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70995)
- 作品数:6 被引量:95H指数:3
- 相关作者:苏彦捷黄翯青王斯吴南苏彦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催产素及受体基因与社会适应行为被引量:22
- 2012年
- 作为一种在哺乳动物分娩和泌乳中起神经调节作用的激素,催产素(oxytocin,OT)在人类的母婴关系和社会关系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催产素及其受体基因与人类的社会适应行为关系密切。催产素会影响亲子依恋和父母教养行为,也能促进人际信任及慷慨行为;同时,不同催产素受体(oxytocinreceptor,OXTR)基因型的个体,在亲子关系和一些亲社会行为方面都表现出了差异。来自于激素和基因水平的研究提示我们,催产素及其受体基因可能是通过促进社会识别、调节共情以及降低恐惧、减缓焦虑来影响人类一系列的社会适应行为。未来的研究应考虑结合分子遗传学和神经科学的研究方法,从基因-激素-行为三个层面系统的研究催产素影响社会行为的分子过程和认知神经过程。
- 吴南苏彦捷
- 关键词:催产素依恋信任共情
- 青少年负性评价恐惧与心理理论的关系:抑郁的调节作用被引量:2
- 2014年
- 研究采用简明负性评价恐惧量表、Beck抑郁量表测量青少年个体(n=97)负性评价恐惧水平和抑郁水平,采用故事任务法测量被试的心理理论,试图探讨青春期个体负性评价恐惧、心理理论及抑郁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抑郁水平调节青少年负性评价恐惧与心理理论成绩之间的关系。对抑郁水平较低的个体而言,被试的心理理论成绩和其负性评价恐惧得分存在正相关,心理理论能力好的个体更容易出现负性评价恐惧。
- 王皓苏彦捷
- 关键词:关键词青少年心理理论抑郁社交焦虑
- 共情的性别差异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被引量:40
- 2014年
- 共情是分享和理解他人情绪并对他人处境做出反应的能力。共情中的性别差异受到了社会心理学、演化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等多个学科的关注。尽管研究者们对共情性别差异的意见尚有不一致的地方,但来自主观报告、行为实验、心理疾病分析和生理心理学测量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还是表明共情确实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共情的性别差异可能直接来源于个体家庭内和家庭外的社会化过程,以及个体信息和情绪加工心理特征的差异,共情的性别差异更深层的原因可能是包含激素水平和大脑机能在内的生理基础的差异,而共情中性别差异的最终原因也许可以追溯到演化上的性别原型。
- 苏彦捷黄翯青
- 关键词:共情性别差异社会化镜像神经元
- 孤独症儿童的假装理解被引量:3
- 2013年
- 选取匹配言语智力的孤独症儿童21名、智力迟滞儿童18名和典型发展儿童20名,考察他们对指向客体与指向自我及他人假装动作的理解,探讨假装理解的相关因素。要求儿童对实验者演示的3种动作(功能游戏、替代假装和想象假装)进行解释,并完成心理理论和抑制控制任务。结果表明,孤独症儿童对假装游戏的理解存在缺陷,儿童对指向自我的动作理解不能自发迁移至对指向他人的动作理解中,心理理论和抑制控制均能正向预测假装理解。
- 王玥苏彦
- 关键词:孤独症心理理论
- 学龄儿童的情景记忆与心理理论的关系被引量:1
- 2013年
- 为考察学龄儿童心理理论与情景记忆的关系,111名小学4-6年级儿童在两周内完成了心理理论(包括二级错误信念、失言和白谎等)和情景记忆(回忆过去"一个星期内"、"一个月内"和"一年内"亲历的具体事件;以及想象将来"一个星期内"、"一个月内"和"一年内"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具体事件)等任务。控制了年龄效应后,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儿童回忆过去时"谈及他人"、想象将来时"谈及自我"和"谈及他人"与心理理论的认知成分存在显著关联。而儿童回忆过去时"谈及他人"与心理理论的情感成分有显著关联。结果表明,学龄儿童心理理论可以分为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情景记忆与心理理论不同成分的关系存在差异。
- 赵婧苏彦捷
- 关键词:心理理论情景记忆
- 从理解到使用:心理理论与儿童不同情境中的分配公平性被引量:29
- 2013年
- 分配公平性的发展即儿童对采用何种公平标准进行资源分配的渐进理解及其应用的过程。新近的双加工过程理论认为个体的分配公平性受认知和情感加工过程的共同作用。本研究旨在考察不同卷入水平情境中心理理论(theoryofmind,ToM)对儿童分配公平性的影响。实验1,61名4~5岁儿童以及40名成人完成代币给予游戏,结果发现ToM和情境的卷入水平都能促进儿童的公平性判断,并且非卷人情境下TOM通过组的儿童表现出与成人相似水平的公平性判断;实验2采用资源分配任务,比较了在卷入和非卷人两种情境下61名4-5岁儿童ToM对其公平性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卷人水平和ToM有交互作用,卷人情境下ToM通过组比未通过组分配更公平,非卷人情境下两组儿童的表现无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分配公平性的发展可能受到认知和情感两加工过程的共同作用,支持双加工过程理论,并提示可以通过情境设置和增加对他人心理状态的理解来帮助培养儿童的公平意识。
- 王斯苏彦捷
- 关键词:儿童心理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