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907046)

作品数:12 被引量:115H指数:8
相关作者:汲胜昌曹涛吴鹏沈琪祝令瑜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国家电网公司上海市电力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电气工程

主题

  • 10篇电容
  • 10篇电容器
  • 6篇噪声
  • 6篇换流
  • 6篇换流站
  • 5篇振动
  • 5篇滤波电容器
  • 4篇直流
  • 4篇高压直流
  • 3篇直流换流站
  • 3篇可听噪声
  • 3篇降噪
  • 3篇交流滤波
  • 3篇高压直流换流...
  • 2篇振动加速度
  • 2篇加速度
  • 2篇降噪措施
  • 2篇交流滤波电容...
  • 1篇电力
  • 1篇电力变压器

机构

  • 1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国家电网公司
  • 2篇上海市电力公...
  • 1篇山东大学
  • 1篇河南省电力公...
  • 1篇中国南方电网
  • 1篇国家电网安徽...
  • 1篇江苏省电力公...

作者

  • 12篇汲胜昌
  • 6篇祝令瑜
  • 6篇曹涛
  • 6篇沈琪
  • 6篇吴鹏
  • 5篇李彦明
  • 2篇傅晨钊
  • 2篇任杰
  • 1篇张晋
  • 1篇欧小波
  • 1篇魏本刚
  • 1篇李江涛
  • 1篇戴朝波
  • 1篇王颂
  • 1篇刘源
  • 1篇郭俊
  • 1篇孙凯祺
  • 1篇杜利明
  • 1篇刘浩

传媒

  • 5篇电工技术学报
  • 4篇电力电容器与...
  • 2篇高电压技术
  • 1篇华东电力

年份

  • 2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振动信号的电容器噪声水平计算方法被引量:18
2010年
电容器装置的噪声是换流站中噪声来源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对单台电容器噪声水平的计算方法进行研究对合理评估整个电容器装置的噪声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单台电容器噪声的产生机理入手,即电极间的电场力将使电容器的外壳振动并最终变为噪声辐射出去,分析了噪声水平与表面振动信号之间的关系并给出其计算公式。在实验室建立了电容器表面振动和噪声信号测试系统,测量了在不同条件下电容器表面振动加速度信号,通过频谱分析验证了测得振动数据的有效性。根据文中的计算方法计算得到单台电容器的A计权声压级水平,并与半消声室内的实测噪声数据进行比较分析,验证了该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曹涛汲胜昌吴鹏张晋李彦明黎小林李岩
关键词:电容器振动噪声
换流站用交流滤波电容器的噪声试验与仿真被引量:18
2011年
交流滤波电容器装置噪声是换流站噪声来源的主要因素之一,开展其噪声特性的试验及仿真分析,对于电容器噪声水平的抑制具有重要意义。在理论分析电容器噪声产生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位于半消声室内的电容器振动与噪声测量系统,并对单台电容器表面振动及辐射噪声进行了测量,理论分析并试验验证了电容器底面是其噪声的主要来源。采用边界元理论建立了单台电容器的噪声模型,以实测的振动数据作为边界条件进行了单台电容器噪声的仿真计算,与实测噪声数据的相比误差在±2dB范围内,从而验证了所建噪声模型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对电容器不同表面单元的噪声贡献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底面振动是电容器噪声产生的主要原因。该研究结果为单台电容器可听噪声控制措施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汲胜昌祝令瑜沈琪曹涛
关键词:换流站交流滤波电容器
基于冲击电流作用的滤波电容器振动传递函数的计算方法
在对换流站内电容器装置噪声水平进行计算评估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单台电容器振动传递函数的获得。笔者在分析讨论电容器振动起因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冲击电流作用的电容器振动传递函数的求取方法。通过建立电容器振动试验系统,测量...
汲胜昌祝令瑜沈琪任杰吴鹏李彦明
关键词:电容器振动传递函数冲击电流
文献传递
电容器噪声传播规律的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随着直流输电的快速发展,换流站用交流滤波电容器辐射出大量噪声,对电容器辐射传播特性的研究意义重大。本文建立了噪声特性研究试验平台,对电容器在各频率下不同电流不同距离处的噪声进行了测量,分析了电容器辐射噪声随着距离变化的规律,结合声传播理论对电容器辐射噪声的传播模式进行了辨识。结果表明,在本文测量范围内,顶面和底面辐射噪声表现为明显的球面波辐射模式,而侧面辐射噪声在距离较近时表现为柱面波传播模式,在距离较远时表现球面波传播模式。随着测量距离的加倍,电容器整体辐射噪声降低约5.4 dB,说明电容器整体辐射噪声以接近球面波的形式传播。
祝令瑜汲胜昌曹涛吴鹏刘源傅晨钊
关键词:高压直流输电电容器降噪
换流站电容器装置振动与噪声特性分析被引量:13
2012年
滤波电容器装置是换流站中噪声的主要来源之一。随着直流输电电压等级的提高、输送功率的增大,电容器装置产生的噪声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以南网某换流站220kV滤波场中的电容器装置为研究对象,分析电容器装置上单台电容器和塔架的振动特性,并测量了滤波场周边的噪声水平,研究其与装置振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电容器装置的振动是由电流的基波与谐波分量共同激励产生的,它们在频率上存在一定联系;对于单台电容器,各个面上的振动强度相差较大,其中以底面振动最强;分析噪声频谱,可知其频率分量与电容器振动频率分量相同;通过滤波场的噪声辐射方向图,可以确定电容器装置和电抗器周围的噪声辐射量最大。最后,通过以上研究结果,从减振、隔声和滤波元件布局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可行的降噪措施。
沈琪汲胜昌任杰吴鹏王颂
关键词:电容器装置振动噪声降噪措施
交流滤波电容器装置电晕的噪声评估被引量:1
2012年
交流滤波电容器装置的噪声是换流站中噪声来源的主要因素之一,其噪声主要来自电容器外壳的振动和均压环等结构的电晕放电,因此电晕噪声水平的计算对研究和合理评估整个电容器装置的噪声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从美国BPA推荐的交流输电线路可听噪声预估公式出发,推导出有限长线声源与点声源的电晕噪声预测公式,并结合500 kV交流滤波电容器装置的结构尺寸,利用ANSYS仿真软件计算其电场分布,得到表面电场强度较大的均压环和电容器引线端在测量点处的噪声水平,以此作为电容器装置电晕噪声的评估依据。结果表明:当满足计算条件时,预测公式可以得到比较理想的计算结果,并且随着结构表面电场强度的减小或测量距离的增大,电晕噪声呈指数规律降低。
沈琪汲胜昌祝令瑜
关键词:电晕
盲源分离技术在振动法检测变压器故障中的应用被引量:29
2012年
变压器油箱表面的振动信号可以反映其内部绕组与铁心的健康状况,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在油箱表面测得的信号都是绕组和铁心振动信号的混合,且两者相关程度很高,难以用普通分离算法进行分离,不利于分别对绕组及铁心的故障进行诊断。鉴于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子空间独立分量分离法(SDICA)的变压器绕组和铁心振动信号盲源分离方法。首先,对基于SDICA算法的盲源分离方法进行了说明,利用所构建的仿真信号对该算法进行了验证,并与普通盲源分离算法—快速独立分量分离(fastICA)算法的分离结果进行了对比,证实了SDICA算法适用于变压器振动信号的分离;然后,运用SDICA算法对测得的一台试验变压器的振动信号进行了分离,并探讨了测量位置、电压等级以及负载大小对分离结果的影响;最后,将SDICA盲源分离算法在一台现场实际运行的、有一定故障隐患的变压器中进行应用,成功分离出了绕组和铁心振动信号,且绕组信号中包含有丰富的振动故障特征,与该变压器实际的运行情况相符合。本文提出的盲源分离算法可根据在油箱表面测得的多路振动信号直接分离出绕组和铁心振动信号,这对于振动法在变压器绕组及铁心故障诊断中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郭俊汲胜昌沈琪祝令瑜欧小波杜利明
关键词:电力变压器盲源分离源信号铁心
换流站交流滤波电容器外壳振动研究被引量:23
2010年
为了合理估算电容器噪声辐射水平,需要研究电容器外壳振动形式。通过对带电电容器外壳面采用密集网格测点的振动测试实验,得到以下电容器外壳振动的特性:电容器外壳各面的振动形式为缩涨振动;侧面振动相位一致,侧面振动相位与底面振动相位相差半个周期,也即侧面缩时底面涨;底面振动幅值远大于侧面振动幅值,侧面振动幅值基本一致。电容器噪声估算可以采用外壳面的平均振动幅值,电容器外壳面的噪声辐射比为1。
吴鹏汲胜昌曹涛李彦明
关键词:换流站可听噪声振动滤波电容器
220kV瓷柱式断路器修正热路模型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为了确保断路器设备在系统增容运行时的安全运行,对其热场进行计算与分析具有重要意义。针对220 kV瓷柱式断路器,建立了温升计算热路模型。模型中包含稳态热场和动态热场两部分,考虑了环境温度、风速、SF6气压、接触电阻等因素的影响。利用数值仿真方法对热路模型进行修正,使模型更加适用于工程计算。通过校验发现,模型计算结果与有限元仿真结果偏差不超过±10%,说明本文所建立热路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孙凯祺刘浩傅晨钊汲胜昌李江涛魏本刚
关键词:断路器温升热路模型
高压直流换流站交流滤波电容器降噪措施被引量:19
2011年
高压直流换流站交流滤波电容器的可听噪声严重超出了限制,需要对其可听噪声进行有效的控制。分别针对单台电容器和电容器塔提出了两种降噪措施:双底面型低噪声电容器和交错式电容器布置方式。首先,给出了双底面型低噪声电容器的设计理论和交错式布置方式的降噪理论及采用常规布置方式和交错布置方式的电容器塔的仿真计算。然后,分别对这两种降噪措施在消声室内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它们能够有效地降低电容器可听噪声。最后得出结论:双底面型低噪声电容器比常规同型号电容器底面噪声降低约10dB;在电容器塔主要辐射面正对的区域,交错式电容器塔布置方式比正常布置方式能有效降低大面积方向性集中的高声级噪声。
吴鹏汲胜昌曹涛李彦明黎小林李岩姚一峰
关键词:换流站可听噪声滤波电容器降噪措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