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9811016) 作品数:7 被引量:32 H指数:4 相关作者: 周志权 廖咏梅 黄泽余 林敏敏 黄炳金 更多>> 相关机构: 广西科学院 广西大学 南开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理学 生物学 更多>>
粒子高阶集合流关联Monte Carlo模拟与实验分析 2002年 关联度是描述集合流性质并与集合流的强度与集体性同等重要的新参量 .本文基于关联度概念 ,建立了方位角高阶关联、横向动量模高阶关联和横向高阶关联的 Monte Carlo模拟方法 .采用粒子群关联函数 ,对 Bevalac流光室 2 .1 A Ge V Ne+ Na F实验事件的高阶集合流关联效应进行了 Monte Carlo模拟与实验对比分析 。 张伟刚 董孝义 赵启大关键词:集体性 MONTE CARLO模拟 银杏疫病病原种的鉴定 被引量:4 2003年 从引起银杏疫病的病原疫霉菌株中 ,选取 2个代表菌株进行分类鉴定。根据病原菌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寄主范围和菌体可溶性蛋白质电泳测定等 ,认为引起银杏疫病的病原疫霉为烟草疫霉 (PhytophthoranicotianaeBredadeHann)。该病原菌寄主范围较广 ,生长温度大于 35℃ ,异宗配合 ,自然条件下桂北银杏产区不能产生卵孢子 ,但在低温等不良环境下形成大量厚垣孢子。注意这些特性 ,对有效开展病害防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周志权 廖咏梅 林敏敏关键词:疫病 病原鉴定 烟草疫霉 生理特性 寄主范围 银杏叶枯病发生规律的探讨 被引量:9 2001年 于 1998年~ 2 0 0 0年在桂林市雁山区、灵川县、兴安县、全州县等银杏种植区 ,自始见病斑起 ,用对角线法随机取点 ,每点标定 4株银杏结果树 ,每树确定一个树枝 ,按病情分级标准 ,每月 15日左右观察和统计标定树枝上不同级别的叶片数 ,然后算出树上标定枝叶的病情指数 ,分析银杏叶枯发生规律 ;根据银杏品种、树龄、雌雄株 ,以及施肥状况、坡向、叶面追肥等不同进行调查 ,探讨它们与叶枯病发生的关系。结果是银杏叶枯病在桂北产区 ,始发期在 4月中下旬 ,较明显的 2次发病高峰分别在 6月 15日前和 8月 15日前。银杏的特性 (品种、树龄、雌雄株等 )、果园立地条件 (坡向、土壤状况等 )、栽培措施 (水肥管理、修剪清园等 )都会影响叶枯病的发生 ,但温度和降雨量是决定叶枯病发生和消长的主要因素。培育良种壮苗、选择立地条件良好的地块建园。 周志权 黄泽余 廖咏梅关键词:银杏 叶枯病 银杏叶片三种酶活性变化与抗疫霉菌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2007年 将疫霉菌离体接种于银杏叶片,发现不同龄期银杏叶片对疫霉菌的抗病性有差异,叶龄为100d的抗病性较强,叶龄为20d的抗病性较弱。不同银杏品种叶片对疫霉菌的抗性也有差异,潮田1号和大佛手2号较抗病,大佛手1号和桂G86-1较感病。不同龄期叶片接种后,其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酶活性变化与抗病性成正相关,而多酚氧化酶(PPOD)的酶活性变化与抗病性没有相关性;不同银杏品种叶片接种后,品种间的抗病性与PPOD酶活性变化成正相关,而POD和PAL的酶活性变化与品种间的抗病性没有相关性。可见,POD、PPOD和PAL的酶活性变化没有明显规律性,不能作为衡量银杏叶片抗病性的生化指标。 林敏敏 廖咏梅 周志权关键词:银杏 疫霉菌 抗病性 酶活性 银杏炭疽病菌的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7 2000年 对桂北地区银杏炭疽病菌进行分离鉴定 ,结果表明是胶孢炭疽菌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 Sacc.]。该胶孢炭疽菌在 10~ 35℃范围内 ,菌落能生长、分生孢子亦可萌发 ,适温范围均为 2 0~ 30℃ ;分生孢子萌发需要高湿的条件 ,在 rh=10 0 % +水滴的条件下分生孢子萌发良好 ;病菌在 p H4 .5~ 9.3的范围内均能生长 ,中性偏碱条件更有利。结果还表明 。 黄炳金 周志权关键词:银杏 炭疽病菌 生物学特性 基于关联度的高阶集合流关联分析方法 2000年 基于关联度概念 ,建立了可以分别检测高阶集合流的方位角关联、横向动量模关联和横向关联的新方法 .采用新方法分别分析了 1 2AGeVAr +BaI2 碰撞的Bevalac流光室 4π实验事件中末态粒子分布的方位角关联与粒子横向动量模的关联对高阶集合流关联的贡献 .研究表明 :对于这组碰撞实验 ,末态粒子分布的方位角关联相对横向动量模的关联在高阶集合流关联中起主要作用 ;末态粒子横向动量模的关联不但可以使粒子群高阶关联的强度有所增加 ,而且还为在更为狭窄的区间上确定集合流集体性的范围提供了重要信息 . 张伟刚关键词:相对论重离子碰撞 银杏叶枯病的田间药剂防治试验 被引量:2 2003年 用 4种药剂和 2种药剂组合防治银杏叶枯病的田间试验。示范结果表明 :扑海因 +甲基托布津 ,敌力脱防效最好 ;与其它的参试药剂相比 ,其防效有显著差异。从始病期 (4月中下旬 )开始 ,每隔 1 5 d左右 ,用 2 5 %敌力脱 2 0 0 0倍液 ,5 0 %扑海因 1 0 0 0倍液 + 70 %甲基托布津 1 0 0 0倍液 (按 1∶ 1的体积比混合 )交替喷药 1次 ,特别是在 6月 1 0日和 7月 30日左右的发病高峰前必须重点施药 ,防治效果就可达到 85 %以上 ,有效控制叶枯病的发生。研究结果还表明 ,喷药的时间不同 ,防治效果不同 ;用药时能加强病害综合防治的其它措施 ,防治效果也会有显著的提高。 周志权 廖咏梅 黄泽余关键词:银杏叶枯病 化学防治 敌力脱 扑海因 甲基托布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