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96-008-03-04)

作品数:9 被引量:178H指数:7
相关作者:贾晓平林钦李纯厚甘居利王增焕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水质
  • 3篇养殖
  • 3篇沉积物
  • 2篇杂色鲍
  • 2篇溶解氧
  • 2篇重金
  • 2篇重金属
  • 2篇网箱
  • 2篇网箱养殖
  • 2篇污染
  • 1篇盐度
  • 1篇养鲍
  • 1篇营养化
  • 1篇营养盐
  • 1篇营养盐分布
  • 1篇营养盐分布特...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有机碳
  • 1篇渔业
  • 1篇植物

机构

  • 8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8篇林钦
  • 8篇贾晓平
  • 7篇李纯厚
  • 7篇甘居利
  • 6篇王增焕
  • 5篇蔡文贵
  • 5篇王小平
  • 3篇吕晓瑜
  • 3篇杨美兰
  • 2篇林燕棠
  • 1篇黄建荣
  • 1篇廖家遗
  • 1篇戴明
  • 1篇黄洪辉
  • 1篇周国君
  • 1篇冯娟
  • 1篇吴信忠
  • 1篇余勉余
  • 1篇陈毕生
  • 1篇徐润林

传媒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水产学报
  • 1篇海洋通报
  • 1篇湛江海洋大学...
  • 1篇海洋水产研究
  • 1篇浙江海洋学院...
  • 1篇热带海洋

年份

  • 1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红海湾水域溶解氧、pH值、盐度和营养盐分布特征及相互关系研究被引量:20
1999年
通过1998年6月对广东省红海湾海水养殖水域环境因子的调查,阐述了海水中溶解氧、盐度、pH值和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并讨论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溶解氧及海水pH值随温度由北(除15~17号站)向南(除6号站)增高而增高.同时证实了光合作用是导致溶解氧含量和pH值增高的主要原因.而营养盐与盐度呈密切的负相关.浮游植物总量随营养盐由北向南降低而明显增高.
王小平贾晓平林钦李纯厚甘居利蔡文贵王增焕吕晓瑜
关键词:溶解氧盐度PH值营养盐
工厂化流水养鲍系统水质动态变化被引量:4
2003年
于粤东工厂化杂色鲍(HaliotisdiverscolorReeve)养殖场的进水管、养鲍池、排水渠分别取水样,测定水中pH、DO、DIN及DIP的质量浓度C(X)。进水为自然海水经沉淀、过滤。池中水温为26 9~29 0℃,幼鲍养殖密度2500~3000ind/m2;成鲍放养密度为120笼/池,40个/笼,体重12g。观察实验共进行6天。结果显示,水质有一定程度的空间分布差异和时间变化。出水口水体DIP质量浓度、DIN质量浓度及COD质量浓度比进水水体明显增高,平均分别增高1.6、1.4和0.6倍,出水口水体DIP质量浓度20%观测值超过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出水水体C(DO)和pH略有降低,平均分别降低0.31mg/L和0.16。不同水质因子进、出水的变化程度依次是C(DIP)>C(DIN)>C(COD)>C(DO)>pH,C(DO)和pH的降低与C(DIP)、C(DIN)和C(COD)的增高有密切联系。连续注水的幼鲍池中C(DO)和pH从进水段、中段到出水段呈逐渐降低趋势,停止注水则段间差异消失。24h水质变化显示,池中C(DO)与pH在8∶00~16∶00高于20∶00~4∶00,C(COD)以午夜较高、20:00次之。这与杂色鲍昼伏夜动的生活习性有关,C(DO)和pH的时间变化还与水温的波动有关。从总体看,该流水体系中,水质基本满足我国相关水质标准的要求。
甘居利林钦王小平杨美兰王增焕黄洪辉贾晓平
关键词:杂色鲍工厂化养殖水质变化
杂色鲍裂壳病球状病毒的初步观察被引量:43
2000年
1999年以来 ,广东汕尾地区养殖杂色鲍Haliotisdiversicolor出现了“裂壳病” ,经电镜观察 ,发现感染了一种球状病毒 ,大小为 1 5 0— 2 2 0nm ,皆存在于细胞的细胞质中 ,细胞核内没有发现病毒。主要侵染鲍的腹足、外套膜、性腺、肝、鳃等部位。病鲍表现为头端壳缘外翻 ,呼吸孔融合成一条线 ,活力减弱 ,身体消瘦 ,逐渐死亡。
王江勇陈毕生冯娟余勉余吴信忠
关键词:杂色鲍球状病毒
鲍幼体培养附板上的周丛纤毛虫及其优势类群研究
<正> 鲍鱼是名贵的海产软体动物,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是世界各沿海国家竟相发展的海产养殖品种。近年来,在我国山东、福建、广东、海南等沿海省份,鲍的工厂化养殖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鲍幼体附板前...
黄建荣徐润林廖家遗
文献传递
红海湾水质营养状况分析被引量:7
2002年
根据 1997年 8月~ 1998年 11月的调查数据 ,分析红海湾水域的营养水平及分布特点 ,以了解红海湾水域营养水平的分布特点及污染状况。红海湾水域的富营养化指数E的分布从北向南呈逐渐递减趋势 ,即长沙湾滩涂养殖区 >长沙湾浅海养殖区 >自然水域、龟龄岛水域 ,其中长沙湾滩涂养殖区和长沙湾浅海养殖区受污染明显 ,分别达高富营养化程度和富营养化程度 ;自然水域和龟龄岛水域则营养状况相似 ,基本上未受到明显的污染。E的季节变化趋势为春季 >秋季 >夏季 >冬季 ,除冬季处于贫营养状况外 ,其余 3个季节均达富营养化程度 ,其中以春季受到的污染最为严重 ,达高富营养化程度。分别根据CN/CP
蔡文贵贾晓平林钦李纯厚
关键词:富营养化指数海洋污染
柘林湾网箱养殖海域溶解氧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9
2001年
根据 1998年 7月在南海东北部柘林湾的调查数据 ,探讨网箱养殖海域溶解氧的分布及其与其他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夏季海水溶解氧浓度为 3.0 8~ 7.86mg/L(平均 5.30 ) ,其分布为网箱区 (平均 4 .4 4 )低于对照区 (平均 6.12 ) ,表层 (平均 5.69)高于底层 (平均 4 .67) ,退潮时 (平均 5.71)高于涨潮时 (平均 4 .65) ,涨潮时网箱区内贫氧 ( <4 mg/L)。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 ,对溶解氧浓度有重要影响的水质因子为 p H和水温 ,其次为盐度、COD和营养盐 ,它们的变化与 DO的变化有较好的相关性。区域比较表明 ,海水溶解氧浓度与观测位置到网箱区的距离呈正相关 ( P<0 .0 2 ) ,与底质硫化物、PO4 - P含量呈负相关 ( P<0 .0 5)。溶解氧浓度偏低与养殖环境的污染有直接关系。
甘居利林钦李纯厚贾晓平林燕棠王小平杨美兰
关键词:溶解氧水质因子网箱养殖海水养殖
考洲洋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特征被引量:8
2005年
为了科学评价考洲洋海洋生态养殖示范区的渔业生态环境质量状况,1999年2月和8月对该湾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及数量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共出现浮游植物188种,分属硅藻142种、甲藻22种、蓝藻5种、绿藻18种和裸藻1种共5大门类,硅藻是主要优势类群。种类组成以淡水、咸淡水的沿岸性种类为主,其区域分布和季节变动特征与调查海域海水盐度变动规律趋势一致。枯水期优势种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主要优势种为翼根管藻纤细变型、洛氏角毛藻和奇异菱形藻;丰水期优势种较为单一,大片海域均以中肋骨条藻和热带骨条藻为主要优势种,优势指数平均达95.8%,湾西北部海域则以银灰平列藻和中肋骨条藻为主要优势种。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显示明显的季节和区域差异,呈现枯水期明显高于丰水期,西北部明显高于东南部趋势。浮游植物密度以丰水期明显高于枯水期,东南部海域明显高于西北部海域;丰水期平均密度达到26471.3×104ind·m-3,是枯水期的66.2倍;平面分布的季节变化显示明显差异,枯水期以东北部的吉隆河口和东南入海水道数量较高,而丰水期则表现为明显的自西北部向东南部海域递增的趋势。
李纯厚林钦蔡文贵贾晓平甘居利王增焕戴明
关键词:浮游植物
近岸海域底质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初步研究被引量:70
2000年
根据金属元素在地壳、海水、近海沉积物和海洋生物体内的丰度,吸收金属毒性实验研究成果,也考虑了沉积物内金属赋存形态对生物体吸收金属的影响,以及海洋生态系统对金属毒性的敏感程度,初步建立了近岸渔业海域沉积物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应用该体系对南海东北部红海湾沉积物重金属的生态风险性作试评价,所得结论同其它研究结果互为补充和借鉴,并能为南海区半封闭型海湾规模化养殖的环境容量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甘居利贾晓平林钦李纯厚王增焕周国君王小平蔡文贵吕晓瑜
关键词:重金属近岸沉积物生态风险评价海洋渔业
红海湾表层沉积物铅、锌污染的判断与分析被引量:6
2000年
以镍作自然参比元素 ,用元素相关图法分析了南海东北部红海湾表层沉积物中铅、锌含量的分布和污染状况。结果表明 :红海湾已经受到人为来源的铅、锌影响 ,但其影响的范围和强度目前尚小 ,仅在湾顶河口浅水区有轻微污染 ,湾中部养殖区、南部自然水域和湾口礁滩护养增殖区尚未受到人为来源的铅、锌影响。元素相关图提供了有关污染区域、污染点。
甘居利贾晓平林钦王增焕李纯厚
关键词:沉积物重金属污染
柘林湾网箱养殖场不同区域环境因子的强度变化被引量:11
2001年
根据 1998年 7月的调查资料,比较了南海东北部柘林湾网箱养殖场不同区域环境因子的强度。结果表明部分环境因子在不同区域的强度有明显差异:海水 DO(Δ =1.68 mg/L)、 O2%(Δ =0.4倍)、 DIN(Δ =1.3倍)、(Δ =2.4倍)和(Δ =9.4倍)在网箱区明显低于对照区;海水(Δ =1倍)和(Δ =0.8倍)、沉积物中(Δ =14倍)、硫化物(Δ =7.7倍)和有机碳(Δ =0.5倍)在网箱区明显高于对照区。从网箱区内到其周围约 3.5 km范围内,海水中 DO、 O2%、 DIN、 pH与网箱区的距离较显著地正相关( p<0.10),海水、底质、底质硫化物与距离较显著地负相关( p<0.10)。不同区域内水质的变化与某些污染物强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甘居利林钦李纯厚贾晓平林燕棠杨美兰王小平蔡文贵王增焕吕晓瑜
关键词:环境因子网箱养殖水质沉积物有机碳硫化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