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0908)

作品数:3 被引量:41H指数:3
相关作者:王斯民文键吴晨龙李亚梅厉彦忠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3篇换热
  • 3篇换热器
  • 2篇折流板
  • 2篇螺旋折流板
  • 2篇螺旋折流板换...
  • 1篇短路
  • 1篇性能评价
  • 1篇数值模拟
  • 1篇平直翅片
  • 1篇熵产
  • 1篇熵产分析
  • 1篇流场优化
  • 1篇流动及传热特...
  • 1篇节能
  • 1篇节能优化
  • 1篇换热性能
  • 1篇板翅式
  • 1篇板翅式换热器
  • 1篇表面性能
  • 1篇翅片

机构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3篇文键
  • 3篇王斯民
  • 1篇厉彦忠
  • 1篇李亚梅
  • 1篇吴晨龙

传媒

  • 2篇化学工程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板翅式换热器平直翅片表面流动及传热特性被引量:26
2012年
为了提高板翅式换热器的换热性能,采用CFD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翅片结构参数和入口Re数对板翅式换热器平直翅片的表面传热与流动阻力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流体被加热时,翅片通道内部靠近固体壁面的流体温度较高,通道中心主流体区温度较低。流体在翅片通道内的温度分布呈一定梯度,靠近一次表面的流体温度梯度较大,而靠近二次表面的流体温度梯度较小。随着翅片高度和翅片间距的增加,平直翅片的表面传热因子和摩擦因子增大。而且,增加翅片的厚度,可在一定程度提高其换热性能,但翅片厚度存在一个最优值。研究结果可为板翅式换热器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文键李亚梅王斯民厉彦忠吴晨龙
关键词:板翅式换热器平直翅片表面性能数值模拟
无短路区新型螺旋折流板换热器换热性能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3
2012年
为了消除目前在工业过程中大量使用的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壳程的三角区漏流,首次采用折面折流板代替平面折流板,对其进行了结构改进.通过采用折面折流板,封闭了相邻两块平面折流板在搭接处产生的三角形豁口,消除了由于豁口导致的壳程短路流道,从而改进了换热器壳侧的流场.实验结果表明,用折面折流板代替平面折流板后,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增加了7.9%~9.7%,有效地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性能.虽然换热器壳程的阻力损失有所增加,但泵耗功率的增量小于2W,相对于换热量的增加可以忽略不计.此项研究对于换热器的节能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王斯民文键
关键词:螺旋折流板换热器流场优化节能
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熵产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通过CFD数值方法,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熵产数NS出发,对比研究折面折流板换热器与原始扇形折流板换热器的性能。以分析改进型换热器能量转换数量和质量的优化程度。研究结果发现:折面折流板换热器封闭了扇形折流板相邻直边之间的三角泄漏区,使换热器不仅保持了壳程流体较好的螺旋状流动,而且流动形成了更加明显的径向速度梯度。折面折流板换热器总传热系数增加30.4%—36.3%,壳程压降增加36.0%—36.5%。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熵产数NS随着传热单元数NTU增加而减小。在相同的入口流量下,折面折流板换热器传热单元数NTU均大于扇形折流板换热器,而熵产数NS均小于扇形折流板换热器,减小了24.4%—28.4%。折面折流板换热器不仅在提高换热器能量转换数量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而且在能量的转换质量,即热力完善程度,也有显著的提高。文中的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了解螺旋折流板换热器流动换热的机理、指导换热器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杨辉著文键王斯民
关键词: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熵产节能优化性能评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