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CJL040)
- 作品数:8 被引量:197H指数:6
- 相关作者:孙文杰刘瑞翔安同良程瑶杨继军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审计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经济增长绩效变化趋势与因素分析——基于一种新型生产率指数构建与分解方法的研究被引量:106
- 2012年
- 本文结合SBM方向距离函数和Luenberger指数特点,发展了一种新型生产率指数构建与分解方法,对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经济增长绩效1995—2010年间变化趋势与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已成为中国环境无效率的主要来源,各区域环境效率由东到西呈现明显的阶梯分布;中国经济增长绩效近年来出现下降趋势,特别是东部地区下降趋势尤为明显;分析期间各因素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顺序依次为产出、污染排放和投入,说明经济高速发展对生产率增长作出了较大贡献。从动态视角看,中国经济增长绩效下降主要与近年来要素投入和污染排放有关,效率改善趋缓而非技术进步是导致其下降的主要原因。最后,本文对提升中国经济增长绩效提出了相关建议。
- 刘瑞翔安同良
- 关键词:资源环境约束经济增长绩效
- 承接国际外包扩大了中国行业间工资差距吗?——基于回归方程的Shapley值分解被引量:2
- 2014年
- 文章构建模型从理论上考察了承接国际外包对我国行业工资差距的影响机制.并利用1995~2011年中国工业行业面板数据和基于回归方程的Shapley值分解方法.从实证上分析了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和承接国际外包对我国1995—2011年36个工业行业工资差距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总体上承接国际外包通过资源重组、技术进步、劳动力技能需求升级等效应带动了我国制造业行业工资不断上涨。按要素密集型分类的估计结果显示,承接国际外包对我国不同要素密集型行业的工资增长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其中,承接工业外包对我国资本密集型产业工资的拉动效应更大,而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对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工资拉动效应更大.全球化进程带动了我国机械制造、电子通讯等参与全球化分工程度较高的产业行业工资的快速增长,拉大了我国劳动密集型行业与资本密集型行业之间的工资差距。同时.基于回归方程的Shapley值分解结果显示,国有垄断、产业规模和全球化等因素仍然是影响我国行业工资差距的最重要因素.在中国加入WTO以后,承接全球外包对我国行业总体工资差距的贡献率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
- 孙文杰
- 关键词:行业工资差距
- 高校就业服务指导工作现状的分析及探讨——基于对南京市六所高校毕业生调研的实证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对就业有积极促进的作用,从理论上讲参加就业指导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使学生能够适应角色的转换,是帮助大学毕业生迈出人生关键的第一步。但是中国高校就业指导还处于初级阶段,整个机构体系还不够完善,因此就业指导工作对大学生求职的帮助较微弱。在此,我们利用2011年在南京市六所高校调研所得的问卷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证实,大学生参加就业指导课程对其就业无显著影响,而参加实习对其就业有显著的影响。至此提出高校应继续加大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建立全方位的就业指导服务,并建立长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服务指导工作,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实习等实践活动,从而进一步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
- 王世赓秦永
- 关键词:就业指导大学毕业生就业LOGISTIC模型
- 中国劳动报酬份额的演变趋势及其原因——基于最终需求和技术效率的视角被引量:53
- 2012年
- 理解现阶段我国经济系统中劳动报酬的形成机理和产生效率,对于中国顺利实现产业结构转型,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重点从需求结构和技术效率两个视角深入分析了开放背景下1987—2007年中国劳动报酬份额的演变趋势及其背后动因。研究发现,最终需求变动和技术效率变化对我国1987—2007年劳动报酬份额的演变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最终需求结构、以需求衡量的产业结构、最终需求进口替代、劳动回报率、进口中间投入和投入产出效率对1987—2007年劳动报酬份额下降的贡献率分别为11%、14%、2%、38%、2%和33%。进一步研究发现,1997年之后,国内消费、投资和出口对我国劳动报酬的拉动系数呈大幅下降趋势,且拉动重心逐渐由国内居民消费转向投资和出口,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1997年之后劳动报酬份额的显著下降。此外,包括劳动回报率、进口中间投入和投入产出效率在内的技术效率变化也是引起劳动报酬份额下降的重要原因。
- 孙文杰
- 关键词:劳动报酬份额
- 人口年龄结构如何影响经济失衡--理论与中国的经验分析被引量:9
- 2013年
- 从人口年龄结构视角解读了中国经济"高储蓄、高投资、高顺差"的成因。研究表明,老年人口抚育负担的上扬降低了储蓄率和外贸顺差,支持了生命周期假说。但是,少儿人口抚育负担的下降却未能抑制储蓄率和外贸顺差的上扬,我们将其归因于代际间的"利他主义"和"内生化的劳动供给",当家庭中子女数量减少时,用于未来教育、婚嫁等目标性支出随之下降,反而刺激了当期消费;在家庭子女数量增加时,父母有可能选择减少支出或者选择用劳动替代闲暇。本研究的政策涵义在于培育针对劳动适龄人口新的消费热点、延迟退休年龄、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 杨继军任志成程瑶
- 关键词:经济失衡人口年龄结构生命周期假说
- 承接国际外包、价值链升级与我国高技能劳动力就业——基于工业行业的面板门槛模型被引量:10
- 2013年
- 本文从发展中国家的视角出发,构建理论模型考察了承接国际外包、价值链升级对我国高技能劳动力就业的影响机制,并利用中国经济普查年鉴数据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承接国际外包活动对我国工业行业高技能劳动力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承接全球价值链外包的不同环节以及高低两种技能劳动力的替代弹性对我国高技能劳动力就业具有重要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存在面板门槛效应,当我国工业行业承接国际外包环节低于或接近我国要素禀赋结构时,承接国际外包对我国高技能劳动力就业产生了负面影响;而当承接国际外包环节明显高于我国要素禀赋结构时,承接国际外包则产生了显著的正面影响。从长期看,进一步动态提升我国要素禀赋结构以及破除限制劳动力流动体制障碍是提高全球化对我国高技能劳动力就业促进效应的重要举措。
- 孙文杰
- 关键词:价值链升级要素禀赋结构
- 国际外包、劳动力市场进入歧视与行业技能工资差距——基于1995-2011年中国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被引量:7
- 2014年
- 本文基于全球垂直分工的视角,构建理论模型将我国劳动力市场进入歧视这一制度特征纳入到全球化与工资不平等的分析框架中,并利用动态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不同形式国际外包对1995-2011年我国劳动力市场进入歧视以及行业内相对工资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全球化和国际外包通过技术升级、产业重组和市场竞争等效应改善了我国制造业的劳动力市场进入歧视状况,我国竞争性行业和垄断性行业的劳动力进入扭曲程度分别从1995年的25.21%和65.27%下降至2011年的15.37%和37.27%。并且,分行业的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形式的国际外包对我国不同行业的技能工资差距具有差异性影响:高技术外包对我国竞争性行业技能工资差距的影响不显著,但对我国垄断性行业技能工资差距的影响显著,而服务外包对我国竞争性行业和垄断性行业技能工资差距的影响均不明显。本文结论为理解全球化分工背景下我国的劳动力市场歧视效应和行业技能工资差距提供了理论依据。
- 孙文杰
- 关键词:国际外包
-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行业间工资增长差异的演变及其原因被引量:9
- 2014年
- 借助非竞争投入产出模型,从国民经济投入产出系统的角度分析1987-2007年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行业间工资增长的差异及其原因。研究表明,20多年我国资本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的行业人均工资增长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性。不同阶段国内消费、投资、出口、技术进步等因素对行业工资的不同拉动效应是导致近年来中国行业间工资增长差异迅速扩大的重要原因。行业层面的结果分解表明,1997年以后驱动我国各行业人均工资增长的动力来源发生根本变化,出口对我国第二产业,包括劳动密集型产业行业工资增长的贡献显著上升,而国内消费和国内投资对第一、第三产业,包括资本密集型产业以及垄断性行业工资增长的贡献显著上升。
- 孙文杰沈坤荣
- 关键词:工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