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南省重大公益性科研项目(091100910100)

作品数:25 被引量:609H指数:13
相关作者:李潮海赵全志张静杜彦修李俊周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农业大学信阳农林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重大公益性科研项目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1篇玉米
  • 7篇土壤
  • 5篇深耕
  • 5篇夏玉米
  • 5篇胁迫
  • 5篇基因
  • 5篇基因型
  • 4篇水稻
  • 4篇水分
  • 4篇秸秆
  • 4篇秸秆还田
  • 4篇还田
  • 2篇氮肥
  • 2篇氮素
  • 2篇淹水
  • 2篇淹水胁迫
  • 2篇荧光
  • 2篇水分胁迫
  • 2篇水胁迫
  • 2篇土壤水

机构

  • 23篇河南农业大学
  • 4篇信阳农林学院
  • 2篇河南科技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兰州大学

作者

  • 11篇李潮海
  • 8篇赵全志
  • 7篇李俊周
  • 7篇杜彦修
  • 7篇张静
  • 6篇刘天学
  • 5篇赵亚丽
  • 5篇孙红正
  • 4篇王同朝
  • 4篇僧珊珊
  • 4篇赵龙飞
  • 3篇邵扬
  • 3篇韩迎春
  • 3篇卫丽
  • 3篇常晓
  • 3篇齐爽
  • 2篇陈海雁
  • 2篇王和洲
  • 2篇王秀萍
  • 2篇郭海斌

传媒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作物学报
  • 2篇生态学报
  • 2篇玉米科学
  • 2篇河南农业大学...
  • 2篇河南农业科学
  • 2篇干旱地区农业...
  • 2篇灌溉排水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山东农业科学
  • 1篇河北农业科学
  • 1篇杂交水稻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9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分胁迫对不同基因型水稻叶片荧光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为揭示水分胁迫下水稻叶片荧光特性下降的内在机制,在水培条件下以水稻幼苗为材料,研究了短时干旱胁迫下水稻叶片的荧光特性.结果表明,短时水分胁迫处理后荧光特性下降明显,0~30 min干旱荧光动力学参数,Fv/Fm,ΦPSⅡ,qp,NPQ有不同程度的变化,NPQ表现为小幅度的上升趋势,其它指标均降低,但下降的幅度一般都较小;Fv/Fm,ΦPSⅡ,Qp在胁迫处理90 min后下降的幅度加大,NPQ在120 min表现出开始下降的趋势,标志着叶片荧光特性受到明显影响.150 min短时胁迫处理过程中光合特性受到气孔限制和非气孔限制2个制约因素的共同作用,90~120 min光合机构的破坏是光合作用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孙龙飞赵全志
关键词:水稻水分胁迫荧光特性
氮肥后移对超高产夏玉米产量及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被引量:138
2011年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氮肥后移对超高产夏玉米产量、氮素吸收积累和氮肥效率的影响,旨在了解超高产夏玉米(≥12000kghm^-2)的氮素吸收和转运特性,为实现夏玉米超高产合理施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夏玉米施氮显著增产,增产幅度为9.62%-15.95%,氮肥后移比习惯施氮增产2.27%-5.33%。超高产夏玉米吐丝后氮素吸收积累量占总积累量的40.30%-47.78%,保证后期氮素养分充足供应对于夏玉米达到超高产水平至关重要;氮肥后移可促进超高产夏玉米后期的氮素吸收积累,降低夏玉米茎和叶片氮素的转运率,显著增强灌浆期夏玉米穗位叶硝酸还原酶活性,提高灌浆期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蛋白质产量;氮肥后移比习惯施氮的氮肥利用率提高1.88%-9.70%、农学效率提高0.962.21kgkg^-1,以"30%苗肥+30%大喇叭口肥+40%吐丝肥"方式施用氮肥的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最佳。
王宜伦李潮海谭金芳张许刘天学
关键词:夏玉米超高产氮肥后移氮素吸收氮肥效率
不同群体结构夏玉米灌浆期光合特征和产量变化被引量:30
2011年
大田试验以夏玉米为试料,采用裂裂区试验设计,密度设计包含75000、90000、105000株/hm23个密度作为主区,每个密度处理包括:①等行距60 cm×单株留苗,②等行距60 cm×双株三角留苗,③宽窄行距(宽行70 cm+窄行距50 cm)×单株留苗和④宽窄行距×双株三角留苗共12种方式进行处理,测定光合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研究不同群体结构对夏玉米灌浆期群体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吐丝期,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群体光合速率提高;蜡熟期以90000株/hm2最高,种植方式上表现为宽窄行大于等行距种植,双株留苗种植方式大于单株种植方式,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随着种植密度的提高,群体内3个层次叶片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逐渐降低,种植方式基本表现为宽窄行大于等行距,留苗方式表现为双株大于单株。试验条件下,以90000株/hm2,宽窄行,双株三角留苗产量最高。
卫丽熊友才Baoluo Ma马超张慧琴邵阳李朴芳程正国王同朝
关键词:夏玉米荧光
深耕和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通过两地两年田间定位试验,对比研究常规耕作并秸秆还田(CT)、深耕并秸秆还田(DT)、深耕但秸秆不还田(DNT)三种耕作方式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深耕和秸秆还田均能够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DT处理耕层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显著高于CT处理和DNT处理,分别增加10.8%、23.9%、31.0%和56.1%、85.3%、142.6%。深耕主要增加耕层中下部土壤微生物数量,而秸秆还田能够增加整个耕层土壤微生物数量。
冀保毅李传宝赵亚丽陈海雁李潮海
关键词:深耕秸秆还田土壤微生物
水稻叶色氮素反应的基因型间差异被引量:1
2012年
在大田不施氮素及高氮两个处理下,以叶片的SPAD值作为评价水稻氮素利用能力的参数,对146个不同基因型水稻进行了叶色深浅及对氮素敏感性不同的种质资源鉴定。通过测定抽穗前不同生育时期不同基因型水稻叶片的SPAD值,筛选出对氮素反应迟钝且叶色较浅的基因型19个、对氮素反应迟钝且叶色较深的基因型20个和对氮素敏感且叶色较浅的基因型20个、对氮素敏感且叶色较深的基因型11个。
张静史慧琴杜彦修李俊周赵全志
关键词:水稻SPAD值叶色氮素基因型
河南黄淮麦茬稻区适宜旱稻品种及鉴定指标的筛选被引量:6
2013年
为筛选适合河南黄淮麦茬稻区种植的优良旱稻品种,建立适宜的旱稻鉴定评价体系,利用河南地区主要推广的23个水、旱稻为材料,于旱棚内旱直播种植,在孕穗期和成熟期对植株形态、生理生化性状和单株产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水分胁迫条件下,高产品种的平均单株产量、分蘖数、株高、地上部鲜重和根基粗分别是低产品种的2.46、1.78、1.17、1.57和1.18倍,分蘖数、株高、地上部鲜重和根基粗与旱田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旱田产量和分蘖数可以作为河南黄淮麦茬旱稻的评价指标,株高、地上部鲜重和根基粗可以作为辅助指标。初步筛选洛稻998、徐旱702、原旱稻3号和郑旱2号为适宜推广的高产抗旱品种。
秦利征李俊周杜彦修张静孙红正韩迎春赵全志
关键词:旱稻聚类分析
深耕和秸秆还田对不同质地土壤团聚体组成及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21
2015年
在壤土和黏土中分别设置了常规耕作+秸秆还田( CT)、深耕+秸秆还田( DT)、深耕+秸秆不还田( DNT)3个处理,探讨了深耕和秸秆还田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深耕和秸秆还田对土壤团聚体组成的影响受土壤质地和土层深度影响,两者均显著影响壤土和黏土0~10 cm土层粒径大于10 mm和粒径介于1~5 mm机械稳定性团聚体的含量,对10~20 cm土层无显著影响;两者对壤土中水稳定性团聚体组成的影响较黏土大,两者均增加壤土和黏土0~10 cm土层粒径介于3~5 mm水稳定性团聚体的含量,降低粒径小于0.25 mm水稳定性团聚体的含量,对10~20 cm土层无显著影响。总体上,深耕能增加壤土耕层下部和黏土机械稳定性和水稳定性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秸秆还田能增加壤土和黏土机械稳定性和水稳定性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进而增加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
冀保毅赵亚丽郭海斌穆心愿薛志伟李潮海
关键词:深耕秸秆还田土壤质地土壤团聚体
豫西地区有效铜含量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
2014年
采用野外调查采样结合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豫西地区农田土壤有效铜含量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豫西地区全铜含量介于23.60~52.70mg·kg^-1,平均30.17 mg·kg^-1,有效铜含量介于0.28~4.13 mg·kg^-1,平均0.89mg·kg^-1,表现为山地<丘陵<平原。本区域有15.93%的样点有效铜含量低于缺铜临界值,有60.44%的样点濒临缺铜。土壤有效铜含量与有机质、全氮含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前茬玉米土壤有效铜含量最高,平均1.18 mg·kg^-1,前茬红薯土壤有效铜含量最低,平均0.63mg·kg^-1。
吕静霞王旭刚付彭辉刘继奎徐晓峰孙丽蓉
关键词:影响因素旱地土壤
深耕条件下秸秆还田对不同质地土壤肥力的影响被引量:21
2015年
在河南省两个生态区进行2年定位试验,研究常规耕作+秸秆还田(CT)、深耕+秸秆还田(DT)和深耕-秸秆不还田(DNT)3种耕作方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深耕能够提高不同质地土壤的肥力。深耕后土壤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在壤土上分别增加3.4%、14.2%、4.7%,在粘土上分别增加8.6%、7.6%、3.9%。秸秆还田能提高深耕后土壤的养分含量,在深耕条件下,秸秆还田后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在壤土上分别增加3.0%、13.8%、11.0%和11.8%,在粘土上分别增加1.6%、20.2%、10.8%和6.0%。在深耕基础上,秸秆还田有利于土壤养分含量的提高,该效应受年份、土层深度和土壤质地的影响显著。
冀保毅赵亚丽郭海斌李传保穆心愿李潮海
关键词:玉米深耕秸秆还田土壤质地土壤肥力
豫南稻区超级杂交稻扬两优6号的需水规律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采用田间试验小区和测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豫南稻区扬两优6号生长发育过程的需水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豫南稻区扬两优6号全生育期总需水量为724.01 mm,需水强度为5.50 mm/d;拔节孕穗期需水强度最高,日均蒸散量也最高;抽穗开花期日均蒸腾量最高;水稻叶面蒸腾量、颗间蒸发量和田间渗漏量分别占总需水量的50.68%,16.60%和32.72%。扬两优6号的水分利用效率为1.30 kg/m3,收获指数为0.38。分蘖后期适当晒田和灌浆期实施干湿交替灌溉有利于豫南稻区杂交稻的节水和高产。
李俊周韩迎春赵全志张晓杰杜彦修张静孙红正
关键词:豫南稻区杂交水稻扬两优6号需水规律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