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01168)

作品数:3 被引量:4H指数:1
相关作者:张大勇张大勇张永忠项聿兰王静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农业大学教育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国际合作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篇异黄酮
  • 3篇黄酮
  • 3篇大豆
  • 2篇大豆异黄酮
  • 1篇底物
  • 1篇溶剂法
  • 1篇溶剂法提取
  • 1篇皮素
  • 1篇转基因
  • 1篇籽粒
  • 1篇总异黄酮
  • 1篇柚皮
  • 1篇柚皮素
  • 1篇基因
  • 1篇黑大豆
  • 1篇氨酸
  • 1篇苯丙
  • 1篇苯丙氨酸
  • 1篇丙氨酸
  • 1篇大豆籽粒

机构

  • 3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黑龙江省农业...

作者

  • 2篇张大勇
  • 1篇项聿兰
  • 1篇张永忠
  • 1篇王珣
  • 1篇李文滨
  • 1篇李冬梅
  • 1篇黄月明
  • 1篇张大勇
  • 1篇梁冬
  • 1篇徐红
  • 1篇王静

传媒

  • 2篇大豆科学
  • 1篇中国油脂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大豆籽粒中异黄酮及底物含量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大豆异黄酮具有特定的生理活性,因此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研究大豆籽粒发育过程中异黄酮含量及其合成底物含量的变化规律,分析造成大豆籽粒异黄酮含量差异的合成代谢底物方面的原因,对于利用传统或分子生物学手段改良大豆籽粒异黄酮含量均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选用大豆籽粒异黄酮含量差异较大的6份材料统一种植,在籽粒发育的R5、R6、R7和R8期分别取籽粒提取测定异黄酮、游离苯丙氨酸、香豆酸和柚皮素含量。结果表明:大豆异黄酮的3种苷元总含量及大豆黄素、染料木素含量均随生育进程逐渐升高;大豆黄素先于染料木素在大豆种子中开始积累;大豆籽粒中游离苯丙氨酸和柚皮素含量随种子发育进程含量逐渐降低,香豆酸含量逐渐升高;不同品种异黄酮含量在各生育阶段与游离苯丙氨酸含量多呈负相关,与香豆酸含量多呈正相关。
王静李冬梅黄月明李文滨张大勇
关键词:大豆异黄酮苯丙氨酸柚皮素
大豆PAL2-3基因的克隆及转化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大豆异黄酮是苯丙氨酸代谢途径中合成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在苯丙氨酸代谢途径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是关键酶和限速酶。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PAL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大豆异黄酮含量具有明显的协同增减趋势,并且在PAL基因家族成员时空表达模式分析中发现,PAL2-3(XM_003542493)是PAL基因家族中相对表达量较高的主要表达成员之一。本试验首先通过克隆大豆中PAL2-3基因;然后构建pCAMBIA3301-GmPAL2-3植物过表达载体,将构建好的pCAMBIA3301-GmPAL2-3表达载体重组质粒转化到根癌农杆菌EHA105中;采用农杆菌介导的大豆子叶节转化体系获得转化植株,并对T1代转化植株进行PPT检测,外源标记基因Bar检测以及荧光定量PCR检测,对转基因阳性植株进行大豆籽粒异黄酮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T_1代转基因植株中PAL2-3基因的表达量是对照的5.11~11.24倍,总异黄酮含量最高的(2 587.63μg·g^(-1))是对照(1 616.90μg·g^(-1))的1.6倍。因此在大豆中过量表达PAL2-3基因可以提高大豆籽粒中异黄酮含量。
梁冬徐红秦海成范革王珣张大勇
关键词:大豆转基因大豆异黄酮
加压溶剂法提取黑大豆总异黄酮的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以青仁黑大豆为原料,采用高纯氮气加压溶剂法提取黑大豆总异黄酮。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进行优选,考察了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压力、液固比和乙醇体积分数5个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试验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110℃,乙醇体积分数75%,提取时间15 min,提取压力为700 kPa,液固比55∶1。在最佳工艺条件下,黑大豆总异黄酮得率为1.43%,黑大豆异黄酮粗提物得率为12.58%,异黄酮纯度为3.76%。
项聿兰张大勇张永忠
关键词:黑大豆总异黄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