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60180)

作品数:5 被引量:14H指数:2
相关作者:蔡坚高艳丽梁记华唐守义吐尔逊·沙比尔更多>>
相关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菏泽市立医院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性
  • 2篇缺血
  • 2篇卒中
  • 1篇单核
  • 1篇单核苷酸
  • 1篇单因素
  • 1篇单因素分析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激酶
  • 1篇蛋白激酶类
  • 1篇等位
  • 1篇等位基因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血浆
  • 1篇血浆凝血因子
  • 1篇血小板

机构

  • 5篇新疆医科大学...
  • 2篇菏泽市立医院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烟台市烟台山...

作者

  • 4篇蔡坚
  • 1篇马建华
  • 1篇张向阳
  • 1篇杨晓丽
  • 1篇张小宁
  • 1篇殷立新
  • 1篇韩登峰
  • 1篇张蔚丽
  • 1篇张艳丽
  • 1篇杜磊
  • 1篇罗东辉
  • 1篇茹姗
  • 1篇吐尔逊·沙比...
  • 1篇郝晨光
  • 1篇唐守义
  • 1篇梁记华
  • 1篇高艳丽

传媒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中国康复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国际脑血管病...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血浆凝血因子水平与低年龄段急性心肌梗死的关系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研究血浆凝血因子水平与低年龄段(<60岁)急性心肌梗死的关系及其诊断低年龄段急性心肌梗死的价值。方法选择在山东省菏泽市立医院心内科住院就诊的160例低年龄段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160例同期住院就诊的低年龄段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双抗夹心法检测其血浆凝血酶原(FⅡ)、促凝血酶原激酶原(FⅦ)、血友病因子Ⅷ(FⅧ)、纤维蛋白原(Fg)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水平,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研究凝血因子与低年龄段急性心肌梗死的关系,并通过诊断试验评价与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其诊断低年龄段急性心肌梗死的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FⅡ、FⅦ、FⅧ和Fg的水平在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WF的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FⅡ≥14.27μg/L和Fg≥22.99μg/L是低年龄段急性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FⅡ的水平诊断低年龄段急性心肌梗死的价值较低,而通过Fg的水平诊断低年龄段急性心肌梗死的最佳截断值为22.99μg/L,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709,诊断价值中等,灵敏度(91.88%)和阴性预测值较高(86.02%),假阴性率较低(13.98%),正确率尚可(70.94%)。结论凝血因子FⅡ≥14.27μg/L和Fg≥22.99μg/L是低年龄段急性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检测Fg的水平有可能对诊断低年龄段急性心肌梗死具有提示意义。
梁记华高艳丽张蔚丽唐守义蔡坚吐尔逊·沙比尔
关键词:凝血因子急性心肌梗死单因素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学分类系统的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学分类系统——急性卒中Orgl 10172治疗试验(TOAST)、停止卒中研究TOAST系统(SSS-TOAST)和ASCO三者的差异。方法对300例新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别采用TOAST、SSS-TOAST和ASCO系统进行病因学诊断,比较各个分类系统中同一亚型的比例,以及不同评价者之间的可信度。结果与TOAST比较,SSS-TOAST中心源性栓塞(CE)、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小血管闭塞(SVO)及其他原因(ODA)卒中的比例明显增高,而原因不明(UDA)卒中的比例明显降低(均P<0.01)。与SSS-TOAST比较,ASCO1中CE、SVO及ODA的比例明显降低,而UDA或非ASCO1的比例明显增高(均P<0.01)。TOAST的可信度为0.732,SSS-TOAST的可信度为0.915,ASCO的可信度为0.863。与TOAST比较,ASCO1+2中SVO的比例明显增高,而UDA或非ASCO1+2的比例明显降低(均P<0.01)。结论与TOAST相比,SSS-TOAST在不降低可信度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减少UDA的比例;而ASCO虽然不能够减少UDA的比例,但最大限度的保存了患者的临床信息。
杨晓丽蔡坚殷立新韩登峰茹姗张小宁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学分类
Wnk1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缺血性卒中的关联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索赖氨酸缺乏蛋白激酶1(Wnk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中国汉族人群缺血性卒中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09年12月新疆5所医院294例汉族缺血性卒中患者(病例组)和同期外科系统住院治疗的其他无脑梗死疾病的汉族患者314例(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用标签SNP(tSNP)策略选择Wnk1基因10个SNP位点(rs3858703、rs11611246、rs7305065、rs1990021、rs34408667、rs12309274、rs1012729、rs956868、rs12828016、rs953361).SNP基因分型检测采用多重SNaPshot平台.用t检验、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Haploview软件进行连锁不平衡分析和单倍型分析.结果:病例组饮酒(37.1%)、高血压病(62.9%)、糖尿病(18.0%)、高脂血症(36 4%)患者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而吸烟者比例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所有位点基因分型缺失率均在1%以下.除rs34408667位点外,其余tSNP均通过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Wnk1基因第四内含子rs11611246位点与汉族缺血性卒中相关.T等位基因在病例组中的分布频率低于对照组(30 3%与35 7%,P=0.046).进行性别分层后发现,rs11611246 T等位基因是汉族男性缺血性卒中发病的保护因子.GT基因型及TT基因型在病例组男性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43.3%及7.2%,而在对照组男性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43.1%及15.2% (P=0.038).加性遗传模型显示T等位基因携带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风险是对照组的0.702倍(95%CI:0.517~0.953,P=0.023).调整年龄后差异仍然存在(P=0.022),进一步调整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混杂因素后,差异仍然存在(P=0.008).未发现Wnk1基因其余9个SNP位点与汉族人脑梗死相关.结论:Wnk1基因第四内含子rs11611246多态性影响中国人缺血性卒中的发生.rs11611246位点T等位基因可能是汉族男性发生缺血�
蔡坚郝晨光罗东辉杜磊张向阳
关键词:蛋白激酶类单核苷酸等位基因卒中汉族
支架置入术治疗有症状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随机对照试验的汇总分析
2017年
目的评价单纯药物治疗与支架置入术治疗有症状颅内动脉狭窄(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 sICAS)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实践提供最佳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BM、CNKI和万方数据库,纳入药物治疗与支架置入术治疗sICAS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共纳入6项随机对照试验和782例患者。汇总分析结果显示,支架组卒中或死亡[优势比(odds ratio, OR)1.61,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0.89~2.91;P=0.12]以及1年内致死性卒中(OR 1.60,95% CI 0.96~2.67;P=0.07)风险与药物组均无显著性差异。支架组有症状脑出血(OR 9.51,95% CI 2.89~31.29;P〈0.01)以及任何卒中或死亡(OR 2.15,95% CI 1.21~3.82;P〈0.01)风险均显著高于药物组。亚组分析显示,支架组30 d内任何卒中或死亡风险显著高于药物组(OR 2.94,95% CI 1.55~5.60;P〈0.01),而1年(OR 1.90,95% CI 0.50~7.61;P=0.35)和2年(OR 1.38,95% CI 0.91~2.08;P=0.13)内任何卒中或死亡风险则无显著性差异;支架组30 d内(OR 10.15,95% CI 1.92~53.64;P〈0.01)和1年内(OR 8.80,95% CI 1.60~48.25;P=0.01)有症状脑出血风险均显著高于药物组。结论支架组有症状脑出血以及任何卒中或死亡风险均显著高于药物组,因此不推荐sICAS患者首选支架治疗。不过,对于正规药物治疗无效以及支架置入治疗可能获益更大的患者仍可考虑支架置入治疗。
卜国森王晓蓓马建华蔡坚
关键词:颅内动脉硬化抗血小板聚集药抗凝药随机对照试验
额叶p-mTOR异常表达与外伤性癫痫发生的相关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索外伤性癫痫(Posttraumatic epilepsy,PTE)发生与额叶p-mTOR异常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将78只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6只,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和癫痫模型组(C组)各36只,C组右侧额叶注射FeCl_2造模。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造模后1h、24h、1周、2周、4周各组大鼠额叶皮质中p-mTOR(Ser2448)的动态表达。结果:A组额叶p-mTOR(Ser2448)表达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神经元胞质呈浅棕色,提示弱阳性表达;B组细胞染色程度较A组加深,p-mTOR(Ser2448)表达阳性细胞数增加;C组可见细胞结构紊乱,胞质呈明显的棕黄色,提示该蛋白在细胞质中呈强阳性表达。C组和B组比较,1h表达开始升高(t=-1.435,P=0.18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周表达高峰(t=-4.073,P=0.002),2周降低(t=-2.614,P=0.026),4周时再次升高(t=-2.506,P=0.0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TE的发病机制可能与mTOR信号通路上pmTOR(Ser2448)的表达异常增加有关。
张艳丽吐尔逊.沙比尔
关键词:外伤性癫痫发病机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