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00034)

作品数:4 被引量:15H指数:2
相关作者:侯太平史冠莹陶科刘运崔文华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新霉素
  • 2篇链霉菌
  • 1篇动力学模型
  • 1篇亚种
  • 1篇药效
  • 1篇遗传转化系统
  • 1篇抑菌
  • 1篇抑菌活性
  • 1篇诱变
  • 1篇原生质体转化
  • 1篇软腐
  • 1篇软腐病
  • 1篇生物转化
  • 1篇田间
  • 1篇田间药效
  • 1篇欧文氏菌
  • 1篇离子交换层析
  • 1篇力学模型
  • 1篇萝卜
  • 1篇胡萝卜

机构

  • 4篇四川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4篇侯太平
  • 3篇刘运
  • 3篇陶科
  • 3篇史冠莹
  • 2篇崔文华
  • 2篇张新刚
  • 1篇杨茜
  • 1篇陈龙
  • 1篇马林
  • 1篇杨凌云
  • 1篇滕云
  • 1篇全鑫
  • 1篇杨从军
  • 1篇瞿旭东
  • 1篇达娃
  • 1篇王东磊

传媒

  • 2篇微生物学通报
  • 2篇四川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费氏链霉菌中子辐射诱变菌株对新霉素的生物转化被引量:2
2010年
对新霉素产生菌费氏链霉菌进行中子辐射诱变和突变株筛选,获得不产新霉素的突变株。以突变株为转化菌种,以新霉素为底物,对转化发酵液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研究了不同转化条件对新霉素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底物浓度、底物添加时间、底物添加方式、接种量、培养基装量、转化时间、碳源、氮源、pH、温度对新霉素转化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以转化条件优化参数进行转化大量培养,转化液经4步离子交换层析进行分离纯化,薄层层析检测纯化样品为单一斑点。采用薄层生物自显影对获得的4个转化产物分离样品做生物活性检测,发现4个样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姜青枯假单孢杆菌都具有抑制活性,1个样品对大白菜软腐病菌具有明显的抑制活性。
马林达娃刘运史冠莹杨茜杨从军杨凌云张新刚陶科侯太平
关键词:新霉素生物转化辐射诱变离子交换层析抑菌活性
Sanglifehrin A产生菌Streptomyces flaveolus DSM 9954遗传转化系统的建立被引量:1
2011年
Sanglifehrin A的产生菌淡黄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flaveolus DSM 9954,通过筛选,得到其菌丝培养基为TSB,生孢培养基为ISP-4,抗性实验显示淡黄色链霉菌Streptomycesflaveolus DSM 9954对所选抗生素都较敏感.利用原生质体转化和接合转移都成功地构建了两种遗传转移系统,并且从接合转移成功的链霉菌转化子中回收质粒pKC 1139,经EcoRⅠ单酶切电泳,验证了质粒确实通过接合转移从大肠杆菌转移至宿主链霉菌,这为研究Sanglifehrin A的生物合成机制和结构改造奠定了基础.
刘运陶科史冠莹瞿旭东侯太平
关键词:原生质体转化
费氏链霉菌HTP6分批发酵动力学被引量:7
2009年
对费氏链霉菌HTP6产新霉素的分批发酵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动力学模型。对数生长期最大比生长速率μm为0.0866h-1,产物合成期最大合成速率qp为1.1867×10-4g/(mL·h)。对实验数据与模型模拟值进行拟合检验,表现出很好的适用性,实验平均相对偏差小于5%。表明该动力学模型对费氏链霉菌产新霉素的发酵生产具有实际意义。
张新刚史冠莹陶科滕云崔文华刘运全鑫侯太平
关键词:新霉素发酵动力学模型
新霉素对大白菜软腐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本研究通过各种理化因子对新霉素活性的影响考察新霉素的稳定性,进一步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方法考察新霉素对大白菜软腐病的田间实际防治效果.理化因子试验结果表明,新霉素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够耐酸碱,耐高温、耐紫外线的直射,具有生产、储藏和应用上的优势.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新霉素200 mg/L、100 mg/L、50 mg/L的防治效果均优于常用药剂72%农用硫酸链霉素.新霉素200 mg/L、100 mg/L、50 mg/L的防治效果为84.1%、72.83%、63.2%.72%农用硫酸链霉素50 mg/L的防治效果为60.24%.两组试验显示了新霉素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把新霉素开发为一种新型的抗生素类农药奠定了基础.
王东磊达娃崔文华陈龙侯太平
关键词:新霉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