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9B10)

作品数:61 被引量:664H指数:15
相关作者:谢永生王继军徐勇姜志德张义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农业科学
  • 26篇经济管理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水利工程
  • 3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17篇生态
  • 13篇黄土丘陵
  • 12篇丘陵区
  • 11篇土壤
  • 11篇黄土高原
  • 11篇黄土丘陵区
  • 10篇农业
  • 9篇生态经济
  • 9篇农业生态
  • 8篇生态经济系统
  • 8篇农业生态经济
  • 8篇农业生态经济...
  • 7篇农户
  • 5篇纸坊沟流域
  • 5篇退耕
  • 5篇耕地
  • 5篇沟壑
  • 4篇燕沟流域
  • 4篇沙量
  • 4篇输沙

机构

  • 43篇中国科学院
  • 41篇西北农林科技...
  • 8篇中国科学院研...
  • 6篇中国科学院生...
  • 2篇太原师范学院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学研究院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烟...
  • 1篇陕西省水利电...
  • 1篇四川省水利科...
  • 1篇水利部淮河水...

作者

  • 18篇谢永生
  • 12篇王继军
  • 10篇徐勇
  • 8篇姜志德
  • 8篇张义
  • 8篇焦菊英
  • 6篇张应龙
  • 6篇李慧
  • 5篇苏鑫
  • 5篇郝明德
  • 5篇傅伯杰
  • 5篇李晓
  • 4篇鞠艳
  • 4篇摄晓燕
  • 4篇江青龙
  • 4篇王万忠
  • 4篇郭满才
  • 4篇吕一河
  • 3篇李文卓
  • 3篇芦蔚叶

传媒

  • 10篇水土保持通报
  • 9篇水土保持研究
  • 6篇生态学报
  • 5篇应用生态学报
  • 5篇中国水土保持...
  • 3篇地理科学进展
  • 2篇干旱地区农业...
  • 2篇农机化研究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水利水电技术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环境保护
  • 1篇经济地理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社会科学家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2
  • 9篇2011
  • 26篇2010
  • 19篇2009
  • 4篇2008
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土塬面果园土壤养分特征及演变被引量:25
2010年
为了探明黄土高原沟壑区长期种植果树对果园土壤肥力的影响,应用空间代时间的方法,对不同种植年限果园的土壤肥力状况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果园土壤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丰富,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属中等偏下水平。不同果园中各养分变异较大的是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变异系数最小。与当地农田土壤养分相比,果园土壤养分除有机质含量差异不显著,全氮含量显著低于农田外,其余养分含量均显著高于农田。总体上看,不同种植年限间果园土壤养分含量差异显著。果园土壤肥力综合指数与种植年限二者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其变化趋势符合y=-0.0011x2+0.0419x+0.2078模型。在黄土高原沟壑区种植果树能够提高土壤肥力,但当果树种植年限超过19年时果园土壤肥力开始衰退,果园生态系统质量下降。
张义谢永生郝明德冉伟
关键词:果园土壤养分
黄土丘陵区设施农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被引量:2
2009年
发展设施农业是黄土丘陵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和保障退耕还林成果的战略途径之一。在解析设施农业的内涵及对设施农业进行类型划分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黄土丘陵区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比较效益,探讨了当前设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未来促进设施型农业发展的对策。希望研究成果能在协调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高雅徐勇刘艳华
关键词:设施农业黄土丘陵区
黄土高原沟壑区不同种植年限果园土壤水分变化被引量:39
2008年
对黄土高原沟壑区不同种植年限果园土壤深层水分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受降水影响0-2m土层水分变化较大,且0-40 cm、40-80 cm、80-200 cm三个土层土壤含水量之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2m以下由于没有水分的补给,土壤水分含量趋于稳定,出现了干燥现象。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深层土壤的干燥化现象有增加趋势。
冉伟谢永生郝明德
关键词:黄土高原果园水分变化
黄土高原沟壑区农户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与效益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通过对长武王东沟村农户土地利用结构及经济收入的详细调查,揭示了2007年王东沟小流域不同收入类型农户的土地利用结构现状、1998-2007年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情况、产业结构和投入产出情况及其经济效益等。结果表明当前农户最主要的土地利用方式是果园和耕地,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工副业和果业,各类型间农户收入及其构成差异显著。不同收入水平农户的效益差异与有自然条件、管理水平及劳动力水平等因素有关。提出王东沟小流域应结合目前政策形势调整农户种植结构,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发展第三产业以提高经济收入等建议。
李文卓谢永生刘涛赵连武何毅锋
关键词:土地利用结构
黄土旱塬长期施肥对小麦产量及养分平衡的影响被引量:23
2009年
基于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不同肥料施用对小麦产量及养分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施肥可以明显提高小麦的产量,增加小麦对养分的吸收量,同时达到培肥地力的效果。氮、磷配施增产效果显著,增幅为111.7%;在单施氮肥、单施磷肥的基础上施有机肥,分别比单施氮肥和单施磷增产32.7%、155.7%。氮、磷及有机肥配施时氮、磷、钾总吸收量均最多,分别增加303.5%、128.6%、238.8%。肥料单施,土壤中的部分养分会出现亏缺,单施氮肥,土壤中磷素亏损100%;单施磷肥,氮素亏损100%。肥料配施,氮素、磷素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盈余。农业生产中该区要重视施用有机肥及肥料的合理配施。
摄晓燕谢永生郝明德赵云英张义鞠艳
关键词:小麦长期施肥养分平衡黄土旱塬
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耦合效应分析
2010年
商品型生态农业按照传统的作物系统、林果系统与草牧系统的内在关系,使其结合而形成了高一级的结构功能体—耦合系统,因而能够产生较大的耦合效应。黄土丘陵区商品型生态农业有3种模式类型,系统的耦合效应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生态环境的改善、社会要素及其基础设施的改善等方面。在黄土丘陵区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必须优化商品型生态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其耦合的功能效应,并扶持相关产业、措施发展。
李慧王继军王继军
关键词:农业生态经济系统黄土丘陵区
保障粮食安全造成的生态服务价值损失初探
2011年
在阐明保障粮食安全造成的生态服务价值损失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保障粮食安全造成的生态服务价值损失的类型。研究结果表明:保障粮食安全造成的生态服务价值损失分为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直接损失包括两方面,一是粮食生产过程中,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使不同生态系统之间发生合理转换所引起的生态服务价值损失;二是由于粮食生产对农田生态系统周围的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造成其生态服务价值的损失。间接损失是指土地作为粮食生产用地,而不是生态服务价值更大的土地利用类型(或生态系统类型),所产生的生态服务价值损失。
芦蔚叶姜志德张应龙谢永生李晓
关键词:粮食安全生态服务价值
保障粮食安全造成的生态价值损失评估模型及应用被引量:5
2012年
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是我国政府必须切实解决的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问题。借鉴前人的生态服务价值理论与评估模型的基础上,阐明了保障粮食安全造成的生态服务价值损失的内涵,并以理论分析为依据,分别构建了评估不同类型生态服务价值损失的模型,为了验证所构建模型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以陕西省长武县为案例区,对其2008年保障粮食安全导致的生态价值损失进行了评估,在不同类型生态服务价值损失中,由于不同生态系统的合理转换引起的生态服务价值损失为22834.16×104元;如果将长武县所有粮食生产用地作为林地、草地、水体,与作为耕地相比,可为人们多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分别为:21963.30×104元、4095.04×104元、40678.82×104元;单位面积林地、草地、水体可以多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量,最高的是水体,为19682.34元/hm2,林地和草地分别为:10627.4元/hm2和1981.37元/hm2。
芦蔚叶姜志德张应龙谢永生王继军
关键词:粮食安全
基于脆弱性和可持续生计视角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治理研究被引量:19
2010年
脆弱性和可持续生计在国际上倍受关注,脆弱性分析和可持续生计方法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工具,该文以脆弱性和可持续生计为视角,对黄土高原现行的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模式进行审视,认为坝系退耕、赈济退耕、梯田退耕、集雨工程、生态移民5种模式的实质是通过人为干预改变黄土高原水沙运移的时空特征,遏止日趋严重的水土流失,防止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实现黄河中下游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不同模式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中各有其优势,也各有其脆弱性,其应用和推广必须因地制宜,必须适应黄土高原的自然地理分异特点,必须考虑地方居民的可持续生计,不能以偏概全,要统筹考虑。
杨国安徐勇郭腾云
关键词: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性可持续生计
长武县“耕地—果园”数量变动与经济发展关系分析
2012年
利用1985—2008时间、空间序列数据,采用趋势分析、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分析和区位熵评价法分析长武县耕地、果园数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时段内,可得到果业面积和经济发展的长期均衡模型和短期波动的误差修正模型;由于人均耕地面积为非稳定序列,Granger因果检验可探究耕地数量与经济发展关系,其结果显示长武县的经济发展并非以耕地为代价,经济发展对耕地面积影响不大。此外,从空间角度探讨长武县果业发展和耕地减少之间的关系,区位熵评价结果说明各乡镇果业发展与耕地面积减少的协调度不同,存在空间差异。
梅花王继军
关键词:经济发展GRANGER因果检验区位熵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