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Y2003C04)

作品数:15 被引量:76H指数:6
相关作者:黄延芹徐云生薛文君王明青王海涛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省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糖尿
  • 6篇糖尿病
  • 5篇皮瓣
  • 5篇扩张术
  • 4篇预构
  • 4篇预构皮瓣
  • 4篇扩张皮瓣
  • 4篇活血
  • 4篇活血法
  • 4篇补肾
  • 4篇补肾活血
  • 4篇补肾活血法
  • 3篇血管
  • 3篇糖络通
  • 3篇糖尿病大鼠
  • 3篇络通
  • 3篇病变
  • 2篇心室
  • 2篇视网膜
  • 2篇视网膜病

机构

  • 5篇山东中医药大...
  • 5篇山东大学
  • 4篇山东省立医院
  • 2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滨州医学院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济南市中心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山东省眼科研...

作者

  • 5篇徐云生
  • 5篇黄延芹
  • 5篇王海涛
  • 5篇王明青
  • 5篇薛文君
  • 3篇张运
  • 3篇葛志明
  • 3篇冯永强
  • 2篇吴逸南
  • 2篇李方
  • 2篇李昊
  • 2篇冷向锋
  • 1篇国小红
  • 1篇郝恩魁
  • 1篇苏国海
  • 1篇于灵芝
  • 1篇张健
  • 1篇王瑶
  • 1篇张薇
  • 1篇李臣文

传媒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山东中医杂志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新医学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中华医学美学...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医临床研究
  • 1篇中医学报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补肾活血法中药(糖络通)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中RAGE 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观察和验证补肾活血通络法为治则组成的糖络通胶囊对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33只正常雄性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11只,糖尿病对照组(D)11只,糖络通治疗组(DT)11只。糖尿病大鼠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造模。D组与DT组均用长效胰岛素2U隔日皮下注射。DT组同时用糖络通胶囊连续给药8周后观察肾皮质RAGE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糖络通具有降低大鼠视网膜RAGE mRNA表达水平的作用,可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展。
徐云生黄延芹国小红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补肾活血
糖络通对防治糖尿病大鼠早期肾损害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糖络通对糖尿病大鼠早期肾脏损害的防治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33只正常雄性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11只,糖尿病对照组(D)11只,糖络通治疗组(DT)11只,连续给药8周后观察大鼠体重、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24 h尿微量白蛋白(mAlb)、ALT、AST、肌酐(Cr)、尿素氮(BUN)。并通过光镜电镜观察大鼠肾脏组织病变情况。结果实验研究表明:糖络通在消除糖尿病大鼠蛋白尿方面有较好疗效,组间比较有差异性(P<0.01),ALT、AST、Cr、BUN未出现异常,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光镜电镜观察表明糖络通对糖尿病大鼠的肾脏具有保护作用,抑制或延缓肾小球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弥漫性增生,肾小球足突规整,基底膜增厚减慢。结论本研究证明糖络通对糖尿病大鼠早期即可保护其肾组织,减轻肾脏负担,延缓了糖尿病肾病的发展,为中医临床防治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黄延芹林枫徐云生
关键词:糖尿病糖络通早期肾损害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脏表达与血压的关系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在20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和Wistar Kyoto大鼠(WKY)肾脏组织的表达以及与血压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肾脏组织中ACE2mRNA的含量,应用放免法测定肾脏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浓度。结果:20周龄SHR的血压明显高于WKY(P<0·05),SHR肾脏组织ACE2的表达显著低于WKY(P<0·01),而SHR肾脏组织AngⅡ的浓度显著高于WKY(P<0·05)。结论:ACE2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中可能通过改变SHR肾脏中AngⅡ水平调节血压。
吴逸南葛志明姜虹李方李臣文张运
关键词:肽基二肽酶A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
预构扩张皮瓣的研究与应用进展被引量:1
2005年
薛文君王海涛王明青李昊冷向锋冯永强
关键词:预构皮瓣扩张术
预构扩张皮瓣微循环灌注量的动态变化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研究预构扩张皮瓣微循环灌注量的动态变化。方法选取成年雄性新西兰白兔36只,随机分为预构扩张组(A组)、扩张器衬垫预构组(B组)及预构组(C组)各12只。股动静脉血管束移位后,A、B组分别在肉膜深面植入50m l扩张器,预构扩张组7d后开始注水。利用激光多普勒血流计定点测量术前、术后即刻、术后3、7、27、52、62d的微循环灌注量。结果3组术后皮瓣微循环血量均急剧下降,术后第3d呈上升趋势,随扩张的进行,预构扩张组微循环血量上升趋势较其它组显著,至扩张充分后达到相对稳定状态。结论扩张术能明显增加预构皮瓣的微循环灌注量,提高皮瓣移植的安全性。
王海涛薛文君王明青
关键词:皮瓣扩张术微循环
反义c-myc基因转染抑制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研究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反义c-myc基因(Ad-AS-myc)转染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LEC)系B3(HLE-B3)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方法将Ad-AS-myc转染HLE-B3,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采用生长曲线法、噻唑蓝比色法分析细胞增殖改变;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变化、分析细胞周期改变(DNA倍体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Western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c-myc mRNA及其蛋白产物表达的变化. 结果 Ad-AS-myc成功转染后,HLE-B3逐渐变圆、脱壁.转染后24~96 h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与相应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凋亡细胞比例(转染48 h为18.33%,转染96 h为26.93%)明显升高,与相应对照组(48 h为3.19%,96 h为1.7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出现G1期阻滞现象,表现为G1期细胞比例[转染48 h为(60.50±7.59)%,转染96 h为(81.90±8.60)%]增加和S期细胞比例[转染48 h为(28.40±3.38)%,转染96 h为(16.75±8.97)%]下降,与相应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RT-PCR法和Western免疫印迹法检测发现c-myc mRNA及其蛋白产物水平特异性下调. 结论 Ad-AS-myc可成功转染HLE-B3,并特异性抑制c-myc基因的表达,诱发细胞G1期阻滞,有效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中华眼科杂志,2005,41:161-165)
孙洁谢立信王瑶刘廷
关键词:反义C-MYC基因转染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RT-PCR法白内障
补肾活血法论治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病机探讨被引量:9
2011年
结合祖国医学基础理论,探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基本病机,认为肾虚血瘀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病理基础,补肾活血法为该病治疗之本,当贯穿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治疗过程的始终,临床灵活辨证施治,可取得明显疗效。
徐云生黄延芹
关键词: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肾虚血瘀补肾活血法
预构扩张皮瓣的实验研究
2006年
目的:研究预构扩张皮瓣的成活及其机制、微循环灌注量动态变化、超微结构改变。方法:选取成年雄性新西兰白兔36只,随机分为预构扩张组(A组)、扩张器衬垫预构组(B组)及预构组(C组),每组12只。股动静脉血管束移位后,前两组分别在肉膜深面植入50 ml扩张器,预构扩张组7 d后开始注水。定期对3组皮瓣进行微循环检测,并取样进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其受体、光镜及超微结构的检测与观察。第52天扩张完成后,形成仅以预构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观察记录成活面积。结果:A组微循环灌注量明显高于B、C组(P<0.05),皮瓣成活面积占原始皮瓣面积的百分比大于B、C组(P<0.05),VEGF、bFGF及其受体含量亦明显高于B、C组(P<0.05),血管密度加大,超微结构改变显著。结论:预构扩张皮瓣能增大皮瓣成活面积,增加皮瓣移植的安全性。VEGF、bFGF及其受体含量的增加促进预构扩张皮瓣血管化进程。
薛文君王海涛王明青
关键词:预构预构皮瓣扩张术
兔股动脉和静脉预构轴型扩张皮瓣的实验观察
2009年
目的通过兔股动脉、静脉预构轴型扩张皮瓣的微循环血流量动态变化、光镜下结构的改变及其成活面积,为预构轴型扩张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新西兰白兔40只,随机分为4组:预构轴型扩张皮瓣组、预构轴型不扩张皮瓣组、单纯预构轴型皮瓣组及无蒂游离皮瓣组,每组4只,前2组股动脉、静脉移位后,预构轴型扩张皮瓣组、预构轴型不扩张皮瓣组分别在肉膜深面置入容量为50ml长方形皮肤软组织扩张器,预构轴型扩张皮瓣组7d后开始注水;无蒂游离皮瓣组为对照组,未采取预构及扩张处理。定期对4组皮肤进行微循环血流量检测,并取样进行光镜观察。预构术后52d,前3组形成以预构股动静脉血管束为蒂的岛状皮瓣,游离皮瓣组则形成无蒂游离皮瓣后均原位缝合,观察其成活面积。结果预构轴型扩张皮瓣组较其他组微循环血流量增加,成活面积大[(97.54±2.73)%],光镜下改变显著(P〈0.05)。结论扩张术能促进预构轴型皮瓣的血管化进程,明显增大预构轴型皮瓣成活面积,增加其移植的安全性。
薛文君王海涛王明青冷向锋冯永强李昊
关键词:股动预构皮瓣扩张术
颞浅血管预构扩张皮瓣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颞浅血管预构扩张皮瓣在修复面、颈部较大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及其修复效果。方法:通过将颞浅动、静脉植入颈部皮下,皮下置入扩张器,经过3个月的组织扩张,形成以颞浅动、静脉为蒂的颈部预构扩张皮瓣,转移修复同侧面、颈部的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2001年至2006年,应用此方法修复10例面、颈部瘢痕挛缩患者的面颊部及颏颈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均取得了成功。随访6个月,效果满意。结论:采用颞浅动、静脉颈部预构扩张皮瓣修复面、颈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薛文君王海涛王明青张健陈礼新冯永强
关键词:预构皮瓣扩张术颞浅血管皮肤软组织缺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