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1A02-08)

作品数:8 被引量:247H指数:6
相关作者:张定一裴雪霞党建友王姣爱张永清更多>>
相关机构: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山西师范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8篇小麦
  • 4篇播期
  • 3篇优质小麦
  • 2篇冬小麦
  • 2篇生长发育
  • 2篇旗叶
  • 2篇种植密度
  • 2篇籽粒
  • 2篇粒重
  • 2篇基因
  • 2篇基因型
  • 2篇灌浆
  • 2篇灌浆特性
  • 1篇氮量
  • 1篇蛋白亚基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组分
  • 1篇性状
  • 1篇亚基
  • 1篇养分

机构

  • 8篇山西省农业科...
  • 3篇山西师范大学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8篇张定一
  • 6篇裴雪霞
  • 6篇党建友
  • 5篇王姣爱
  • 3篇闫翠萍
  • 3篇张永清
  • 1篇杨武德
  • 1篇姬虎太
  • 1篇王秀斌
  • 1篇程麦凤
  • 1篇屈会选

传媒

  • 2篇应用与环境生...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小麦研究

年份

  • 2篇2009
  • 6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基因型、播期和密度对不同成穗型小麦籽粒产量和灌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61
2009年
采用裂裂区设计,研究了主茎分蘖成穗并重型品种临优145、临优2069、临优2018和主茎成穗为主型品种临汾138、临汾139播期和种植密度对小麦籽粒产量及灌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基因型、播期和种植密度对小麦籽粒产量的效应大小为:播期>基因型>种植密度.临优145和临优2018最佳播期为10月3日,最佳种植密度分别为318.16×104hm-2和313.77×104hm-2;临汾138最佳播期为10月1日,最佳种植密度为375.00×104hm-2;其最高产量分别达7573.43kghm-2、8202.52kghm-2和8390.34kghm-2.小麦籽粒灌浆进程符合一元三次方程"慢、快、慢"的"S"型变化;随播期推迟,理论最高粒重(W)、最大灌浆速率(Rmax)、平均灌浆速率(R)和起始生长势(C0)均提高,灌浆持续期(S)和有效灌浆持续期(Se)延长,籽粒产量先升高后降低;种植密度对小麦籽粒灌浆速率影响较大,对灌浆持续期影响较小.相关分析表明,灌浆速率与千粒重极显著正相关;临优145的Se与千粒重显著正相关,而临优2018不显著.不同成穗型品种对播期和种植密度敏感性存在差异,其中,临汾138对播期的敏感性大于临优2018和临优145;临优145和临优2018对种植密度的敏感性大于临汾138.
张定一张永清闫翠萍裴雪霞
关键词:小麦基因型播期种植密度灌浆特性
播期和种植密度对强、中筋冬小麦蛋白质组分及品质性状的影响被引量:55
2008年
采取裂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播期和种植密度对强筋小麦临优145和中筋小麦临优2018蛋白质组分和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适期播种的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均最高;推迟播期,强筋品种的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明显增加,而中筋品种变化不明显;强筋品种的品质性状受播期影响程度高于中筋品种.适期播种,小麦籽粒蛋白质、麦谷蛋白与湿面筋、沉降值、稳定时间、软化度和评价值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推迟播期,醇溶蛋白与湿面筋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播期变化引起的蛋白质各组分所占比例的改变是改善小麦品质性状的重要原因.在试验种植密度范围内(225万株.hm-2、300万株.hm-2和375万株.hm-2),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变化不明显,密度对强筋品种的品质性状有一定调节作用;在低密度条件下(225万株.hm-2)中筋品种的品质性状最佳.
闫翠萍张永清张定一党建友
关键词:播期种植密度小麦蛋白质组分品质性状
基因型和播期对优质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41
2008年
全球温度升高的气候条件下,针对不同基因型小麦研究其适宜播期,对优质小麦高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试验采取田间试验,研究了基因型和播期对3种基因型优质小麦生长发育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不同基因型优质小麦各生育期持续时间有明显影响,但抽穗期最多相差2 d,成熟期不超过1 d,适期播种,有利于优质小麦分蘖的发生、穗分化发育、干物质积累及安全越冬;在同一产量水平,2个可控因素对优质小麦产量影响的作用力为播期>基因型,适期播种能够较好地协调不同基因型优质小麦的个体特征、群体质量,达到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结构合理,实现高产。
裴雪霞王姣爱党建友张定一
关键词:基因型播期生长发育优质小麦
播期对优质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及旗叶光合特性的影响被引量:51
2008年
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播期对强筋小麦"临优145"和中筋小麦"临优2018"籽粒灌浆进程中粒重、蛋白质含量、籽粒产量、蛋白质产量、旗叶叶绿素相对含量及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并探明了它们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播期下优质小麦灌浆进程及蛋白质含量符合一元三次方程,分别呈"慢-快-慢"的"S"型和"高-低-高"的"V"型变化;开花后23 d蛋白质含量最低;蛋白质产量随灌浆进程呈持续上升趋势。随播期推迟,优质小麦最大粒重、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及起始生长势提高,灌浆持续期和有效灌浆持续期延长,旗叶叶面积、叶绿素相对含量和净光合速率提高,产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并以10月9日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灌浆速率与千粒重极显著正相关,"临优145"有效灌浆持续期与千粒重显著正相关,"临优2018"有效灌浆持续期与千粒重间相关性不显著。
裴雪霞王姣爱党建友张定一
关键词:播期优质小麦灌浆特性粒重光合特性
施氮量对不同小麦品种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表达量及品质影响的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采用盆栽试验和SDS-PAGE技术,研究了氮肥对强筋和中筋小麦亚基表达量、品质性状及相关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提高了优质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表达量,对强筋小麦影响较小,而对中筋小麦影响较大。施氮后,强筋小麦的亚基表达量与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的含量极显著相关,而中筋小麦的亚基表达量仅与谷蛋白的含量显著相关,说明氮肥对不同亚基组成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表达量及蛋白组分调控有一定差异。施氮后,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表达量与各项加工品质指标呈正相关;强筋小麦的亚基表达量与湿面筋含量、稳定时间、沉降值和评价值相关性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而中筋小麦的亚基表达量仅与沉降值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
张定一张永清杨武德闫翠萍姬虎太
关键词:小麦营养品质
复合包裹控释肥对小麦生长发育及土壤养分的影响被引量:5
2009年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复合包裹控释肥对小麦产量、光合特性、植株养分及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控释肥较不施肥(CK)、氮磷钾配施(NPK)、复合肥(CF)及单一控释肥(CCRF)冬小麦中后期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灌浆速率提高、灌浆持续时间延长、千粒重提高、穗粒数增加,但成穗数降低,产量构成因子协调,籽粒产量增加、蛋白质含量提高,分别较NKP和CF增产8.93%~16.05%和5.34%~12.23%;复合控释肥使土壤速效养分在冬小麦生长发育前中期相对较低后期较高,促进了干物质积累与转移,使植株干重和全氮全钾含量明显提高。复合控释肥中以WCRF效果最佳,使冬小麦籽粒产量、中后期叶片Pn、植株干重及全氮全钾均最高,养分释放更符合冬小麦需肥规律。
党建友裴雪霞屈会选程麦凤王姣爱张定一
关键词:冬小麦生长发育土壤速效养分
除草剂对优质小麦品质和旗叶保护酶的调控效应被引量:18
2008年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4种除草剂在正常剂量下对2个优质小麦品种品质性状、蛋白质组分和旗叶保护酶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籽粒灌浆过程中,2,4-D丁酯处理使籽粒蛋白质含量一直较高,世玛处理在灌浆前中期籽粒蛋白质含量较高,但灌浆末期籽粒蛋白质含量最低,巨星和骠马处理影响较小.2,4-D丁酯处理使收获时籽粒蛋白质含量及组分最高,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吸水率、稳定时间和评价值等加工品质最好,世玛处理则使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最差,巨星和骠马处理影响相对较小.籽粒灌浆期间,2,4-D丁酯处理使旗叶SOD、CAT和POD活性一直较低,尤其是籽粒灌浆末期活性最低;其它除草剂使旗叶SOD、CAT和POD活性在不同灌浆时期存在差异:灌浆前中期,骠马处理使3种保护酶活性最高;灌浆后期,世玛处理使旗叶中保护酶活性下降缓慢,且活性最高.籽粒灌浆期前期,4种除草剂对旗叶中MDA含量的影响是:世玛>骠马>CK>巨星>2,4-D丁酯,灌浆中后期,2,4-D丁酯和巨星处理使MDA含量快速提高,世玛和骠马处理使MDA含量升高相对较慢,到灌浆末期,2,4-D丁酯使MDA含量最高,世玛处理最低.
党建友张定一裴雪霞王姣爱
关键词:优质小麦保护酶系MDA含量
小麦结实粒数、粒重和品质的小穗位和粒位效应被引量:29
2008年
【目的】研究小麦不同小穗位和粒位的穗结实粒数、粒重和品质变化规律。【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系统研究穗结实粒数相近,粒重和品质不同的3个小麦品种的结实粒数、粒重和品质的小穗位和粒位效应。【结果】3个小麦品种不同小穗位籽粒结实粒数、小穗千粒重、粒重、蛋白质含量、干面筋、沉降值、吸水率、稳定时间、评价值和软化度均呈现二次曲线变化趋势分布,第1粒位、第2粒位和第3粒位的粒重及品质也随小穗位的变化呈二次曲线形式,表现出籽粒发育的近中优势。第1粒位和第2粒位的粒重相近,都高于第3结实粒位;第2粒位增产潜力较大,是粒重变化的主要因素;临优2018和临优2069第2粒位,临优145第1粒位的蛋白质含量、干面筋和沉降值较高且变异较大,增质潜力较大,是品质变异的主要因素。【结论】在小麦育种和栽培中,对于每小穗最多结实3粒籽粒的品种,应尽量减少小花位数,来保持小麦籽粒品质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裴雪霞王姣爱党建友王秀斌张定一
关键词:结实粒数粒重小麦粒位效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