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9B2078)

作品数:9 被引量:91H指数:3
相关作者:陈超林明水陈楠刘家明谢红彬更多>>
相关机构:莆田学院福建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7篇旅游
  • 3篇森林公园
  • 2篇乡村
  • 2篇乡村旅游
  • 2篇旅游资源
  • 1篇低碳
  • 1篇低碳旅游
  • 1篇新构造
  • 1篇新构造运动
  • 1篇中国农民
  • 1篇森林公园建设
  • 1篇社会网
  • 1篇社会网络
  • 1篇社会网络分析
  • 1篇社会网络分析...
  • 1篇水型
  • 1篇铁路
  • 1篇铁路网
  • 1篇铁路网络
  • 1篇农村

机构

  • 7篇莆田学院
  • 3篇福建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5篇陈超
  • 3篇林明水
  • 2篇余建辉
  • 2篇谢红彬
  • 2篇刘家明
  • 2篇陈楠
  • 1篇周彬
  • 1篇王润
  • 1篇刘丽华
  • 1篇马海涛
  • 1篇黄秀琳
  • 1篇林荣鑫
  • 1篇李国平
  • 1篇蔡巧花
  • 1篇郑鸯鸳

传媒

  • 2篇云南地理环境...
  • 2篇科技和产业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福建林业科技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新构造运动背景下福建省主要旅游资源空间契合及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晚第三纪到第四纪的新构造运动,对福建省主要旅游资源自然基底的内部构造和外部形态都有深远影响。新构造运动背景下,福建省内国家AAAA级及以上等级旅游景区分布极不均匀,主要旅游资源集中在闽东沿海断块差异活动区和闽西断陷上升区,且有4个主要特征,即主要旅游资源多集中在断陷区,旅游景区可进入性较好、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丰富,以中、低山为主、以政和-大埔断裂为界,东西两侧旅游资源各具特色、温泉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闽江以南,温泉出露点海拔高度较低,以淡水、中高温泉为主。
林明水谢红彬
关键词:新构造运动旅游资源
基于铁路网络的区域旅游资源开发效应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1年
我国铁路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期,铁路网络格局的变化对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影响深刻。通过分析铁路交通对旅游资源开发的理论和实践取得成效,得悉国外铁路旅游研究重点体现在铁路旅游对环境影响评价、旅游专列开发和旅游者行为、铁路旅游教育、区域产业集聚等。国内研究主要是区域经济理论应用、铁路旅游研究主题、技术方法的创新、社会经济效用和发展策略。指出研究的薄弱环节,展望今后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陈超郑鸯鸳
关键词:铁路网络旅游资源经济效应
区域合作视野下的海峡西岸旅游区乡村旅游标准差异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发展乡村旅游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乡村旅游等级质量标准的制定与推广,为乡村旅游产业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在区域合作框架下,通过比较台湾海峡西岸旅游区四省(福建、浙江、江西、广东)的乡村旅游的地方标准评判项目,发现各地乡村旅游等级标准与评定存在差异,制约了区域乡村旅游一体化发展。提出应从利益相关者的功能分工协作机制、检查项目指标可比评价体系、评估产品的核心价值体系三位一体构建评价标准框架系统,进一步规范与改善乡村旅游质量评判标准,推动海西乡村旅游星级标准区域一体化建设,研究案例具有典型性,可为规范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指导。
陈超刘家明陈楠
关键词:乡村旅游海峡西岸旅游区
中国农民跨省旅游网络空间结构研究被引量:57
2013年
依据《中国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2008》,利用中国农村居民旅游流的内在联系特性,构建旅游流空间网络结构,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结合运用GIS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技术,对农民旅游空间的网络节点中心性与结构洞分析,对旅游空间的整体网络的密度、中心势、核心—边缘结构、凝聚子群分析。结果表明:①中国农民旅游流网络密度低,随时间发生微弱增密态势,旅游空间的节点呈现"东部沿海密、内陆疏、偏远地区游离"的格局,网络整体结构比较松散而且不均衡;②网络中心势内向高于外向,旅游目的地集中度高于客源地,东部沿海旅游节点兼具客源地与目的地功能,内陆与偏远地区基本是单一的旅游客源地或目的地;③网络核心—边缘空间结构的核心区辐射能力弱,仅限于部分边际省域,中心度指数高的节点占据网络的核心位置,具备核心竞争优势,东部沿海旅游点入度普遍高于内陆与偏远地区,点出度与出游力成正对应;④网络区域集聚子群各自形成核心、边缘旅游空间,内部联系紧密,构成与子群相对应的核心旅游地,形成5个区域集聚子群。构建以省域为节点的农民旅游空间网络结构并进行深度分析,为中国农民旅游空间均衡发展和旅游通达性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陈超刘家明马海涛王润周彬陈楠
关键词:农村居民国内旅游流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中小城市乡村旅游行为轨迹机理比较研究——以莆田市滨海与森林公园所在乡(镇)为例
2011年
在实地问卷调研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以福建省莆田市滨海乡(镇)、森林公园为研究区域,对调查样本人口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后,从旅游信息的收集与处理、旅游动机的激发、旅游目的地的选择、旅游消费水平与偏好、出游方式和频率、游客亲疏度和客源地等方面比较中小城市乡村旅游的游客行为轨迹机理,为乡村旅游深度开发、目标定位、旅游营销等提供决策依据。
陈超余建辉林荣鑫
关键词:乡村旅游
基于经济联系强度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空间格局分析被引量:16
2011年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经历了提出、发展和形成3个阶段,分析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区位意义,应用引力模型对海峡西岸经济区20个城市间的经济联系量进行计算,并用Mapinfo9.0专题地图显示海峡西岸经济区空间发展格局。研究结果表明,海峡西岸经济区东部"双核"城市群之间密切的经济联系形成沿海放射长廊,中、西部"次增长点"构成海峡西岸经济区多级体系,沿海发展轴对中、西次增长点具有较强的辐射作用;区域内部的经济联系度由沿海向内陆山区随着距离成本的增加呈现出衰减规律;区域内陆各城市之间的彼此经济联系强度较弱,其中山地地形条件和距离成本是海西城市之间经济联系的主要阻碍因素。
林明水谢红彬
关键词:经济联系强度海峡西岸经济区
山水型旅游吸引物“低碳”元素的培植与表述——以福建省九龙谷森林公园为例被引量:2
2011年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危机下,低碳经济是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随之低碳旅游应运而生。森林旅游业是低碳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节能减排,降低二氧化碳方面有积极的作用。文章以福建省莆田市九龙谷森林公园为例,对该景区培植低碳旅游吸引物的可能性与必要性进行简要的解析,进而从交通、酒店、餐饮、线路、产品、服务设施等方面对其低碳元素加以培植,在此基础上指出:语言、文字、图片、展演表述是九龙谷森林公园低碳元素表述的最佳手段。
黄秀琳蔡巧花
关键词:低碳低碳旅游
快速工业化背景下漳浦县旅游空间布局思考
2012年
漳浦县基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和ECFA等政策机遇,依托大型石化项目和闽台特色农业项目合作的快速工业化,推进其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同时也给旅游业发展带来了政策、资金、基础设施完善和发展等机遇及旅游环境质量下降的潜在风险。"十二五"期间,快速工业化背景下,漳浦县旅游业发展应继续深化滨海火山旅游和闽台特色农业文化旅游两大特色,根据"点-轴"理论和增长极理论,结合县域功能区和空间布局调整,建立"一心两带"的功能分区和"两中心四区"的空间布局,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刘丽华陈超林明水
关键词:旅游
莆田市森林公园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被引量:3
2011年
简述了莆田市森林旅游风景资源,根据莆田市森林公园的建设现状,分析森林公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莆田市森林公园的发展对策。
余建辉李国平
关键词:森林公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