚、红髓区白细胞增多,白髓区淋巴细胞减少,大量白细胞变性、坏死,血管管腔及周围有大量红细胞。鉴此,依据病鳖主要病变为肠出血,该病诊断为具有"白底板"症状的中华鳖肠出血病。本研究结果为中华鳖肠出血病的临床诊断提供了理论依据。
- 牟群徐培培潘连德
- 关键词:中华鳖组织病理学
- 养殖菱斑龟肝病组织病理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研究海口市泓旺农业养殖有限公司特种龟鳖养殖场养殖菱斑龟种龟发病的病例(4个),采用病理解剖和组织切片H.E染色,进行组织病理学研究。病理解剖显示,4只病龟的肝脏为病变最严重器官,出现色深及表面分布白色斑块的病理解剖症状;血涂片显示外周血液中的总白细胞比例及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增高;组织切片中可见肝组织病变最严重并具一致性,病龟C、D肝实质细胞普遍出现颗粒变性、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肝组织炎性细胞浸润,血铁黄质沉积,病龟B肝静脉扩张、分支血液回流受阻,肝窦间隙扩张淤血,部分肝细胞转化为空泡变性,病龟A肝实质细胞坏死、肝细胞索消失。4只病龟肝脏表面还出现局部纤维化坏死,眼睑组织静脉周围也出现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根据病理解剖和组织病理检验结果,并结合对本场菱斑龟养殖情况的调查,认为该病为肝病,并伴有眼症状,其他器官组织病变属肝病的相伴症状。病龟由于肝功能逐渐衰竭而致死。
- 雷洁王伟喆潘连德
- 关键词:肝病组织病理
- 灌胃吡喹酮在中华草龟体内的代谢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为探索吡喹酮(Praziquantel)对龟鳖临床驱虫的安全及有效使用,试验设4组,采用胃插管方式给中华草龟Chinemys reevesiis(雌、雄龟体质量平均为0.745、0.361 kg)灌胃吡喹酮驱虫药,在给药前后设定10个采血时间点(0~96 h),于背颈静脉窦连续采血,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测定中华草龟血浆内的吡喹酮药物浓度,用Kinetic 4.4药代分析软件进行模型分析和参数计算,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剂量、不同给药次数对吡喹酮在中华草龟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与不良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灌胃吡喹酮在中华草龟体内的药时数据符合一室开放模型,并出现了双峰效应,首峰位于0.5 h(试验Ⅰ、Ⅱ、Ⅳ组)或3 h(试验Ⅲ组),第二峰位于12 h(试验Ⅰ组和Ⅳ组)和72 h(试验Ⅱ组和Ⅲ组);获得4个试验组的主要药动学参数,试验Ⅰ组[剂量30 mg/kg(体质量),单次,雌性]的T max=15.949 h、C max=0.615μg/mL、AUC=26.664μg/(mL·h),试验Ⅱ组(剂量30 mg/kg,单次,雄性)的T max=74.857 h、C max=0.592μg/mL、AUC=123.427μg/(mL·h),试验Ⅲ组(剂量15 mg/kg,单次,雄性)的T max=75.523 h、C max=0.234μg/mL、AUC=48.760μg/(mL·h),试验Ⅳ组(剂量10 mg/kg,3次,雌性)的T max=14.161 h、C max=0.303μg/mL、AUC=15.726μg/(mL·h);经灌胃给药,中华草龟对吡喹酮的吸收慢且少,但分布相对较广,雄性中华草龟的吸收速率、消除速率均小于雌性,雌、雄龟的吸收代谢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单次给药组(剂量15、30 mg/kg)的试验龟均出现了强烈的不良反应,剖检发现,肝脏、肾脏、肌肉等组织器官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变或坏死;多次给药组(剂量10 mg/kg,3次)仅有一只(A4,192 h)出现轻度不良反应。研究表明,龟鳖临床上使用吡喹酮驱虫,推荐单次灌胃剂量为10 mg/kg(体质量)以下,如需要提高剂量可多次给药,给药次数控制在3次以内,给药间隔时间为3 h以上。
- 张晓雨庞溦潘连德鲍晓颖
- 关键词:吡喹酮驱虫药药物代谢动力学
- 中华鳖白底板病及有白底板症状疾病的诊断和控制被引量:4
- 2011年
- 系统总结了中华鳖白底板病的症状、病因、病理等,探讨了中华鳖白底板病与其他几种具有白底板症状的疾病的相关性,以期为中华鳖的健康养殖及白底板病与其他具有白底板症状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控制提供参考。
- 牟群林启存潘连德
- 关键词:中华鳖白底板病症状疾病
- 东锦龟摩尔摩根氏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被引量:2
- 2013年
- 从患耳部感染性疾病的东锦龟(Chrysemys picta picta)耳部病灶处分离获得1株细菌。为进一步检测该菌致病性,通过腹腔注射和浸泡感染2种方式对健康巴西彩龟人工染毒,致死率分别为80%、70%,且从人工感染病龟体内再次分离到相同菌株。通过分离培养、形态学观察及生理生化试验等诊断,以及进一步的16S rDNA基因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都表明,该菌为摩尔摩根氏菌(Morganella morganii)。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链霉素、氧氟沙星、头孢他啶、哌拉西林、氯霉素高度敏感,而对头孢唑啉、四环素、阿莫西林、利福平、氨苄西林不敏感。
- 王伟喆潘连德
- 关键词:人工感染试验RDNA药敏试验
- 爬行动物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诊断和防治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1年
- 呼吸系统疾病是圈养和野生爬行动物群体中非常常见的疾病,有高患病率和死亡率。多种传染性和非传染性因素与爬行动物的呼吸系统疾病有关系。常用的诊断技术包括放射摄影、血清学检验、下呼吸道灌洗物培养和鉴定、内窥镜检查等。关于爬行动物的药代动力学理论很少,大多数抗菌药物的有效治疗水平尚未确定。推荐用广谱抗生素和多种药物组合来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推荐的药品有阿米卡星、头孢他定、哌拉西林,应当根据培养观察结果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适当调整。喷雾疗法是一种抗生素治疗的有效辅助疗法。目前,爬行动物呼吸系统疾病相关研究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要根据爬行动物的进化和生理特点研究适用的技术和手段,以指导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 雷洁潘连德
- 关键词:爬行动物疾病
- 宠物龟眼炎的病原鉴定及临床药物治疗的研究被引量:10
- 2011年
- 眼炎是宠物龟疾病中一种常见的疾病,具有闭眼、眼睑红肿、瞬膜异位等症状。从患有眼炎的宠物龟眼部分离出菌株A5,经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确定其为眼炎的病原菌。综合该菌在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测序分析等检验结果,确定A5菌株为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 bv.C)。药敏试验证实,该菌对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氧哌嗪青霉素等抗生素敏感。对40个眼炎病例进行分组药物治疗,比较治疗方案,结果显示:氧氟沙星药效优于氯霉素与磺胺醋酰钠,养殖水温25℃治疗效果优于5℃,眼科手术剔除分泌物可缩短治疗时间。增加给药次数至6次/d、增加肌肉注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此研究结果将为宠物龟眼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起到指导性作用。
- 陈晨潘连德
- 关键词:眼炎荧光假单胞菌
- 鱼源嗜水气单胞菌质粒的指纹图谱及其与耐药性的关系被引量:21
- 2010年
- 为了解国内各地嗜水气单胞菌的耐药性、质粒指纹图谱及质粒大小与其耐药性之间的关系,分离、收集了40株不同时期来源于国内各地的鱼源嗜水气单胞菌,通过K-B纸片法检测对29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碱裂解法小量提取质粒后,采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及HindⅢ对质粒DNA进行酶切并对质粒菌株采用溴化乙锭消除处理,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获得质粒指纹图谱,研究质粒与耐药性的关系。试验结果显示,嗜水气单胞菌耐药情况严重,且多重耐药普遍;40株嗜水气单胞菌的质粒检出率为37.5%;质粒指纹图谱与耐药相关性分析表明,嗜水气单胞菌的耐药性与所携带质粒的数量和大小无直接关系,来源相同、耐药类型相似的菌株质粒图谱及酶切质粒图谱相似;质粒消除试验发现质粒消除率为100%,但都只能消除部分质粒;其中12株菌部分耐药表型消失,提示质粒和染色体分别编码耐药基因,2.01kb的质粒与该菌对萘啶酸、万古霉素的耐药性有关。
- 洪经潘连德
- 关键词:嗜水气单胞菌耐药性质粒图谱酶切图谱质粒消除
- 中华鳖脾肾性水肿病病理学诊断被引量:3
- 2015年
- 为探究中华鳖水肿病发病机制和发病规律,确定该病临床诊断标准,实验从若干自然发病的疑似中华鳖脾肾性水肿病的病鳖中,选取7只具有典型临床症状的病鳖,解剖并对内脏器官组织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后观察。结果表明:病鳖体表无病伤,不吃食,水肿症状表现不同,两只病鳖生殖器外露,全部病鳖口咽腔充血和炎症明显、黏液较少,时有口鼻出血,肝脏淤血,胃肠壁水肿和充血。病鳖脾组织髓质部红细胞数量大增和淋巴细胞聚集,并出现弥漫性坏死区域,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以此作出脾性水肿的病理诊断。病鳖的肾组织间质和肾小球充血,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远曲小管和近曲小管颗粒变性、空泡变性,肾小球坏死,近曲小管细胞坏死,以此作出肾性水肿的病理诊断。口咽腔绒毛黏膜血管扩张、充血,口腔黏膜上皮杯状细胞紧密分布,黏膜下层淋巴细胞增多,黏膜毛细血管破裂,有大量血细胞渗出,部分黏膜上皮脱落,绒毛间渗出大量坏死红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可以诊断口咽腔组织病理变化与该病关系密切。其他组织病变不严重。研究结果还表明中华鳖没有类似高等动物的唾液腺和腮腺,对中华鳖肿脖子病、腮(鳃)腺炎的命名提出异议,应该停止使用。
- 徐培培林启存潘连德
- 关键词:中华鳖组织病理病理解剖
- 中华鳖嗜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的研究被引量:12
- 2000年
- 运用吖啶橙检测法研究中华鳖 (Trionyxsinensis)嗜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试验测定了中华鳖嗜中性粒细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aureus)和大肠杆菌 (Escherichiacoil)的吞噬和杀伤能力。结果发现 ,中华鳖嗜中性粒细胞分别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温育 30~ 180min ,吞噬百分率分别由 15%增加到 6 5%、由 9%增加到 6 3% ,杀伤百分率由 6 %增加到 6 2 %、由 2 %增加到 6 4 % ,吞噬指数由 0 .56增加到11.92、由 0 .14增加到 10 .77,杀伤指数由 0 .32增加到 0 .95、由 0 .2 0增加到 0 .95。温育 180min以内 ,中华鳖嗜中性粒细胞对 2种细菌的吞噬和杀伤能力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强 ,并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吞噬和杀伤能力强于对大肠杆菌的。 180min以后 ,中华鳖嗜中性粒细胞对 2种细菌的吞噬和杀伤能力达到最大值 ,两者的数值相近。 2 4
- 潘连德邹玉蓉
- 关键词:中华鳖嗜中性粒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