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CZW042)

作品数:24 被引量:25H指数:2
相关作者:陈才训黄宇新李亦辉时世平更多>>
相关机构:黑龙江大学《天津社会科学》杂志社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9篇小说
  • 8篇文本
  • 8篇明清
  • 5篇文本形态
  • 4篇小说创作
  • 4篇明清小说
  • 2篇学派
  • 2篇诗学
  • 2篇通俗小说
  • 2篇评点
  • 2篇瞿佑
  • 2篇小说插图
  • 2篇剪灯新话
  • 2篇红楼
  • 2篇红楼梦
  • 2篇副文本
  • 2篇《红楼梦》
  • 2篇《剪灯新话》
  • 2篇插图
  • 1篇代文

机构

  • 23篇黑龙江大学
  • 1篇《天津社会科...

作者

  • 20篇陈才训
  • 2篇黄宇新
  • 1篇时世平
  • 1篇李亦辉

传媒

  • 2篇求是学刊
  • 2篇蒲松龄研究
  • 1篇红楼梦学刊
  • 1篇文学遗产
  • 1篇山西师大学报...
  • 1篇中国文学研究
  • 1篇学术交流
  • 1篇文艺研究
  • 1篇南京师大学报...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州学刊
  • 1篇天津社会科学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贵州大学学报...
  • 1篇社会科学辑刊
  • 1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殷都学刊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吉林师范大学...
  • 1篇南都学坛(南...

年份

  • 4篇2017
  • 7篇2016
  • 3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明清家将小说商业化成书方式及其弊端
2014年
从明代中叶到清末,印刷业飞速发展,民间书坊迅速兴起。在此背景下,以家族为中心描写家将英雄及其后代的家将小说日渐繁盛,虽屡遭禁毁却"盛行于里巷",形成独树一帜的通俗小说类型。书坊主商业化运作下的成书方式,对家将小说的生成与传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书坊主急于求利的心态与粗率芜杂的成书方式,导致传统文人的审美格调完全让位于市井化的欣赏口味,造成了家将小说文意并拙的弊端,整体思想艺术价值不高。家将小说在清中叶形成创作高峰之后很快就消退,实为家将小说创作的一大遗憾。
黄宇新
明清家将小说“续仿现象”论
2013年
续仿现象"是明清家将小说创作的一大特色。"续"体现在家将小说故事内部系统的完善,即连续的几部作品使家族世代延续的英雄故事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仿"则是家将小说对其他小说作品的摹拟、沿袭、仿作与创新。家将小说"续仿现象"源于"取其易行"、"补恨"心理及商业利益等多种因素。家将小说续作、仿作不足之处在于:人物、情节、语言上多因袭名著,承袭旧型,缺乏创意,思想和艺术上都没有太大的开拓。
黄宇新
论《老残游记》对太谷学派思想的演绎被引量:1
2016年
作为太谷学派弟子,《老残游记》作者刘鹗通过老残这一带有自况意味的人物形象,寄托了太谷学派"以养天下为己任"的理想抱负,并将自己的学术经历及太谷学派的一些重要人物写进小说。刘鹗还通过具体故事情节对"和而不同"与"执其两端"这两个儒学范畴作了形象演绎,借此回应了太谷学派弟子对自己的非难。刘鹗又以特定情节与人物形象对太谷学派思想体系的复杂性做了如实反映。
陈才训
关键词:《老残游记》太谷学派
论张竹坡小说评点的八股思维及其得失
2016年
八股文是张竹坡小说评点的主要理论资源,他认为《金瓶梅》在情节安排上借鉴了八股文"股法"中的对称原则;他还以八股之"起承转合""钓钩渡挽""草蛇灰线法"来分析小说情节的衔接与照应;他借用八股文代言理论提出了"情理说",用以分析人物形象;并以八股"主脑"的统摄功能来分析小说主旨的创设。张竹坡完全摒弃了以往重道轻文的小说批评倾向,注重探讨小说的艺术形式技巧,使小说评点向文学批评靠近,但其评点文字却缺乏独立的理论品格。
陈才训
关键词:张竹坡小说评点得失
从词话本到刊本——论《封神演义》的成书、版本及编者问题被引量:2
2012年
《封神演义》的成书是一个世代累积、不断演进的过程,这一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版本形态与编者:明代前中期的词话本阶段,其编者主要是未留下姓名的"说词人";万历年间的早期刊本阶段,其编者为许仲琳;天启、崇祯年间的舒载阳刊本阶段,李云翔是该本的修订评点者。
李亦辉
关键词:《封神演义》词话本
论读者对晚清民初翻译小说文本形态的潜在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晚清民初,随着翻译小说的商品化和译者队伍的职业化,一些译者和小说报刊的读者意识空前增强。针对特定读者群,译者多选择以文言来翻译外国小说;他们往往通过对翻译小说文本的增删改易来迎合中国读者的特定审美趣味;并通过有倾向性地选译小说题材、题目、人名与地名,插入具有导读性质的中国传统评点形式等措施以招徕读者,在诸如装帧、字体、篇幅等细节问题上,也处处以读者为中心。
陈才训
关键词:翻译小说文本形态
明清小说作者与小说“副文本”被引量:2
2016年
明清小说作者不止创作了小说文本,还亲撰了许多名目不一、种类繁多的"副文本"。那些在现实生活中难遂其志的明清小说作者,往往通过各种"副文本"来彰显自己的经世才略;他们的署名和文本编排名目也显示了其复杂多样的创作心态及审美趣味;一般情况下,他们在小说中附以多种"副文本",这进一步丰富了小说文本形态的内涵和外延,并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小说文本的包容性。
陈才训
关键词:副文本创作心态包容性
论瞿佑的诗学才赋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
2013年
从《归田诗话》看,瞿佑因早年耽于诗歌学习而形成了良好的诗学素养。因此,他在小说创作中流露出明显的炫才意识,将自己的诗学素养在小说中做了不遗余力的展示,从而使《剪灯新话》成为"有诗、有歌、有词"的"诗文小说"代表作,并使其塑造的一系列人物形象带有浓郁的自况意味。就题材而言,《剪灯新话》多"依红偎翠"之作,显示出瞿佑尚真主情乃至带有浓郁俗艳色彩的文学观念,而这与杨维桢在文学上的言传身教密不可分。
陈才训
关键词:瞿佑《剪灯新话》
文人雅集与文言小说的创作及发展规律
2012年
中国古代以"征奇话异"为主要内容的文人雅集活动十分活跃,这极大地刺激了文言小说创作的繁荣。文人雅集还使文言小说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某些规律:有时同一故事因参与雅集的人各有叙写或因在不同雅集场合辗转流传而"闻见难一",从而造成文言小说创作中频繁出现一事多载的现象;有时同一作家因参与不同雅集活动而对同一故事有着前后不同的接受途径,于是对同一故事的先后叙写便差异很大;文人雅集还使文言小说表现出明显的传闻性、民间性与娱乐性;参与雅集的小说家之间的交流切磋,往往使他们的小说观念表现出某些共同倾向。
陈才训
关键词:文人雅集文言小说
论瞿佑的诗学才赋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
2013年
从《归田诗话》看,瞿佑因早年耽于诗歌学习而形成了良好的诗学素养。因此,他在小说创作中流露出明显的炫才意识,将自己的诗学素养在小说中作了不遗余力的展示,从而使《剪灯新话》成为"有诗、有歌、有词"的"诗文小说"代表作,并使其塑造的一系列人物形象带有浓郁的自况意味。就题材而言,《剪灯新话》多"依红偎翠"之作,显示出瞿佑尚真主情乃至带有浓郁俗艳色彩的文学观念,而这与杨维桢在文学上的言传身教密不可分。
陈才训
关键词:瞿佑《剪灯新话》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