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004C0052M)

作品数:14 被引量:274H指数:10
相关作者:沙丽清王君曹敏严玉平武文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土壤
  • 5篇雨林
  • 5篇土壤呼吸
  • 5篇热带季节雨林
  • 5篇橡胶林
  • 5篇季节雨林
  • 3篇氮肥
  • 3篇稻田
  • 3篇树干
  • 3篇树干呼吸
  • 2篇养分
  • 2篇生态系统
  • 2篇生态系统呼吸
  • 2篇树种
  • 2篇通量
  • 2篇土壤养分
  • 2篇排放通量
  • 1篇稻田甲烷
  • 1篇滇西
  • 1篇滇西北

机构

  • 15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15篇沙丽清
  • 3篇杨光明
  • 3篇王君
  • 3篇武文明
  • 3篇严玉平
  • 3篇曹敏
  • 2篇房秋兰
  • 2篇卢华正
  • 1篇郭辉军
  • 1篇沈守艮
  • 1篇郑征
  • 1篇吴兵霞
  • 1篇姜虹
  • 1篇周文君
  • 1篇李检舟
  • 1篇胡文艳
  • 1篇冯志立

传媒

  • 4篇山地学报
  • 3篇生态学报
  • 2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茶叶科学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年份

  • 4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滇西北藏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被引量:13
2007年
选取与滇西北藏区地域毗邻的、具有相似气候条件和土壤母质发育类型的4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草甸土壤有机质、土壤全N、有效N的含量是林地与灌丛地的3~5倍;季节性放牧草甸的土壤有机质、全N、全P、有效N、有效K以及3种土壤酶,均显著大于常年放牧草甸;针叶林地与高山栎灌丛地具有相似的土壤养分特征;各项养分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尤其是有机质与全N、有效N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pH值与土壤全Ca、全Mg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土壤酶与土壤有机质、土壤全N、有效N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王君沙丽清
关键词:土壤养分滇西北土壤性质土壤质量
云南古茶资源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
本文简要的介绍了云南古茶资源的分布、价值、利用和研究现状,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古茶资源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措施。
沙丽清郭辉军
文献传递
云南澜沧县景迈古茶园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研究被引量:36
2008年
云南省分布着大量的古茶园,被认为是普洱茶的起源。澜沧县景迈古茶园是典型的栽培型古茶园,在古茶园区内大平掌处选择相邻的古茶园、台地茶园和天然林三种利用类型的土壤,进行了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的调查。结果表明:三种类型的土壤都呈明显的酸性,土壤pH在3.80-3.91,茶园土壤的酸度相对更低;三种类型的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和酶活性在表层0-20cm都比下层20-40cm高,但Mg、A1和K无明显的垂直分布;三者有机质含量都很高,有机质和氮的含量分布为台地茶园〈古茶园〈天然林,而磷含量为古茶园最高;土壤酶活性的差异与养分的差异不一致,不同的酶活性在三种土壤中的大小规律不一样;土壤pH与金属元素相关性显著,氮元素与其它养分相关性最强,养分与土壤酶活性有显著相关性,尤其是C、N、P和K等主要营养元素。
姜虹沙丽清
关键词:古茶园天然林土壤养分酶活性
氮肥对西双版纳地区稻田N2O排放通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08年
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云南西双版纳地区单季稻田N2O排放及氮肥、水热因子等对N2O排放的影响进行田间原位观测研究。试验设3个氮肥水平处理:NO(0kgN·hm-2)、N150(150kgN·hm-2)和N300(300kgN·hm-2)。结果表明,氮肥的施入显著促进了稻田N2O的排放,其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74.63μg·m-2·h-(1NO)、156.10μg·m-2·h-(1N150)和131.79μg·m-2·h-(1N300)。N150和N300处理N2O排放损失的氮量分别占施入肥料N的1.28%和0.45%。N300处理N2O排放通量同5cm土壤温度和地表温度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但N2O排放通量与稻田水深无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在长时间尺度内N2O的GWP将逐步超过CH4;而且随着施用氮肥量的提高,N2O的GWP逐步增加;未来氮肥的施用量会逐步提高,N2O对环境的影响会加剧,其对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
武文明杨光明沙丽清
关键词:稻田氮肥N2O
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优势树种树干呼吸特征被引量:22
2008年
采用红外气体分析法(IRGA)原位监测了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11种优势树种树干呼吸速率、1cm深树干温度以及林内空气变化情况。研究发现,11种优势树种的树干呼吸具有相同的季节规律,并且雨季均大于干季时的树干呼吸。树种间树干呼吸速率差异显著,在0.823~2.727μmol.m-2.s-1。树干1.3m处所测南北方向树干呼吸无显著性差异。树干呼吸与树干温度显著相关(0.55
严玉平沙丽清曹敏
关键词:热带季节雨林优势树种树干呼吸
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与橡胶林不同径级根分解被引量:4
2009年
通过分解网袋法对西双版纳2种重要森林类型———热带季节雨林和橡胶林(Hevea brasiliensis)4种不同径级的根(细根<2 mm,2 mm<小根<10 mm,10 mm<中根<20 mm,粗根>20 mm)进行为期1 a的研究,发现热带季节雨林根系分解速率小于橡胶林;细、小根分解速率大于中、粗根;根分解速率与根自身C/N,C/P有强相关性;热带季节雨林细根、小根、中根、粗根日分解系数分别为0.001 0,0.002 5,0.000 7,0.000 7,橡胶林细、小、中、粗根分解系数分别为0.003 0,0.001 9,0.001 3,0.001 7.
卢华正沙丽清
关键词:热带季节雨林橡胶林
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细根周转的研究被引量:11
2005年
研究了季节雨林0~20cm土层中≤2 mm细根的生物量、分解量、死亡量、生长量和周转率,并比较了0~10 cm和10~20 cm土层细根生物量的差异.结果表明:0~10 cm的细根生物量明显多于10~20 cm的细根生物量;在0~20 cm土层中,季节雨林活细根和死细根生物量分别为5 418 kg·hm-2和707 kg·hm-2;细根生物量的季节变化显著,其中活细根生物量的最大值出现在5月,最小值出现在8月;年分解量、年死亡量、年生长量和年周转率分别为391 kg·hm-2,1 061 kg·hm-2,3 776 kg·hm-2和0.70 times·a-1.
房秋兰沙丽清
关键词:季节雨林细根生物量细根周转
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与橡胶林土壤呼吸的季节变化被引量:37
2009年
采用挖壕沟法与红外气体分析法,研究了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和人工橡胶林内土壤呼吸包括根系呼吸、异养呼吸的干湿季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季节雨林内土壤呼吸和异养呼吸速率均显著大于橡胶林(P<0.01),但根系呼吸差异不显著;土壤温湿度是呼吸速率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季节雨林和橡胶林内土壤呼吸和异养呼吸速率均为雨季>干热季>雾凉季,但季节雨林内根系呼吸为雨季>雾凉季>干热季,而橡胶林内为雾凉季>雨季>干热季;季节雨林内根系呼吸对土壤呼吸的贡献率(29%)小于橡胶林(42%,P<0.01),而季节雨林内异养呼吸对土壤呼吸的贡献率为71%、橡胶林为58%;当5cm土壤温度在12℃~32℃范围内变化时,季节雨林内土壤呼吸及根系呼吸、异养呼吸的Q10值均大于橡胶林,且异养呼吸的Q10值最大而根系呼吸的Q10值最小.
卢华正沙丽清王君胡文艳吴兵霞
关键词:热带季节雨林橡胶林土壤呼吸根系呼吸
西双版纳三叶橡胶林树干呼吸特征被引量:9
2009年
采用红外气体分析法(IRGA)为期1a原位监测西双版纳三叶橡胶(Hevea brasiliensis)4个年龄段(7、15、27、40a)的树干呼吸情况,同时对每个年龄段树干监测2种高度(1.3m-割胶部位、2.0m-不割胶部位)和2个方向(南、北面)以及林内空气和树干1cm深温度。结果表明,4个年龄的树干呼吸有相同的季节规律,都是在雨季大于干季。林龄是影响橡胶树树干呼吸的一个重要因素,15、27a树干呼吸速率最大,分别为(4.989±0.278),(4.678±0.268)μmol·m-·2s-1,显著高于40a和7a树,40a树((3.753±0.205)μmo.lm-.2s-1)显著大于7a树((2.299±0.129)μmol·m-·2s-1)。所研究的高度和方向上树干呼吸速率无差异,割胶对树干表层破坏愈合后并不影响树干呼吸。树干呼吸与树干温度呈显著相关性,有良好的自然指数回归关系,Q10值为1.966~3.127,南北面Q10差异不明显,4个年龄段树干呼吸Q10值平均为2.452,大于已监测的热带树种。各年龄段橡胶林的主干(一级分枝以下部分树干)呼吸初步估算表明,7、15、27a和40a橡胶树主干呼吸分别为1.74,5.54,7.53,7.59tC.hm-·2a-1。
严玉平沙丽清曹敏
关键词:橡胶树树干呼吸
西双版纳三种树木树干呼吸日变化特征被引量:13
2006年
采用气室-红外气体分析法(IRGA)原位监测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优势树种番龙眼(Pometia tomentosa)和玉蕊(Barringtonia macrostachya)(雨季),以及人工种植的经济树种三叶橡胶(Hevea brasiliensis)(干季、雨季)树干呼吸的日变化,同时监测了林内空气和1cm深树干温度。结果表明,三者树干呼吸雨季呈双峰模式,三者首个呼吸高峰都在15:00前后,番龙眼和玉蕊第二个呼吸高峰在凌晨1:00前后,三叶橡胶在凌展5:00前后。干季三叶橡胶树干呼吸为单峰模式,呼吸高峰在19:00前后,午后出现明显的呼吸下降现象。番龙眼和玉蕊雨季树干呼吸速率在1.814—3.167μmol/(m^2·s)之间,三叶橡胶在8.824—10.364μmol/(m^2·s)之间,显著高于同时期的番龙眼和玉蕊,三叶橡胶干季在3.424—4.110μmol/(m^2·s)之间,显著比雨季小。三者Q10在1.60-2.58之间,三种树的平均Q10为1.77。
严玉平沙丽清曹敏
关键词:热带树种树干呼吸日变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