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CZW079)

作品数:20 被引量:12H指数:2
相关作者:张凡郑亮李建华刘梦梦张玉瑶更多>>
相关机构:石河子大学北京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文学
  • 1篇艺术

主题

  • 9篇小说
  • 4篇散文
  • 3篇叙事
  • 3篇文学
  • 2篇散文创作
  • 2篇生命
  • 2篇生态
  • 2篇诗歌
  • 2篇诗意
  • 2篇文化
  • 2篇小说创作
  • 2篇民族
  • 2篇长篇
  • 2篇长篇小说
  • 2篇村庄
  • 1篇电影
  • 1篇东西方
  • 1篇东西方文化
  • 1篇动物叙事
  • 1篇对峙

机构

  • 17篇石河子大学
  • 10篇北京大学
  • 2篇天津师范大学
  • 1篇曲阜师范大学
  • 1篇新疆大学

作者

  • 14篇张凡
  • 3篇郑亮
  • 2篇李建华
  • 1篇叶赛
  • 1篇杨新刚
  • 1篇朱亚丽
  • 1篇刘梦梦
  • 1篇邢梦云
  • 1篇张玉瑶

传媒

  • 8篇石河子大学学...
  • 2篇伊犁师范学院...
  • 1篇小说评论
  • 1篇齐鲁学刊
  • 1篇当代文坛
  • 1篇电影评介
  • 1篇当代作家评论
  • 1篇昌吉学院学报
  • 1篇乌鲁木齐职业...
  • 1篇西北民族大学...
  • 1篇艺术评论
  • 1篇海南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7
  • 2篇2016
  • 7篇2015
  • 6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隐匿在世界深处的自然——试论朱马拜·比拉勒小说中的生态意识被引量:2
2015年
朱马拜·比拉勒是当代新疆著名的哈萨克族作家,其文学创作深受本民族传统文化与汉文化的双重滋养,形成了多元文化融合语境下特有的思维特质与创作心理。对其作品的研究,多数研究者倾心于作品中浑然天成的民族精神及文化内涵的挖掘分析,鲜有人关注隐匿在文字深处的自然镜像。草原之子的朱马拜,对隐匿在文字深处的自然关切是其潜在生态意识的一种自觉写作,是动物叙事视角、民族命运与文化以及人性深处的生态自觉为切入点,围绕作品中关于"人"和"物"的不同叙述而展开的。
张凡党文静郑亮
关键词:生态意识动物叙事民族命运
生命质感和灵魂超越——评雪漠的《野狐岭》
2015年
雪漠的《野狐岭》是长篇"大漠"与"灵魂"两大叙写主题的一次碰撞与交融。小说以百年前两支著名驼队在野狐岭神秘失踪为叙事原点,由"我"持咒召请、倾听各家幽魂一一道来,意图揭开岁月尘封的神秘面纱,还原那段逝去已久的历史原本。整部小说给人以强烈的生命质感,作家试图通过对个体、物种以及历史的"超越"来实现对人的灵魂的一次"跨界",把万物生灵与人类相提并论,共同礼遇,以期在芸芸众生间筑起一座"众生平等"的神性桥梁。
张凡党文静
关键词:众生平等
试论陈漠散文创作的唯美追求——以散文集《你把雪书下给谁》为例
2012年
散文家陈漠以其独特的诗性视角和饱含深情的文字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幅别具新疆韵味的风景画,《你把雪书下给谁》就是其中最美丽的新疆书写。令人着迷的地域风情,色彩斑斓的民俗民情,多民族之间的淳朴情感,彰显了西部边地不朽的内在气质。作家陈漠对边地世界的倾力书写,对人的情感的纯美表达,对多民族文化的执着探求,有力地再现了其散文创作的绘画美、情感美与诗意美等诸多的唯美特征。
张凡
关键词:散文
从“荒原”到“家园”:一个歌者的寻根之旅——评沈苇的诗集《新疆诗章》被引量:1
2011年
《新疆诗章》是新疆诗人沈苇诗歌作品的结集。诗人用灵动飘逸的笔触及脚下那片神奇的西部大地,把对新疆热土的无比深情与彻悟浸透笔端,把他步履多年的边地世界囊括在"诗"与"章"之间。敏锐的洞察力、强烈的感知力和通透的彻悟力,完成了诗人对边地世界的理性认知。从最初的"荒原"感到最终的"家园"感,诗人完成了自我诗命的寻根之旅。
张凡
关键词:荒原歌者
感恩行旅的热度与限度——20世纪80年代王蒙小说中的新疆叙事被引量:1
2015年
20世纪80年代王蒙发表了《在伊犁》等系列小说,表现了他对新疆风俗文化和当地民众生活的感受与体验。他以特有的视角用传统志人小说的笔法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透过这些鲜活形象的塑造表现了新疆伊犁等地民众的生活样态及他们潜藏心底的忧伤与敞开的快乐,边地民众洞穿世事的达观与对情感的执著等性格特质,跃然纸上。王蒙抱持着感恩之心完成了其80年代小说中的新疆叙事,这带来了两种效应:其一,他会比其他走马观花匆匆一瞥的作家看到相对更为全面的新疆;其二,他可能会自觉不自觉地将新疆边地文化中的某些方面予以遮蔽,而这则直接影响到其该时期新疆书写的广度与表现的深度。
杨新刚
关键词:王蒙小说感恩
文学与自然的想象——试论艾克拜尔·米吉提小说中的生态理念被引量:1
2014年
艾克拜尔·米吉提是当代中国文坛为数不多的成功使用汉语写作的哈萨克族作家之一。对其小说文本展开生态批评式解读无疑给当代批评界注入一股新鲜的艺术活力;整个人类生态身份的重新确认、无处不在的生态情调以及基于生态理念之上的人与动物间的和谐关系为艾克拜尔始于新时期文学的小说创作开启了全新的阐释空间,并确立了艾氏小说创作自觉的生态叙事立场。
张凡党文静
关键词:小说生态理念
与人共舞中的和谐与对峙——试论艾克拜尔·米吉提小说中的动物书写
2014年
当代作家艾克拜尔·米吉提的小说以鲜明的民族性与地域性而著称于世。艾氏小说通过隐喻与写实的穿插交替,叙述了动物与人之间发生的关系在现代文明中的"变"与"不变",从而使读者在沉醉与赞叹动物与人的和谐相伴之余,反思人在自然中的自我定位。
郑亮张家淑
关键词:生态批评
诗意乡愁、身份建构与现代话语——纵论艾克拜尔·米吉提的文学创作
2021年
生命中大部分时光羁旅他乡的作家艾克拜尔·米吉提,把那股积淀于心的、对故乡的深深眷念之情倾泻在书写西部大地上。从草原走出来的艾克拜尔·米吉提,肩负着探寻草原人文化之脉的使命与担当,始终有一种为草原世界代言的自觉与坚持。作家笔下所营造的充满诗意的伊犁印象成了浓郁乡愁的凝聚与表达;某种意义上,乡愁可谓一种无病的痛,如潜流一般流淌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一旦远离故土或过去,就会或缓或急地喷涌而出。
张凡
关键词:身份建构现代话语
民族智者的生态忧虑——朱玛拜·比拉勒小说的生态批评阐释
2015年
我国当代生态文学,以其特有的文学及社会属性,将中国当下所面临的现实生态危机与人类的精神生态危机紧密联系起来,成为中国当代文坛一处独特的景观。但从根本来说,生态文学的创作较为贫乏、单一,程式化的写作模式使文学成为时代的传声筒,不但缺乏对人类文化系统的深入思考,而且忽略了文学自身的审美要求。对于此问题,新疆哈萨克族作家朱玛拜·比拉勒创作的大量结合本土文化的生态文学作品,为生态文学写作提供了新的视角。他用自然元素的书写将民族文化与现代文明巧妙结合,以诗意的文学语言间接表达出民族智者对于本土生态危机的忧虑,使生态文学的写作在反映时代主题的基础上不失文学自身的审美属性,从而散发出久远的艺术魅力。
郑亮朱亚丽张凡
影视改编对文学经典的传播作用——以电影《基督山伯爵》为例被引量:2
2016年
影视改编是基于影视的审美要求与其特殊的表达方式而把影视之外的其他艺术表现形式的一些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亦即电视剧本或者电影。在新的21世纪,影视改编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很多经典的文学作品以其特有的文化魅力与深刻的思想内涵为优势被改编成电视剧本或者电影,对文学作品进行影视改编已经不是新的话题。影视利用经典文学作品改编作为一种影视发展策略,同时,很多的文学作品在被改编为影视的过程中也对文学经典的传播起到了一定的宣传作用,并且提高了文学作家的知名度,文学经典与影视改编在某种程度上是相辅相成的。与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现象相呼应,对影视改编的研究工作也在不断开展,在研究的过程中也产生了许多影视改编的理论,文学经典借助这一趋势得到了很高的知名度,影视改编理论研究的发展对经典文学作品的传播也起到了积极作用。法国作家大仲马的历史小说《基督山伯爵》作为一部经典文学作品,是文学作品被改编为影视作品过程中较具代表性的作品。[1]对小说《基督山伯爵》的影视改编提高了它的文学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对文学经典的传播也带来了积极作用。
李建华
关键词:《基督山伯爵》影视改编文学经典电影经典文学作品艺术表现形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