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YJA810024)

作品数:21 被引量:322H指数:12
相关作者:卢福营李莉戴冰洁裘斌江玲雅更多>>
相关机构:杭州师范大学绍兴文理学院浙江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重点招标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基于农民思想变迁的农村和谐有序发展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政治法律
  • 9篇经济管理
  • 8篇社会学

主题

  • 9篇自治
  • 8篇村民
  • 7篇村民自治
  • 6篇农村
  • 6篇民主
  • 6篇基层社会
  • 5篇社会治理
  • 4篇基层社会治理
  • 3篇社会管理
  • 3篇委员
  • 3篇委员会制
  • 3篇乡村
  • 3篇乡村治理
  • 3篇基层民主
  • 3篇管理创新
  • 3篇村级民主
  • 3篇村务
  • 3篇村务监督
  • 3篇村务监督委员...
  • 3篇村治

机构

  • 13篇杭州师范大学
  • 7篇浙江师范大学
  • 6篇绍兴文理学院
  • 4篇华中师范大学
  • 2篇浙江传媒学院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台州市委党校

作者

  • 18篇卢福营
  • 5篇李莉
  • 2篇戴冰洁
  • 2篇王琳
  • 2篇裘斌
  • 1篇李传喜
  • 1篇陆梅芳
  • 1篇江玲雅
  • 1篇李琼

传媒

  • 5篇浙江社会科学
  • 4篇学习与探索
  • 3篇社会科学
  • 3篇浙江师范大学...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学术月刊
  • 1篇天津社会科学
  • 1篇绍兴文理学院...
  • 1篇吉林工商学院...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浙江省社会学...

年份

  • 1篇2015
  • 5篇2014
  • 4篇2012
  • 4篇2011
  • 9篇2010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可延扩性: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生命力——写在后陈村村务监督委员会诞生十周年之际被引量:20
2014年
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生命力具体表现为创新的可延扩性,即创新的核心内容、主要原则和精神实质在时间上的可持续性和空间上的可复制性。浙江省武义县后陈村首创的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是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一项制度创新,经历了"制度形成——经验扩散——优化拓展"三个阶段。十年来,不仅在当地得到了持久坚持和持续发展,而且逐渐向外扩散,由村到县、市、省,直至全国农村,成为一项全国性的村级民主监督制度,呈现出强大的可延扩性和旺盛的生命力。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创新的延扩主要受创新的内容和性质、创新的成本与收益、创新延扩的方式和手段、上级政府的态度、社会的关注度等因素的影响。
卢福营
关键词:基层社会治理
经济能人治村:中国乡村政治的新模式被引量:128
2011年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的改革与发展,大批经济能人在中国农村迅速崛起。他们积极介入农村基层政治生活,甚至主政村庄治理,形成了独特的"经济能人治村"现象。"经济能人治村"对村庄公共权力运作和农村基层社区管理的进一步成长产生了深刻影响:其一,"经济能人治村"是一种民主基础上的权威政治-—"民主—权威"政治,是对传统的"乡村能人政治"——乡绅治理的传承和超越,创造了乡村能人政治的新模式。其二,"经济能人治村"是一种经济能人主导的多元精英治理结构,突破了人民公社那种一元集权治理模式,实现了农村基层社区管理模式的创新。其三,"经济能人治村"是一种精英主导与群众参与有机结合的"精英—群众"自治,是村民群众根据村庄治理环境对村民自治理想制度所做的一种适应性调整和务实性创造,拓展了村民自治的形式。从发展趋势看,"经济能人治村"势必产生一种具有乡土性和本土特色的能人政治现象。因为,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分化,村庄治理模式将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格局,"经济能人治村"则成为其中的一种选择。在一些非农经济相对发达的农村地区,它已经成为村庄治理的一种基本趋向。
卢福营
关键词:精英政治乡村治理管理创新
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群众自主性——以上虞戴家村“四不出村”工作法为例
2014年
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群众自主性是由村民自治的本质决定的,是基层群众自治权的重要体现。从创新主体、创新动因、创新运行等方面分析,上虞戴家村创造的"四不出村"工作法是一项具有代表性的农村基层社会治理自主创新举措,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绩效,受到了民众和政府的广泛认同。地方政府采取运用行政方式在辖区范围内推广"四不出村"工作法,其结果导致创新扩散形式化、低效率等消极后果。在行政强制推广的背景下,村民群众自主地选择了复制或变通等创新扩散策略,以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扩散中的群众自治权。无论从法理还是实践看,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群众自主性都应得到尊重和保护。
李莉
关键词:村民自治管理创新
基层群众自治视野下的村级权力调控制度创新——浙江省武义县后陈村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调查1被引量:14
2014年
后陈村首创的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是一项旨在应对乡村治理中的权力失控及其导致的治理危机所做的"需求—回应"型创新。其核心内容主要表现为分权制约、过程监督、制度规范、信息沟通,由此促进农村基层社会的协同共治。其实质是建构了一种以控制为主、协调为辅,控制与协调相结合的复合型权力管理结构,形成了制约、监督、沟通三位一体的权力运行机制,创造了村级治理权力调控的新模式。在未来发展中,必须坚持基层群众自治原则,推动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的再创新,进一步突出村级权力调控的农村基层社会特点,凸现村级权力调控的群众性,彰显村级治理制度创新的自主性。
卢福营
关键词: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农村乡村治理基层群众自治
能人治理背景下的村民公共参与被引量:7
2011年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经济能人迅速崛起并介入乡村政治过程,形成了独特的能人治理现象。能人治理作为一种新的变量对村民自治中的村民公共参与形成了深刻影响,导致公共参与主体的分化、村民公共参与形式与实质的矛盾、公共参与过程的不协调。村民的公共参与将伴随村民自治的发展而演进,呈现出三个重要趋向:从能人主导到普遍参与的转换、从形式性参与到实质性参与的转换、从选举参与到全程参与的转换。
裘斌卢福营
关键词:村民公共参与村民自治经济能人基层民主
论村民自治发展中的制度偏离被引量:13
2011年
作为一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村民自治在中国农村的推行使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和民主化进程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村民自治在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制度偏离现象。主要表现为群众自治的变异、乡村关系的扭曲、村两委关系的形变、后选举阶段的民主虚置化等。对于村民自治发展中的制度偏离现象,应当根据村民自治的制度目标,以是否有利于农村社会管理民主化、是否有利于农村社会和谐、是否有利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价值标准进行多维分析和科学评价。现阶段村民自治发展中的制度偏离现象极为复杂、多样,根据对于民主、和谐、发展三个变量的不同组合关系进行分类,村民自治发展中的制度偏离大致有六种类型。
卢福营
关键词:村民自治
寻求性别平等的选举制度创新与现实遭遇——浙江省X、T镇的女村委专职专选调查
女村委专职专选是浙江省政府主动推行的一项以男女事实平等为取向的村级民主选举制度创新。在2008年X、T两镇的村级换届选举中,乡镇和村两级建制主体在贯彻上级政策,建构操作性规程和具体实施办法的过程中,根据农村实际对上级政府...
卢福营王琳
关键词:男女平等
文献传递
村民自治背景下的基层组织重构与创新——以改革以来的浙江省为例被引量:23
2010年
20世纪80年代以来,根据村民自治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浙江省农村建构了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和村经济合作社等多个组织并列的多元化组织结构,实现了农村基层组织的重构。受乡村治理环境影响,实际运作中的农村基层组织主要有村级组织、村级配套组织、超村落民间组织等,形成了独特的横向和纵向组织关系。提升村民自治和发展农村社会,有待农村基层组织的整合和创新。特别是要整合村级领导集体、重建村庄组织、创设新型农村基层组织。
卢福营
关键词:农村基层组织村民自治
论能人治理下普通村民公共参与的非均衡性被引量:14
2011年
改革开放以来,迅速涌现的农村经济能人逐渐介入农村政治生活,形成了独特的能人治理现象。在能人治理背景下,普通村民的公共参与呈现出程序性参与和实质性参与的不平衡、选举阶段参与和后选举阶段参与的不协调、输出性参与和输入性参与的不对称等非均衡的运作态势。究其原因,主要是能人治理模式的客观影响、制度供给和执行的不足、普通村民自身素质的欠缺。由此,要使普通村民公共参与均衡发展必须促进能人治理下乡村民主的发展、注重公共参与制度供给和执行,同时提升村民的民主素质。
裘斌卢福营
关键词:普通村民公共参与非均衡性
论私营企业主的治村绩效被引量:1
2010年
私营企业主治村具有独特的治理特点和绩效。根据是否有利于农村基层的民主、是否有利于农村社区的和谐、是否有利于农村社会的发展标准来进行总体评价,现阶段的私营企业主治村还未能达到村民自治的理想目标,但在推动农村基层民主、保障村庄公共秩序、构建和谐农村社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村民公共福利等方面均显示出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客观地存在着一些消极效应。从私营企业主治村的绩效和实际出发,乡村治理需要面向民主以实现模式转换,基于和谐以实现运行规制,寻求发展以实现机制创新。
李莉卢福营
关键词:私营企业主乡村治理绩效评价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