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71026)

作品数:11 被引量:51H指数:4
相关作者:管群韦方强胡凯衡何光军杨红娟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北核技术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俄罗斯基础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医药卫生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天文地球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石流
  • 8篇泥石
  • 8篇泥石流
  • 2篇泥石流危险性
  • 2篇VELOCI...
  • 2篇DEBRIS...
  • 2篇DEBRIS...
  • 2篇INTERN...
  • 2篇MEASUR...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信息系统
  • 1篇虚拟化
  • 1篇云计算
  • 1篇灾害
  • 1篇灾害分析
  • 1篇伸缩性
  • 1篇数据处理
  • 1篇数据运算
  • 1篇统一计算设备...

机构

  • 7篇四川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西北核技术研...

作者

  • 6篇管群
  • 4篇胡凯衡
  • 4篇韦方强
  • 2篇何光军
  • 2篇杨红娟
  • 1篇洪勇
  • 1篇张志国
  • 1篇钟方平
  • 1篇杨夫坤
  • 1篇李雪韬
  • 1篇刘旭
  • 1篇杨雪
  • 1篇王君
  • 1篇杨升

传媒

  • 3篇计算机工程与...
  • 1篇计算机工程与...
  • 1篇计算机应用与...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山地学报
  • 1篇灾害学
  • 1篇Journa...
  • 1篇计算机技术与...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CUDA的泥石流模拟计算研究
2011年
针对泥石流仿真过程中海量数据计算问题,采用CUDA技术即结合CPU与GPU的优点研究了一种协同计算方法以提高数据计算效率和仿真性能。同时,搭建了基于GPU的泥石流仿真计算平台,对优化的CUDA并行计算方法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海量数据的计算具有快速准确、低成本、低功耗的特点,能为灾害预测提供及时准确的决策支持,满足了高密集型计算的需求。
杨升管群
关键词:泥石流统一计算设备架构数据运算并行计算
基于云计算的灾害数据处理方案的研究与设计被引量:5
2012年
为实现灾害数据的高效处理以及研究机构资源的有效整合,设计了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灾害数据处理解决方案,为方案的实现提出了基于资源池的资源抽象方式和健康检查与负载均衡协作机制以及为控制流程提出的三方连接认证方式,并成功部署实现了泥石流灾害数据模拟逻辑的云平台运算。工程结果表明,在灾害数据处理过程中,云计算技术体现出了众多的优越性,既能实现分布式并行计算的效率,又避免了分布式部署的复杂过程,不仅提高了灾害模拟的运算效率和灾害处置的反应速度,还将科研机构空闲的计算机资源得以有效整合利用,同时也对云计算技术的具体实践和运用进行了探索。
何光军管群韦方强胡凯衡
关键词:云计算虚拟化
利用冲击力信号判断泥石流颗粒垂向分选的试验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分别提出根据冲击力数据的波动强度和峰值情况进行泥石流颗粒垂向分选研究的系统方法,并配置了三组不同容重(2 095 kg/m3、2 008 kg/m3和1 960 kg/m3)的粘性泥石流样品开展泥石流冲击试验。两种方法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即容重为2 095 kg/m3的泥石流分选不明显,其他两组泥石流呈现出正粒序分布且容重越小分选越显著。量纲分析表明,开展的试验粘滞力在运动中起主导作用,颗粒之间作用力较小,不容易发生反粒序分选,这与通过冲击力分析颗粒垂向分选的结果一致,因此提出的利用冲击力信号判断泥石流颗粒垂向分选的系统方法具有适用性。
杨红娟韦方强胡凯衡洪勇
关键词:泥石流
基于组件式GIS的泥石流动态模拟研究与实现
以我国泥石流现状为背景,针对泥石流对我国山区的危害性,提出基于组件式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的泥石流动态模拟的研究与设计方案。根据流团模型进行泥石流的计算机模拟,...
邓伟伟管群何光军杨夫坤
关键词:组件式GIS计算机模拟二次开发泥石流
泥石流流速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被引量:24
2009年
泥石流流速是泥石流运动力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的核心参数之一。在全面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泥石流流速野外观测和室内水槽测试的技术方法和成果,分析总结了国内外在泥石流流速分布和泥石流流速估算方法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现有技术手段,分析了泥石流流速野外观测和室内水槽测试的主要内容和技术发展方向,提出了泥石流流速分布和流速计算研究的核心内容和主要发展方向。
韦方强胡凯衡
关键词:泥石流流速流速分布
基于Socket分布式计算的泥石流危险性分区系统被引量:1
2010年
针对以往单机版的泥石流分区系统计算速度慢、可扩展性和伸缩性差等缺点,研究并实现了一种基于Socket分布式计算的泥石流危险性分区系统。引入一个监控节点实时监控当前每个子计算节点的Socket连接数、任务量以及实际处理能力。通过主节点的负载均衡计算实现系统的负载均衡,使得主计算节点更加合理地分配计算任务。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完成一次模拟任务所用时间随着并行计算节点数量的增加而减少,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杨夫坤管群张志国李雪韬
关键词:可扩展性伸缩性分布式计算泥石流
集群并行技术优化泥石流模拟数据处理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为解决泥石流等灾害模拟过程中海量数据处理的耗时问题,提出了采用集群并行方法来提升模拟过程中的数据处理效率,以达到灾害流模拟的高效性。集群计算技术已在大量的科学计算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且效果明显,但在工程模拟方面还未得到系统的实践,构建算法也没有相应标准参考。为泥石流模拟计算过程设计并行算法、构建集群平台,测试结果表明,集群并行处理方法明显提高了泥石流模拟数据处理的效率。
何光军管群
关键词:泥石流数据处理并行处理集群
黏性泥石流运动模型在蒋家沟的对比检验被引量:2
2012年
介绍了Bagnold模型、Takahashi模型、费祥俊模型、Iverson模型4个代表性黏性泥石流运动的模型,并利用云南省东川市蒋家沟的23阵泥石流测量资料对其进行对比检验。结果表明,Bagnold模型模拟的流速值总体上与测量值接近,但是弥散应力无法支撑固相有效重力;Takahashi模型模拟的流速值总体偏小;费祥俊模型模拟的水力坡降和断面平均流速均偏小;对Iverson模型的初步分析表明,蒋家沟泥石流具备维持受力平衡所需液化度的条件。参数敏感性分析表明,极限浓度对Bagnold模型和Takahashi模型影响较大,内摩擦角对费祥俊模型和Iverson模型影响较大。
杨红娟韦方强胡凯衡
Skyline在泥石流危险性分区系统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2年
Skyline是当前世界上应用较为广泛的三维G IS软件之一,它能够快速地融合数据、更新数据库,展现3D地理空间影像,其功能十分强大。通过利用Skyline提供的3D控件功能,对云南蒋家沟泥石流区域进行真实建模,在模拟计算结果的基础上进行了可视化危险性分区;运用3D G IS技术处理与分析多元地理信息数据,为用户提供了良好的界面和简单实用的操作平台。初步实现3D G IS系统在泥石流危险性分区系统中的应用。
刘旭管群钟方平王君
关键词:SKYLINEGIS泥石流灾害分析
Measuring Internal Velocity of Debris Flows by Temporally Correlated Shear Forces
2012年
Debris flow is a kind of geological hazard occurring in mountain areas.Its velocity is very important for debris flow dynamics research and designing debris flow control works.However,most of past researches focused on surface velocity and mean velocity of debris flow,while few researches involve its internal velocity because there is no available method for measuring the internal velocity for its destructive power.In this paper,a method of temporally correlated shear forces(TCSF) for meas-uring the internal velocity of debris flows is proposed.The principle of this method is to calculate the internal velocity of a debris flow us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two detecting sections and the tim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waveforms of shear forces measured at both sections.This measuring method has been tested in 14 lab-based flume experiments.
韦方强杨红娟胡凯衡Sergey Chernomorets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