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1783)

作品数:8 被引量:42H指数:4
相关作者:王立东赵学科宋昕申芳芳周福有更多>>
相关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乡医学院安阳市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食管
  • 4篇低发区
  • 4篇食管鳞状
  • 4篇食管鳞状细胞...
  • 4篇细胞
  • 4篇细胞癌
  • 4篇鳞状
  • 4篇鳞状细胞
  • 4篇鳞状细胞癌
  • 4篇家族
  • 4篇家族史
  • 2篇食管癌
  • 2篇体质量
  • 2篇临床病理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病理
  • 2篇病例
  • 2篇病例-对照研...
  • 1篇等位

机构

  • 8篇郑州大学第一...
  • 7篇新乡医学院
  • 4篇安阳市肿瘤医...
  • 1篇长治医学院
  • 1篇河南省肿瘤医...
  • 1篇林州市肿瘤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二...
  • 1篇商丘市第一人...

作者

  • 8篇王立东
  • 6篇赵学科
  • 5篇宋昕
  • 4篇王建坡
  • 4篇周福有
  • 4篇申芳芳
  • 3篇杜娴娟
  • 3篇张连群
  • 3篇张朋
  • 3篇王能超
  • 2篇郭莉
  • 2篇付文静
  • 2篇王青玉
  • 1篇冯常炜
  • 1篇彭秀青
  • 1篇汤萨
  • 1篇魏武
  • 1篇李江曼
  • 1篇韩敏
  • 1篇尹艳春

传媒

  • 8篇河南大学学报...

年份

  • 8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食管癌高/低发区1975~2011年4208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年龄、性别和家族史分析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比较食管癌高/低发区1975~2011年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年龄、性别和家族史的变化。方法通过大规模现场入户流调和问卷调查及住院病例复核等方法收集患者信息,记录食管癌高/低发区1975~2011年42 08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年龄、性别和家族史,并根据病例首次确诊的时间分布,将患者分为3组:Ⅰ组(1975~1989年),Ⅱ组(1990~1999年),Ⅲ组(2000~2011年)。采用卡方检验分析各组间的差异。结果对42 08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资料分析显示:食管癌发病男性多于女性(性别比1.6:1),50~59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占38%),食管癌家族史阳性率为31%(13 173/42 030);高发区患者31 664例,其中男性18 708(平均年龄58岁±9岁),女性12 956(平均年龄58岁±9岁);低发区患者10 232例,其中男性6 886(平均年龄59岁±9岁),女性3 346(平均年龄60岁±9岁)。3个组别间由远及近男性患者所占比例逐步升高(χ2=9.945,P<0.05),老年患者比例逐步升高(χ2=1 546.984,P<0.05),低发区患者比例逐步升高(χ2=285.084,P<0.05),而家族史阳性率有降低趋势(χ2=42.990,P<0.05);Ⅰ组患者随着不同年龄段的增高,其家族史阳性率逐步降低(χ2=108.665,P<0.05);Ⅱ和Ⅲ组患者50岁以后均随着不同年龄段的增高,其女性患者比例逐步升高(χ2=13.369,P<0.05;χ2=68.849,P<0.05)、家族史阳性率逐渐降低(χ2=125.394,P<0.05;χ2=66.849,P<0.05)。结论食管鳞癌在三十余年的变迁中,其男性、老年患者比例逐步增多,提示食管癌发病仍以男性为主,且有老龄化趋势;50岁以后随着不同年龄段的增高,其女性患者比例逐步升高,提示体内激素水平的差异可能是食管鳞癌男女发病率差异的原因之一。
王建坡周福有赵学科张朋张伟彭秀青焦新英王青玉韩敏申芳芳王立东
关键词:食管鳞状细胞癌年龄性别家族史
食管鳞状细胞癌高/低发区肿瘤家族史流行病学病例对照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高/低发区肿瘤家族史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病风险、性别和发病年龄的关系。方法采用大规模人群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住院患者或胃镜受检者面对面调查,病例及对照资料来自全国食管癌高/低发区45家单位,病例组39 833例、对照组9 242例进入最终分析。结果高发区和低发区病例组家族史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4%,23%,P<0.05;21%,5%,P<0.05);高发区男性患者家族史阳性率高于女性(34%,33%,P<0.05);高发区和低发区肿瘤家族史阳性食管鳞癌患者平均发病年龄均低于家族史阴性患者(分别为57.6岁±9岁,58.4岁±10岁,P<0.05;58.7岁±9岁,59.7岁±9岁,P<0.05);高发区和低发区病例组小年龄组(≤45岁)家族史阳性率均高于大年龄组(≥66岁)(分别为35%,31%,P<0.05;22%,18%,P<0.05)。结论肿瘤家族史阳性者ESCC发病风险明显高于肿瘤家族史阴性者,尤以高发区男性为甚,且发病年龄偏低;遗传因素在ESCC发生中起重要作用,食管鳞癌的发生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周福有赵学科张连群王建坡王能超杜娴娟宋昕申芳芳王立东
关键词:食管鳞状细胞癌肿瘤家族史病例-对照研究
1011例食管/贲门双原发癌(双源癌)患者的家族史、临床病理及生存期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分析比较食管/贲门双源癌和单发食管/贲门癌患者的家族史、临床病理及生存期的关系。方法采用家访和问卷调查、住院病理核查以及电话随访等方法,收集整理河南、河北、山西三省交界食管癌高发区的1 011例双源癌患者、2 095例单发食管癌患者和1 859例单发贲门癌患者的家族史、临床病理资料和部分随访结果。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t检验、χ2检验、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多因素Cox模型等方法分析双源癌和单发食管/贲门癌患者家族史、临床病理和生存期的关系。结果双源癌家族史阳性率比单发贲门癌家族史阳性率高(34%,27%,P<0.05),与单发食管癌相似(34%,31%,P<0.05);双源癌中食管癌和贲门癌早期患者多于单发食管癌(27%,15%)和单发贲门癌患者(18%,4%,P<0.05);双源癌患者生存率低于单发食管癌和单发贲门癌患者(P<0.05),死亡风险分别为单发食管癌和单发贲门癌患者的2倍(P<0.05,HR=1.976)和3倍(P<0.05,HR=2.652)。结论双源癌患者遗传易感性高于单发贲门癌患者;双源癌中食管癌和贲门癌早期患者均多于单发食管癌和单发贲门癌患者;双源癌患者生存率低于单发食管和贲门癌患者。
付文静李吉林郭二涛刘志才郭莉韩雪娜尹艳春马国顺袁翎王立东
关键词:双源癌家族史临床病理生存期
食管癌高发区60181例患者及父母、同胞食管癌和贲门癌患病情况调查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通过调查食管癌高发区60 181例患者及父母、同胞食管癌和贲门癌患病情况,了解夫妻不同患病类型(双发、单发和正常)与子女发病关系,加深对食管癌遗传倾向性的认识。方法研究对象来自我们实验室食管癌和贲门癌资料库,采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方法,比较夫妻不同患病类型的发生率与其子女食管癌和贲门癌的患病风险。结果与正常夫妻相比,夫妻均为食管癌和/或贲门癌患者的子女≥2人患食管癌和贲门癌的风险升高近12倍(13.79%,1.32%,P<0.05,OR=11.867,95%CI=9.026~15.601),单发(妻)患者的子女≥2人患癌风险升高近10倍(11.93%,1.32%,P<0.05,OR=10.042,95%CI=8.357~12.067),单发(夫)患者的子女≥2人患癌风险升高近9倍(10.63%,1.32%,P<0.05,OR=8.817,95%CI=7.419~10.479)。结论夫妻癌和单发(夫/妻)癌其子女≥2人患食管癌或贲门癌的几率明显高于正常夫妻的子女,提示了遗传因素对食管癌和/或贲门癌癌变具有重要的影响。
郭莉宋昕刘亚丽汤萨付文静解远王青玉魏武刘宾王立东
关键词:食管癌夫妻癌环境因素
食管癌高/低发区1981~2010年882例原发性食管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和家族史变化初步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1981年至2010年食管癌高/低发区原发性食管腺癌(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EAC)临床病理特征和家族史变化,加深对EAC发病流行特征的了解。方法 882例EAC资料来自河南省食管癌重点开放实验室食管癌资料库,利用SPSS软件进行频率描述和卡方检验,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单变量Log Rank检验评估EAC生存期。结果 882例EAC临床病理分析显示:EAC明显以男性患者为主(男∶女=2.9∶1),50~60岁为高发年龄段(69%);家族史阳性率26%;首次确诊的患者中,95%以上为中、晚期;发生部位以食管中(49%)、下段(46%)为主;肿瘤大体类型以溃疡型最常见(54%),其次为髓质型(19%);肿瘤分化程度以低分化为主(59%),其次为中分化(33%),高分化少见(8%);近半EAC患者确诊时已发生淋巴结转移(48%)。对其中150例随访结果显示:EAC 5年生存率为20%,淋巴结转移是影响EAC生存期的主要危险因素(χ2=14.539,P<0.05)。按确诊年代,将患者分成前(1981~1990年)、中(1991~2000年)和后(2001~2010年)十年3个时间段进行比较分析显示:食管下段EAC检出率呈下降趋势(75%,43%和44%,χ2=17.876,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检出率呈下降趋势(56%,56%和43%,χ2=7.565,P<0.05);临床早期EAC检出率呈上升趋势(3%,4%和5%,χ2=12.266,P<0.05);低发区EAC呈明显上升趋势(28%,25%和62%,χ2=74.635,P<0.05)。结论 EAC多发于食管中、下段,以溃疡型、中晚期、低分化癌为主,易发生淋巴结转移,5年生存率为20%;EAC在食管癌高/低发区的构成比相近,提示EAC地区分布可能有别于食管鳞癌(ESCC);近1/3EAC患者肿瘤家族史阳性提示遗传因素在EAC的发病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朱文亮赵学科韩晶晶殷万里杨霞王苒李江曼朱富国冯常炜王立东
关键词:食管腺癌病理特征家族史
2005年和2010年食管癌高/低发区慢性食管炎与食管癌流行特征对比分析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通过分析食管癌高/低发区2005年和2010年慢性食管炎与食管癌流行特征的变化,加深对食管癌流行趋势的了解。方法调查2005年和2010年高/低发区医院门诊胃镜检查患者共计15 342例,其中2005年6 436例(慢性食管炎患者874例,食管癌患者746例),2010年8 906例(慢性食管炎患者1 059例,食管癌患者839例),采用卡方检验分析各组间差异。结果高发区2005年和2010年食管癌检出率分别为13%(431/3 401)和9%(484/5 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发区2005年和2010年食管癌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10%,9%,P>0.05);慢性食管炎的检出率均为12%以上。高/底发区食管癌和慢性食管炎的男女比例为1.4∶1至2.2∶1。食管癌的高发年龄组为50~69岁组,慢性食管炎的高发年龄组为60岁以下组。结论高发区食管癌检出率5年间有下降趋势;低发区食管癌5年间检出率为9%,没有明显变化;高/低发区食管癌和慢性食管炎均为男性多于女性;高/低发区慢性食管炎的高发年龄段较食管癌的高发年龄段平均提前10a。
陈志国张朋黄静赵学科宋昕王立东
关键词:食管癌慢性食管炎胃镜流行病学
吸烟、饮酒、体质量指数和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病风险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吸烟、饮酒、体重指数与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arcinoma,ESCC)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病例组4 229例均经组织病理学确诊,对照组4 133例均经内镜检查排除了早期ESCC和其他上消化道肿瘤,全部调查资料输入EXCEL表中,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吸烟、饮酒与ESCC发生无明显关联;经性别、诊断年龄、高低发区、家族史等因素调整后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低体重(I级BMI)人群ESCC发病风险高于正常体重者(II级BMI)(P<0.05,OR=4.87,95%CI=4.09~5.82);超重及肥胖(III+IV级BMI)人群ESCC的发病风险低于正常体重者(II级BMI)(P<0.05,OR=0.32,95%CI=0.28~0.37)。结论 ESCC的发生与吸烟、饮酒无关,与体重指数有关,低体重可能增加ESCC患病风险。
周福有宋昕张连群王建坡王能超杜娴娟申芳芳赵学科王立东
关键词:食管鳞状细胞癌病例-对照研究吸烟饮酒体重指数
食管鳞状细胞癌PLCE1基因多态性与吸烟、饮酒及体质量指数的相关性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PLCE1基因多态性rs2274223位点与吸烟、饮酒、体质量指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7 673例患者(汉族)和11 013例正常者PLCE1基因多态性rs2274223位点基因分型资料(基因分型采用Sequenom芯片),比较各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间PLCE1基因多态性rs2274223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G、GG基因型是ESCC的遗传危险因子。rs2274223在吸烟/不吸烟、饮酒/不饮酒及各级BMI人群中都与ESCC有相关性(P<0.05),但吸烟、饮酒、BMI对rs2274223的效应无明显影响。结论 PLCE1基因多态性、rs2274223遗传多态性与ESCC的易感性相关,但与吸烟、饮酒、体质量指数无明显相关性。
宋昕周福有张连群王建坡王能超张朋杜娴娟申芳芳赵学科王立东
关键词:食管鳞状细胞癌遗传学等位基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