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870339)

作品数:20 被引量:44H指数:5
相关作者:黄河孙洁朱园园林茂芳蓝建平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医科大学基尔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6篇端粒
  • 9篇细胞
  • 8篇蛋白
  • 8篇端粒重复序列...
  • 8篇人端粒重复序...
  • 7篇端粒酶
  • 7篇白血
  • 7篇白血病
  • 6篇端粒酶活性
  • 6篇活性
  • 5篇蛋白质
  • 5篇克隆
  • 5篇白质
  • 5篇TRF1
  • 4篇周期
  • 4篇细胞周期
  • 4篇基因
  • 4篇急性
  • 3篇肿瘤
  • 3篇杆菌

机构

  • 17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浙江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基尔大学

作者

  • 17篇黄河
  • 11篇孙洁
  • 9篇朱园园
  • 9篇林茂芳
  • 7篇蓝建平
  • 6篇施继敏
  • 6篇余建
  • 5篇来晓瑜
  • 5篇陈巧芳
  • 4篇谭亚敏
  • 4篇李静远
  • 2篇汤立旦
  • 2篇来晓喻
  • 2篇谢万灼
  • 2篇丁伟
  • 2篇罗依
  • 1篇曹军丽
  • 1篇黄河
  • 1篇楼基余
  • 1篇吴昕彦

传媒

  • 9篇浙江大学学报...
  • 4篇中华血液学杂...
  • 2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Chines...
  • 1篇医学分子生物...

年份

  • 2篇2007
  • 3篇2006
  • 7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端粒体——调节端粒的多聚复合体
2006年
因端粒与衰老、肿瘤密切相关,近年来对端粒调节的研究进一步深入。最近发现端粒长度的动态平衡是由端粒、端粒酶、端粒结合蛋白组成的高分子复合体———端粒体调节的。在端粒体中,端粒、端粒酶、端粒结合蛋白相互作用,共同完成对细胞基本生命活动的调节。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展从分子水平上阐明了端粒体各组分间的关系,为端粒长度的调节开辟了新的靶点。
曹军丽孙洁黄河审阅
关键词:端粒酶端粒结合蛋白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端粒酶活性与疗效关系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01年
谢万灼林茂芳黄河
关键词: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端粒酶活性疗效骨髓细胞
白血病细胞中端粒酶抑制因子Pinx1的表达与端粒酶活性关系的研究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研究端粒酶抑制因子Pinx1在急性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和在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细胞NB4分化过程中的表达改变,分析其表达与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表达的关系,以了解白血病细胞中Pinx1对端粒酶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荧光定量RT-PCR检测30例急性白血病细胞中Pinx1与hTERTmRNA的表达,进一步在ATRA诱导的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细胞NB4分化过程中检测Pinx1及hTERTmRNA表达,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Pinx1在急性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0·00312,5·42×10-4-0·024)明显高于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7·89×10-4,0-0·00863,P<0·01),与hTERT的表达呈正相关(r=0·296,P<0·05)。Pinx1表达随NB4细胞分化逐渐下降,与hTERT呈正相关(r=0·900,P<0·05)。结论:Pinx1虽然为端粒酶活性的抑制因子,但在白血病细胞中与端粒酶活性的调控方向一致,提示Pinx1的表达改变可能是继发于hTERT的一种负反馈反应,目的是保持端粒酶活性的稳定,具体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孙洁谭亚敏黄河朱园园蓝建平来晓瑜
关键词:白血病
抗人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TRF1^(33-277))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生物学特性初步鉴定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制备抗人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片段 (TRF13 3 2 77)单克隆抗体 (单抗 ) ,探讨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以GST TRF13 3 2 77融合蛋白为抗原 ,经细胞融合及ELISA方法筛选获得阳性杂交瘤细胞 ,对其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 ,将此单抗作为探针用于Western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标本。结果 获得1个抗TRF1蛋白的杂交瘤细胞株。以抗TRF13 3 2 77单抗作Westernblot检测正常人及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大肠癌组织及近旁正常粘膜组织提取蛋白 ,在相对分子质量 6 0 0 0 0处有一特异性条带 ,与阳性对照纯化TRF1蛋白相一致 ,免疫组化显示该抗体在上皮细胞及骨髓造血细胞胞浆中阳性着色。结论 制备了具有高度特异性的抗TRF13 3 2 77单抗 ;建立了Western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组织表达TRF1蛋白的方法。
黄河施继敏陈巧芳罗依丁伟楼基余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人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
人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cDNA全长克隆及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被引量:1
2000年
黄河R ParwareshU Kellner陈巧芳
关键词:肿瘤人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CDNA大肠杆菌
人TRF1^(242-388)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及表达被引量:1
1999年
陈巧芳黄河林茂芳
关键词:TRF1大肠杆菌克隆血液肿瘤
人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在急性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及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研究人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 (TRF1)在 30例急性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 ,了解 TRF1表达与急性白血病分型的关系 ,以及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方法 :用荧光定量 RT- PCR定量检测 30例急性白血病细胞中TRF1m RNA表达情况 ,同时检测 h TERT m RNA的表达 ,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TRF1在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NLL)细胞中的表达 0 .0 12 6 (0 .0 12 7~ 0 .0 5 46 )明显低于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 0 .0 4 5 7(0 .0 0 839~ 0 .2 6 2 ) (P<0 .0 0 1) ,但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LL)细胞中的表达 0 .0 74 5 (1.92× 10 -6~ 0 .193)与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且在 ANL L细胞中的表达明显低于 ALL细胞中的表达 (P=0 .0 0 1)。TRF1和 h TERT在急性白血病细胞和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无显著相关性 (r=- 0 .173,P=0 .2 0 7)。结论 :TRF1m RNA在 ANLL细胞中表达明显降低 ,而在 ALL细胞中表达无显著改变 ,提示 ANLL细胞中 TRF1可能通过调控端粒长度对端粒酶起间接负调控作用。
孙洁来晓瑜朱园园蓝建平汤立旦李静远余建谭亚敏林茂芳黄河
关键词:端粒端粒酶人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急性白血病
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在肾脏肿瘤中的表达水平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研究 TRF1蛋白在肾脏恶性肿瘤及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方法 :定量分析肾组织中 TRF1蛋白的表达水平 ,应用经倍比稀释的 TRF13 3 -2 77纯化蛋白作为定量标准 ,建立了以抗 TRF13 3 -2 77单抗作定量 Wes-tern- blot的方法 ,并以该方法检测 TRF1蛋白在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32例肾肿瘤样本均不同程度的表达TRF1蛋白质 ,均值为 2 .4 2 8± 1.35 2 μg/ μl,癌旁自身对照组织 TRF1的表达水平为 3.6 11± 1.92 2 μg/ μl(t=5 .776 ,P<0 .0 0 1)。肿瘤组织内 TRF13 3 -2 77表达水平较相应癌旁组织显著降低 ,并与肿瘤的恶性程度相关 ,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0 .0 1)。结论 :TRF1蛋白在肾脏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明显减低 ,并与肿瘤恶性程度呈负相关。
施继敏丁伟黄河张志根汤立旦林茂芳
关键词:端粒人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WESTERN-BLOT蛋白表达水平
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端粒酶活性与疗效关系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01年
谢万灼林茂芳黄河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端粒酶活性疗效TRAP-ELISA
恶性血液病细胞株人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基因突变情况的研究
2004年
目的 检测 1 1个端粒酶阳性的恶性血液病细胞株中人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 1(TERF1 )基因的突变情况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用生物医学软件预测TERF1基因组结构并用PCR和测序的方法证实 ,确定TERF1全长基因组结构。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 (TRAP)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检测细胞株的端粒酶活性。以PCR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髓系白血病细胞株K5 6 2、HL 6 0、U937、NB4、THP 1、HEL、Dami,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 6T CEM、Jurkat和Raji,以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 RAEB)细胞株MUTZ 1中TERF1外显子的突变情况 ,以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作对照。结果 TERF1基因组全长 38.6kb ,由 1 0个外显子和 9个内含子构成 ,外显子和内含子的接合边界获确认。 1 1种恶性血液病细胞株均呈端粒酶阳性。在所检测的细胞株中未发现外显子存在有意义的突变 ,但在外显子周边的部分内含子中发现 4个位点有变异 ,其中MUTZ 1的变异有别于白血病细胞株 ,未发现髓系和淋巴细胞系细胞株之间的变异情况有差异。
孙洁黄河朱园园
关键词:恶性血液病细胞株基因突变DNA突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